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空間
(空間)我有一個小秘密 作者:疲憊的候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玉蘭在醫院醒來的時候正是午夜時分,單人病房裏的燈被勤快的小護士順手關了,隻能在門縫裏看到稍許的亮兒。王玉蘭豎著耳朵聽了聽聲兒,走廊裏什麽動靜也沒有,聽了聽病床上孫張氏的唿嚕聲,她換了個舒服的姿勢,閉著眼接著睡覺。
王玉蘭今年19歲,她的媽媽趙四在這個年齡已經結婚了,上次她迴家還被念叨去相親,王玉蘭在心裏撇撇嘴,如果真到了結婚的時候,爸爸肯定會給自己安排好的,媽媽真是操心操不到點子上。
王玉蘭初中畢業剛一年,學習成績爛的一塌糊塗,技校都沒考上,王家全家都不以為恥,高高興興的為升上高中的王玉蘭的哥哥王勇舉辦慶祝大會。
王家人這麽做並不是重男輕女,因為在王家人看來,王玉蘭能初中畢業都要念好幾聲阿彌陀佛。除了學習不好,王玉蘭簡直是全能小超人,是左鄰右舍公認的好女兒,巧女兒,有福氣的女兒。在不久的將來必將也會成為好媳婦,巧媳婦,有福氣的媳婦。
王勝自己開攤賣肉,但他不想自己的小閨女跟著幹這個,王玉蘭很聽他的話,老老實實呆在家裏收拾屋子,給家裏人做飯,沒事的時候打毛衣,縫鞋墊什麽的,很是自得其樂。
不過樹欲靜而風不止,哪裏有青春逼人的小姑娘,哪裏就有看著姑娘拔不動腿的小夥子,何況王玉蘭還是街坊四鄰公認的好媳婦。看著時常在自己家門口轉悠的小痞子,王勝是又高興又不放心,怕女兒待在家裏被人帶壞。走了正式的禮,讓王玉蘭拜同街的跌打醫生老張學正骨。張醫生的一身本事是祖傳的,進不了正經的國營醫院,隻能在鍋爐廠當廠醫,街坊鄰居有個頭疼腦熱都找他開藥。
老張跟王勝熟悉是因為王勝的屠宰手藝,他祖傳方子裏有一貼膏藥需要用到黑狗皮,最好是一點雜毛沒有的黑狗,這個東西不好找,王勝趁著鄉下收豬的機會給他弄到過幾條,順道就把皮給他剝好了。老張投桃換李,錢一分不少,狗肉一家一半。兩家借著這個關係走的很近,王玉蘭畢業後在家裏呆著屁股後麵老招些男青年還是老張提醒的王勝。
王玉蘭跟著老張學了三年,不知道摸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多少骨頭,別的本事沒學到,倒是長了一身蠻力。王勝很高興,天天把自己閨女掛在嘴上誇上天。王玉蘭從小到大被誇習慣了,一點沒有不好意思,偶爾覺得自己老爹有些自賣自誇。
實際上不但是王勝誇自己閨女,老張對自己這徒弟也是讚不絕口,自己攢了這麽多年的本事,小徒弟學了幾年就青出於藍勝於藍。後來實在沒教的了,就把自己珍藏的一些舊醫書給王玉蘭看,師徒兩人共同參詳,有空的時候還上山下嶺的還原一些老方子。
就在王勝花上錢,尖著腦袋想把自己閨女找個正式工作的時候,老張給她找了個活,他本家的一個姑姑不知道怎麽的摔斷了腿,需要個看護,這人就是躺在床上打唿嚕的孫張氏。
孫張氏是個保姆,但這個保姆不普通,她八九歲被賣到南方,到個大戶人家做丫頭,跟著主家孫小姐出嫁,自己也嫁給了一個姓孫的男人。接著就是戰亂,逃難,輾轉大江南北,一路上孫張氏死了男人,沒了孩子,終於盼到了解放後,但沒過幾年好日子,各種運動又開始了。
主家小姐後麵的夫家姓程,是典型高門大戶,高到高不可攀的程度。王玉蘭在讀初中的時候,老師經常隨機提溜起學生背一段曆史,這是中學生痛苦的來源之一。王玉蘭學習不好,老師提問的機會不多,但在同學背不下來被抽的時候看熱鬧,也會過一下腦子,程家老爺子的名字就是這時候被王玉蘭記住的。
孫張氏單蹦個一個女人,沒有再嫁的心思,真正做到了跟主家小姐有福共享有難同當,在程家老爺子被剃頭遊街,孫小姐病重起不來床,幾個孩子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時候,孫張氏豁出臉去,坑蒙拐騙偷方法用盡,幫著孫小姐把幾個孩子拉扯大。
