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夜過去,徐滄與寧毅等人早早便前往城西。歐陽正奇於南安大敗,此番結果委實叫人難以接受。
正值秋季,此時增兵在時間上倒也有些益處。隻待穩住晉陵,來年春季再行用兵也未嚐不可。
清晨的陽光灑落,皇城內,金色的琉璃瓦熠熠生輝,朱紅色大門緩緩開啟。
昨晚煩憂甚多,隆聖帝徹夜未眠。文德殿中,他高坐龍椅,一身明黃色龍袍,冕旒遮掩下看不出半點喜怒。
對於增兵南安,他與徐滄等人有著相同的看法。無論是緩解大梁困境,還是拓展疆土,彰顯國威,此事意義重大,勢在必行。
迴廊中,司徒文一改常態,他精神矍鑠,健步如飛,領著大量文臣浩浩蕩蕩的朝著內宮而去。
許久過去,文德殿前,司徒文深吸一口氣,蒼老的麵容上略帶凝重。他迴目望向身後的一眾文臣,微微點頭。“老夫交代的話都記清楚了?”
“大仲宰放心!”群臣齊齊施禮。
司徒文微微頷首。“如此便好。待到此間事了,老夫虧待不了爾等。”言罷,他緩步踏入殿內。
見狀,群臣麵麵相覷,未做言語便依次跟進。
殿廊內,劉辟瞧著眼前這一幕,心頭滿是疑惑。“見過大仲宰。辰時未至,不知大人此時前來所為何事?”
“你一個小小印監,老夫有事與否,需要向你稟明嗎?”說著,司徒文一把將劉辟推開。“還不前去通報?”
“你……”
對方尚未開,司徒文身後的文黨便紛紛上前。眾人你一嘴我一句,張口便是國家大事,閉口便是江山社稷,懟的劉辟啞口無言。
“你們,你們……”見此情形,劉辟呆愣幾息,趕忙朝著殿內匆匆而去。“陛下,大仲宰攜群臣闖殿而來!!!”
聞言,隆聖帝放下手中奏折,緩緩抬起頭來。“辰時未至,他們怎麽來了?”
“老奴不知啊?這群人氣勢洶洶,態度強硬無比。陛下,是否要老奴將他們攔在殿外?”劉辟瞳孔收緊,躬身施禮。
“免了吧。你能攔得住司徒文?”隆聖帝擺了擺手。“開殿,讓他們進來。”
片刻之後,群臣徑直入內。每一個的腳步都帶著千鈞之重,踏在光滑的大理石地麵上,發出輕微而沉悶的聲響。
“陛下在上,臣等冒死進諫。增兵南安一事,實乃不妥,請皇帝三思。”司徒文率先開口,聲音雖有些蒼老,卻強勢無比。他微微抬頭,目光直視對方。
“你說什麽?”隆聖帝微微皺眉,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悅。司徒文瘋了?昨日的賜婚宴他就在現場,前因後果,豈能不知?“司徒文,增兵乃為國家社稷,你身為布政府大仲宰,當有高論,何以如此短視?”
司徒文拱了拱笏板,語氣平淡。“迴陛下。昨夜迴府,老臣苦思良久。
現如今,朝內百姓疾苦,各地又天災肆虐。年初募糧,民間已然怨聲載道,不僅國庫空虛,青、幽二州更是動亂頻發。
但此艱難之際,能穩定梁境兵馬與南征大軍已實屬不易。如若再行增兵,朝內必然不堪重負,屆時,民怨沸騰,社稷傾危。
陛下,大周曆經多年戰亂,不可再窮兵黷武。歐陽正奇便是兵敗或可迴收戰線,且平京之地,易守難攻,再戰風險依舊。
身為皇帝,當以百姓福祉為重,如若不然,大周必生內亂。”
聽聞此言,隆聖帝怒喝一聲:“滿口胡言!孫國安駐守晉陵,公孫禹屯兵糧道。如若不添新兵,歐陽正奇何以為武?
增兵乃為國家長遠計,豈可因一時之利而言罷?”
“皇帝錯了。”司徒文微微擺手。“戰爭打的是國力,既遇兵敗,收縮戰線即可,豈能本末倒置?
如若皇帝一意孤行,百姓不堪重負,朝內必然動亂四起。屆時,此番南征又有何意義?”言罷,司徒文微微皺眉。無論如何都要把皇帝的內府掏空,否則便是禍患。
“南征之戰是為國策,更為解大梁東部壓力。司徒文,別逼朕罵你!”言罷,隆聖帝拍案而起。“唇亡齒寒,如此簡單的道理還需要朕來言明?
