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怔了怔,說道,
“伯父在套我的話?”
王敦笑了笑,說道,
“你覺得,我需要那麽做嗎?烏衣巷裏的事情,隻要我想知道的,哪一件能瞞得過我?何況,你怎麽確定我和茂弘不是一條心哪?”
王羲之搖了搖頭,反駁道,
“不可能,這不可能,人人都說,伯父專橫跋扈,說茂弘伯父禮賢下士。道不同不相為謀,你們兩個如此不同的人,怎麽可能一條心?”
王敦又笑了笑,說道,
“不怪那家夥說你是癡兒,你還真夠癡的,別人說你是什麽,你就是什麽了嗎?不過就是因為我離他們遠,茂弘離他們近而已,你要是連這都分辨不出來,這趟中原之行就是白去了。”
王羲之愣了一下,說道,
“中原之行,我見了魏碑,也去了壺關,還在迴來的路上,聯係到了魏亥,現在他應該已經占了襄陽,怎麽能說是白去的哪?”
王敦雙眼閉上,感受著王羲之的氣息,他的胸膛在快速的起伏,顯然很不服氣王敦對他的評價。
“好,你說你沒白去,我來考考你,趙固郭默從汲郡退迴來之後,為什麽又去襲擾河東郡?”
王羲之想都沒想,脫口而出道,
“這可難不住我,奇貨可居嘛,趙固、郭默想打進平陽,救出皇帝,這樣就能挾天子以令諸侯。”
王敦挑了挑眉毛,失望的說道,
“看來,那個祖逖給你灌了不少迷魂湯,李矩也沒和你講實話,不過也對,你代表著王家,他們又怎麽會和王家人說實話哪?”
王羲之不服不忿的問道,
“那伯父說,什麽是實話?”
王敦掏出火折子,點著了燈,燈光下,映出了王敦蒼白的臉色,看起來他確實是病了,而且很重。
“實話?實話也是四個字——借刀殺人。”
“伯父,你,你真的病了?還病得這麽重?我還沒有去看望你……”
王羲之有些急,甚至都要急哭了,他一直以為的那個壞人,在用命保護著他。
王敦從蒼白的臉上擠出一絲笑容,說道,
“你不要哭,更不要在人麵前哭,以後你要撐起王家的天,隻要你展示出你的脆弱,狼群就會把你分食,當然,除非你以此為誘餌。”
王羲之沒聽進去這句話,他隻當王敦是真的病了,繼續問道,
“伯父剛才說借刀殺人,是借誰的刀,又去殺誰?”
王敦歎息了一聲,一隻手捂著胸口,說道,
“自然是借劉聰的刀,殺得嘛,自然是那位天下人都不想讓他活著的九五至尊。”
王羲之被王敦的說法驚訝到了,問道,
“伯父是說,他們積極的進攻河東,給劉聰施加壓力,就是讓劉聰早點動手,殺掉至尊?”
王敦點了點頭,說道,
“沒錯。這就是他們獻給晉王的一份見麵禮。”
“那可是至尊啊?”
“至尊算什麽?人人都需要他,他才是至尊。當所有人都不需要他的時候,他就是一塊絆腳石。”
“所有人?也包括劉聰?”
“當然,劉聰先後兩次把洛陽和長安的朝臣掠到平陽去,這些人雖然歸降了劉聰,但心裏還是以至尊為舊主,殺了至尊,才能斷了這些人複辟的念想。”
“那個奇貨可居的計策,也是假的?”
“半真半假吧,平陽要是那麽容易打得下來,石勒劉曜早就動手了,還能輪到那些朝不保夕的塢主?”
“那晉王哪?他不是口口聲聲說要矢誌北伐,迎迴二帝?這也是假的?”
“那檄文上,有沒有說,是迎迴活著的,還是死了的?”
“這倒是沒說,可是……”
“沒什麽可是,這才是廟堂,說得話都不重要,沒說得話才最重要,檄文中沒說生死,那就是要死的,不要活的。趙固郭默讀懂了檄文,所以才那麽積極。”
“這……”
“怎麽?有點難以置信?這世上的君子,和你看到的不一樣?”
“是。”
“孩子,別傻了,這世上哪裏還有什麽君子?你就拿請你來見我的溫太真說吧……”
“太真兄,他怎麽了?他不是四處奔走,隻為了劉司空能夠早日南渡?”