所以孫張氏雖然隻是個保姆,但在程家這個大家族裏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到了八十年代,快七十歲的孫張氏看著兒孫滿堂的孫小姐,忽然想要在老家找找看有沒有親人,於是老張的名字就出現在了孫張氏的麵前。
老張名叫張自在,與孫張氏關係不近不遠,算是五服裏的親戚。張子在的爺爺與孫張氏他爹是親兄弟。按輩分算,張自在算是孫張氏的侄子。知道有這麽個姑姑後,張自在隔三差五就給她寫封信,聊聊近況,每逢年節都會給遠在北京的孫張氏送些土特產。
老張跟王勝閑聊的時候,說過他的打算,在他看來,就這樣與老姑姑處著,等孫張氏閉眼的時候再去北京哭兩聲也就盡到自己這作為大侄子的心意了。
張自在真沒想到,孫張氏在摔斷腿以後會打電話給自己,讓他媳婦去北京照顧照顧。老張媳婦一聽就炸毛了,自己進了張家門就不知道有這門親戚,老太太鐵嘴鋼牙的說去就去啊,怎麽吃怎麽住,老姑姑自己就是個保姆,連屬於自己的一間屋子,他們可能帶不了一天就得迴來。
為此,張自在專門到郵局打了個長途電話,邀請孫張氏迴平月老家養病,讓自己這做侄子的也有個盡孝的機會。
孫張氏想了幾天答應了,但她沒直接迴平月,而是平月縣上一級的的豐城市人民醫院住下。老張媳婦去醫院伺候了幾天老太太,表示一下心意,借口工作忙又把這活推給了張自在。
張自在沒辦法,提著幾盒餅幹到王勝家裏,希望王玉蘭去幫自己照顧半年,一個月給王玉蘭50塊錢。就這樣,王玉蘭來到了豐城,成了人民醫院的準常駐人口,天天對著心寬體胖的孫張氏,半天說不了幾句話。
在有限的十幾年生命裏,王玉蘭接觸的人都是有話搶著說,而且嗓門越大越好,老張還教過王玉蘭怎麽從一個人說話聲音大小判斷中氣足不足,身體有沒有毛病。
所以當王玉蘭第一天正式上崗沒半小時就被老太太罰站了。躺在床上的孫張氏瞪著嘴巴不停的王玉蘭直到她閉嘴,隨後隻說了一句,“站門邊上去”就不理她了。王玉蘭在家裏聽話聽習慣了,還真在門邊占了倆小時,進來查房的醫生都跟看西洋景似的,把王玉蘭臊的滿臉通紅。趁著吃中午飯的機會給家裏撥電話要迴家,但有張自在這層關係在,王勝好勸歹勸的把王玉蘭安撫住,鼓勵她獨立自主,邁開新生活的第一步。
王玉蘭的爸爸王勝原來在平月縣屠宰場工作,改革開放後自己包了個攤位幹個體賣豬肉。他個子瘦瘦小小,但一身不知道從哪裏來的力氣,二百多斤的大肥豬扛起來能一口氣能走二裏地。就憑著這個本事,父母雙亡的他硬是娶上了媳婦生了孩子。
王勝能幹,也精明,七十年代大家都吃不飽的時候他就能把家裏的老婆養的下巴頦堆了三層脂肪,褲子都買不到現成的,必須買布找裁縫做。
平常大家聊天,都說能幹的人脾氣不好,這在王勝身上體現的很徹底,平時小打小鬧的看不出來,要是被王玉蘭她媽惹急了,等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的時候,王勝會夾著一百六十多斤的媳婦扔縣城邊上的墨水河裏。當然墨水河水不深,但十冬臘月的天在裏邊泡上兩三個小時,也夠王玉蘭她媽受的。
王玉蘭她媽姓趙,在家裏排行老四,上麵有一個哥哥三個姐姐,下麵有一個妹妹一個弟弟,這種家庭結構在五十年代出生的人身上很常見,每個家裏要是沒有五六七八個孩子就覺得對不住國家對不住黨。
趙四大名趙豐香,但王勝習慣喊她趙四,左右鄰居也都跟著喊,趙豐香這個大名基本上就放在戶口本上撐門麵。王玉蘭在上了初中有點文化知識以後,聽到別人喊自己媽趙四的時候老覺得有些慚愧,王勝跟張學良的差距實在是有些大的摸不著邊兒。
趙四在兄妹七人中,好的壞的都數不著。趙家孩子多了養不起,趙四過了十五,就讓王玉蘭的姥爺半賣半送的嫁給了吃公家飯的王勝。