大梁已經丟了陳州,倘若南征不利,必成國患。你老糊塗了?”
氣氛僵硬,司徒孝康拱手施禮。“陛下言重了吧?大仲宰所言極是。朝內百姓曆經災劫,此時增兵,恐民心不穩。
依臣看,誰若是勸陛下增兵,其用心必然歹毒。陛下不可不防。”
聽聞此言,隆聖帝怒目而視。無論韓忠、寧毅、徐滄,甚至是自己,全都意在此處,難道自己也圖謀不軌?“你放肆!此誠國之大策,豈容無端猜忌?司徒孝康,你身為國稅司司首,謹言慎行。”
見隆聖帝態度如此強硬,唐禹錫微微躬身。“陛下,司徒大人並非無端猜忌。依老臣看,鎮南王府手握重兵,若再借增兵之機壯大,恐對朝廷不利。陛下當權衡利弊,不可一意孤行。”
“陛下,歐陽正奇前線有失,自當由南境補調,何以朝廷再行增兵?且不說國庫空虛,早已無力負擔,如果再敗,不利於入冬休整。”付國忠握緊笏板,當即站至唐禹錫身旁。
麵對眾人的上書,隆聖帝隨之沉默,臉色也越發陰沉。他手指輕輕敲打著龍案,發出清脆的聲響。“一個個言辭鑿鑿,真是我朝的肱骨棟梁。
司徒文,朕若不允,你是否還打算聯名抗旨?
增兵之事,朕心意已決,不容更改。管好你的後勤,別讓朕再言。”皇帝的聲音冰冷,讓人不寒而栗。
見此情形,司徒文躬身施禮,言辭毫不退縮。“臣等深知陛下心係國家,但增兵一事,不可草率。
瑜、暨二州災情慘重,青、幽二州更是不堪重負。皇帝若執意增兵,老臣願辭官歸隱,不再過問朝政。”言罷,司徒文摘去官帽,滿頭白發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刺眼。
此言一出,殿內群臣紛紛跪地。“陛下若一意孤行,罔顧江山社稷,臣等願與大仲宰同進退,辭官歸隱。”眾人的聲音整齊劃一,在大殿中迴蕩。
一夜過去,徐滄與寧毅等人早早便前往城西。歐陽正奇於南安大敗,此番結果委實叫人難以接受。
正值秋季,此時增兵在時間上倒也有些益處。隻待穩住晉陵,來年春季再行用兵也未嚐不可。
清晨的陽光灑落,皇城內,金色的琉璃瓦熠熠生輝,朱紅色大門緩緩開啟。
昨晚煩憂甚多,隆聖帝徹夜未眠。文德殿中,他高坐龍椅,一身明黃色龍袍,冕旒遮掩下看不出半點喜怒。
對於增兵南安,他與徐滄等人有著相同的看法。無論是緩解大梁困境,還是拓展疆土,彰顯國威,此事意義重大,勢在必行。
迴廊中,司徒文一改常態,他精神矍鑠,健步如飛,領著大量文臣浩浩蕩蕩的朝著內宮而去。
許久過去,文德殿前,司徒文深吸一口氣,蒼老的麵容上略帶凝重。他迴目望向身後的一眾文臣,微微點頭。“老夫交代的話都記清楚了?”
“大仲宰放心!”群臣齊齊施禮。
司徒文微微頷首。“如此便好。待到此間事了,老夫虧待不了爾等。”言罷,他緩步踏入殿內。
見狀,群臣麵麵相覷,未做言語便依次跟進。
殿廊內,劉辟瞧著眼前這一幕,心頭滿是疑惑。“見過大仲宰。辰時未至,不知大人此時前來所為何事?”
“你一個小小印監,老夫有事與否,需要向你稟明嗎?”說著,司徒文一把將劉辟推開。“還不前去通報?”
“你……”
對方尚未開,司徒文身後的文黨便紛紛上前。眾人你一嘴我一句,張口便是國家大事,閉口便是江山社稷,懟的劉辟啞口無言。
“你們,你們……”見此情形,劉辟呆愣幾息,趕忙朝著殿內匆匆而去。“陛下,大仲宰攜群臣闖殿而來!!!”
聞言,隆聖帝放下手中奏折,緩緩抬起頭來。“辰時未至,他們怎麽來了?”
