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根兒他是前天下午轉到二院過來的, 等床鋪啥都收拾妥當, 就已經過了飯點兒, 去時盛名傳去市裏頭的“特”字菜已經被搶購一空。
得虧迴來病房錢老頭人好, 跟他分享了下。
嘖!小米南瓜粥吃著甜香甜香的, 南瓜奶香小饅頭也分給他一半兒, 淡淡的南瓜甜、濃濃的牛奶香, 搞得半夜胡老根兒還做夢流口水呢。
接著就是昨天,胡老根兒六點鍾就被同病房的倆老頭叫起來,先是洗洗漱漱準備好, 早起六點半去樓下小公園隨便轉悠十分鍾,還沒等著小公園裏老太太們一曲交際舞結束,七點一到, 所有人都往餐廳方向擠。
謔!胡老根兒上學的時候, 也沒見著學生們這樣擠餐廳的架勢啊!
但同伴兒給力,劉老根被同病房他們倆老頭一路帶著殺進去, 每人一碗苞米粥, 一盤涼拌小菜, 另外隨意再搭配個別的普通的菜, 雖然看著不起眼, 但那簡直就是打胡老根兒住這麽久醫院以來, 一頓頂頂美味的早餐了。
胡老根兒本想著他日後的日子都這樣舒坦,但是萬萬沒想到中午,他們就隻打來了一小份西瓜片, 就接到了餐廳的通知, 說是“特”字菜沒有貨了。
胡老根兒為此還糾結了一晚上,但是吃著那可憐巴巴的兩小塊西瓜,吃完了之後,胡老根兒就更憂傷了。
……
張寶民這邊,他從林盛之這邊拉了一車的南瓜迴去。
南瓜長的一個賽一個大,個頂個都是重量級選手,就算是小的也有半米那麽寬的直徑,外皮橙黃橙黃的,整個南瓜更是沉甸甸得一個壯漢使大力才能抱得動,尤其喜人。
現在二院餐廳夥食好的名頭已經傳遍整個市裏,二院裏頭住了不少來療養的病人,現在這群病人們啊,整天最喜歡的一件事兒,那就是盯著後廚進貨的大卡車!
要是能哪天有人看見一排隊的卡車緩緩進入二院,那一晚上,所有的二院病號都能知道:他們接下來幾天又可以大飽口福了!
搞的現在住在二院的老人們,閑著沒事兒就喜歡堵著二院前門後麵,坐在大門不遠處的柵欄旁邊,一邊三三兩兩的嘮嗑,順便還能盯著進出的大貨車。
張寶民都對這群越發能耐的病人們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送走隔壁病房那兩個糖尿病大妹子,胡老根兒迴來就看病房裏頭另外兩個老頭歡欣鼓舞的,一臉懵逼的問:“老哥們,你們這是咋了?”
鄭老頭笑嗬嗬的道:“剛才你沒聽隔壁的那大妹子說嗎?後廚又開進來好幾輛貨車呢。”
胡老根兒還不明白,他迷迷糊糊的問:“聽見了啊,那妹子還說什麽貨車上被篷布擋的嚴嚴實實,啥都不知道呢,你們在這兒高興個什麽?”
另外錢老頭道:“你是市裏剛來的估計不知道,二院這邊隻要是貨車開往後廚的倉庫,那肯定就是進來好東西的,要往冷庫裏藏呢!”
胡老根兒又問:“有啥食材進迴來,不就是往冷庫裏放嗎?還能往哪兒放啊。”
鄭老頭之前是教書的,耐心不錯,他慢慢的解釋:“二院這邊食材是分兩種的,一種是普通的,另外一種是前麵帶‘特’字的,你去餐廳打飯,也能看見吧?”
胡老根兒點頭:“能啊!老大一個字兒了,不帶老花鏡都看的清清楚楚。”
胡老根兒也是因為這個特供菜才轉到這小山城來療養的,據說是這邊醫院特殊的營養餐對養病養傷口作用老大了呢。
要不然從來都是病人往上級城市跑去看病的,誰平常閑著沒事兒從市裏跑到這小縣城來養病?
鄭老頭又道:“那就是了,現在二院裏頭床位緊張,不光是咱們要吃營養餐,加班熬夜的護士醫生也吃,那食材消耗量大啊。二院當初建院的時候規模又小,冷庫也小的可憐,現在裏頭隻放院長弄來的好東西才能放冷庫裏頭,剩餘普通的蔬菜啥,現在都在後院庫房裏擱著呢。”
胡老根兒這才明白:“意思是‘特’字菜,又補貨了?”
“嗯呐!”錢老頭笑得眼也不見,牙也不見。
“嘿!那咱們豈不是又又口福了?”胡老根兒也瞬間揚起笑,這個好啊,他就是奔著這兒好吃的來呢!
高興一會兒,胡老根兒又問:“那你們知道這次來的是啥不?”
錢老頭搖著脖子:“那就不清楚了,反正黃瓜西紅柿這種日常的青菜肯定會有,但是這麽一輛又一輛車的迴來,那肯定不光隻有那些日常的菜。”
鄭老頭道:“我想吃土豆,上次唿的那土豆燉雞肉,老好吃了,土豆被烘的麵乎乎的,吃著又有肉味兒,還不費牙。”
錢老頭又搖頭:“肯定不是土豆,上次我見了張寶民問他,據說是供貨商今年種的土豆少,賣了那一窩窩土豆,剩下的都不賣了,說是人家自己也要留著吃呢。”
“那或者就是玉米?最近玉米正好下來,又甜又糯,賊好吃。”
“聽說上個月月底,拉進來兩個大貨車的玉米呢,都凍在冷庫裏,說是準備留著在冬季供貨商沒菜了,留著那時候咱們有的吃。”
胡老根兒開始焦慮:“那還能有啥?”