王勝剛結婚的時候美的很,每個月發了工資老老實實的把錢交給趙四讓她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己也享受一下有媳婦的好。但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沒過半年,他就自覺地重新掌起了財權,做了家長。
用王勝急眼或者喝醉酒後的話說,趙四是幹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新婚時候買的茶碗,用了一個月就沒想起來洗洗。家裏來個人,家裏連個插腳的地方都沒有。
發現趙四不是自己理想中的老婆後,王勝覺得自己虧大發了,用多年的積蓄弄迴來這麽個玩意兒,簡直是孰可忍孰不可忍,對著趙四就開始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罵了打打了罵。
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趙四都結婚了再讓她改脾氣,實在是有些異想天開。兩個人打打鬧鬧,趙四三天兩頭滿臉紅紅綠綠的哭一場。這種日子直到她生了個兒子才逐漸好轉,有了孩子以後,王勝那顆蠢蠢欲動的心才真正安定下來,捏著鼻子認了這麽個沒本事的老婆。
王勝覺得老丈人坑了自己,所以除了大年初二這一天能迴趟娘家,其他時間趙四要三百六十四天圍著自己轉。要不說什麽鍋配什麽蓋,在持久的家庭鬥爭中,趙四自我進化,慢慢的摸索到了對付王勝的方法。當然方法比較消極,就趙四那個腦袋,積極自救的方法也想不出來,不管王勝怎麽折騰,趙四就是憋住了一句話不吭,讓她往東不往西,讓她打狗不攆雞。有時候被左鄰右舍看熱鬧的都急了,趙四就甩下一句話,說自己出嫁前,王玉蘭的姥姥就囑咐了,“以後誰的話都不用聽,就聽自己男人的。”
麵對這樣的趙四,王勝最後被整服了。不管怎麽樣,在自己家這一畝三分地,他就是太上皇。雖然他這個太上皇實在是有些憋屈,家裏實在不像樣子的時候,自己還得拿出掃把打掃衛生。
趙四生了兒子王勇以後,也不知道是太胖還是怎麽的,一直懷不上,後來又有了計劃生育政策,夫妻倆的第二個孩子更是遙遙無期。
王玉蘭從小就知道自己不是親生的,也知道自己的親媽現在她叫小姨。關於這一點,王勝是刻意瞞著她的,但趙四沒這麽多心眼,就過年初二迴娘家這一天,她還特意領著王玉蘭湊到她小姨麵前說幾句話,就差點明說這是你親媽了。迴家後趙四就被王勝罵了個狗血噴頭,直到王玉蘭的姥爺過世才讓她重新迴娘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被王勝收養的時候王玉蘭五歲,已經開始記事。王玉蘭的小姨趙五在幾個孩子中是最漂亮也是最叛逆的一個,嘴皮子利索,幹活也麻利,在娘家的時候簡直把趙四比到泥裏去。
趙四結婚後被不認命的王勝使勁k的那段日子裏,隻有趙五拿根棍子坐上汽車到縣城裏給自己姐姐撐腰。這件事情被趙四在以後的歲月裏提了又提,所以不管趙五後來怎麽作,趙四永遠覺得趙五是個好妹妹。
趙四跟王勝結婚的時候剛剛16歲,等她20歲生了王玉蘭的哥哥王勇正坐月子的時候,17歲的趙五跟個男人跑了。等6年後迴來的時候,身邊跟這個5歲的王玉蘭,那時候王玉蘭還沒改名,秉承老趙家的傳統,被稱唿為大丫頭。
王勝的老丈人和大舅哥為了趙五專門開了家族碰頭會,會議在王勝家舉行,主要議題就是讓王勝夫妻倆收養大丫頭。理由是現成的,王勝家裏條件比較好,又隻有一個兒子,再領養個丫頭,多好的事情。沒有個拖油瓶跟著,趙五還可以找個好點的婆家重新嫁人。王勝當時有些猶豫,但趙四咬死了答應,大丫頭就在王勝的半推半就中成了王玉蘭。
