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坐在電腦前兩三個小時,一點感覺也沒有,居然隻碼出來一千多字,不好發了,不然又被人罵,怕怕。
我所謂的假更新,都是在修正某些章節時出現的,有時是加了減了一些情節,有些則隻是改了一下錯別字,改完了起點上顯出來的就是更新,給朋友們帶來不便,敬請諒解,我想了一下,以後就在標題上做區分,我寫好後還是一樣發上去,但隻寫章節數目,不寫名稱,如果錯別字什麽的修改好了,再加上名稱,表示這章已全部ok,這樣大家一看就明白,也不會搞混了,訓我假更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現在的劉淇來說,一切用錢能解決的困難,根本就不是困難,隻有錢解決不了的困難,才是真正的麻煩.
去北京找人,是不可能的,但三姨過生日時想要的東西,卻能用錢買到,也不貴,隻是鄉下很難買得到,看起來很新奇.劉淇一迴家,就托人買了以四姥爺的名頭給張春花送去,惹出了一番麻煩,這是後話.
達姐在娘家住了十來天,老是記掛著家裏的雞雞鴨鴨,怕劉傳陸照看不好,怎麽也住不塌實,想想還是收拾包袱帶著劉淇迴了家.家裏能有什麽事?一切安好.劉傳陸白天上班,晚上迴家,照看得周周全全的,隻是她疑神疑鬼罷了.
苧麻加工廠已經正式投產了,粗加工而已,除了一台老掉了牙的鍋爐,沒有什麽機器設備,從縣麻紡廠高薪挖個退休的老師傅來當技術指導,招了十來個人就幹上了.一天能出兩千多斤的精幹麻,還是在原料比較緊張的情況下.
"丫哥,生意怎麽樣?"劉淇鬼頭鬼腦的溜進辦公室裏,他假借著到劉傳陸這裏來玩的名義過來看看生意的,大股東,也不能一點麵不露吧?
"你怎麽來了?"劉淇再三交待過,不能在他爹麵前暴露他的事,否則以後就沒得錢賺了,由不得丫頭不緊張,探出頭到門外看了看,把門關死.
"聽我爹說,現在廠裏有點問題,過來看看."他們這邊收麻的價錢比起供銷社要高上一毛多一斤,那邊門可羅雀,這邊麻農,販子穿梭不停,可就是這樣,原料和產能比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根本不夠用的.
"你有辦法沒?"丫頭眼巴巴的看著他,看著一天幾千塊入賬固然高興,可一想到有更多的錢可以賺到卻賺不到,比不賺錢還要難受些.
"辦法是有,可不一定管用."收不到麻,一方麵是麻販子看著麻價看漲,囤積居奇,很多貨從麻農手裏出來後,根本不在市麵上露麵,變相的減少了原料供應.。
另一方麵,則是苧麻收獲季節性很強,收獲的時間隻有那麽十來天。過早,沒有成熟,麻皮薄,產量低,纖維強力弱.過遲,膠質多,纖維粗硬,品質不好,麻皮和麻骨容易粘在一起,剝麻困難。而且手工打麻的技術性強,費工多,勞動強度大,一個壯勞力一天十二個小時,隻能打麻(扯皮和刮製)七、八斤,如果畝產200斤,需要勞動日20~25個,這是苧麻生產中製約性最大,也最致命的一點.
"說來聽聽,說來聽聽."劉淇前後幾次提出的意見都解決了問題,讓幾個人對他都有點盲信了.
"就是這個東西."劉淇拿出一張畫得稀裏糊塗的紙,從作業本上撕下來的.
"什麽玩意"丫頭看了半天,也沒看出這紙上的鬼畫符是什麽東西.
"刮麻器."八十年代的苧麻熱過去之後十來年,苧麻行情迴暖,種麻的農戶漸漸多了起來,打麻的技術手段也進步了很多,這是劉淇記憶中的手動刮麻器,可惜他也就看過,根本沒怎麽記住,修修改改,塗塗抹抹了好半天才湊出來,也不知管用不管用.
"這玩意有什麽用?"
"大概一個小時可以刮三、四斤麻,你找個木匠師傅做一個試試。"劉淇很沒底氣的迴道,人家的刮麻器確實可以刮出這麽多麻,可他搞出這玩意就說不準了.
"蠻簡單的,兩個小時可以搞出來了."丫頭看了看,喊過來一個小弟,把圖給他去找人做了.
"陪我到車間裏看看."劉淇隻是知道精幹麻這個東西,怎麽搞出來的,卻是一竅不通,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膽子,啥也不知道,居然還敢一頭紮下水.
