桃園結義,生死相隨。劉關張三人的故事流傳千年,也不知感染了多少人。
劉備此人少有雄才,意誌堅定,他那一生就是個最好的勵誌劇。
葉歡讀三國,最喜歡的大將就是關羽張飛。無論演藝還是史實,對他們的評價也是最高的。“劉備有梟雄之姿,關張皆熊虎之將”,程昱此言應該最具備代表性。
但比起日後被神化的關羽,葉歡更欣賞張飛。演藝之中的張翼德“勇武過人,豪氣縱橫”,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當陽一喝退曹軍百萬!遮掩不住的烈烈英雄氣。
據說當年張飛擊敗位列魏五子的大將張合之後,曾用丈八蛇矛在山崖之上刻字。
“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合與八濛,立馬勒銘”。
自己從蕭平口中了解的張飛善書法,工筆畫,由此想來傳言應當不假。
桃園結義千古佳話?不好意思,本公子今世就要嚐試拆之,也不能總挖魏武的牆角。
“校尉,劉刺史領軍親自來迎校尉了。”就在葉歡思緒起伏之時,前方一名斥候飛馬而來報道,說話時斥候麵上掩不住的喜悅之情,一州刺史來迎豈不是定邊軍的臉麵。
“哦?劉刺史親自前來?”葉歡微微頷首便向後軍大喊:“文遠敬方公義,且隨我先去見過劉刺史。”
不多時三人來到陣前,四騎飛奔,不過兩裏就見到了前方的旌旗與人馬。
葉歡縱馬向前,到了那朝服中年人馬前飛身而下,躬身行禮道:“邊軍左路定邊軍校尉葉歡,見過劉刺史。”這一聲葉歡氣沉丹田,喊得數裏皆聞。
劉焉見葉歡器宇軒昂人才俊秀亦是眼中一亮,便即下馬上前相扶,口中笑道:“定邊軍,首葉郎,一軍來,七軍防,老夫身在薊縣,卻也聽聞葉校尉的大名。”
“叔父謬讚,傳言多有不實之處,歡年少無學,還要請叔父多多指點。”葉歡退出兩步再度施禮,前麵是校尉見過刺史,此時就是敬長輩之儀了。
“哈哈哈哈,勝而不驕,居功不傲,伯卿兄有子如此,足可欣慰。”劉焉撚須一陣長笑,他和葉正當年同在洛陽為官,同屬清流陣營,交往甚睦。
說著話定邊軍大隊開了過來,劉刺史凝神觀之。便見來軍隊列井然,氣度凝練,數千人的隊列隨著葉歡一聲大喝,說停就停,沒有半點雜亂之聲,不由得連連點頭。
“悅之你帶的好兵,定邊軍名不虛傳,今次有你來,老夫當可高枕無憂。”
“還請刺史下令,歡與定邊軍上下來之能戰,戰則必勝。”葉歡肅容道。
“來之能戰,戰則必勝,來之能戰,戰則必勝……”定邊軍數千士卒聞言高聲喝道,聲音齊整,氣勢雄壯,觀者莫不覺一陣肅殺之風撲麵而來。
“悅之遠來辛苦,老夫已經安排妥當,先去薊縣再議。”劉焉欣然道。
“叔父,此乃我軍第一勇士典韋典公義,便是歡與之相比也遠有不如。”
“此乃陷陣營首高順高敬方,衝鋒陷陣屢建戰功。”
“這是騎軍統領張遼張文遠,文遠戰法精湛,百戰不殆,他那名字還是盧中郎所取。”
葉歡一笑很是正式的將身後三將引薦給劉焉,一州刺史,在大漢是極有發言權的。
“好好好,都是我大漢後起之秀,君等日後還要更為勤勉,助悅之殺敵報國。”
“諾!”三人齊聲應道,跟著葉歡還有一個好處,能見到很多大人物。倘若大公子不是晉陽葉家的身份,劉焉縱然還會相迎怕也不會出城五裏了。
這邊到了治所薊縣,定邊軍安頓下來,劉刺史便請葉歡赴宴。座上則是一眾幽州官員世家,若是換了一般武將,這種場合多半有些發怵,可咱們葉大公子……
一襲儒衫,灑脫不凡,言談高雅,舉止得體,世家公子的氣度顯露無疑!酒宴之上葉歡如魚得水,加上赫赫威名在外,很容易就贏得了幽州眾人的好感。