突然,外麵走廊裏有人大聲叫道:“叔叔伯伯阿姨嬢嬢們,你們要是沒啥事兒院長喊你們出來幫個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咋了這是?”
“不知道啊。”
“出去看看。”
不光是胡老根兒他們病房,同樓層其他的病房裏都出來人了,瞅著中間走廊裏舉著小喇叭的護士。
護士是個圓臉小姑娘,她笑眯眯的道:“我們院長說了,新進迴來一批南瓜,他想都處理一下方便存儲,但是後廚那邊人手不夠,想問下有沒有叔叔阿姨們願意去幫忙的。”
“‘特’字那一批的嗎?”胡老根兒問。
護士點頭:“嗯呐!就是‘特’字的,東西迴來的不便宜,我們院長想趕緊都處理好,別放著放著放壞了,就劃不來了。”
“南瓜多耐放啊。”
“是咧,南瓜放冷庫裏,至少能擱兩月吧?”
“嗨!這還不明白嗎?冷庫裏沒地兒隔了唄!”
“走走走,趕緊去幫忙的,萬一壞了那多糟踐。”
“……”
還不等護士做具體的解釋呢,整個樓層的人就沒剩下幾個,護士低頭在手機威信群裏迴報,發現不光是她這一層,別的樓層也是一水兒的下去老多人。
二院這邊新蓋的住院部還沒徹底建成,現在老住院樓隻有四層,電梯早就被擠滿了人,剩下的都是排隊從樓梯下去。
好家夥,一個二院裏頭現在在登記的病人也就五百多個,除去產婦和重症患者,剩下三百多個身體還算康健的都跑了下來!
這是張寶民都沒想到的,他看著廣場這邊烏壓壓的一群人,他突然感覺自己手裏捏的這個喇叭似乎不夠使了……
“怎麽幫忙啊?”
“呀,院長都在呢。”
“你們需要幫啥忙,隻要開口,我們準保幫你們弄的妥妥帖帖!”
“趕緊說,別把南瓜放壞了。”
張寶民清了清嗓子,幹巴巴的道:“人有點多啊。”
人群裏“轟”的一聲笑。
這何止是有點兒多啊,那可是相當的多,整個二院一大半的病人都跑下來在廣場這邊站著,廣場平日裏看著不小,可這會兒硬是被擠的到處都是人,有的腿腳好的老頭還沒地方下腳,便蹬上花池四周的高台子上,站的高看得遠,正好還跟旗台下麵站的張寶民平視。
張寶民強撐著又笑了笑:“本來尋思著找二三十個大姐來幫幫忙就挺好。”
人群裏又“轟”的笑場,有個聲音洪亮的老太太吆喝道:“你院長有難,我們肯定都要來幫忙啦。”
“人多力量大,院長別被嚇著了。”
“我們都是好人,準保不給你添亂。”
“哈哈哈哈哈哈……”
這場麵是張寶民完全沒想過的,他怎麽也沒料到,居然這麽多熱心腸,但是事情都到了這個地步,他硬著頭皮也不能敷衍攆人,隻得舉著喇叭高聲的說:
“各位大哥大姐肯定也聽見護士說的了,我們這邊剛進來一批南瓜,都是成熟得剛剛好的地步,冷庫實在是擱不下了,放倉庫又怕變質了浪費,我就尋思著,趕緊把這些南瓜做成南瓜幹,也方便存儲。”
張寶民這話一出,下麵的老太太們又開始叫嚷起來:
“行啊!”
“這個簡單,我之前每年都要做幾次,啥南瓜幹紅薯幹的,我都會!”
“這就開始做唄?”
不光是老太太們,不少老大爺們也開始為自己爭取機會:
“南瓜幹我也會做,小時候在家,每年都要做一次,一次一做就是幾籮筐。”
“我雖然不會做,但是我力氣大,能當搬運工!”
“我……我也能搬!”
張寶民瞧著下麵那一群老胳膊老腿兒的,還嚷嚷特積極,心裏直苦笑,這麽多人,他可咋整啊!
就在張寶民內心無比糾結的時候,又有一個大嗓門的老太太叫喊出來:“咱們這麽多人,刀都不夠使吧?”
“這個好辦!我給我兒子打個電話,讓他送過來兩把刀。”
“我也給我兒媳打電話。”
“我家好幾把閑置的刀子呢,誰需要?”
“我我我!”胡老根兒趕緊舉手。
別說,這氣氛還挺好,胡老根兒年輕的時候妻子能幹,從來都沒讓他下過廚房,後來年紀大了,妻子先走,兒子兒媳又孝順,他這麽老大的年紀下廚次數屈指可數。
不過即便是這樣,胡老根兒也願意幫著去做什麽南瓜幹。
一開始他是聽著怕那老好吃的南瓜放變質,現在到了廣場上,又是被別的病號帶的火熱起來,他覺得自己要是不做點啥,實在是太不合群。
得!就這樣半推半就的,張寶民算是一下子找來這麽多幫手,廣場上一個個老太太給家人打電話,要他們幫忙送來刀子來用。
好家夥,把病人家屬也給整懵逼了,等病人家屬們帶著刀子過來,眼瞅著自家老人還在這兒樂嗬嗬的呢。
家屬們也覺得這事兒稀奇少見,等打聽清楚了,一個個心還是落迴肚子裏。他們算是明白了,家裏老人在二院住著這是實在閑著沒事兒了,就盼著找個活兒能幹幹呢!