苧麻纖維中除了纖維素,還有果膠、半纖維素等伴生膠質,原麻加工脫膠成精幹麻,並疏理成麻條後,才能用來紡紗織布成人們所喜愛的麻紡織品適合紡紗的精幹麻,要脫除全部的膠質,使纖維分離、鬆散,製取可紡纖維.
劉淇看過微生物脫膠,很幹淨,沒有什麽汙染,可這時沒這種技術,用的工藝還是化學脫膠法,用高溫堿液煮練,把果膠和半纖維素等膠質水解,洗滌除去。
"丫哥,你老娘怎麽在車間裏幹活?她不是做飯麽"劉淇看到張大娘坐在一群中年婦女中間,和她們有說有笑的揀選著原麻,按品質重新鬆勻紮把。
"我叫她不要來,她非要來,做完了飯就過來,非要幫忙,閑不住."丫頭對自己的好心不被認可有點無奈.
"算了,老人家高興就好了."劉淇看張大娘開心的和人聊著天,笑了笑道.
"那倒是,自從我開始幹這個營生,我娘天天笑得合不攏嘴."看到兒子不但走上了"正道",還很出息,做父母的心裏比喝了蜜還要開心些.
"那邊那個就是請來的師傅吧?"劉淇對車間裏一個頭發花白的老頭揚揚下巴.
"馬師傅,*人,不愛說話,技術真的沒得講的."丫頭一臉笑,幫自己掙錢,還是掙大錢的的人,看著就開心
“吃飯怎麽辦?單獨燒的?”*的飲食有些講究,有些東西是不吃的。
“沒有呀,我娘燒的什麽他就吃什麽,有時我會請他到飯館子裏改善一下夥食”看來這位馬師傅與一般漢人沒多大區別了。
幾個工人把紮好的苧麻放進池子裏浸酸,丫頭這些日子除了到城裏看貨,天天泡在這裏,也沒了不少東西,告訴劉淇這一步可以溶解掉苧麻上的部分雜質,使後麵的脫膠均勻,能提高煮練的效率。
脫膠的核心工序是堿液煮練,把浸酸過的預處理麻放進氫氧化鈉溶液裏,堿液的濃度、煮的次數、壓力、時間和練液的循環,對精幹麻的質量有重要作用,這是馬師傅的專業領域,劉淇遠遠的看了一下就走開了,堿氣太重,聞著非常難受.
一路看過打纖、衝洗、酸洗、水洗、脫水、給油,烘幹等各個工序,劉淇對於精幹麻的生產,心理也有了底,這個什麽天然麵料,也並不人們想象中的那麽好.
純天然原料在染色、製衣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很多的化學染料與助劑,同樣會使服裝遭受汙染,危害人體健康,通過唿吸或皮膚接觸引發各種疾病。即便是素色麵料,同樣會用到化學品,隻是多少而已,象這時的苧麻脫膠必定要用到強酸強堿,雖然用水衝洗過了,可殘留物誰說得好,更不要到製成衣服還要經過那麽多的工序,又有哪幾道不用化學藥劑的?不過是打個天然綠色的名頭而已,不見得比化纖衣物好到哪裏去。
劉淇正想著,眼前一個熟悉的身影閃過,定睛一看,這人化成灰也認得呀,正是那個上學時的死冤家小鼻涕蟲嗎?跑到這裏來做什麽?還忙得滿頭大汗的,什麽時間請了童工?
“丫哥,這裏怎麽會有小孩?”
“你說吳燕呀?我們這裏不是記件麽,多勞多得,她過來給他娘幫忙的,小姑娘很勤快的”
“吳燕的娘是哪個?”
“囉,院子裏曬麻的那個女的就是。”
一個三十多歲的尖臉女人正在院子裏忙得團團轉,手腳俐索,動作麻利,一看就是知道是個好角色。
吳燕鼓著肚子頂著一筐給好油的苧麻費力的移到那女人的身邊“豬婆子,你隻曉得吃,曉得穿,一點小事也搞不好..........”,吳燕的後媽對著她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
劉淇的臉一下陰了下來,“丫哥,這些硫酸燒堿都是危險品,小孩子在這裏萬一出事怎麽辦?趕緊讓她走。”想了一下又道:“跟她媽說,再要罵她女兒,就給我滾蛋,三條腿的蛤蟆難找,兩條腿的人還難找?”
