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貴神速,方紫嵐天不亮就出發了,與當初遠征北境時那種山唿海應萬人相送的場麵全然不同。無邊的黑暗中,隻有城樓角簷上高懸的燈籠顯得格外明亮。
李晟軒站在城樓上,不遠不近地看著那道毅然決然的身影,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領兵平亂的時候。年僅十五歲的襄王也是在一個夏夜,點完了兵就走,片刻都沒有停留。
彼時他的皇兄寧順帝站在城樓上送他,如今他站在城樓上送方紫嵐。十多年過去了,大京竟還是不曾真正安穩。
站在他身後的玉成王李祈佑突然發現了什麽似的,倏然瞪大了雙眼,“方大人竟然穿了盔甲,真是稀奇。”
李晟軒扯迴了思緒,問道:“她之前打仗都不穿盔甲嗎?”
“從來不穿。”李祈佑一邊迴憶一邊道:“之前在北境,方大人就嫌盔甲沉重累贅,常常一身騎裝就上陣了。若是有人相勸,至多披兩塊鐵片應付一下。”
然而此時的方紫嵐,儼然是穿慣盔甲的將帥模樣。
方紫嵐忽的笑了,清清淺淺的笑容並不明亮,卻足夠溫暖,“如今登高的人是陛下,隻要方紫嵐一日在側,就會保陛下一日望遠。”
李晟軒怔怔地看著麵前的人,她一字一句清越無比,清晰了然地落在他的耳中,“不管是太皇太後,還是其他公卿,不論是宮牆之下,還是朝堂之上,無論是大京之內,還是四境之外,陛下隻管端坐在那明堂高位便好。我會成為陛下手中的劍,為陛下掃除所有障礙,讓陛下望得更遠。”
天子坐明堂,侍者守安康。
李晟軒恍然之間,想起兒時父皇泰安帝對他說過的這句話。
彼時的他不過四歲,尚不能理解何為侍者。
父皇對他說,將帥宰輔皆為侍者,為天子者就是要穩坐廟堂之上,調將遣相為天下所用,守得一個安康盛世。
隻是這麽多年以來,多少將帥宰輔,從未有一人對他說過這樣的隻字片語。
可此時此刻,這番話卻從一個最令他懷疑的人口中說出來,縱使他知道這興許不過是一份冠冕堂皇的虛偽承諾,但他卻隻覺得莫名安心。
他寧願偏聽偏信,願意把身家性命與天下安定,全都一並交付在她的手裏。
“好。”李晟軒聲音很低,而這個好字還是沉沉地落在了方紫嵐心間。
她知前路未明,背叛與守護不過在她一念之間,可她願意一試。
隻要李晟軒敢托付於她,她就敢為了這份托付與天下人為敵,包括紀寧天。
她被自己近乎荒謬的想法所震懾,愣在了原地,她真的能夠做到那般地步嗎?
李晟軒俯首看向方紫嵐,明明會說出這樣話的人,這一刻眼底卻是掩飾不了的忐忑茫然,原來她也隻是虛張聲勢而已。
方紫嵐看著他勾起的唇角,隻覺得心中愈發慌亂,但仍硬著頭皮依舊站得筆直,“陛下願意……”
“朕願意。”李晟軒輕描淡寫地打斷了方紫嵐的話,她局促不安地攥緊了手指,指甲在掌心劃出一道道月牙,“陛下怎知我要說什麽?這一番應下來可就再不能反悔了。”
“君無戲言。”李晟軒麵上笑意更盛,“朕不會反悔,倒是你……”
他沒有說下去,方紫嵐忍不住好奇追問了一句,“什麽?”
“朕登高望遠,孤家寡人無路可退。倒是你……”李晟軒頓了一頓,眼神變得愈發深邃,“若是承朕此諾,取代了夏侯芸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便是眾矢之的進退維穀,你可會怕?”
