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自己家的鋪子,這兩個人對公子如此無禮,也必須得處罰!不僅要處罰,而且以後都不準再經營王府的鋪子!”
“是是是!您是公子的朋友吧?真是多虧了您照顧公子!”
蒙古管家對康小健千恩萬謝,迴頭對李氏夫婦說了句“收拾收拾東西趕緊滾蛋”,也不管兩人哭天搶地的喊,一路點頭哈腰的引領著宮千柏往宣靖王府走去。
後麵的那群漢人打手,自然也早就把菜嬸鬆開了,那王度也是個機靈人,開始低三下四的向菜嬸兒賠罪。
康小健、陳魚雁、阿楓三人都跟著宮千柏去了宣靖王府,隻有宮不慍和鐵木道人得了康小健的眼神,留在小菜成衣鋪等候消息。
“這位真的是宣靖王府的三公子嗎?”
鐵木道人遲疑地問宮不慍。如果宮千柏真的是蒙古人,那接下來他就要考慮絕交了。
江湖上的漢人對蒙古人的仇視,那可是深刻的很,隔三差五就有蒙古官員被暗殺,幾乎都是江湖上的漢人施展的手段。
麵對鐵木道人這個問題,宮不慍當真是難以迴答。並不是不知道答案,宮千柏當然是大光明山莊的子弟無疑,但這件事要不要告訴鐵木道人、告訴鐵木道人之後會不會壞了宮千柏和康小健等人的計劃,則讓宮不慍還是遲疑。
不過想了想,鐵木道人畢竟是剛剛結識的,自己不了解他的底細,還是嘴巴嚴實點比較好,因此也就沒有作答,隻裝作專心幫菜嬸收拾東西。
鐵木道人見他模樣,也立刻明白了過來,也就不再詢問。
而正在這時,填不到人的背後傳來一句問詢:
“請問道長,可曾見到一群10多歲的少年從此地經過?”
鐵木道人迴頭一看,見是一名老者和一名中年男子帶著兩名中年婦人、一個五六歲的孩童,立刻狂喜:
“宮前……”
“噓——”
老者對鐵木道人笑了笑,示意鐵木道人放小聲音,不要讓外人知道他們的身份。
“父親!大哥!大嫂!二嫂!小鬆!”
宮不慍也從屋內激動地跑了出來,撲通一聲跪在老者身前,被老者愛憐地撫摸著頭發。
這群人,正是宮鏡、宮不移夫婦、老二宮不動的夫人、宮千柏的弟弟宮千鬆等人。
原來他們得到宮意的傳信之後,就一路馬不停蹄趕往大圓寺,結果在長沙遇到了宮不移,而趕到大圓寺時宮千柏已經去了廣州,接著坐船在宮千柏身後一直追到了益都路。
這一路追趕,可謂是疲憊至極,然而既幾人沒有一個要放棄的,就連小小的宮千鬆都喊著要見哥哥。
而來到益都城之後,果然得到消息有三男兩女五個少年剛剛來到益都城,於是沿街一路詢問,竟然無意中碰到了鐵木道人。
既然找到了宮不慍,那麽就等於找到了宮千柏,眾人的心情都大為激動;然而鐵木道人在場,他們也不能失了禮數,當下宮不移開口問道:
“鐵木道友,你怎麽會跟我們家老十七在一起的?”
鐵木道人答道:“我都來這裏兩年多了,其中的過程一言難盡。倒是宮前輩,你們為何有千裏迢迢來到了益都城?”
宮不移正要說話,宮不慍已經提前開了口:“父親和大哥大嫂他們一定是來尋我的!我瞞著家裏人到處亂跑,讓大家擔心了,是我不好!”
說完竟然果真滿臉歉意。
而宮鏡一家人個個也都是老江湖,見宮不慍這麽說,已然知道宮千柏的身份可能又有些不便。
當下宮不移做東,就在最近的一處酒樓宴請了鐵木道人和小菜母女。
……
宣靖王府。
宮千柏一路被王府三管家和眾位漢人打手簇擁著來到王府門口,宣靖王買奴已經帶領全家人在門外等候已久。
三管家何等機靈人物,在小菜成衣鋪門前就已經派人快速迴了王府通知。
見到了宮千柏,宣靖王買奴和宣靖王妃先打量了一番宮千柏的長相,又抓著宮千柏的掌心看了半天,終於確認了宮千柏“宣靖王府三公子”的身份。
“塔拉!我的兒啊!委屈你了,讓你受苦了……”
宣靖王妃抱著宮千柏哭哭啼啼,倒讓宮千柏顯得不好意思起來。
旁邊大管家見狀連忙勸說:“外麵風大,王爺和王妃不如迴家再好好看看三公子!”