張寶民被趕鴨子上架,隻能硬著頭皮想主意。
他決定采取林盛之那邊的措施,分組!
五個人一個小組,小組內做活兒多了,就可以拿到比較多的事後南瓜幹獎勵,要是做的少或者是做的不好……
“就把搗亂的人攆了!我們這麽多人呢,都盼著多多做點兒換南瓜幹呢!”一大嗓子老太吆喝道。
“我看成!”
“瞅瞅哪個不好好幹活兒的,就把他攆走了我們接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行吧行吧,規則就這麽說定了,咱們好好幹,爭取早點把南瓜幹都處理好,不耽誤後廚做晚飯。”張寶民手裏的喇叭快沒電了。
旁邊的倉庫主任道:“要不,我把無線話筒整過來?”
張寶民催促:“快去,多拿幾節電池,無線話筒再連上咱們廣播信號……”
好嘛,整個二院裏頭幾乎所有人都動起來了,就連病床上躺著的剛生產結束沒兩天的孕婦,都要咬牙忍著傷口疼,趴在窗戶上往下看。
“那群大爺大媽們精神真好。”產婦羨慕的道,她又推了把身邊的丈夫:“欸,你說,你能代表我去幹活嗎?”
丈夫脖子往後一挺,三下巴都出來了:“我這會兒能扔下你跑去那邊兒削南瓜?你.媽不得把我給削了啊!”
就在張寶民等著話筒的時候,下麵的老頭老太太們也你一言我一語的三五成團,要組成個小隊呢。
胡老根兒是打市裏來的,身旁沒有一個熟識的人,不過好在是隔壁三個老太太也需要個人幫忙做體力活兒。
胡老根兒是因為糖尿病住這邊療養,胳膊腿兒都好好兒的沒疼沒痛沒毛病,三個老太太立馬拉住他,分配任務道:“那有啥搬運的事情,你來。”
“沒問題!”胡老根兒拍著胸口做保證。
同病房的鄭老頭也被隔壁的大妹子們拉過來,五個人一小組,人數到這兒剛剛好!
不光是胡老根兒他們,其他老頭老太太們也一樣,很快拚成一個又一個的小組,二院後勤人員立馬用滾輪在地上劃出一個又一個的方格子確定方位。
每個小組在規定的範圍之內,不能亂跑,由後勤人員分發南瓜,去皮切好了醫院後勤人員還會推著小推車過來檢收,檢收合格了然後在小本本上做記錄,然後立馬拿去清洗上蒸籠。
於是,家在縣城裏住著送刀子的親屬們也在二院旁邊看著,隻見自家的或者是別家的老人一個賽一個精神,一個比一個有力氣,那幹起活兒來,愣是不輸年輕人。
就這,刀還不夠使呢,沒刀的就想辦法去別的小組借刀子,或者是小組內輪流上陣。
胡老根兒這小組運氣好,隔壁一個大妹子家裏直接送來三把刀,再加上鄭老頭家裏也送來兩把刀,他們五個人正好夠使。
可惜人力有時盡,這南瓜皮又厚又硬,還真不好削,一會兒便有人累的手酸。
到底也不是為了生計,累了就歇著唄,多餘便送給隔壁小組一個刀借他們用。
老頭子們力氣大,胡老根兒跟鄭老頭做的多些,另外三個大妹子做的少些,但是一群人一邊削皮切片,一邊說說笑笑的,誰也沒計較那麽多,胡老根兒覺著,倒是挺有意思的。
“嗨!不是我說,咱們姑溪市的醫院也就那樣兒!平常人多的很,有的醫院病床都排去病房外麵的走廊去了,在那兒治病還成,要我說,要是養傷口啥的,還是得來這邊。”胡老根兒由衷的道:
“這邊在市郊,不光是空氣好,四周也安靜,不跟市裏頭那樣,半夜要是來個救護車,警報嗷嗷嗷嗷的叫,或者是再有個小混混開個破摩托車深夜在馬路上飛竄,那真是一晚上都睡不著……”
“可不是?”一說起深夜噪音來,張芬芳那可滔滔不絕的說起縣一院那邊的情況,基本上隔三差五的晚上都有救護車的警報聲,人在哪兒睡都睡不好的。
何珍也道:“其實我也覺得咱們縣二院這邊養傷特別好,我去年肚子上動了刀,開膛破肚的老嚇人了,雖說後來傷口恢複的還成,但就是總覺得人呐,一被開個口子,人精力就外泄了,白天晚上總是覺得身上軟綿綿的沒力氣。
我兒子就覺得可能是我自己一個人住著在家,吃飯湊合導致的,他說是二院這邊夥食好,還有專門的營養師搭配營養什麽的,非得給我辦個住院手續。
嗨!別說,一開始我還真不想過來,我一手手腳腳都好好兒的,就是沒啥精氣神,過來療養個啥啊!但是兒子錢都繳了,不過來也不行啊。沒辦法,隻能過來住兩天,現在倒是感覺挺好。”
張芬芳看了她一眼,笑著說:“二院這邊同年齡的人挺多,咱們之前誰認識誰啊,現在通過二院在一塊說說笑笑,去散步跳舞什麽的,多好啊,比呆在家裏悶著舒坦多了。”
鄭老頭也深有同感:“我去年也是心髒上動了好幾次手術,一整年幾乎都在養刀口,珍妹子的話我是特別有感觸,開了胸之後就是感覺體內的精氣溜沒了,總是感覺手腳都沒力氣,不過最近在二院住著療養療養,居然好多了,比之前在市裏住院的生活感覺都好。”
胡老根兒撓頭:“真這麽有用嗎?”