王玉蘭對五歲以前的事情記憶很少,但到了王家之後的所有事情她都記得很清楚。有時候一家子圍著桌子吃飯的時候提起來,王勝就笑著說這就叫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但王玉蘭自己知道事實不是這樣,她記性好是有原因的。剛改姓王不久,她就和王勇打了一架。當時兩個人正在爭著吃東西,王勝不知道從哪裏弄來幾個大蘋果,兄妹倆都想要大個的。王勇很胖,王玉蘭一使勁就把他推地上摔了個屁股蹲,疼得王勇拾起塊石頭就砸王玉蘭腦袋上了。
等趙四反應過來拉架,王玉蘭腦袋上已經腫起來個大包,明晃晃的,曾明瓦亮,一碰就疼。王玉蘭哇哇哭著踢了胖王勇好幾腳,弄得雞飛狗跳等王勝下班迴來才搞定。
趙四把王玉蘭頭上長包的那塊頭發用剪子剪了,抹了點香油。轉頭又翻箱倒櫃的找那個蘋果,被王勝痛罵一頓才罷休。
那個蘋果後來被王玉蘭偷偷在被窩裏吃了,也就是在那天,王玉蘭的記性開始變好,並且隨身多了一個黑咕隆咚的小空間。空間很小,剛開始的時候,放了包子就不能放饅頭,放了蘋果就不能再放梨,更別提王玉蘭自己進去看看摸摸了。
有了這個小空間之後,王玉蘭也沒拿它當寶貝,隻是在藏自己覺得秘密的東西或者想偷嘴吃的時候才想起它來。
王玉蘭真正對這小空間有個直觀的認識是在自己初次來例假的時候,這種節骨眼的時間她記得非常清楚。那時候她在上初一,左左右右的小夥伴都開始來例假,有太多的先賢傳道授業,王玉蘭對這事兒有充分的心理物質準備。
在初夏的一段,王玉蘭做什麽都提不起勁,下了課就找個角落曬太陽,有天下午下了第一節課,王玉蘭坐在一塊被太陽曬熱石頭上等著上課鈴響,也不知道怎麽的,忽然就感受到了一個四四方方的東西,裏麵是自己都忘了的一些兒時的紀念品,有廉價的頭花,有以前很喜歡的鉛筆刀,還有吃剩下的一塊老鹹菜。
王玉蘭看到這些東西就知道自己感覺到的是什麽了,她慢慢的把這些自己小時候很寶貝的東西一樣一樣的擺出來,讓它們站成一列縱隊,像將軍檢驗士兵似的把這些東西從頭看到尾。然後自己在牆角挖了個坑埋了,當時還使勁踩了幾腳加了些偽裝。當天晚上,初潮如約而至,王玉蘭從小女生悄悄的變成小女人。
也就是在這一天,王玉蘭第一次認真的的想了想,要不要把自己有了個小空間的事情告訴家裏人。翻來覆去琢磨了一夜,最後得出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結論,才放下心迷糊了一會。
第二天還沒等她完全清醒,王勇就咣咣砸門叫她起來給自己做早飯,王勝和趙四起來進貨去。王玉蘭被哥哥指揮的團團轉,等她想起坦白這件事情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晚上了。王玉蘭有些喪氣,有沒有這玩意兒,日子還不是一樣過,說不說的也就無所謂了。
在這之後,空間的大小再也沒變過,裏麵的東西放了取,取了放。家裏人天天嘻嘻哈哈,吵吵鬧鬧,就沒一個細心的發現她的不正常。王玉蘭就當自己隨身帶了個隱形包包,對此越來越視而不見。
多了這個空間,王玉蘭也沒覺得自己有什麽實實在在的好處,她學習上還是不開竅跟不上趟。不管王勇在她身上花多少時間,她的成績永遠在後麵十幾名徘徊。
王玉蘭和王勇隻差一歲,一塊上的小學。相比思維敏捷反應快學習好的王勇,王玉蘭讀書生涯實在說不上順利。
在沒上學之前,用王勝的話說,王勇完全遺傳了趙四的愚癡饞懶,一身的懶筋,能坐著就不站著,能躺著就不坐著。與心靈手巧,幹啥像啥的王玉蘭真是天上地下。
但說來也怪,他們倆進了學校,完全翻了個個兒,王玉蘭平時的聰明勁一點不見蹤影。平時被王玉蘭比的一無是處的王勇反而開始發光發熱,在學習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受的打擊多了,王玉蘭就盼著王勝帶迴來的肥肉能把王勇的腦子糊住,讓他別學那麽好。
王玉蘭小時候經常覺得書本跟她對著幹,看見書本就煩。她能記住每天王勝賣豬肉的價格,也能記住趙四的私房錢都藏在什麽地方,也知道鞋墊怎麽繡才能讓花色更豔麗生動。但對著那些語文數學,三美就是個愁啊。