宣靖王夫婦立刻醒悟過來,大街上這狀態看了容易讓人笑,確實不合適,於是一群男人女人又簇擁著宮千柏向王府裏走去。
宣靖王是奉大元朝廷之命來鎮守益都路的,而益都路疆域麵積基本上包含了整個青州,勢力不小,所以王府規模很大,宮千柏走了好久才走到內堂。
坐到了內堂,王府裏上上下下難免都要一一拜過宮千柏,裏裏外外的下人竟然多達五六百號,費了半天功夫才見完。
當然,康小健、陳魚雁和阿楓三人,自然有人照看著,畢竟是“三公子”的朋友。
見完了府裏的人之後,宣靖王妃一邊讓人準備熱水為宮千柏沐浴更衣,一邊讓人安排飯菜,一邊又拉著宮千柏問長問短。
“你大哥二哥一大早又出去了,不在家,等他們迴來再去見他們吧。來!塔拉!跟爹娘講講,這幾年你都到哪裏去了?聽說你失憶了是真的還是假的?”
宮千柏在路上早已準備好了答案,當下就把自己漂泊在海上突然覺醒,在幾個朋友的幫助下迴到益都城的事情詳細的講述了一下,而後又提到了自己對以前的事情完全記不起來。
宣靖王夫婦一看宮千柏結實的身體,就知道他這大半年遭了罪,眼淚就忍不住打轉。
宣靖王府的三公子,在沒有走丟之前一直都是養尊處優的狀態,隻學習漢語漢文,身體可一直都是弱不禁風的。
又過了一會兒,外麵傳出兩個聲音來,放肆地在王府內叫喊著:
“爹!娘!我們迴來了!塔拉在哪裏?”
話音未落,兩個少年進了內堂,一個十八九歲,一個十五六歲,看起來都是不學無術的樣子。
這應該就是宣靖王府的兩個兒子了!
“是是是!您是公子的朋友吧?真是多虧了您照顧公子!”
蒙古管家對康小健千恩萬謝,迴頭對李氏夫婦說了句“收拾收拾東西趕緊滾蛋”,也不管兩人哭天搶地的喊,一路點頭哈腰的引領著宮千柏往宣靖王府走去。
後麵的那群漢人打手,自然也早就把菜嬸鬆開了,那王度也是個機靈人,開始低三下四的向菜嬸兒賠罪。
康小健、陳魚雁、阿楓三人都跟著宮千柏去了宣靖王府,隻有宮不慍和鐵木道人得了康小健的眼神,留在小菜成衣鋪等候消息。
“這位真的是宣靖王府的三公子嗎?”
鐵木道人遲疑地問宮不慍。如果宮千柏真的是蒙古人,那接下來他就要考慮絕交了。
江湖上的漢人對蒙古人的仇視,那可是深刻的很,隔三差五就有蒙古官員被暗殺,幾乎都是江湖上的漢人施展的手段。
麵對鐵木道人這個問題,宮不慍當真是難以迴答。並不是不知道答案,宮千柏當然是大光明山莊的子弟無疑,但這件事要不要告訴鐵木道人、告訴鐵木道人之後會不會壞了宮千柏和康小健等人的計劃,則讓宮不慍還是遲疑。
不過想了想,鐵木道人畢竟是剛剛結識的,自己不了解他的底細,還是嘴巴嚴實點比較好,因此也就沒有作答,隻裝作專心幫菜嬸收拾東西。
鐵木道人見他模樣,也立刻明白了過來,也就不再詢問。
而正在這時,填不到人的背後傳來一句問詢:
“請問道長,可曾見到一群10多歲的少年從此地經過?”
鐵木道人迴頭一看,見是一名老者和一名中年男子帶著兩名中年婦人、一個五六歲的孩童,立刻狂喜:
“宮前……”
“噓——”
老者對鐵木道人笑了笑,示意鐵木道人放小聲音,不要讓外人知道他們的身份。
“父親!大哥!大嫂!二嫂!小鬆!”