鄭老頭跟張珍異口同聲的點頭:“真的!”
胡老根兒道:“那我得讓兒子多續一個月的,當初辦住院手續就隻辦了一個月的,聽你們說這兒效果這麽好,當初應該多辦兩個月才是啊。”
“晚了!現在二院住院頂多隻能辦一個月的,”隔壁小組的人扭著脖子過來:“二院現在人忒擠了,好多人還在外麵進不來呢,後麵的住院部新樓還沒蓋起來之前,估計住院手續都不好辦。”
胡老根兒:“……”
二院現在辦理住院手續進來的,大多數人還是奔著後廚的“特”字菜來,“特”字菜不便宜,一小盤也要一二十,要是水果的話,那得更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可以說要是一天三頓飯外加加餐都在二院吃喝的,那肯定家裏境況寬裕,或者是老人每個月能領一大筆的退休金自己顧得上自己住院。
這樣情況下,可以說二院裏住的幾乎每個老人,家裏可都不缺錢,張寶民一開始讓護士每個樓層每個樓層的去喊人,原本想著能找來三五十個幫手,那就算是很好的了,哪兒想過居然會出現現在的情況!
張寶民站在台子上往下看,隻見每個小組的老頭老太太們一邊有說有笑,一邊認認真真,他們自己都做的樂在其中。更不用提南瓜片的質量了,大多都是多少年的家庭主婦操刀,切片厚薄均勻、大小合適。
“還挺好。”張寶民幹脆把話筒塞到身旁後勤主任手裏。
後勤主任也沒見過這樣的場麵啊!他擦著額頭上的汗,道:“咱們不會上新聞吧?”
張寶民信心滿滿:“上新聞咋地了?這多好的一件事兒啊,瞧瞧這醫患關係,多和諧!”
身後一群主任們都快要被感動哭了。
可不是麽!別的地方院方生怕得罪病人,生怕遇上難纏的病人給院方找麻煩,那是寧願多花錢請人手,也不願意留給病人自己動手做些什麽。
但事情到了他們二院這邊,那簡直說是南轅北轍都毫不為過,不忙的護士和後勤人員們在旁邊推著小推車檢收,旁邊隨時待命應對緊急狀況的醫生們都閑的跟旁邊小組的老人們嘮嗑聊天兒!
張寶民他心裏甚至還在想呢,要是以後還從林盛之那邊收到些什麽,不行還如法炮製,那肯定是比後廚那十幾二十個人動作來的快得多。
就這樣,老人們幫忙削皮切片,後廚那邊的人負責清洗擺上蒸鍋,蒸好了運去頂層晾幹。
後麵老人們南瓜什麽都削皮切完了,他們還覺得意猶未盡,非要跑去幫著去搭晾架子。
好嘛,本來成車成車的南瓜,愣是一超過一個晚上,就被折騰成了軟趴趴的南瓜片,隻需等兩三天全部陰幹即可收獲。
大半個二院的人馬出動,那效率杠杠的牛,晚上七點鍾,後廚開飯,兩三道小炒,還有南瓜幹小米粥,以及每人一個奶香南瓜小饅頭。
免費!
忙碌三個多小時,後廚敞開了供應,老人們也是吃的開開心心,皆大歡喜,隻等過兩天南瓜片變成南瓜幹,到時候他們又要大豐收一次咯!
晚上,胡老根兒睡在病床上,還精神振奮著呢。
九點多,他兒子電話打過來,問他在這邊住的還習慣不。
胡老根兒在別人麵前那就是個二院經曆小白,但在兒子麵前可不一樣,他滔滔不絕的講起這兩天身邊發生的新鮮事兒。
其實那些事兒在二院人身上,也就是稀鬆平常,可在胡老根兒看來,那可跟市裏別的醫院老大不同,偏偏這邊人情味兒還挺濃,到處都是同年齡的老頭老太太,說話也有同工語言。
胡老根兒的兒子聽說父親今天給醫院當個三四個小時的白工,整個人頭頂全是問號,可偏偏聽自己父親那口氣,還挺樂意給醫院當白工的啊?
“那可不!老有意思了,其實也不累,活兒也不重,我們說著笑著就做完了,”胡老根兒道:“特別是晚上院長還敞開了供應南瓜幹小米粥和奶香南瓜小饅頭,老好吃了。”
兒子:“……”
“我原本剛來的時候,你那天晚上也嚐過嘛,那南瓜小米粥本來就好吃,但是我跟你講啊,南瓜幹小米粥還跟那天晚上的不一樣。南瓜幹丟進去煮出來,還有些韌勁兒,咬著吃裏麵還有那麽一點點兒的南瓜甜,一點都不趴,我吃的時候就想起,你最喜歡吃有嚼勁的吧……”
胡老根兒的兒子望了望外麵的天,這會兒夜裏星空閃爍,偏偏聽著自己父親絮絮叨叨說著,他還被說餓了。
於是,掛了電話,他就在手機上鼓搗外賣軟件。別說,還真看見一家還在營業的粥店。
半個小時候,南瓜小米粥送到,他咬著習慣喝了一口,剩下的勸給了下水道——難喝!比起自己老爸在二院住的那夥食,差太遠了!