原本按葉歡的性格,此次來是打仗的,到了他第一件事就要地圖。但劉焉此舉除了真心相迎顯然還有用意,他這個幽州刺史是初來乍到,葉家的聲名在大漢那是婦孺皆知。
定邊葉郎一來,劉刺史如此招待,觀二人長幼和睦,極為親近。這一幕落在和葉家有關的官員眼中,不用說也是心知肚明,恐怕劉刺史調自己前來與此事也不無關係。
酒宴,集會,論事。在漢末乃是士族最常用的交際方式,葉歡不僅要參加,更要精於此道,他不是一心埋首戰陣的純粹軍人,而是存雄心壯誌要有一番作為。
什麽是名氣?說白了就是士族們對你的好感,這一點相當重要!看看漢末群雄,哪一個沒有家世出身?相國曹參之後,大司農曹嵩之子,曹操和四世三公的袁紹乃其中翹楚。
有了出身和名氣,才會有四方人才前來投效,這等若一塊敲門磚。劉備若是沒有皇叔的頭銜,別說三顧茅廬,就是三十顧臥龍先生也定然不會出山相助的。
“看起來公孫將軍在幽州人脈極厚啊,怕是劉刺史也難以強令。”酒宴的另一個好處就是通過眾人的言語來收集訊息,葉歡認真傾聽之後便得出了結論。
幽州別駕劉基就是白馬將軍的最大支持者,當年也就是他慧眼識人以女兒下嫁軍中小小屯長,之後公孫瓚迅速崛起除了本身實力,與他的雄厚人脈脫不開幹係。
葉歡能聽的出來,劉基對他很是客氣,禮儀無懈可擊,但隱隱之中卻有著針對。此事恐怕多半與前番之事有關,但應當不是主因,而是劉別駕猜出了刺史的用意。
大公子謹言慎行,靜靜傾聽,算是收獲頗豐。士族之間的交往不比軍中,迂迴曲折,含蓄之處很堪迴味。葉歡兩世為人,經曆閱曆皆豐,這才能做到應付裕如。
白馬將軍公孫瓚,幽州別駕劉基,兩人聯手恐怕劉焉亦是不敵。宴席終了,葉歡心中有了結論,否則日後劉焉也不會調任蜀中,後任劉虞更直接被公孫瓚擒拿。
劉備此人少有雄才,意誌堅定,他那一生就是個最好的勵誌劇。
葉歡讀三國,最喜歡的大將就是關羽張飛。無論演藝還是史實,對他們的評價也是最高的。“劉備有梟雄之姿,關張皆熊虎之將”,程昱此言應該最具備代表性。
但比起日後被神化的關羽,葉歡更欣賞張飛。演藝之中的張翼德“勇武過人,豪氣縱橫”,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當陽一喝退曹軍百萬!遮掩不住的烈烈英雄氣。
據說當年張飛擊敗位列魏五子的大將張合之後,曾用丈八蛇矛在山崖之上刻字。
“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合與八濛,立馬勒銘”。
自己從蕭平口中了解的張飛善書法,工筆畫,由此想來傳言應當不假。
桃園結義千古佳話?不好意思,本公子今世就要嚐試拆之,也不能總挖魏武的牆角。
“校尉,劉刺史領軍親自來迎校尉了。”就在葉歡思緒起伏之時,前方一名斥候飛馬而來報道,說話時斥候麵上掩不住的喜悅之情,一州刺史來迎豈不是定邊軍的臉麵。
“哦?劉刺史親自前來?”葉歡微微頷首便向後軍大喊:“文遠敬方公義,且隨我先去見過劉刺史。”
不多時三人來到陣前,四騎飛奔,不過兩裏就見到了前方的旌旗與人馬。
葉歡縱馬向前,到了那朝服中年人馬前飛身而下,躬身行禮道:“邊軍左路定邊軍校尉葉歡,見過劉刺史。”這一聲葉歡氣沉丹田,喊得數裏皆聞。
劉焉見葉歡器宇軒昂人才俊秀亦是眼中一亮,便即下馬上前相扶,口中笑道:“定邊軍,首葉郎,一軍來,七軍防,老夫身在薊縣,卻也聽聞葉校尉的大名。”
“叔父謬讚,傳言多有不實之處,歡年少無學,還要請叔父多多指點。”葉歡退出兩步再度施禮,前麵是校尉見過刺史,此時就是敬長輩之儀了。