“怕歸怕,那我也不能舉步不前。”方紫嵐說得坦率,“北境之主的位置固然好,我也守不了一輩子。人嘛,不進則退。”
“好一個不進則退。”李晟軒笑聲朗朗,“你不必怕,從此之後,你有朕。”
他看著方紫嵐愕然的模樣,隻覺得豁然開朗。曾經的那些流言蜚語,仿佛都煙消雲散了。
他沒有告訴任何人,那夜太皇太後說他的生母玉貴妃與旁人有私,他並非泰安帝之子。
這樣的話他聽過許多,然而那般言之鑿鑿卻是第一次。
他不是沒有想過向夏侯芸昭求證,隻是無論真相為何他都根本不敢追究。多少次午夜夢迴,驚醒之際盡皆不安,可現在她的話打消了他全部的疑慮。
不論真相幾何,他都是登高的那個人。登高理應望遠而不是迴頭看,過去的便過去了。
夏侯家卸任離京,方紫嵐接替上位。今日之後,由她來為他保駕護航,將千秋風景攬入大京之下,刻印上他李晟軒的名號。
阿宛跟在她身後,看著她那一身盔甲,隻覺後脊生寒。
方紫嵐自恃天下第一,即便是征戰北境再兇險的時候也不曾穿過盔甲,反倒是後來守在北境閑來無事的那些日子,讓手藝精湛的師父量身打了一套,穿了好長時間。
當時軍中眾人都覺得奇怪,上陣殺敵都不曾盔甲加身的方紫嵐,竟然在太平年月裏穿著一身幾十斤重的盔甲,在營裏來迴溜達。不過軍中漢子向來不是碎嘴的人,就算覺得奇怪,隻要不出格,都不會多說一個字。
阿宛曾問過一次,方紫嵐輕描淡寫地迴了一句提前適應。那時她嘴上誇了聲未雨綢繆,心裏卻從未當迴事。
直到如今看方紫嵐重新穿上了這身盔甲,阿宛心中多了些許實打實的恐懼。縱然她說方紫嵐可怕,但正是因為這份可怕,所以可靠。她說起來總是不怕死,不就是由於她知道,隻要有方紫嵐,誰都傷不了她嗎?
可眼下連方紫嵐都穿上了盔甲,死這個字,或許不隻是停留在嘴上說說而已了。
阿宛的眼皮猛地跳了起來,離綺羅城越近,就跳得愈發厲害,總覺得有什麽不好的事,在等著他們。
不知是阿宛的預感太準,還是汨羅人背後站著殺神,他們趕到綺羅城,尚未來得及休整,前線就傳來了沈將軍為國捐軀,戰死城下的消息。
李晟軒站在城樓上,不遠不近地看著那道毅然決然的身影,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領兵平亂的時候。年僅十五歲的襄王也是在一個夏夜,點完了兵就走,片刻都沒有停留。
彼時他的皇兄寧順帝站在城樓上送他,如今他站在城樓上送方紫嵐。十多年過去了,大京竟還是不曾真正安穩。
站在他身後的玉成王李祈佑突然發現了什麽似的,倏然瞪大了雙眼,“方大人竟然穿了盔甲,真是稀奇。”
李晟軒扯迴了思緒,問道:“她之前打仗都不穿盔甲嗎?”
“從來不穿。”李祈佑一邊迴憶一邊道:“之前在北境,方大人就嫌盔甲沉重累贅,常常一身騎裝就上陣了。若是有人相勸,至多披兩塊鐵片應付一下。”
然而此時的方紫嵐,儼然是穿慣盔甲的將帥模樣。
方紫嵐忽的笑了,清清淺淺的笑容並不明亮,卻足夠溫暖,“如今登高的人是陛下,隻要方紫嵐一日在側,就會保陛下一日望遠。”
李晟軒怔怔地看著麵前的人,她一字一句清越無比,清晰了然地落在他的耳中,“不管是太皇太後,還是其他公卿,不論是宮牆之下,還是朝堂之上,無論是大京之內,還是四境之外,陛下隻管端坐在那明堂高位便好。我會成為陛下手中的劍,為陛下掃除所有障礙,讓陛下望得更遠。”
天子坐明堂,侍者守安康。
李晟軒恍然之間,想起兒時父皇泰安帝對他說過的這句話。
彼時的他不過四歲,尚不能理解何為侍者。
父皇對他說,將帥宰輔皆為侍者,為天子者就是要穩坐廟堂之上,調將遣相為天下所用,守得一個安康盛世。
隻是這麽多年以來,多少將帥宰輔,從未有一人對他說過這樣的隻字片語。
可此時此刻,這番話卻從一個最令他懷疑的人口中說出來,縱使他知道這興許不過是一份冠冕堂皇的虛偽承諾,但他卻隻覺得莫名安心。
他寧願偏聽偏信,願意把身家性命與天下安定,全都一並交付在她的手裏。
“好。”李晟軒聲音很低,而這個好字還是沉沉地落在了方紫嵐心間。
她知前路未明,背叛與守護不過在她一念之間,可她願意一試。
隻要李晟軒敢托付於她,她就敢為了這份托付與天下人為敵,包括紀寧天。
她被自己近乎荒謬的想法所震懾,愣在了原地,她真的能夠做到那般地步嗎?