王敦笑了笑,說道,
“你隻說對了一半。”
王羲之不解的問道,
“哪另一半哪?”
王敦挑了挑眉毛,說道,
“投石問路,他用這件事情,在試探建康城裏每一個的底線和立場,其才可佩,其心可誅。”
王羲之吃驚的愣在原地,緩了一會,問道,
“伯父是怎麽看出來的,怎麽侄兒就一定點沒看出來?”
王敦擺了擺手,說道,
“這實在不是什麽光彩的事情,也沒有多複雜,不過是心髒一點的人,都能看出來。我來問你,如果劉琨真的南渡歸來,得到最大好處的是誰?”
王羲之想了想後,說道,
“是晉王,有了劉司空,晉王就可使用製衡之術,挑起群臣內鬥,這樣就可以借機收攏實權了。”
王敦點了點頭,說道,
“不錯,你看的很對。那就是說,晉王應該是最支持劉琨南渡的,沒錯吧?那麽,還是剛才的問題,劉琨南渡,得到最大壞處的人,又是誰哪?”
王羲之想了又想,忽然一股靈感直衝腦門,說道,
“是伯父?”
王敦又點了點頭,說道,
“沒錯,那麽既然得到好處最多的是晉王,壞處最多的是我,溫嶠為什麽不直接去請晉王下旨,而是要托你來請我哪?”
王羲之想了想,卻怎麽也想不明白,問道,
“侄兒想不明白。”
王敦目光看向那盞不怎麽明亮的燈,說道,
“這話,我剛才已經說過了,你迴想迴想。”
王羲之迴想著王敦剛才說過的話,那些關於皇帝司馬鄴的論斷,想著想著,突然一道閃電擊中了腦袋,脫口而出,
“借刀殺人?溫太真要借伯父這把刀,殺掉千裏之外的劉司空?可劉司空不是他最大的倚仗嘛?”
王敦笑了笑,說道,
“這就是你和溫嶠的區別了,論聰明才智,你不輸他,但他卻能把你玩弄於股掌之中,你知道是為什麽嗎?”
“他心髒?”
王敦點了點頭,說道,
“沒錯,劉琨雖然說是他的最大倚仗,但劉琨人家可是有兒子的,一旦劉琨南渡成功,現在巴結溫嶠那些人,會毫不猶豫的去巴結劉琨的兒子們,也包括現在視他為心腹的太子,或者說和他抵足相眠的庾亮。”
王羲之這次是真的被嚇到了,他不是沒有智慧看破這些,隻是他沒把人往這麽壞去想。
“所以,太真兄實際上是求伯父去信,除掉劉司空?而不是勸伯父放下成見,求晉王下詔書?”
王敦點了點頭,說道,
“這詔書還用我去求嘛?你再想一想,晉王火急火燎的派出他的兒子琅琊王去掌控豫州徐州的兵力,現在最缺的,不就是一個真正有能力掌控軍隊,又忠心耿耿的將軍嘛?放眼天下,還有誰,比劉琨更合適哪?”
王羲之不解的問道,
“既然如此,晉王為什麽不現在就頒布詔書,請劉司空南渡歸朝?”
王敦笑了笑,說道,
“咱們這位晉王啊,和我那位平子兄一樣,誌大才疏、好高騖遠,總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哦?什麽不切實際的想法?”
“青州的曹嶷、冀州的邵續、幽州的段家叔侄、平州的慕容廆,還有劉琨,甚至是涼州的張寔,他都想要。”
“他一方麵想召迴劉琨,來壓製我,另一方麵哪,又擔心貿然召迴劉琨,會引起段匹磾的不滿。所以才一直舉棋不定,拿不出主意,下不了決心。”
王羲之倒吸了一口冷氣,他以前隻知道這個處仲伯父對兵事頗多了解,沒想到對人心也如此深刻。
王敦看出了王羲之的反應,也在他意料之中,實際上是這些話,他也是故意說給王羲之聽的——
他自己沒有兒子,就總想培養一些優秀的子侄,來傳承他的衣缽。
王敦看出王羲之的心思,繼續問道,
“既然溫嶠開口求你,你也來了,那麽你想好了嗎?要用這件事情來換嗎?”
