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門下,人流如織,喧囂嘈雜。
公孫妙善騎著毛驢緩緩踏入城中,腰間的酒壺隨步伐輕輕晃蕩。
“聽說了嗎?那大周的鎮南將軍徐平這些天就在奉天,不日便要奉召入宮!”街邊賣菜食的小販扯著嗓子吆喝,引得周圍菜農紛紛側目。
“什麽鎮南將軍,就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一位老者恰巧路過,臉上滿是怒容。“這個狗賊在嶽州屠了好幾座城,血流成河呐,那場麵,想想都叫人膽寒!”
聽聞此言,公孫妙善握著韁繩的手微微一緊,黛眉瞬間擰成一個“川”字。
在她看來,徐平的行事頗為隨性,但本性算不上大惡。至於縱兵屠城,大抵也是出於無奈。戰亂之下,城破人亡,非但需要借機劫掠,麾下部卒也需要釋放。
“孟然,你帶他們先去驛館。”心中一陣煩悶,公孫妙善當即吩咐隨行的學宮眾人先去尋個落腳之處。
聽聞此言,孟然趕忙作揖施禮。“學生這就前去!”
待他們遠去,公孫妙善走進茶館。她剛一坐下,鄰桌幾個年輕人的爭論之聲便傳了過來。
“你懂個屁?李大人推行新政,那可是造福了不少嶽州百姓。他不但鼓勵農桑、還興修水利,家叔就在嶽山,來信說日子可比以前好過多了。”一少年郎滿臉通紅,抬著茶杯大聲反駁。
“好個鬼!餘家老三,你不會是拿了周狗的好處吧?”其人話剛說完,身旁另一個男子立刻站起身來。“我表叔就在雍城!一家老小,眨眼間就沒了,這叫造福?你他媽還是不是梁人?”
公孫妙善靜靜傾聽,麵紗內的表情愈發複雜。她抬手一招,當即喚來了小二。“給我來一壺清茶,再佐些果子。”
“好嘞!客官!您稍待!”
“客官,您的茶!一個盞還是……”片刻之後,小二端著茶壺快步走來。
“一個!”公孫妙善微微抬手。“向你打聽個事兒。”說著,她從袖口掏出幾枚銅錢遞給了對方。“大周那將軍下榻何處?”
接過銅錢,小二取下抹布,一邊擦著桌子一邊笑道:“這事兒您可就問對人了!
咱們奉天城內的官驛有十幾處,恰巧小的家兄就在那將軍下榻之處其中跑堂。”言罷,他抬手朝著門外指去。“您順著這條道往南走二十裏,其人就在城南的驛館。”
聞言,公孫妙善稍稍點頭。“他屠戮了那麽多的嶽州百姓,你對他恨之入骨吧?”
“恨之入骨?”小二腦袋一歪,仔細想了好半天。“多少有些吧!畢竟是周人。要說恨之入骨,好像也談不上。他殺的又不是小的家中之人。
何況薑安民不是叛臣嗎?真真假假,傳得也是有板有眼,到底咋迴事,咱平頭老百姓,誰知道呢?
再說了,嶽州的新政的確不錯,聽說賦稅都免了兩年,還不征調勞役,這可是實打實的好處啊……”待到擦完桌子,小二微微躬身。“客官!您慢用!”
自打啟程前往奉天,公孫妙善順路也去了一趟嶽山。李正我的治政與自己的想法頗有些不同,這些個點子想來應當是出自徐平之手。
淺飲幾口,她收起果子,在桌上放下了幾枚銅幣,轉身便離開茶館。
走在熱鬧的集市,公孫妙善並未朝著城南的驛館而去。
她漫無目的的閑逛,偶然穿過巷子,一說書人正口若懸河的講述著徐平的“英雄事跡”。
“嘿嘿!話說這徐平將軍年少英勇,在戰場上那是威風凜凜啊!
大破南安賊寇,又剿滅了嶽州叛軍,為我大梁立下赫赫戰功……”
“然後呢?”