得虧迴來病房錢老頭人好, 跟他分享了下。
嘖!小米南瓜粥吃著甜香甜香的, 南瓜奶香小饅頭也分給他一半兒, 淡淡的南瓜甜、濃濃的牛奶香, 搞得半夜胡老根兒還做夢流口水呢。
接著就是昨天,胡老根兒六點鍾就被同病房的倆老頭叫起來,先是洗洗漱漱準備好, 早起六點半去樓下小公園隨便轉悠十分鍾,還沒等著小公園裏老太太們一曲交際舞結束,七點一到, 所有人都往餐廳方向擠。
謔!胡老根兒上學的時候, 也沒見著學生們這樣擠餐廳的架勢啊!
但同伴兒給力,劉老根被同病房他們倆老頭一路帶著殺進去, 每人一碗苞米粥, 一盤涼拌小菜, 另外隨意再搭配個別的普通的菜, 雖然看著不起眼, 但那簡直就是打胡老根兒住這麽久醫院以來, 一頓頂頂美味的早餐了。
胡老根兒本想著他日後的日子都這樣舒坦,但是萬萬沒想到中午,他們就隻打來了一小份西瓜片, 就接到了餐廳的通知, 說是“特”字菜沒有貨了。
胡老根兒為此還糾結了一晚上,但是吃著那可憐巴巴的兩小塊西瓜,吃完了之後,胡老根兒就更憂傷了。
……
張寶民這邊,他從林盛之這邊拉了一車的南瓜迴去。
南瓜長的一個賽一個大,個頂個都是重量級選手,就算是小的也有半米那麽寬的直徑,外皮橙黃橙黃的,整個南瓜更是沉甸甸得一個壯漢使大力才能抱得動,尤其喜人。
現在二院餐廳夥食好的名頭已經傳遍整個市裏,二院裏頭住了不少來療養的病人,現在這群病人們啊,整天最喜歡的一件事兒,那就是盯著後廚進貨的大卡車!
要是能哪天有人看見一排隊的卡車緩緩進入二院,那一晚上,所有的二院病號都能知道:他們接下來幾天又可以大飽口福了!
搞的現在住在二院的老人們,閑著沒事兒就喜歡堵著二院前門後麵,坐在大門不遠處的柵欄旁邊,一邊三三兩兩的嘮嗑,順便還能盯著進出的大貨車。
張寶民都對這群越發能耐的病人們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送走隔壁病房那兩個糖尿病大妹子,胡老根兒迴來就看病房裏頭另外兩個老頭歡欣鼓舞的,一臉懵逼的問:“老哥們,你們這是咋了?”
鄭老頭笑嗬嗬的道:“剛才你沒聽隔壁的那大妹子說嗎?後廚又開進來好幾輛貨車呢。”
胡老根兒還不明白,他迷迷糊糊的問:“聽見了啊,那妹子還說什麽貨車上被篷布擋的嚴嚴實實,啥都不知道呢,你們在這兒高興個什麽?”
另外錢老頭道:“你是市裏剛來的估計不知道,二院這邊隻要是貨車開往後廚的倉庫,那肯定就是進來好東西的,要往冷庫裏藏呢!”
胡老根兒又問:“有啥食材進迴來,不就是往冷庫裏放嗎?還能往哪兒放啊。”
鄭老頭之前是教書的,耐心不錯,他慢慢的解釋:“二院這邊食材是分兩種的,一種是普通的,另外一種是前麵帶‘特’字的,你去餐廳打飯,也能看見吧?”
胡老根兒點頭:“能啊!老大一個字兒了,不帶老花鏡都看的清清楚楚。”
胡老根兒也是因為這個特供菜才轉到這小山城來療養的,據說是這邊醫院特殊的營養餐對養病養傷口作用老大了呢。
要不然從來都是病人往上級城市跑去看病的,誰平常閑著沒事兒從市裏跑到這小縣城來養病?
鄭老頭又道:“那就是了,現在二院裏頭床位緊張,不光是咱們要吃營養餐,加班熬夜的護士醫生也吃,那食材消耗量大啊。二院當初建院的時候規模又小,冷庫也小的可憐,現在裏頭隻放院長弄來的好東西才能放冷庫裏頭,剩餘普通的蔬菜啥,現在都在後院庫房裏擱著呢。”
胡老根兒這才明白:“意思是‘特’字菜,又補貨了?”
“嗯呐!”錢老頭笑得眼也不見,牙也不見。
“嘿!那咱們豈不是又又口福了?”胡老根兒也瞬間揚起笑,這個好啊,他就是奔著這兒好吃的來呢!
高興一會兒,胡老根兒又問:“那你們知道這次來的是啥不?”
錢老頭搖著脖子:“那就不清楚了,反正黃瓜西紅柿這種日常的青菜肯定會有,但是這麽一輛又一輛車的迴來,那肯定不光隻有那些日常的菜。”
鄭老頭道:“我想吃土豆,上次唿的那土豆燉雞肉,老好吃了,土豆被烘的麵乎乎的,吃著又有肉味兒,還不費牙。”
錢老頭又搖頭:“肯定不是土豆,上次我見了張寶民問他,據說是供貨商今年種的土豆少,賣了那一窩窩土豆,剩下的都不賣了,說是人家自己也要留著吃呢。”
“那或者就是玉米?最近玉米正好下來,又甜又糯,賊好吃。”
“聽說上個月月底,拉進來兩個大貨車的玉米呢,都凍在冷庫裏,說是準備留著在冬季供貨商沒菜了,留著那時候咱們有的吃。”
胡老根兒開始焦慮:“那還能有啥?”