“兄弟,你這是?”丫頭莫然其妙的,不明白劉淇怎麽說變臉就變臉。
“那是我同學”雖然是冤家對頭,但也是坐一張課桌的同學
“曉得了”也不知他曉得什麽了。
“她在這裏幹了多久,你按天數給她結工錢,再給她買兩身衣服,錢從我那裏麵一起扣”小姑娘的白褂子繃得緊緊的,明顯小了,布麵發黃,不知是哪年哪月置辦的,傳言中她的厲害後媽,還不是說假的。
我所謂的假更新,都是在修正某些章節時出現的,有時是加了減了一些情節,有些則隻是改了一下錯別字,改完了起點上顯出來的就是更新,給朋友們帶來不便,敬請諒解,我想了一下,以後就在標題上做區分,我寫好後還是一樣發上去,但隻寫章節數目,不寫名稱,如果錯別字什麽的修改好了,再加上名稱,表示這章已全部ok,這樣大家一看就明白,也不會搞混了,訓我假更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現在的劉淇來說,一切用錢能解決的困難,根本就不是困難,隻有錢解決不了的困難,才是真正的麻煩.
去北京找人,是不可能的,但三姨過生日時想要的東西,卻能用錢買到,也不貴,隻是鄉下很難買得到,看起來很新奇.劉淇一迴家,就托人買了以四姥爺的名頭給張春花送去,惹出了一番麻煩,這是後話.
達姐在娘家住了十來天,老是記掛著家裏的雞雞鴨鴨,怕劉傳陸照看不好,怎麽也住不塌實,想想還是收拾包袱帶著劉淇迴了家.家裏能有什麽事?一切安好.劉傳陸白天上班,晚上迴家,照看得周周全全的,隻是她疑神疑鬼罷了.
苧麻加工廠已經正式投產了,粗加工而已,除了一台老掉了牙的鍋爐,沒有什麽機器設備,從縣麻紡廠高薪挖個退休的老師傅來當技術指導,招了十來個人就幹上了.一天能出兩千多斤的精幹麻,還是在原料比較緊張的情況下.
"丫哥,生意怎麽樣?"劉淇鬼頭鬼腦的溜進辦公室裏,他假借著到劉傳陸這裏來玩的名義過來看看生意的,大股東,也不能一點麵不露吧?
"你怎麽來了?"劉淇再三交待過,不能在他爹麵前暴露他的事,否則以後就沒得錢賺了,由不得丫頭不緊張,探出頭到門外看了看,把門關死.
"聽我爹說,現在廠裏有點問題,過來看看."他們這邊收麻的價錢比起供銷社要高上一毛多一斤,那邊門可羅雀,這邊麻農,販子穿梭不停,可就是這樣,原料和產能比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根本不夠用的.
"你有辦法沒?"丫頭眼巴巴的看著他,看著一天幾千塊入賬固然高興,可一想到有更多的錢可以賺到卻賺不到,比不賺錢還要難受些.
"辦法是有,可不一定管用."收不到麻,一方麵是麻販子看著麻價看漲,囤積居奇,很多貨從麻農手裏出來後,根本不在市麵上露麵,變相的減少了原料供應.。
另一方麵,則是苧麻收獲季節性很強,收獲的時間隻有那麽十來天。過早,沒有成熟,麻皮薄,產量低,纖維強力弱.過遲,膠質多,纖維粗硬,品質不好,麻皮和麻骨容易粘在一起,剝麻困難。而且手工打麻的技術性強,費工多,勞動強度大,一個壯勞力一天十二個小時,隻能打麻(扯皮和刮製)七、八斤,如果畝產200斤,需要勞動日20~25個,這是苧麻生產中製約性最大,也最致命的一點.
"說來聽聽,說來聽聽."劉淇前後幾次提出的意見都解決了問題,讓幾個人對他都有點盲信了.
"就是這個東西."劉淇拿出一張畫得稀裏糊塗的紙,從作業本上撕下來的.
"什麽玩意"丫頭看了半天,也沒看出這紙上的鬼畫符是什麽東西.
"刮麻器."八十年代的苧麻熱過去之後十來年,苧麻行情迴暖,種麻的農戶漸漸多了起來,打麻的技術手段也進步了很多,這是劉淇記憶中的手動刮麻器,可惜他也就看過,根本沒怎麽記住,修修改改,塗塗抹抹了好半天才湊出來,也不知管用不管用.
"這玩意有什麽用?"
"大概一個小時可以刮三、四斤麻,你找個木匠師傅做一個試試。"劉淇很沒底氣的迴道,人家的刮麻器確實可以刮出這麽多麻,可他搞出這玩意就說不準了.
"蠻簡單的,兩個小時可以搞出來了."丫頭看了看,喊過來一個小弟,把圖給他去找人做了.
"陪我到車間裏看看."劉淇隻是知道精幹麻這個東西,怎麽搞出來的,卻是一竅不通,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膽子,啥也不知道,居然還敢一頭紮下水.
苧麻纖維中除了纖維素,還有果膠、半纖維素等伴生膠質,原麻加工脫膠成精幹麻,並疏理成麻條後,才能用來紡紗織布成人們所喜愛的麻紡織品適合紡紗的精幹麻,要脫除全部的膠質,使纖維分離、鬆散,製取可紡纖維.
