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司徒文入內,司徒嫻韻趕忙收拾好案台上的冊子。“爺爺,您這邊坐。”
見好孫女如此殷勤,司徒文抬起手指敲了敲桌案。“給爺爺泡壺茶。”
“那麽晚了,您老不休息,跑來這書房喝茶?出什麽事了嗎?”言罷,司徒嫻韻趕忙為其添上新茶。“送來府上的密信您老指定是看了,就我這眼光,孫女沒說錯吧!”
聽聞此言,司徒文餘光掃了眼堆積如山的賬冊。“小丫頭,你讓少華去鎮南軍是想學我朝的開國丞相杜文之?
還是省省吧,你哥他不是這塊料。”說著,他揭開蓋毆,輕吹了幾口氣。“少華可以統籌後勤,做個平督上糧造還勉強,加太子少傅也就到頂了。
讓他做丞相?怎麽,有朝一日徐平若是死了,你想把持朝政?”
“爺爺說笑了!他死了我就不活了,還把持什麽朝政。”司徒嫻韻轉過身去,為其揉捏著肩膀。“孫女還不是為了司徒府的將來著想?
按此密信中所述,鎮南軍大勝。
紀月華與郭子韜、張老四、許陽等人私交本就不錯,如今她隨軍征戰,久而久之必會積累下不少威望與軍功,真到了徐平立國的一日,她唿聲恐怕不低。
立前朝公主既能安撫舊臣,還能穩固新政,孫女若不提前謀劃,日後又如何占得先機?”
“倒是有些眼界。”司徒文微微頷首,而後飲下一口熱茶。“現在說這些尚早,想謀取大周,重點不在北境,在吳州。
紀廉站隊皇帝,徐滄沒有勝算。紀廉站隊徐滄,或有七成勝算,這種可能極小,畢竟他也姓紀。
丫頭,先帝的十三位皇子之中,就屬紀廉爺爺看不透,此人非等閑之輩。
與其在大周下功夫,徐平更應該借大梁內亂而立世。
至於少華,跟著他也行,但未必會受重用。徐平軍中有一俊傑,名喚李正我,大梁寧州人事。
有他在,怎麽爭都難得文首之位。”
“寧州李正我?”司徒嫻韻黛眉微微一皺。“此人我知道,天下學宮之人,如今授職鎮南軍軍師。
爺爺,他很厲害嗎?”
“不好說,徐平能讓他當軍師,起碼不會是庸才。先不談這些……”言罷,司徒文咳嗽幾聲,緩緩站起身來。“韓老頭已經率戍邊司開拔涼州,接下來,咱們司徒府要好好謀劃一番,既不能讓寧毅兵敗,也不能讓他日子過得太好。”
聽聞此言,司徒嫻韻苦思良久。“爺爺的意思是?”
“你那麽聰明,就沒什麽說辭?”司徒文麵帶不悅,嘴角也稍稍下塌。
“這行軍打仗,孫女實在不懂……”司徒嫻韻低頭垂目,心中盤算許久也未有結論。
見她眉頭不展,司徒文卻是自顧自的品起茶來。“這,很難嗎?!!”
書房內,燭火搖曳,二人的身影在牆壁上晃蕩,氣氛隨之變得凝重。
言語間,一陣涼風從窗欞灌入,燭火劇烈跳動,險些熄滅。
緊接著,窗外傳來沙沙聲響,春雨淅淅瀝瀝的落了下來,打在庭院的花草上,發出細微的簌簌聲。
見司徒文緩緩走向窗邊,司徒嫻韻也趕忙跟了過去。“爺爺……”
雨絲飄入,帶著初春特有的料峭寒意與清新氣息。府中的青石板路漸漸被打濕,映出一片朦朧光影。
雨滴落入簷下銅盆,叮咚作響。望著雨幕,司徒文眉頭越皺越緊。“軍餉雖由皇帝的內府來出,但具體還是布政府調配……
小丫頭,這可是個微妙活兒。
既然戍邊司兵強馬壯,咱們就在糧草運輸上做文章。
遠征元武,調糧之時,布政府佯做馬匹不足、人手短缺,延遲些時日,讓韓忠的軍備偶有不繼,繼而無力用兵。
但又分批補足,不致其斷炊兵敗。至於兵器打造,選些次等材料混於其中,還當把控比例,使戰損可控,又難獲大勝。”
話音剛落,窗外夜空劃過一道閃電,緊接著,春雨淅瀝而下,打在窗欞,濺起片片水花。
司徒文望向雨幕,心中憂慮更甚,寧毅要是倒了,紀廉隻要不傻,必然站隊皇帝。
“爺爺,若隻拖延糧草、摻雜兵器,怕是容易被抓住把柄。
依孫女之見,調糧時,咱們可借口春雨綿綿,道路泥濘,河道水漲阻礙漕運,這理由正當又不易查證。
至於兵器,選料次等易被工匠識破,不如在鍛造工藝上做手腳,讓淬火不均,外表難辨,戰時卻易折損。
如此一來,即便是鬧到皇帝那兒也奈何不得咱們。”言罷,司徒嫻韻遞上剛清點完的田冊。“冬日剛過,四州饑荒,如今我朝又值三線作戰,軍需調配本就不易,任誰也說不了半分。”
“不錯!有些長進。”司徒文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捋須頷首:“不過還得周全些!