“打什麽勾八啞謎?說啊?”
“什麽年少英勇?我聽說這周將都兩鬢斑白了吧?”
“接著說,賞你的!”公孫妙善隨手丟去幾個銅板,津津有味的聽了起來。
“這徐將軍倒也是多情之人!他對我那家中小妹是頗為鍾情!那日夜裏……”
“你家小妹隔壁李老三都看不上,你能不能說點靠譜的?”
“哈哈哈!你家小妹比我那院裏的母豬還壯實,周人都好這口?”
“收聲!收聲!你們還想不想聽了?”說書人用鎮尺拍了拍桌案,隨即一把張開折扇。“就說這徐平二戰三江口!那也是因為蘇北石覬覦他心愛之人,這才讓徐將軍率軍親討!
正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那一戰打得可是天崩地裂,殺得是血流成河……”
“心愛之人?誰是他心愛之人?”公孫妙善掏出果子一咬,頗有興趣的吃起瓜來。
“這位聽客今日第一次來吧?那自然是上迴說到的天下學宮夫子啊?”一旁的幾位聽客麵麵相覷,當即大笑著迴道。
此話一出,公孫妙善一口果肉差點沒給自己噎死。“咳!咳咳!!!你……你們如此編排天下學宮,就不怕受罰嗎?”
“嗨!你懂什麽?那天下學宮的夫子乃是胭脂榜榜首,胭脂榜聽說過嗎?
他們這些大人物豈會找咱們這些平頭老百姓的麻煩?書都不讓人說?看看那些個史官的嘴,有幾個靠譜的?”
見台下一片喧嘩,說書人再次拍了拍鎮尺。“都給我安靜些!吵吵鬧鬧的,別影響了諸位聽書!”言罷,他挽起袖子一步踩上桌案。“今日便說說這第九迴!
諸位且聽:
三江口,徐平抬花轎!入洞房,妙善做新娘!”
“噗!!!”公孫妙善嗓子收緊,口中果肉差點就給噴了出來。
城門下,人流如織,喧囂嘈雜。
公孫妙善騎著毛驢緩緩踏入城中,腰間的酒壺隨步伐輕輕晃蕩。
“聽說了嗎?那大周的鎮南將軍徐平這些天就在奉天,不日便要奉召入宮!”街邊賣菜食的小販扯著嗓子吆喝,引得周圍菜農紛紛側目。
“什麽鎮南將軍,就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一位老者恰巧路過,臉上滿是怒容。“這個狗賊在嶽州屠了好幾座城,血流成河呐,那場麵,想想都叫人膽寒!”
聽聞此言,公孫妙善握著韁繩的手微微一緊,黛眉瞬間擰成一個“川”字。
在她看來,徐平的行事頗為隨性,但本性算不上大惡。至於縱兵屠城,大抵也是出於無奈。戰亂之下,城破人亡,非但需要借機劫掠,麾下部卒也需要釋放。
“孟然,你帶他們先去驛館。”心中一陣煩悶,公孫妙善當即吩咐隨行的學宮眾人先去尋個落腳之處。
聽聞此言,孟然趕忙作揖施禮。“學生這就前去!”
待他們遠去,公孫妙善走進茶館。她剛一坐下,鄰桌幾個年輕人的爭論之聲便傳了過來。
“你懂個屁?李大人推行新政,那可是造福了不少嶽州百姓。他不但鼓勵農桑、還興修水利,家叔就在嶽山,來信說日子可比以前好過多了。”一少年郎滿臉通紅,抬著茶杯大聲反駁。
“好個鬼!餘家老三,你不會是拿了周狗的好處吧?”其人話剛說完,身旁另一個男子立刻站起身來。“我表叔就在雍城!一家老小,眨眼間就沒了,這叫造福?你他媽還是不是梁人?”
公孫妙善靜靜傾聽,麵紗內的表情愈發複雜。她抬手一招,當即喚來了小二。“給我來一壺清茶,再佐些果子。”
“好嘞!客官!您稍待!”