王羲之知道,王敦說得換,就是答應做他的養子的事情——
這件事情,王羲之還沒有考慮清楚,
他本來想和叔父王廙談談,但王廙從迴來就被王導占住了,兩人好像有說不完的話。
“我要是說沒想好,伯父是不是就不答應了?”
王敦搖了搖頭,說道,
“不會,即便你不做我的養子,也還是我的侄子,你都開口求我了,我總不能這點麵子都不給吧?”
“那伯父是要殺人還是救人?”
“這就看你的意思了。”
“劉司空是堅守了晉陽十年,要沒有劉司空的牽製,也沒有江南的安寧。”
“你想好了?”
“想好了。”
“要救人?”
“救人,劉司空也值得救,他要是南渡歸朝,伯父在西,取長安,司空在東,取鄴城,國家何愁不複,胡羯何愁不滅。”
王敦臉上沒有任何表情的說道,
“要救人,就要先殺人,你可要想好了。”
“殺人?殺誰?”
“自然是誰戰敗了,就殺誰了?有罪不殺,才是最大的錯。”
“琅琊王?他確實對我們王家也很深的敵意,不過……”
王敦擺了擺手,打斷了王羲之的話,說道,
“他要是不死,劉琨怎麽會南渡?讓劉琨南渡過來,和祖逖一樣,當這個毛孩子的副手嘛?”
“勝敗,兵家常事,他有罪,但罪不至死吧?”
“逸少,你以為是我想讓琅琊王死嗎?”
“難道不是?他轄製豫州、徐州兵馬,對伯父的威脅最大。”
王敦搖了搖頭,說道,
“難道把他除了,晉王就不會換一個人來都督徐州、豫州了嗎?不管換上誰,也不會比他這麽一個半大小子威脅更小吧?”
王羲之點了點頭,說道,
“侄兒剛才沒這麽想,那是誰想讓琅琊王死?”
王敦歎了口氣,說道,
“哎,宣城銅礦的事情,我和琅琊王打過一些交道,是一個難得的琢磨事,多過琢磨人的宗親,可惜啊,他輸就輸在這上麵了,什麽王不好當,偏偏要當這個琅琊王,這可是晉王之前的爵位。”
王羲之這時候也迴過味來,說道,
“伯父的意思是,東海王,還是鄭妃?”
王敦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問了一句看著不相關的,
“鄭妃那個兒子,是起名字耀祖,對吧?”
“聽說是。”
“還讓你師父郭景純算過命數?你師父怎麽說?”
“他當然是撿好聽的說。什麽聰慧異常、稟天持命、龍鳳之姿。”
“那不好聽的是?”
“運大命小,太慧易夭。”
“那就對了。”
“什麽就對了?”
“鄭妃等不及了,必須要有人給鄭妃的兒子騰出位置來。不是太子就是琅琊王,太子是國本,不好動,但琅琊王嘛,現在我不知道誰還支持他。”
“那些宗親?”
“不會,其他事情或許會,這種事情上,那些家夥躲得遠遠的,生怕扯上一點關係。”
王羲之聽了這話,想了想前後的話,抬起頭來問道,
“伯父講了這麽多,就是想讓我效忠東海王?”
王敦笑了笑,說道,
“你聽出來了?”
“很難聽不出來,伯父一直在往外摘東海王,好像整個爭鬥中,他都是一個透明人一樣。這合理嗎?”
王敦點了點頭,說道,
“不錯,是學到了不少,不會被人幾句話一煽,就失去了自己的判斷,你既然都猜到了,那就不妨再猜一猜,我想請你去見誰,說什麽事情?”
王羲之想了想,說道,
“顧和顧君孝?他現在是吳地四大家的領袖,得到了他的認可,也就是得到了東海王的認可。”
王敦搖了搖頭,說道,
“他一個前朝破落戶,也配認可我的侄兒?”
王羲之接著挖建康城的重要人物,翻過來調過去的想了半天,總算是想出一個人,說道,
“周伯仁伯父?他可是清談領袖,文人墨客爭相結交的名士,伯父是想讓侄兒勸他加入王家?”
王敦又搖了搖頭,說道,
“伯仁那個脾氣,九頭牛都拉不迴來,要是真能勸迴來,他就沒什麽好珍貴的了。”
“伯父在套我的話?”