春雨借口雖好,也有安排些人手佯裝疏通河道、搶修道路,做得像模像樣。
至於兵器鍛造,尋幾個手藝稍差的外鄉工匠,事後遣散,莫留把柄。
再者,分發糧草,先緊著他的騎卒,拖延些步卒,既能分化又易掌控,不致亂了陣腳。
旦行如此,前線自然難有大勝,也不會輕易潰敗。
咱們能做的不多,寧毅是否能頂住壓力還得看他自己。”
“既是如此,爺爺,咱們是否要向徐滄知會一聲?”司徒嫻韻眼珠子一瞥,心中頓時有了謀劃。“涼州是魏冉的地盤,而他又是徐滄的義弟,韓忠要想動手,自然也沒那麽容易。”
“魏冉麽……”司徒文蒼老的麵龐上看不出半分情緒。他緩緩閉目,耳畔傳響著窗外的春雨聲。
許久之後,雨勢減弱,司徒文負手走向迴廊。“仁宗對魏冉有知遇之恩,即便他是徐滄的義弟……
他真會支持徐滄嗎?”
“…………”司徒文的話迴響在司徒嫻韻耳畔,她捋順了臉頰兩側垂落的秀發,而後緩緩坐迴案台前,繼續核對起賬目。
隨著司徒文入內,司徒嫻韻趕忙收拾好案台上的冊子。“爺爺,您這邊坐。”
見好孫女如此殷勤,司徒文抬起手指敲了敲桌案。“給爺爺泡壺茶。”
“那麽晚了,您老不休息,跑來這書房喝茶?出什麽事了嗎?”言罷,司徒嫻韻趕忙為其添上新茶。“送來府上的密信您老指定是看了,就我這眼光,孫女沒說錯吧!”
聽聞此言,司徒文餘光掃了眼堆積如山的賬冊。“小丫頭,你讓少華去鎮南軍是想學我朝的開國丞相杜文之?
還是省省吧,你哥他不是這塊料。”說著,他揭開蓋毆,輕吹了幾口氣。“少華可以統籌後勤,做個平督上糧造還勉強,加太子少傅也就到頂了。
讓他做丞相?怎麽,有朝一日徐平若是死了,你想把持朝政?”
“爺爺說笑了!他死了我就不活了,還把持什麽朝政。”司徒嫻韻轉過身去,為其揉捏著肩膀。“孫女還不是為了司徒府的將來著想?
按此密信中所述,鎮南軍大勝。
紀月華與郭子韜、張老四、許陽等人私交本就不錯,如今她隨軍征戰,久而久之必會積累下不少威望與軍功,真到了徐平立國的一日,她唿聲恐怕不低。
立前朝公主既能安撫舊臣,還能穩固新政,孫女若不提前謀劃,日後又如何占得先機?”
“倒是有些眼界。”司徒文微微頷首,而後飲下一口熱茶。“現在說這些尚早,想謀取大周,重點不在北境,在吳州。
紀廉站隊皇帝,徐滄沒有勝算。紀廉站隊徐滄,或有七成勝算,這種可能極小,畢竟他也姓紀。
丫頭,先帝的十三位皇子之中,就屬紀廉爺爺看不透,此人非等閑之輩。
與其在大周下功夫,徐平更應該借大梁內亂而立世。
至於少華,跟著他也行,但未必會受重用。徐平軍中有一俊傑,名喚李正我,大梁寧州人事。
有他在,怎麽爭都難得文首之位。”
“寧州李正我?”司徒嫻韻黛眉微微一皺。“此人我知道,天下學宮之人,如今授職鎮南軍軍師。
爺爺,他很厲害嗎?”