“客官,您的茶!一個盞還是……”片刻之後,小二端著茶壺快步走來。
“一個!”公孫妙善微微抬手。“向你打聽個事兒。”說著,她從袖口掏出幾枚銅錢遞給了對方。“大周那將軍下榻何處?”
接過銅錢,小二取下抹布,一邊擦著桌子一邊笑道:“這事兒您可就問對人了!
咱們奉天城內的官驛有十幾處,恰巧小的家兄就在那將軍下榻之處其中跑堂。”言罷,他抬手朝著門外指去。“您順著這條道往南走二十裏,其人就在城南的驛館。”
聞言,公孫妙善稍稍點頭。“他屠戮了那麽多的嶽州百姓,你對他恨之入骨吧?”
“恨之入骨?”小二腦袋一歪,仔細想了好半天。“多少有些吧!畢竟是周人。要說恨之入骨,好像也談不上。他殺的又不是小的家中之人。
何況薑安民不是叛臣嗎?真真假假,傳得也是有板有眼,到底咋迴事,咱平頭老百姓,誰知道呢?
再說了,嶽州的新政的確不錯,聽說賦稅都免了兩年,還不征調勞役,這可是實打實的好處啊……”待到擦完桌子,小二微微躬身。“客官!您慢用!”
自打啟程前往奉天,公孫妙善順路也去了一趟嶽山。李正我的治政與自己的想法頗有些不同,這些個點子想來應當是出自徐平之手。
淺飲幾口,她收起果子,在桌上放下了幾枚銅幣,轉身便離開茶館。
走在熱鬧的集市,公孫妙善並未朝著城南的驛館而去。
她漫無目的的閑逛,偶然穿過巷子,一說書人正口若懸河的講述著徐平的“英雄事跡”。
“嘿嘿!話說這徐平將軍年少英勇,在戰場上那是威風凜凜啊!
大破南安賊寇,又剿滅了嶽州叛軍,為我大梁立下赫赫戰功……”
“然後呢?”
“打什麽勾八啞謎?說啊?”
“什麽年少英勇?我聽說這周將都兩鬢斑白了吧?”
“接著說,賞你的!”公孫妙善隨手丟去幾個銅板,津津有味的聽了起來。
“這徐將軍倒也是多情之人!他對我那家中小妹是頗為鍾情!那日夜裏……”
“你家小妹隔壁李老三都看不上,你能不能說點靠譜的?”
“哈哈哈!你家小妹比我那院裏的母豬還壯實,周人都好這口?”
“收聲!收聲!你們還想不想聽了?”說書人用鎮尺拍了拍桌案,隨即一把張開折扇。“就說這徐平二戰三江口!那也是因為蘇北石覬覦他心愛之人,這才讓徐將軍率軍親討!
正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那一戰打得可是天崩地裂,殺得是血流成河……”
“心愛之人?誰是他心愛之人?”公孫妙善掏出果子一咬,頗有興趣的吃起瓜來。
“這位聽客今日第一次來吧?那自然是上迴說到的天下學宮夫子啊?”一旁的幾位聽客麵麵相覷,當即大笑著迴道。
此話一出,公孫妙善一口果肉差點沒給自己噎死。“咳!咳咳!!!你……你們如此編排天下學宮,就不怕受罰嗎?”
“嗨!你懂什麽?那天下學宮的夫子乃是胭脂榜榜首,胭脂榜聽說過嗎?
他們這些大人物豈會找咱們這些平頭老百姓的麻煩?書都不讓人說?看看那些個史官的嘴,有幾個靠譜的?”
見台下一片喧嘩,說書人再次拍了拍鎮尺。“都給我安靜些!吵吵鬧鬧的,別影響了諸位聽書!”言罷,他挽起袖子一步踩上桌案。“今日便說說這第九迴!
諸位且聽:
三江口,徐平抬花轎!入洞房,妙善做新娘!”
“噗!!!”公孫妙善嗓子收緊,口中果肉差點就給噴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