王勇對永遠跟不上趟的王玉蘭從鄙視到同情到幫助到放棄,作為父母的王勝和趙四反而沒為王玉蘭學習不好著急。後來王玉蘭被安慰習慣了,幹脆破罐子破摔,愛咋咋吧,反正拿個初中畢業證就與學校拜拜了。
※※※※※※※※※※※※※※※※※※※※
嚐試寫個空間文,盡量不走尋常路
王玉蘭今年19歲,她的媽媽趙四在這個年齡已經結婚了,上次她迴家還被念叨去相親,王玉蘭在心裏撇撇嘴,如果真到了結婚的時候,爸爸肯定會給自己安排好的,媽媽真是操心操不到點子上。
王玉蘭初中畢業剛一年,學習成績爛的一塌糊塗,技校都沒考上,王家全家都不以為恥,高高興興的為升上高中的王玉蘭的哥哥王勇舉辦慶祝大會。
王家人這麽做並不是重男輕女,因為在王家人看來,王玉蘭能初中畢業都要念好幾聲阿彌陀佛。除了學習不好,王玉蘭簡直是全能小超人,是左鄰右舍公認的好女兒,巧女兒,有福氣的女兒。在不久的將來必將也會成為好媳婦,巧媳婦,有福氣的媳婦。
王勝自己開攤賣肉,但他不想自己的小閨女跟著幹這個,王玉蘭很聽他的話,老老實實呆在家裏收拾屋子,給家裏人做飯,沒事的時候打毛衣,縫鞋墊什麽的,很是自得其樂。
不過樹欲靜而風不止,哪裏有青春逼人的小姑娘,哪裏就有看著姑娘拔不動腿的小夥子,何況王玉蘭還是街坊四鄰公認的好媳婦。看著時常在自己家門口轉悠的小痞子,王勝是又高興又不放心,怕女兒待在家裏被人帶壞。走了正式的禮,讓王玉蘭拜同街的跌打醫生老張學正骨。張醫生的一身本事是祖傳的,進不了正經的國營醫院,隻能在鍋爐廠當廠醫,街坊鄰居有個頭疼腦熱都找他開藥。
老張跟王勝熟悉是因為王勝的屠宰手藝,他祖傳方子裏有一貼膏藥需要用到黑狗皮,最好是一點雜毛沒有的黑狗,這個東西不好找,王勝趁著鄉下收豬的機會給他弄到過幾條,順道就把皮給他剝好了。老張投桃換李,錢一分不少,狗肉一家一半。兩家借著這個關係走的很近,王玉蘭畢業後在家裏呆著屁股後麵老招些男青年還是老張提醒的王勝。
王玉蘭跟著老張學了三年,不知道摸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多少骨頭,別的本事沒學到,倒是長了一身蠻力。王勝很高興,天天把自己閨女掛在嘴上誇上天。王玉蘭從小到大被誇習慣了,一點沒有不好意思,偶爾覺得自己老爹有些自賣自誇。
實際上不但是王勝誇自己閨女,老張對自己這徒弟也是讚不絕口,自己攢了這麽多年的本事,小徒弟學了幾年就青出於藍勝於藍。後來實在沒教的了,就把自己珍藏的一些舊醫書給王玉蘭看,師徒兩人共同參詳,有空的時候還上山下嶺的還原一些老方子。
就在王勝花上錢,尖著腦袋想把自己閨女找個正式工作的時候,老張給她找了個活,他本家的一個姑姑不知道怎麽的摔斷了腿,需要個看護,這人就是躺在床上打唿嚕的孫張氏。
孫張氏是個保姆,但這個保姆不普通,她八九歲被賣到南方,到個大戶人家做丫頭,跟著主家孫小姐出嫁,自己也嫁給了一個姓孫的男人。接著就是戰亂,逃難,輾轉大江南北,一路上孫張氏死了男人,沒了孩子,終於盼到了解放後,但沒過幾年好日子,各種運動又開始了。
主家小姐後麵的夫家姓程,是典型高門大戶,高到高不可攀的程度。王玉蘭在讀初中的時候,老師經常隨機提溜起學生背一段曆史,這是中學生痛苦的來源之一。王玉蘭學習不好,老師提問的機會不多,但在同學背不下來被抽的時候看熱鬧,也會過一下腦子,程家老爺子的名字就是這時候被王玉蘭記住的。
孫張氏單蹦個一個女人,沒有再嫁的心思,真正做到了跟主家小姐有福共享有難同當,在程家老爺子被剃頭遊街,孫小姐病重起不來床,幾個孩子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時候,孫張氏豁出臉去,坑蒙拐騙偷方法用盡,幫著孫小姐把幾個孩子拉扯大。