突然,外麵走廊裏有人大聲叫道:“叔叔伯伯阿姨嬢嬢們,你們要是沒啥事兒院長喊你們出來幫個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咋了這是?”
“不知道啊。”
“出去看看。”
不光是胡老根兒他們病房,同樓層其他的病房裏都出來人了,瞅著中間走廊裏舉著小喇叭的護士。
護士是個圓臉小姑娘,她笑眯眯的道:“我們院長說了,新進迴來一批南瓜,他想都處理一下方便存儲,但是後廚那邊人手不夠,想問下有沒有叔叔阿姨們願意去幫忙的。”
“‘特’字那一批的嗎?”胡老根兒問。
護士點頭:“嗯呐!就是‘特’字的,東西迴來的不便宜,我們院長想趕緊都處理好,別放著放著放壞了,就劃不來了。”
“南瓜多耐放啊。”
“是咧,南瓜放冷庫裏,至少能擱兩月吧?”
“嗨!這還不明白嗎?冷庫裏沒地兒隔了唄!”
“走走走,趕緊去幫忙的,萬一壞了那多糟踐。”
“……”
還不等護士做具體的解釋呢,整個樓層的人就沒剩下幾個,護士低頭在手機威信群裏迴報,發現不光是她這一層,別的樓層也是一水兒的下去老多人。
二院這邊新蓋的住院部還沒徹底建成,現在老住院樓隻有四層,電梯早就被擠滿了人,剩下的都是排隊從樓梯下去。
好家夥,一個二院裏頭現在在登記的病人也就五百多個,除去產婦和重症患者,剩下三百多個身體還算康健的都跑了下來!
這是張寶民都沒想到的,他看著廣場這邊烏壓壓的一群人,他突然感覺自己手裏捏的這個喇叭似乎不夠使了……
“怎麽幫忙啊?”
“呀,院長都在呢。”
“你們需要幫啥忙,隻要開口,我們準保幫你們弄的妥妥帖帖!”
“趕緊說,別把南瓜放壞了。”
張寶民清了清嗓子,幹巴巴的道:“人有點多啊。”
人群裏“轟”的一聲笑。
這何止是有點兒多啊,那可是相當的多,整個二院一大半的病人都跑下來在廣場這邊站著,廣場平日裏看著不小,可這會兒硬是被擠的到處都是人,有的腿腳好的老頭還沒地方下腳,便蹬上花池四周的高台子上,站的高看得遠,正好還跟旗台下麵站的張寶民平視。
張寶民強撐著又笑了笑:“本來尋思著找二三十個大姐來幫幫忙就挺好。”
人群裏又“轟”的笑場,有個聲音洪亮的老太太吆喝道:“你院長有難,我們肯定都要來幫忙啦。”
“人多力量大,院長別被嚇著了。”
“我們都是好人,準保不給你添亂。”
“哈哈哈哈哈哈……”
這場麵是張寶民完全沒想過的,他怎麽也沒料到,居然這麽多熱心腸,但是事情都到了這個地步,他硬著頭皮也不能敷衍攆人,隻得舉著喇叭高聲的說:
“各位大哥大姐肯定也聽見護士說的了,我們這邊剛進來一批南瓜,都是成熟得剛剛好的地步,冷庫實在是擱不下了,放倉庫又怕變質了浪費,我就尋思著,趕緊把這些南瓜做成南瓜幹,也方便存儲。”
張寶民這話一出,下麵的老太太們又開始叫嚷起來:
“行啊!”
“這個簡單,我之前每年都要做幾次,啥南瓜幹紅薯幹的,我都會!”
“這就開始做唄?”
不光是老太太們,不少老大爺們也開始為自己爭取機會:
“南瓜幹我也會做,小時候在家,每年都要做一次,一次一做就是幾籮筐。”
“我雖然不會做,但是我力氣大,能當搬運工!”
“我……我也能搬!”
張寶民瞧著下麵那一群老胳膊老腿兒的,還嚷嚷特積極,心裏直苦笑,這麽多人,他可咋整啊!
就在張寶民內心無比糾結的時候,又有一個大嗓門的老太太叫喊出來:“咱們這麽多人,刀都不夠使吧?”
“這個好辦!我給我兒子打個電話,讓他送過來兩把刀。”
“我也給我兒媳打電話。”
“我家好幾把閑置的刀子呢,誰需要?”
“我我我!”胡老根兒趕緊舉手。
別說,這氣氛還挺好,胡老根兒年輕的時候妻子能幹,從來都沒讓他下過廚房,後來年紀大了,妻子先走,兒子兒媳又孝順,他這麽老大的年紀下廚次數屈指可數。
不過即便是這樣,胡老根兒也願意幫著去做什麽南瓜幹。
一開始他是聽著怕那老好吃的南瓜放變質,現在到了廣場上,又是被別的病號帶的火熱起來,他覺得自己要是不做點啥,實在是太不合群。
得!就這樣半推半就的,張寶民算是一下子找來這麽多幫手,廣場上一個個老太太給家人打電話,要他們幫忙送來刀子來用。
好家夥,把病人家屬也給整懵逼了,等病人家屬們帶著刀子過來,眼瞅著自家老人還在這兒樂嗬嗬的呢。
家屬們也覺得這事兒稀奇少見,等打聽清楚了,一個個心還是落迴肚子裏。他們算是明白了,家裏老人在二院住著這是實在閑著沒事兒了,就盼著找個活兒能幹幹呢!