“老奴不知啊?這群人氣勢洶洶,態度強硬無比。陛下,是否要老奴將他們攔在殿外?”劉辟瞳孔收緊,躬身施禮。
“免了吧。你能攔得住司徒文?”隆聖帝擺了擺手。“開殿,讓他們進來。”
片刻之後,群臣徑直入內。每一個的腳步都帶著千鈞之重,踏在光滑的大理石地麵上,發出輕微而沉悶的聲響。
“陛下在上,臣等冒死進諫。增兵南安一事,實乃不妥,請皇帝三思。”司徒文率先開口,聲音雖有些蒼老,卻強勢無比。他微微抬頭,目光直視對方。
“你說什麽?”隆聖帝微微皺眉,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悅。司徒文瘋了?昨日的賜婚宴他就在現場,前因後果,豈能不知?“司徒文,增兵乃為國家社稷,你身為布政府大仲宰,當有高論,何以如此短視?”
司徒文拱了拱笏板,語氣平淡。“迴陛下。昨夜迴府,老臣苦思良久。
現如今,朝內百姓疾苦,各地又天災肆虐。年初募糧,民間已然怨聲載道,不僅國庫空虛,青、幽二州更是動亂頻發。
但此艱難之際,能穩定梁境兵馬與南征大軍已實屬不易。如若再行增兵,朝內必然不堪重負,屆時,民怨沸騰,社稷傾危。
陛下,大周曆經多年戰亂,不可再窮兵黷武。歐陽正奇便是兵敗或可迴收戰線,且平京之地,易守難攻,再戰風險依舊。
身為皇帝,當以百姓福祉為重,如若不然,大周必生內亂。”
聽聞此言,隆聖帝怒喝一聲:“滿口胡言!孫國安駐守晉陵,公孫禹屯兵糧道。如若不添新兵,歐陽正奇何以為武?
增兵乃為國家長遠計,豈可因一時之利而言罷?”
“皇帝錯了。”司徒文微微擺手。“戰爭打的是國力,既遇兵敗,收縮戰線即可,豈能本末倒置?
如若皇帝一意孤行,百姓不堪重負,朝內必然動亂四起。屆時,此番南征又有何意義?”言罷,司徒文微微皺眉。無論如何都要把皇帝的內府掏空,否則便是禍患。
“南征之戰是為國策,更為解大梁東部壓力。司徒文,別逼朕罵你!”言罷,隆聖帝拍案而起。“唇亡齒寒,如此簡單的道理還需要朕來言明?
大梁已經丟了陳州,倘若南征不利,必成國患。你老糊塗了?”
氣氛僵硬,司徒孝康拱手施禮。“陛下言重了吧?大仲宰所言極是。朝內百姓曆經災劫,此時增兵,恐民心不穩。
依臣看,誰若是勸陛下增兵,其用心必然歹毒。陛下不可不防。”
聽聞此言,隆聖帝怒目而視。無論韓忠、寧毅、徐滄,甚至是自己,全都意在此處,難道自己也圖謀不軌?“你放肆!此誠國之大策,豈容無端猜忌?司徒孝康,你身為國稅司司首,謹言慎行。”
見隆聖帝態度如此強硬,唐禹錫微微躬身。“陛下,司徒大人並非無端猜忌。依老臣看,鎮南王府手握重兵,若再借增兵之機壯大,恐對朝廷不利。陛下當權衡利弊,不可一意孤行。”
“陛下,歐陽正奇前線有失,自當由南境補調,何以朝廷再行增兵?且不說國庫空虛,早已無力負擔,如果再敗,不利於入冬休整。”付國忠握緊笏板,當即站至唐禹錫身旁。
麵對眾人的上書,隆聖帝隨之沉默,臉色也越發陰沉。他手指輕輕敲打著龍案,發出清脆的聲響。“一個個言辭鑿鑿,真是我朝的肱骨棟梁。
司徒文,朕若不允,你是否還打算聯名抗旨?
增兵之事,朕心意已決,不容更改。管好你的後勤,別讓朕再言。”皇帝的聲音冰冷,讓人不寒而栗。
見此情形,司徒文躬身施禮,言辭毫不退縮。“臣等深知陛下心係國家,但增兵一事,不可草率。
瑜、暨二州災情慘重,青、幽二州更是不堪重負。皇帝若執意增兵,老臣願辭官歸隱,不再過問朝政。”言罷,司徒文摘去官帽,滿頭白發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刺眼。
此言一出,殿內群臣紛紛跪地。“陛下若一意孤行,罔顧江山社稷,臣等願與大仲宰同進退,辭官歸隱。”眾人的聲音整齊劃一,在大殿中迴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