宮不慍也從屋內激動地跑了出來,撲通一聲跪在老者身前,被老者愛憐地撫摸著頭發。
這群人,正是宮鏡、宮不移夫婦、老二宮不動的夫人、宮千柏的弟弟宮千鬆等人。
原來他們得到宮意的傳信之後,就一路馬不停蹄趕往大圓寺,結果在長沙遇到了宮不移,而趕到大圓寺時宮千柏已經去了廣州,接著坐船在宮千柏身後一直追到了益都路。
這一路追趕,可謂是疲憊至極,然而既幾人沒有一個要放棄的,就連小小的宮千鬆都喊著要見哥哥。
而來到益都城之後,果然得到消息有三男兩女五個少年剛剛來到益都城,於是沿街一路詢問,竟然無意中碰到了鐵木道人。
既然找到了宮不慍,那麽就等於找到了宮千柏,眾人的心情都大為激動;然而鐵木道人在場,他們也不能失了禮數,當下宮不移開口問道:
“鐵木道友,你怎麽會跟我們家老十七在一起的?”
鐵木道人答道:“我都來這裏兩年多了,其中的過程一言難盡。倒是宮前輩,你們為何有千裏迢迢來到了益都城?”
宮不移正要說話,宮不慍已經提前開了口:“父親和大哥大嫂他們一定是來尋我的!我瞞著家裏人到處亂跑,讓大家擔心了,是我不好!”
說完竟然果真滿臉歉意。
而宮鏡一家人個個也都是老江湖,見宮不慍這麽說,已然知道宮千柏的身份可能又有些不便。
當下宮不移做東,就在最近的一處酒樓宴請了鐵木道人和小菜母女。
……
宣靖王府。
宮千柏一路被王府三管家和眾位漢人打手簇擁著來到王府門口,宣靖王買奴已經帶領全家人在門外等候已久。
三管家何等機靈人物,在小菜成衣鋪門前就已經派人快速迴了王府通知。
見到了宮千柏,宣靖王買奴和宣靖王妃先打量了一番宮千柏的長相,又抓著宮千柏的掌心看了半天,終於確認了宮千柏“宣靖王府三公子”的身份。
“塔拉!我的兒啊!委屈你了,讓你受苦了……”
宣靖王妃抱著宮千柏哭哭啼啼,倒讓宮千柏顯得不好意思起來。
旁邊大管家見狀連忙勸說:“外麵風大,王爺和王妃不如迴家再好好看看三公子!”
宣靖王夫婦立刻醒悟過來,大街上這狀態看了容易讓人笑,確實不合適,於是一群男人女人又簇擁著宮千柏向王府裏走去。
宣靖王是奉大元朝廷之命來鎮守益都路的,而益都路疆域麵積基本上包含了整個青州,勢力不小,所以王府規模很大,宮千柏走了好久才走到內堂。
坐到了內堂,王府裏上上下下難免都要一一拜過宮千柏,裏裏外外的下人竟然多達五六百號,費了半天功夫才見完。
當然,康小健、陳魚雁和阿楓三人,自然有人照看著,畢竟是“三公子”的朋友。
見完了府裏的人之後,宣靖王妃一邊讓人準備熱水為宮千柏沐浴更衣,一邊讓人安排飯菜,一邊又拉著宮千柏問長問短。
“你大哥二哥一大早又出去了,不在家,等他們迴來再去見他們吧。來!塔拉!跟爹娘講講,這幾年你都到哪裏去了?聽說你失憶了是真的還是假的?”
宮千柏在路上早已準備好了答案,當下就把自己漂泊在海上突然覺醒,在幾個朋友的幫助下迴到益都城的事情詳細的講述了一下,而後又提到了自己對以前的事情完全記不起來。
宣靖王夫婦一看宮千柏結實的身體,就知道他這大半年遭了罪,眼淚就忍不住打轉。
宣靖王府的三公子,在沒有走丟之前一直都是養尊處優的狀態,隻學習漢語漢文,身體可一直都是弱不禁風的。
又過了一會兒,外麵傳出兩個聲音來,放肆地在王府內叫喊著:
“爹!娘!我們迴來了!塔拉在哪裏?”
話音未落,兩個少年進了內堂,一個十八九歲,一個十五六歲,看起來都是不學無術的樣子。
這應該就是宣靖王府的兩個兒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