張寶民被趕鴨子上架,隻能硬著頭皮想主意。
他決定采取林盛之那邊的措施,分組!
五個人一個小組,小組內做活兒多了,就可以拿到比較多的事後南瓜幹獎勵,要是做的少或者是做的不好……
“就把搗亂的人攆了!我們這麽多人呢,都盼著多多做點兒換南瓜幹呢!”一大嗓子老太吆喝道。
“我看成!”
“瞅瞅哪個不好好幹活兒的,就把他攆走了我們接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行吧行吧,規則就這麽說定了,咱們好好幹,爭取早點把南瓜幹都處理好,不耽誤後廚做晚飯。”張寶民手裏的喇叭快沒電了。
旁邊的倉庫主任道:“要不,我把無線話筒整過來?”
張寶民催促:“快去,多拿幾節電池,無線話筒再連上咱們廣播信號……”
好嘛,整個二院裏頭幾乎所有人都動起來了,就連病床上躺著的剛生產結束沒兩天的孕婦,都要咬牙忍著傷口疼,趴在窗戶上往下看。
“那群大爺大媽們精神真好。”產婦羨慕的道,她又推了把身邊的丈夫:“欸,你說,你能代表我去幹活嗎?”
丈夫脖子往後一挺,三下巴都出來了:“我這會兒能扔下你跑去那邊兒削南瓜?你.媽不得把我給削了啊!”
就在張寶民等著話筒的時候,下麵的老頭老太太們也你一言我一語的三五成團,要組成個小隊呢。
胡老根兒是打市裏來的,身旁沒有一個熟識的人,不過好在是隔壁三個老太太也需要個人幫忙做體力活兒。
胡老根兒是因為糖尿病住這邊療養,胳膊腿兒都好好兒的沒疼沒痛沒毛病,三個老太太立馬拉住他,分配任務道:“那有啥搬運的事情,你來。”
“沒問題!”胡老根兒拍著胸口做保證。
同病房的鄭老頭也被隔壁的大妹子們拉過來,五個人一小組,人數到這兒剛剛好!
不光是胡老根兒他們,其他老頭老太太們也一樣,很快拚成一個又一個的小組,二院後勤人員立馬用滾輪在地上劃出一個又一個的方格子確定方位。
每個小組在規定的範圍之內,不能亂跑,由後勤人員分發南瓜,去皮切好了醫院後勤人員還會推著小推車過來檢收,檢收合格了然後在小本本上做記錄,然後立馬拿去清洗上蒸籠。
於是,家在縣城裏住著送刀子的親屬們也在二院旁邊看著,隻見自家的或者是別家的老人一個賽一個精神,一個比一個有力氣,那幹起活兒來,愣是不輸年輕人。
就這,刀還不夠使呢,沒刀的就想辦法去別的小組借刀子,或者是小組內輪流上陣。
胡老根兒這小組運氣好,隔壁一個大妹子家裏直接送來三把刀,再加上鄭老頭家裏也送來兩把刀,他們五個人正好夠使。
可惜人力有時盡,這南瓜皮又厚又硬,還真不好削,一會兒便有人累的手酸。
到底也不是為了生計,累了就歇著唄,多餘便送給隔壁小組一個刀借他們用。
老頭子們力氣大,胡老根兒跟鄭老頭做的多些,另外三個大妹子做的少些,但是一群人一邊削皮切片,一邊說說笑笑的,誰也沒計較那麽多,胡老根兒覺著,倒是挺有意思的。
“嗨!不是我說,咱們姑溪市的醫院也就那樣兒!平常人多的很,有的醫院病床都排去病房外麵的走廊去了,在那兒治病還成,要我說,要是養傷口啥的,還是得來這邊。”胡老根兒由衷的道:
“這邊在市郊,不光是空氣好,四周也安靜,不跟市裏頭那樣,半夜要是來個救護車,警報嗷嗷嗷嗷的叫,或者是再有個小混混開個破摩托車深夜在馬路上飛竄,那真是一晚上都睡不著……”
“可不是?”一說起深夜噪音來,張芬芳那可滔滔不絕的說起縣一院那邊的情況,基本上隔三差五的晚上都有救護車的警報聲,人在哪兒睡都睡不好的。
何珍也道:“其實我也覺得咱們縣二院這邊養傷特別好,我去年肚子上動了刀,開膛破肚的老嚇人了,雖說後來傷口恢複的還成,但就是總覺得人呐,一被開個口子,人精力就外泄了,白天晚上總是覺得身上軟綿綿的沒力氣。
我兒子就覺得可能是我自己一個人住著在家,吃飯湊合導致的,他說是二院這邊夥食好,還有專門的營養師搭配營養什麽的,非得給我辦個住院手續。
嗨!別說,一開始我還真不想過來,我一手手腳腳都好好兒的,就是沒啥精氣神,過來療養個啥啊!但是兒子錢都繳了,不過來也不行啊。沒辦法,隻能過來住兩天,現在倒是感覺挺好。”
張芬芳看了她一眼,笑著說:“二院這邊同年齡的人挺多,咱們之前誰認識誰啊,現在通過二院在一塊說說笑笑,去散步跳舞什麽的,多好啊,比呆在家裏悶著舒坦多了。”
鄭老頭也深有同感:“我去年也是心髒上動了好幾次手術,一整年幾乎都在養刀口,珍妹子的話我是特別有感觸,開了胸之後就是感覺體內的精氣溜沒了,總是感覺手腳都沒力氣,不過最近在二院住著療養療養,居然好多了,比之前在市裏住院的生活感覺都好。”
胡老根兒撓頭:“真這麽有用嗎?”