“不好說,徐平能讓他當軍師,起碼不會是庸才。先不談這些……”言罷,司徒文咳嗽幾聲,緩緩站起身來。“韓老頭已經率戍邊司開拔涼州,接下來,咱們司徒府要好好謀劃一番,既不能讓寧毅兵敗,也不能讓他日子過得太好。”
聽聞此言,司徒嫻韻苦思良久。“爺爺的意思是?”
“你那麽聰明,就沒什麽說辭?”司徒文麵帶不悅,嘴角也稍稍下塌。
“這行軍打仗,孫女實在不懂……”司徒嫻韻低頭垂目,心中盤算許久也未有結論。
見她眉頭不展,司徒文卻是自顧自的品起茶來。“這,很難嗎?!!”
書房內,燭火搖曳,二人的身影在牆壁上晃蕩,氣氛隨之變得凝重。
言語間,一陣涼風從窗欞灌入,燭火劇烈跳動,險些熄滅。
緊接著,窗外傳來沙沙聲響,春雨淅淅瀝瀝的落了下來,打在庭院的花草上,發出細微的簌簌聲。
見司徒文緩緩走向窗邊,司徒嫻韻也趕忙跟了過去。“爺爺……”
雨絲飄入,帶著初春特有的料峭寒意與清新氣息。府中的青石板路漸漸被打濕,映出一片朦朧光影。
雨滴落入簷下銅盆,叮咚作響。望著雨幕,司徒文眉頭越皺越緊。“軍餉雖由皇帝的內府來出,但具體還是布政府調配……
小丫頭,這可是個微妙活兒。
既然戍邊司兵強馬壯,咱們就在糧草運輸上做文章。
遠征元武,調糧之時,布政府佯做馬匹不足、人手短缺,延遲些時日,讓韓忠的軍備偶有不繼,繼而無力用兵。
但又分批補足,不致其斷炊兵敗。至於兵器打造,選些次等材料混於其中,還當把控比例,使戰損可控,又難獲大勝。”
話音剛落,窗外夜空劃過一道閃電,緊接著,春雨淅瀝而下,打在窗欞,濺起片片水花。
司徒文望向雨幕,心中憂慮更甚,寧毅要是倒了,紀廉隻要不傻,必然站隊皇帝。
“爺爺,若隻拖延糧草、摻雜兵器,怕是容易被抓住把柄。
依孫女之見,調糧時,咱們可借口春雨綿綿,道路泥濘,河道水漲阻礙漕運,這理由正當又不易查證。
至於兵器,選料次等易被工匠識破,不如在鍛造工藝上做手腳,讓淬火不均,外表難辨,戰時卻易折損。
如此一來,即便是鬧到皇帝那兒也奈何不得咱們。”言罷,司徒嫻韻遞上剛清點完的田冊。“冬日剛過,四州饑荒,如今我朝又值三線作戰,軍需調配本就不易,任誰也說不了半分。”
“不錯!有些長進。”司徒文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捋須頷首:“不過還得周全些!
春雨借口雖好,也有安排些人手佯裝疏通河道、搶修道路,做得像模像樣。
至於兵器鍛造,尋幾個手藝稍差的外鄉工匠,事後遣散,莫留把柄。
再者,分發糧草,先緊著他的騎卒,拖延些步卒,既能分化又易掌控,不致亂了陣腳。
旦行如此,前線自然難有大勝,也不會輕易潰敗。
咱們能做的不多,寧毅是否能頂住壓力還得看他自己。”
“既是如此,爺爺,咱們是否要向徐滄知會一聲?”司徒嫻韻眼珠子一瞥,心中頓時有了謀劃。“涼州是魏冉的地盤,而他又是徐滄的義弟,韓忠要想動手,自然也沒那麽容易。”
“魏冉麽……”司徒文蒼老的麵龐上看不出半分情緒。他緩緩閉目,耳畔傳響著窗外的春雨聲。
許久之後,雨勢減弱,司徒文負手走向迴廊。“仁宗對魏冉有知遇之恩,即便他是徐滄的義弟……
他真會支持徐滄嗎?”
“…………”司徒文的話迴響在司徒嫻韻耳畔,她捋順了臉頰兩側垂落的秀發,而後緩緩坐迴案台前,繼續核對起賬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