李晟軒俯首看向方紫嵐,明明會說出這樣話的人,這一刻眼底卻是掩飾不了的忐忑茫然,原來她也隻是虛張聲勢而已。
方紫嵐看著他勾起的唇角,隻覺得心中愈發慌亂,但仍硬著頭皮依舊站得筆直,“陛下願意……”
“朕願意。”李晟軒輕描淡寫地打斷了方紫嵐的話,她局促不安地攥緊了手指,指甲在掌心劃出一道道月牙,“陛下怎知我要說什麽?這一番應下來可就再不能反悔了。”
“君無戲言。”李晟軒麵上笑意更盛,“朕不會反悔,倒是你……”
他沒有說下去,方紫嵐忍不住好奇追問了一句,“什麽?”
“朕登高望遠,孤家寡人無路可退。倒是你……”李晟軒頓了一頓,眼神變得愈發深邃,“若是承朕此諾,取代了夏侯芸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便是眾矢之的進退維穀,你可會怕?”
“怕歸怕,那我也不能舉步不前。”方紫嵐說得坦率,“北境之主的位置固然好,我也守不了一輩子。人嘛,不進則退。”
“好一個不進則退。”李晟軒笑聲朗朗,“你不必怕,從此之後,你有朕。”
他看著方紫嵐愕然的模樣,隻覺得豁然開朗。曾經的那些流言蜚語,仿佛都煙消雲散了。
他沒有告訴任何人,那夜太皇太後說他的生母玉貴妃與旁人有私,他並非泰安帝之子。
這樣的話他聽過許多,然而那般言之鑿鑿卻是第一次。
他不是沒有想過向夏侯芸昭求證,隻是無論真相為何他都根本不敢追究。多少次午夜夢迴,驚醒之際盡皆不安,可現在她的話打消了他全部的疑慮。
不論真相幾何,他都是登高的那個人。登高理應望遠而不是迴頭看,過去的便過去了。
夏侯家卸任離京,方紫嵐接替上位。今日之後,由她來為他保駕護航,將千秋風景攬入大京之下,刻印上他李晟軒的名號。
阿宛跟在她身後,看著她那一身盔甲,隻覺後脊生寒。
方紫嵐自恃天下第一,即便是征戰北境再兇險的時候也不曾穿過盔甲,反倒是後來守在北境閑來無事的那些日子,讓手藝精湛的師父量身打了一套,穿了好長時間。
當時軍中眾人都覺得奇怪,上陣殺敵都不曾盔甲加身的方紫嵐,竟然在太平年月裏穿著一身幾十斤重的盔甲,在營裏來迴溜達。不過軍中漢子向來不是碎嘴的人,就算覺得奇怪,隻要不出格,都不會多說一個字。
阿宛曾問過一次,方紫嵐輕描淡寫地迴了一句提前適應。那時她嘴上誇了聲未雨綢繆,心裏卻從未當迴事。
直到如今看方紫嵐重新穿上了這身盔甲,阿宛心中多了些許實打實的恐懼。縱然她說方紫嵐可怕,但正是因為這份可怕,所以可靠。她說起來總是不怕死,不就是由於她知道,隻要有方紫嵐,誰都傷不了她嗎?
可眼下連方紫嵐都穿上了盔甲,死這個字,或許不隻是停留在嘴上說說而已了。
阿宛的眼皮猛地跳了起來,離綺羅城越近,就跳得愈發厲害,總覺得有什麽不好的事,在等著他們。
不知是阿宛的預感太準,還是汨羅人背後站著殺神,他們趕到綺羅城,尚未來得及休整,前線就傳來了沈將軍為國捐軀,戰死城下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