王敦笑了笑,說道,
“你覺得,我需要那麽做嗎?烏衣巷裏的事情,隻要我想知道的,哪一件能瞞得過我?何況,你怎麽確定我和茂弘不是一條心哪?”
王羲之搖了搖頭,反駁道,
“不可能,這不可能,人人都說,伯父專橫跋扈,說茂弘伯父禮賢下士。道不同不相為謀,你們兩個如此不同的人,怎麽可能一條心?”
王敦又笑了笑,說道,
“不怪那家夥說你是癡兒,你還真夠癡的,別人說你是什麽,你就是什麽了嗎?不過就是因為我離他們遠,茂弘離他們近而已,你要是連這都分辨不出來,這趟中原之行就是白去了。”
王羲之愣了一下,說道,
“中原之行,我見了魏碑,也去了壺關,還在迴來的路上,聯係到了魏亥,現在他應該已經占了襄陽,怎麽能說是白去的哪?”
王敦雙眼閉上,感受著王羲之的氣息,他的胸膛在快速的起伏,顯然很不服氣王敦對他的評價。
“好,你說你沒白去,我來考考你,趙固郭默從汲郡退迴來之後,為什麽又去襲擾河東郡?”
王羲之想都沒想,脫口而出道,
“這可難不住我,奇貨可居嘛,趙固、郭默想打進平陽,救出皇帝,這樣就能挾天子以令諸侯。”
王敦挑了挑眉毛,失望的說道,
“看來,那個祖逖給你灌了不少迷魂湯,李矩也沒和你講實話,不過也對,你代表著王家,他們又怎麽會和王家人說實話哪?”
王羲之不服不忿的問道,
“那伯父說,什麽是實話?”
王敦掏出火折子,點著了燈,燈光下,映出了王敦蒼白的臉色,看起來他確實是病了,而且很重。
“實話?實話也是四個字——借刀殺人。”
“伯父,你,你真的病了?還病得這麽重?我還沒有去看望你……”
王羲之有些急,甚至都要急哭了,他一直以為的那個壞人,在用命保護著他。
王敦從蒼白的臉上擠出一絲笑容,說道,
“你不要哭,更不要在人麵前哭,以後你要撐起王家的天,隻要你展示出你的脆弱,狼群就會把你分食,當然,除非你以此為誘餌。”
王羲之沒聽進去這句話,他隻當王敦是真的病了,繼續問道,
“伯父剛才說借刀殺人,是借誰的刀,又去殺誰?”
王敦歎息了一聲,一隻手捂著胸口,說道,
“自然是借劉聰的刀,殺得嘛,自然是那位天下人都不想讓他活著的九五至尊。”
王羲之被王敦的說法驚訝到了,問道,
“伯父是說,他們積極的進攻河東,給劉聰施加壓力,就是讓劉聰早點動手,殺掉至尊?”
王敦點了點頭,說道,
“沒錯。這就是他們獻給晉王的一份見麵禮。”
“那可是至尊啊?”
“至尊算什麽?人人都需要他,他才是至尊。當所有人都不需要他的時候,他就是一塊絆腳石。”
“所有人?也包括劉聰?”
“當然,劉聰先後兩次把洛陽和長安的朝臣掠到平陽去,這些人雖然歸降了劉聰,但心裏還是以至尊為舊主,殺了至尊,才能斷了這些人複辟的念想。”
“那個奇貨可居的計策,也是假的?”
“半真半假吧,平陽要是那麽容易打得下來,石勒劉曜早就動手了,還能輪到那些朝不保夕的塢主?”
“那晉王哪?他不是口口聲聲說要矢誌北伐,迎迴二帝?這也是假的?”
“那檄文上,有沒有說,是迎迴活著的,還是死了的?”
“這倒是沒說,可是……”
“沒什麽可是,這才是廟堂,說得話都不重要,沒說得話才最重要,檄文中沒說生死,那就是要死的,不要活的。趙固郭默讀懂了檄文,所以才那麽積極。”
“這……”
“怎麽?有點難以置信?這世上的君子,和你看到的不一樣?”
“是。”
“孩子,別傻了,這世上哪裏還有什麽君子?你就拿請你來見我的溫太真說吧……”
“太真兄,他怎麽了?他不是四處奔走,隻為了劉司空能夠早日南渡?”