“哈哈哈哈,勝而不驕,居功不傲,伯卿兄有子如此,足可欣慰。”劉焉撚須一陣長笑,他和葉正當年同在洛陽為官,同屬清流陣營,交往甚睦。
說著話定邊軍大隊開了過來,劉刺史凝神觀之。便見來軍隊列井然,氣度凝練,數千人的隊列隨著葉歡一聲大喝,說停就停,沒有半點雜亂之聲,不由得連連點頭。
“悅之你帶的好兵,定邊軍名不虛傳,今次有你來,老夫當可高枕無憂。”
“還請刺史下令,歡與定邊軍上下來之能戰,戰則必勝。”葉歡肅容道。
“來之能戰,戰則必勝,來之能戰,戰則必勝……”定邊軍數千士卒聞言高聲喝道,聲音齊整,氣勢雄壯,觀者莫不覺一陣肅殺之風撲麵而來。
“悅之遠來辛苦,老夫已經安排妥當,先去薊縣再議。”劉焉欣然道。
“叔父,此乃我軍第一勇士典韋典公義,便是歡與之相比也遠有不如。”
“此乃陷陣營首高順高敬方,衝鋒陷陣屢建戰功。”
“這是騎軍統領張遼張文遠,文遠戰法精湛,百戰不殆,他那名字還是盧中郎所取。”
葉歡一笑很是正式的將身後三將引薦給劉焉,一州刺史,在大漢是極有發言權的。
“好好好,都是我大漢後起之秀,君等日後還要更為勤勉,助悅之殺敵報國。”
“諾!”三人齊聲應道,跟著葉歡還有一個好處,能見到很多大人物。倘若大公子不是晉陽葉家的身份,劉焉縱然還會相迎怕也不會出城五裏了。
這邊到了治所薊縣,定邊軍安頓下來,劉刺史便請葉歡赴宴。座上則是一眾幽州官員世家,若是換了一般武將,這種場合多半有些發怵,可咱們葉大公子……
一襲儒衫,灑脫不凡,言談高雅,舉止得體,世家公子的氣度顯露無疑!酒宴之上葉歡如魚得水,加上赫赫威名在外,很容易就贏得了幽州眾人的好感。
原本按葉歡的性格,此次來是打仗的,到了他第一件事就要地圖。但劉焉此舉除了真心相迎顯然還有用意,他這個幽州刺史是初來乍到,葉家的聲名在大漢那是婦孺皆知。
定邊葉郎一來,劉刺史如此招待,觀二人長幼和睦,極為親近。這一幕落在和葉家有關的官員眼中,不用說也是心知肚明,恐怕劉刺史調自己前來與此事也不無關係。
酒宴,集會,論事。在漢末乃是士族最常用的交際方式,葉歡不僅要參加,更要精於此道,他不是一心埋首戰陣的純粹軍人,而是存雄心壯誌要有一番作為。
什麽是名氣?說白了就是士族們對你的好感,這一點相當重要!看看漢末群雄,哪一個沒有家世出身?相國曹參之後,大司農曹嵩之子,曹操和四世三公的袁紹乃其中翹楚。
有了出身和名氣,才會有四方人才前來投效,這等若一塊敲門磚。劉備若是沒有皇叔的頭銜,別說三顧茅廬,就是三十顧臥龍先生也定然不會出山相助的。
“看起來公孫將軍在幽州人脈極厚啊,怕是劉刺史也難以強令。”酒宴的另一個好處就是通過眾人的言語來收集訊息,葉歡認真傾聽之後便得出了結論。
幽州別駕劉基就是白馬將軍的最大支持者,當年也就是他慧眼識人以女兒下嫁軍中小小屯長,之後公孫瓚迅速崛起除了本身實力,與他的雄厚人脈脫不開幹係。
葉歡能聽的出來,劉基對他很是客氣,禮儀無懈可擊,但隱隱之中卻有著針對。此事恐怕多半與前番之事有關,但應當不是主因,而是劉別駕猜出了刺史的用意。
大公子謹言慎行,靜靜傾聽,算是收獲頗豐。士族之間的交往不比軍中,迂迴曲折,含蓄之處很堪迴味。葉歡兩世為人,經曆閱曆皆豐,這才能做到應付裕如。
白馬將軍公孫瓚,幽州別駕劉基,兩人聯手恐怕劉焉亦是不敵。宴席終了,葉歡心中有了結論,否則日後劉焉也不會調任蜀中,後任劉虞更直接被公孫瓚擒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