鄭老頭跟張珍異口同聲的點頭:“真的!”
胡老根兒道:“那我得讓兒子多續一個月的,當初辦住院手續就隻辦了一個月的,聽你們說這兒效果這麽好,當初應該多辦兩個月才是啊。”
“晚了!現在二院住院頂多隻能辦一個月的,”隔壁小組的人扭著脖子過來:“二院現在人忒擠了,好多人還在外麵進不來呢,後麵的住院部新樓還沒蓋起來之前,估計住院手續都不好辦。”
胡老根兒:“……”
二院現在辦理住院手續進來的,大多數人還是奔著後廚的“特”字菜來,“特”字菜不便宜,一小盤也要一二十,要是水果的話,那得更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可以說要是一天三頓飯外加加餐都在二院吃喝的,那肯定家裏境況寬裕,或者是老人每個月能領一大筆的退休金自己顧得上自己住院。
這樣情況下,可以說二院裏住的幾乎每個老人,家裏可都不缺錢,張寶民一開始讓護士每個樓層每個樓層的去喊人,原本想著能找來三五十個幫手,那就算是很好的了,哪兒想過居然會出現現在的情況!
張寶民站在台子上往下看,隻見每個小組的老頭老太太們一邊有說有笑,一邊認認真真,他們自己都做的樂在其中。更不用提南瓜片的質量了,大多都是多少年的家庭主婦操刀,切片厚薄均勻、大小合適。
“還挺好。”張寶民幹脆把話筒塞到身旁後勤主任手裏。
後勤主任也沒見過這樣的場麵啊!他擦著額頭上的汗,道:“咱們不會上新聞吧?”
張寶民信心滿滿:“上新聞咋地了?這多好的一件事兒啊,瞧瞧這醫患關係,多和諧!”
身後一群主任們都快要被感動哭了。
可不是麽!別的地方院方生怕得罪病人,生怕遇上難纏的病人給院方找麻煩,那是寧願多花錢請人手,也不願意留給病人自己動手做些什麽。
但事情到了他們二院這邊,那簡直說是南轅北轍都毫不為過,不忙的護士和後勤人員們在旁邊推著小推車檢收,旁邊隨時待命應對緊急狀況的醫生們都閑的跟旁邊小組的老人們嘮嗑聊天兒!
張寶民他心裏甚至還在想呢,要是以後還從林盛之那邊收到些什麽,不行還如法炮製,那肯定是比後廚那十幾二十個人動作來的快得多。
就這樣,老人們幫忙削皮切片,後廚那邊的人負責清洗擺上蒸鍋,蒸好了運去頂層晾幹。
後麵老人們南瓜什麽都削皮切完了,他們還覺得意猶未盡,非要跑去幫著去搭晾架子。
好嘛,本來成車成車的南瓜,愣是一超過一個晚上,就被折騰成了軟趴趴的南瓜片,隻需等兩三天全部陰幹即可收獲。
大半個二院的人馬出動,那效率杠杠的牛,晚上七點鍾,後廚開飯,兩三道小炒,還有南瓜幹小米粥,以及每人一個奶香南瓜小饅頭。
免費!
忙碌三個多小時,後廚敞開了供應,老人們也是吃的開開心心,皆大歡喜,隻等過兩天南瓜片變成南瓜幹,到時候他們又要大豐收一次咯!
晚上,胡老根兒睡在病床上,還精神振奮著呢。
九點多,他兒子電話打過來,問他在這邊住的還習慣不。
胡老根兒在別人麵前那就是個二院經曆小白,但在兒子麵前可不一樣,他滔滔不絕的講起這兩天身邊發生的新鮮事兒。
其實那些事兒在二院人身上,也就是稀鬆平常,可在胡老根兒看來,那可跟市裏別的醫院老大不同,偏偏這邊人情味兒還挺濃,到處都是同年齡的老頭老太太,說話也有同工語言。
胡老根兒的兒子聽說父親今天給醫院當個三四個小時的白工,整個人頭頂全是問號,可偏偏聽自己父親那口氣,還挺樂意給醫院當白工的啊?
“那可不!老有意思了,其實也不累,活兒也不重,我們說著笑著就做完了,”胡老根兒道:“特別是晚上院長還敞開了供應南瓜幹小米粥和奶香南瓜小饅頭,老好吃了。”
兒子:“……”
“我原本剛來的時候,你那天晚上也嚐過嘛,那南瓜小米粥本來就好吃,但是我跟你講啊,南瓜幹小米粥還跟那天晚上的不一樣。南瓜幹丟進去煮出來,還有些韌勁兒,咬著吃裏麵還有那麽一點點兒的南瓜甜,一點都不趴,我吃的時候就想起,你最喜歡吃有嚼勁的吧……”
胡老根兒的兒子望了望外麵的天,這會兒夜裏星空閃爍,偏偏聽著自己父親絮絮叨叨說著,他還被說餓了。
於是,掛了電話,他就在手機上鼓搗外賣軟件。別說,還真看見一家還在營業的粥店。
半個小時候,南瓜小米粥送到,他咬著習慣喝了一口,剩下的勸給了下水道——難喝!比起自己老爸在二院住的那夥食,差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