所以孫張氏雖然隻是個保姆,但在程家這個大家族裏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到了八十年代,快七十歲的孫張氏看著兒孫滿堂的孫小姐,忽然想要在老家找找看有沒有親人,於是老張的名字就出現在了孫張氏的麵前。
老張名叫張自在,與孫張氏關係不近不遠,算是五服裏的親戚。張子在的爺爺與孫張氏他爹是親兄弟。按輩分算,張自在算是孫張氏的侄子。知道有這麽個姑姑後,張自在隔三差五就給她寫封信,聊聊近況,每逢年節都會給遠在北京的孫張氏送些土特產。
老張跟王勝閑聊的時候,說過他的打算,在他看來,就這樣與老姑姑處著,等孫張氏閉眼的時候再去北京哭兩聲也就盡到自己這作為大侄子的心意了。
張自在真沒想到,孫張氏在摔斷腿以後會打電話給自己,讓他媳婦去北京照顧照顧。老張媳婦一聽就炸毛了,自己進了張家門就不知道有這門親戚,老太太鐵嘴鋼牙的說去就去啊,怎麽吃怎麽住,老姑姑自己就是個保姆,連屬於自己的一間屋子,他們可能帶不了一天就得迴來。
為此,張自在專門到郵局打了個長途電話,邀請孫張氏迴平月老家養病,讓自己這做侄子的也有個盡孝的機會。
孫張氏想了幾天答應了,但她沒直接迴平月,而是平月縣上一級的的豐城市人民醫院住下。老張媳婦去醫院伺候了幾天老太太,表示一下心意,借口工作忙又把這活推給了張自在。
張自在沒辦法,提著幾盒餅幹到王勝家裏,希望王玉蘭去幫自己照顧半年,一個月給王玉蘭50塊錢。就這樣,王玉蘭來到了豐城,成了人民醫院的準常駐人口,天天對著心寬體胖的孫張氏,半天說不了幾句話。
在有限的十幾年生命裏,王玉蘭接觸的人都是有話搶著說,而且嗓門越大越好,老張還教過王玉蘭怎麽從一個人說話聲音大小判斷中氣足不足,身體有沒有毛病。
所以當王玉蘭第一天正式上崗沒半小時就被老太太罰站了。躺在床上的孫張氏瞪著嘴巴不停的王玉蘭直到她閉嘴,隨後隻說了一句,“站門邊上去”就不理她了。王玉蘭在家裏聽話聽習慣了,還真在門邊占了倆小時,進來查房的醫生都跟看西洋景似的,把王玉蘭臊的滿臉通紅。趁著吃中午飯的機會給家裏撥電話要迴家,但有張自在這層關係在,王勝好勸歹勸的把王玉蘭安撫住,鼓勵她獨立自主,邁開新生活的第一步。
王玉蘭的爸爸王勝原來在平月縣屠宰場工作,改革開放後自己包了個攤位幹個體賣豬肉。他個子瘦瘦小小,但一身不知道從哪裏來的力氣,二百多斤的大肥豬扛起來能一口氣能走二裏地。就憑著這個本事,父母雙亡的他硬是娶上了媳婦生了孩子。
王勝能幹,也精明,七十年代大家都吃不飽的時候他就能把家裏的老婆養的下巴頦堆了三層脂肪,褲子都買不到現成的,必須買布找裁縫做。
平常大家聊天,都說能幹的人脾氣不好,這在王勝身上體現的很徹底,平時小打小鬧的看不出來,要是被王玉蘭她媽惹急了,等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的時候,王勝會夾著一百六十多斤的媳婦扔縣城邊上的墨水河裏。當然墨水河水不深,但十冬臘月的天在裏邊泡上兩三個小時,也夠王玉蘭她媽受的。
王玉蘭她媽姓趙,在家裏排行老四,上麵有一個哥哥三個姐姐,下麵有一個妹妹一個弟弟,這種家庭結構在五十年代出生的人身上很常見,每個家裏要是沒有五六七八個孩子就覺得對不住國家對不住黨。
趙四大名趙豐香,但王勝習慣喊她趙四,左右鄰居也都跟著喊,趙豐香這個大名基本上就放在戶口本上撐門麵。王玉蘭在上了初中有點文化知識以後,聽到別人喊自己媽趙四的時候老覺得有些慚愧,王勝跟張學良的差距實在是有些大的摸不著邊兒。
趙四在兄妹七人中,好的壞的都數不著。趙家孩子多了養不起,趙四過了十五,就讓王玉蘭的姥爺半賣半送的嫁給了吃公家飯的王勝。
王勝剛結婚的時候美的很,每個月發了工資老老實實的把錢交給趙四讓她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己也享受一下有媳婦的好。但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沒過半年,他就自覺地重新掌起了財權,做了家長。