王敦笑了笑,說道,
“你隻說對了一半。”
王羲之不解的問道,
“哪另一半哪?”
王敦挑了挑眉毛,說道,
“投石問路,他用這件事情,在試探建康城裏每一個的底線和立場,其才可佩,其心可誅。”
王羲之吃驚的愣在原地,緩了一會,問道,
“伯父是怎麽看出來的,怎麽侄兒就一定點沒看出來?”
王敦擺了擺手,說道,
“這實在不是什麽光彩的事情,也沒有多複雜,不過是心髒一點的人,都能看出來。我來問你,如果劉琨真的南渡歸來,得到最大好處的是誰?”
王羲之想了想後,說道,
“是晉王,有了劉司空,晉王就可使用製衡之術,挑起群臣內鬥,這樣就可以借機收攏實權了。”
王敦點了點頭,說道,
“不錯,你看的很對。那就是說,晉王應該是最支持劉琨南渡的,沒錯吧?那麽,還是剛才的問題,劉琨南渡,得到最大壞處的人,又是誰哪?”
王羲之想了又想,忽然一股靈感直衝腦門,說道,
“是伯父?”
王敦又點了點頭,說道,
“沒錯,那麽既然得到好處最多的是晉王,壞處最多的是我,溫嶠為什麽不直接去請晉王下旨,而是要托你來請我哪?”
王羲之想了想,卻怎麽也想不明白,問道,
“侄兒想不明白。”
王敦目光看向那盞不怎麽明亮的燈,說道,
“這話,我剛才已經說過了,你迴想迴想。”
王羲之迴想著王敦剛才說過的話,那些關於皇帝司馬鄴的論斷,想著想著,突然一道閃電擊中了腦袋,脫口而出,
“借刀殺人?溫太真要借伯父這把刀,殺掉千裏之外的劉司空?可劉司空不是他最大的倚仗嘛?”
王敦笑了笑,說道,
“這就是你和溫嶠的區別了,論聰明才智,你不輸他,但他卻能把你玩弄於股掌之中,你知道是為什麽嗎?”
“他心髒?”
王敦點了點頭,說道,
“沒錯,劉琨雖然說是他的最大倚仗,但劉琨人家可是有兒子的,一旦劉琨南渡成功,現在巴結溫嶠那些人,會毫不猶豫的去巴結劉琨的兒子們,也包括現在視他為心腹的太子,或者說和他抵足相眠的庾亮。”
王羲之這次是真的被嚇到了,他不是沒有智慧看破這些,隻是他沒把人往這麽壞去想。
“所以,太真兄實際上是求伯父去信,除掉劉司空?而不是勸伯父放下成見,求晉王下詔書?”
王敦點了點頭,說道,
“這詔書還用我去求嘛?你再想一想,晉王火急火燎的派出他的兒子琅琊王去掌控豫州徐州的兵力,現在最缺的,不就是一個真正有能力掌控軍隊,又忠心耿耿的將軍嘛?放眼天下,還有誰,比劉琨更合適哪?”
王羲之不解的問道,
“既然如此,晉王為什麽不現在就頒布詔書,請劉司空南渡歸朝?”
王敦笑了笑,說道,
“咱們這位晉王啊,和我那位平子兄一樣,誌大才疏、好高騖遠,總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哦?什麽不切實際的想法?”
“青州的曹嶷、冀州的邵續、幽州的段家叔侄、平州的慕容廆,還有劉琨,甚至是涼州的張寔,他都想要。”
“他一方麵想召迴劉琨,來壓製我,另一方麵哪,又擔心貿然召迴劉琨,會引起段匹磾的不滿。所以才一直舉棋不定,拿不出主意,下不了決心。”
王羲之倒吸了一口冷氣,他以前隻知道這個處仲伯父對兵事頗多了解,沒想到對人心也如此深刻。
王敦看出了王羲之的反應,也在他意料之中,實際上是這些話,他也是故意說給王羲之聽的——
他自己沒有兒子,就總想培養一些優秀的子侄,來傳承他的衣缽。
王敦看出王羲之的心思,繼續問道,
“既然溫嶠開口求你,你也來了,那麽你想好了嗎?要用這件事情來換嗎?”