劉淇看過微生物脫膠,很幹淨,沒有什麽汙染,可這時沒這種技術,用的工藝還是化學脫膠法,用高溫堿液煮練,把果膠和半纖維素等膠質水解,洗滌除去。
"丫哥,你老娘怎麽在車間裏幹活?她不是做飯麽"劉淇看到張大娘坐在一群中年婦女中間,和她們有說有笑的揀選著原麻,按品質重新鬆勻紮把。
"我叫她不要來,她非要來,做完了飯就過來,非要幫忙,閑不住."丫頭對自己的好心不被認可有點無奈.
"算了,老人家高興就好了."劉淇看張大娘開心的和人聊著天,笑了笑道.
"那倒是,自從我開始幹這個營生,我娘天天笑得合不攏嘴."看到兒子不但走上了"正道",還很出息,做父母的心裏比喝了蜜還要開心些.
"那邊那個就是請來的師傅吧?"劉淇對車間裏一個頭發花白的老頭揚揚下巴.
"馬師傅,*人,不愛說話,技術真的沒得講的."丫頭一臉笑,幫自己掙錢,還是掙大錢的的人,看著就開心
“吃飯怎麽辦?單獨燒的?”*的飲食有些講究,有些東西是不吃的。
“沒有呀,我娘燒的什麽他就吃什麽,有時我會請他到飯館子裏改善一下夥食”看來這位馬師傅與一般漢人沒多大區別了。
幾個工人把紮好的苧麻放進池子裏浸酸,丫頭這些日子除了到城裏看貨,天天泡在這裏,也沒了不少東西,告訴劉淇這一步可以溶解掉苧麻上的部分雜質,使後麵的脫膠均勻,能提高煮練的效率。
脫膠的核心工序是堿液煮練,把浸酸過的預處理麻放進氫氧化鈉溶液裏,堿液的濃度、煮的次數、壓力、時間和練液的循環,對精幹麻的質量有重要作用,這是馬師傅的專業領域,劉淇遠遠的看了一下就走開了,堿氣太重,聞著非常難受.
一路看過打纖、衝洗、酸洗、水洗、脫水、給油,烘幹等各個工序,劉淇對於精幹麻的生產,心理也有了底,這個什麽天然麵料,也並不人們想象中的那麽好.
純天然原料在染色、製衣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很多的化學染料與助劑,同樣會使服裝遭受汙染,危害人體健康,通過唿吸或皮膚接觸引發各種疾病。即便是素色麵料,同樣會用到化學品,隻是多少而已,象這時的苧麻脫膠必定要用到強酸強堿,雖然用水衝洗過了,可殘留物誰說得好,更不要到製成衣服還要經過那麽多的工序,又有哪幾道不用化學藥劑的?不過是打個天然綠色的名頭而已,不見得比化纖衣物好到哪裏去。
劉淇正想著,眼前一個熟悉的身影閃過,定睛一看,這人化成灰也認得呀,正是那個上學時的死冤家小鼻涕蟲嗎?跑到這裏來做什麽?還忙得滿頭大汗的,什麽時間請了童工?
“丫哥,這裏怎麽會有小孩?”
“你說吳燕呀?我們這裏不是記件麽,多勞多得,她過來給他娘幫忙的,小姑娘很勤快的”
“吳燕的娘是哪個?”
“囉,院子裏曬麻的那個女的就是。”
一個三十多歲的尖臉女人正在院子裏忙得團團轉,手腳俐索,動作麻利,一看就是知道是個好角色。
吳燕鼓著肚子頂著一筐給好油的苧麻費力的移到那女人的身邊“豬婆子,你隻曉得吃,曉得穿,一點小事也搞不好..........”,吳燕的後媽對著她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
劉淇的臉一下陰了下來,“丫哥,這些硫酸燒堿都是危險品,小孩子在這裏萬一出事怎麽辦?趕緊讓她走。”想了一下又道:“跟她媽說,再要罵她女兒,就給我滾蛋,三條腿的蛤蟆難找,兩條腿的人還難找?”
“兄弟,你這是?”丫頭莫然其妙的,不明白劉淇怎麽說變臉就變臉。
“那是我同學”雖然是冤家對頭,但也是坐一張課桌的同學
“曉得了”也不知他曉得什麽了。
“她在這裏幹了多久,你按天數給她結工錢,再給她買兩身衣服,錢從我那裏麵一起扣”小姑娘的白褂子繃得緊緊的,明顯小了,布麵發黃,不知是哪年哪月置辦的,傳言中她的厲害後媽,還不是說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