用王勝急眼或者喝醉酒後的話說,趙四是幹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新婚時候買的茶碗,用了一個月就沒想起來洗洗。家裏來個人,家裏連個插腳的地方都沒有。
發現趙四不是自己理想中的老婆後,王勝覺得自己虧大發了,用多年的積蓄弄迴來這麽個玩意兒,簡直是孰可忍孰不可忍,對著趙四就開始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罵了打打了罵。
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趙四都結婚了再讓她改脾氣,實在是有些異想天開。兩個人打打鬧鬧,趙四三天兩頭滿臉紅紅綠綠的哭一場。這種日子直到她生了個兒子才逐漸好轉,有了孩子以後,王勝那顆蠢蠢欲動的心才真正安定下來,捏著鼻子認了這麽個沒本事的老婆。
王勝覺得老丈人坑了自己,所以除了大年初二這一天能迴趟娘家,其他時間趙四要三百六十四天圍著自己轉。要不說什麽鍋配什麽蓋,在持久的家庭鬥爭中,趙四自我進化,慢慢的摸索到了對付王勝的方法。當然方法比較消極,就趙四那個腦袋,積極自救的方法也想不出來,不管王勝怎麽折騰,趙四就是憋住了一句話不吭,讓她往東不往西,讓她打狗不攆雞。有時候被左鄰右舍看熱鬧的都急了,趙四就甩下一句話,說自己出嫁前,王玉蘭的姥姥就囑咐了,“以後誰的話都不用聽,就聽自己男人的。”
麵對這樣的趙四,王勝最後被整服了。不管怎麽樣,在自己家這一畝三分地,他就是太上皇。雖然他這個太上皇實在是有些憋屈,家裏實在不像樣子的時候,自己還得拿出掃把打掃衛生。
趙四生了兒子王勇以後,也不知道是太胖還是怎麽的,一直懷不上,後來又有了計劃生育政策,夫妻倆的第二個孩子更是遙遙無期。
王玉蘭從小就知道自己不是親生的,也知道自己的親媽現在她叫小姨。關於這一點,王勝是刻意瞞著她的,但趙四沒這麽多心眼,就過年初二迴娘家這一天,她還特意領著王玉蘭湊到她小姨麵前說幾句話,就差點明說這是你親媽了。迴家後趙四就被王勝罵了個狗血噴頭,直到王玉蘭的姥爺過世才讓她重新迴娘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被王勝收養的時候王玉蘭五歲,已經開始記事。王玉蘭的小姨趙五在幾個孩子中是最漂亮也是最叛逆的一個,嘴皮子利索,幹活也麻利,在娘家的時候簡直把趙四比到泥裏去。
趙四結婚後被不認命的王勝使勁k的那段日子裏,隻有趙五拿根棍子坐上汽車到縣城裏給自己姐姐撐腰。這件事情被趙四在以後的歲月裏提了又提,所以不管趙五後來怎麽作,趙四永遠覺得趙五是個好妹妹。
趙四跟王勝結婚的時候剛剛16歲,等她20歲生了王玉蘭的哥哥王勇正坐月子的時候,17歲的趙五跟個男人跑了。等6年後迴來的時候,身邊跟這個5歲的王玉蘭,那時候王玉蘭還沒改名,秉承老趙家的傳統,被稱唿為大丫頭。
王勝的老丈人和大舅哥為了趙五專門開了家族碰頭會,會議在王勝家舉行,主要議題就是讓王勝夫妻倆收養大丫頭。理由是現成的,王勝家裏條件比較好,又隻有一個兒子,再領養個丫頭,多好的事情。沒有個拖油瓶跟著,趙五還可以找個好點的婆家重新嫁人。王勝當時有些猶豫,但趙四咬死了答應,大丫頭就在王勝的半推半就中成了王玉蘭。
王玉蘭對五歲以前的事情記憶很少,但到了王家之後的所有事情她都記得很清楚。有時候一家子圍著桌子吃飯的時候提起來,王勝就笑著說這就叫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但王玉蘭自己知道事實不是這樣,她記性好是有原因的。剛改姓王不久,她就和王勇打了一架。當時兩個人正在爭著吃東西,王勝不知道從哪裏弄來幾個大蘋果,兄妹倆都想要大個的。王勇很胖,王玉蘭一使勁就把他推地上摔了個屁股蹲,疼得王勇拾起塊石頭就砸王玉蘭腦袋上了。