王羲之知道,王敦說得換,就是答應做他的養子的事情——
這件事情,王羲之還沒有考慮清楚,
他本來想和叔父王廙談談,但王廙從迴來就被王導占住了,兩人好像有說不完的話。
“我要是說沒想好,伯父是不是就不答應了?”
王敦搖了搖頭,說道,
“不會,即便你不做我的養子,也還是我的侄子,你都開口求我了,我總不能這點麵子都不給吧?”
“那伯父是要殺人還是救人?”
“這就看你的意思了。”
“劉司空是堅守了晉陽十年,要沒有劉司空的牽製,也沒有江南的安寧。”
“你想好了?”
“想好了。”
“要救人?”
“救人,劉司空也值得救,他要是南渡歸朝,伯父在西,取長安,司空在東,取鄴城,國家何愁不複,胡羯何愁不滅。”
王敦臉上沒有任何表情的說道,
“要救人,就要先殺人,你可要想好了。”
“殺人?殺誰?”
“自然是誰戰敗了,就殺誰了?有罪不殺,才是最大的錯。”
“琅琊王?他確實對我們王家也很深的敵意,不過……”
王敦擺了擺手,打斷了王羲之的話,說道,
“他要是不死,劉琨怎麽會南渡?讓劉琨南渡過來,和祖逖一樣,當這個毛孩子的副手嘛?”
“勝敗,兵家常事,他有罪,但罪不至死吧?”
“逸少,你以為是我想讓琅琊王死嗎?”
“難道不是?他轄製豫州、徐州兵馬,對伯父的威脅最大。”
王敦搖了搖頭,說道,
“難道把他除了,晉王就不會換一個人來都督徐州、豫州了嗎?不管換上誰,也不會比他這麽一個半大小子威脅更小吧?”
王羲之點了點頭,說道,
“侄兒剛才沒這麽想,那是誰想讓琅琊王死?”
王敦歎了口氣,說道,
“哎,宣城銅礦的事情,我和琅琊王打過一些交道,是一個難得的琢磨事,多過琢磨人的宗親,可惜啊,他輸就輸在這上麵了,什麽王不好當,偏偏要當這個琅琊王,這可是晉王之前的爵位。”
王羲之這時候也迴過味來,說道,
“伯父的意思是,東海王,還是鄭妃?”
王敦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問了一句看著不相關的,
“鄭妃那個兒子,是起名字耀祖,對吧?”
“聽說是。”
“還讓你師父郭景純算過命數?你師父怎麽說?”
“他當然是撿好聽的說。什麽聰慧異常、稟天持命、龍鳳之姿。”
“那不好聽的是?”
“運大命小,太慧易夭。”
“那就對了。”
“什麽就對了?”
“鄭妃等不及了,必須要有人給鄭妃的兒子騰出位置來。不是太子就是琅琊王,太子是國本,不好動,但琅琊王嘛,現在我不知道誰還支持他。”
“那些宗親?”
“不會,其他事情或許會,這種事情上,那些家夥躲得遠遠的,生怕扯上一點關係。”
王羲之聽了這話,想了想前後的話,抬起頭來問道,
“伯父講了這麽多,就是想讓我效忠東海王?”
王敦笑了笑,說道,
“你聽出來了?”
“很難聽不出來,伯父一直在往外摘東海王,好像整個爭鬥中,他都是一個透明人一樣。這合理嗎?”
王敦點了點頭,說道,
“不錯,是學到了不少,不會被人幾句話一煽,就失去了自己的判斷,你既然都猜到了,那就不妨再猜一猜,我想請你去見誰,說什麽事情?”
王羲之想了想,說道,
“顧和顧君孝?他現在是吳地四大家的領袖,得到了他的認可,也就是得到了東海王的認可。”
王敦搖了搖頭,說道,
“他一個前朝破落戶,也配認可我的侄兒?”
王羲之接著挖建康城的重要人物,翻過來調過去的想了半天,總算是想出一個人,說道,
“周伯仁伯父?他可是清談領袖,文人墨客爭相結交的名士,伯父是想讓侄兒勸他加入王家?”
王敦又搖了搖頭,說道,
“伯仁那個脾氣,九頭牛都拉不迴來,要是真能勸迴來,他就沒什麽好珍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