等趙四反應過來拉架,王玉蘭腦袋上已經腫起來個大包,明晃晃的,曾明瓦亮,一碰就疼。王玉蘭哇哇哭著踢了胖王勇好幾腳,弄得雞飛狗跳等王勝下班迴來才搞定。
趙四把王玉蘭頭上長包的那塊頭發用剪子剪了,抹了點香油。轉頭又翻箱倒櫃的找那個蘋果,被王勝痛罵一頓才罷休。
那個蘋果後來被王玉蘭偷偷在被窩裏吃了,也就是在那天,王玉蘭的記性開始變好,並且隨身多了一個黑咕隆咚的小空間。空間很小,剛開始的時候,放了包子就不能放饅頭,放了蘋果就不能再放梨,更別提王玉蘭自己進去看看摸摸了。
有了這個小空間之後,王玉蘭也沒拿它當寶貝,隻是在藏自己覺得秘密的東西或者想偷嘴吃的時候才想起它來。
王玉蘭真正對這小空間有個直觀的認識是在自己初次來例假的時候,這種節骨眼的時間她記得非常清楚。那時候她在上初一,左左右右的小夥伴都開始來例假,有太多的先賢傳道授業,王玉蘭對這事兒有充分的心理物質準備。
在初夏的一段,王玉蘭做什麽都提不起勁,下了課就找個角落曬太陽,有天下午下了第一節課,王玉蘭坐在一塊被太陽曬熱石頭上等著上課鈴響,也不知道怎麽的,忽然就感受到了一個四四方方的東西,裏麵是自己都忘了的一些兒時的紀念品,有廉價的頭花,有以前很喜歡的鉛筆刀,還有吃剩下的一塊老鹹菜。
王玉蘭看到這些東西就知道自己感覺到的是什麽了,她慢慢的把這些自己小時候很寶貝的東西一樣一樣的擺出來,讓它們站成一列縱隊,像將軍檢驗士兵似的把這些東西從頭看到尾。然後自己在牆角挖了個坑埋了,當時還使勁踩了幾腳加了些偽裝。當天晚上,初潮如約而至,王玉蘭從小女生悄悄的變成小女人。
也就是在這一天,王玉蘭第一次認真的的想了想,要不要把自己有了個小空間的事情告訴家裏人。翻來覆去琢磨了一夜,最後得出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結論,才放下心迷糊了一會。
第二天還沒等她完全清醒,王勇就咣咣砸門叫她起來給自己做早飯,王勝和趙四起來進貨去。王玉蘭被哥哥指揮的團團轉,等她想起坦白這件事情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晚上了。王玉蘭有些喪氣,有沒有這玩意兒,日子還不是一樣過,說不說的也就無所謂了。
在這之後,空間的大小再也沒變過,裏麵的東西放了取,取了放。家裏人天天嘻嘻哈哈,吵吵鬧鬧,就沒一個細心的發現她的不正常。王玉蘭就當自己隨身帶了個隱形包包,對此越來越視而不見。
多了這個空間,王玉蘭也沒覺得自己有什麽實實在在的好處,她學習上還是不開竅跟不上趟。不管王勇在她身上花多少時間,她的成績永遠在後麵十幾名徘徊。
王玉蘭和王勇隻差一歲,一塊上的小學。相比思維敏捷反應快學習好的王勇,王玉蘭讀書生涯實在說不上順利。
在沒上學之前,用王勝的話說,王勇完全遺傳了趙四的愚癡饞懶,一身的懶筋,能坐著就不站著,能躺著就不坐著。與心靈手巧,幹啥像啥的王玉蘭真是天上地下。
但說來也怪,他們倆進了學校,完全翻了個個兒,王玉蘭平時的聰明勁一點不見蹤影。平時被王玉蘭比的一無是處的王勇反而開始發光發熱,在學習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受的打擊多了,王玉蘭就盼著王勝帶迴來的肥肉能把王勇的腦子糊住,讓他別學那麽好。
王玉蘭小時候經常覺得書本跟她對著幹,看見書本就煩。她能記住每天王勝賣豬肉的價格,也能記住趙四的私房錢都藏在什麽地方,也知道鞋墊怎麽繡才能讓花色更豔麗生動。但對著那些語文數學,三美就是個愁啊。
王勇對永遠跟不上趟的王玉蘭從鄙視到同情到幫助到放棄,作為父母的王勝和趙四反而沒為王玉蘭學習不好著急。後來王玉蘭被安慰習慣了,幹脆破罐子破摔,愛咋咋吧,反正拿個初中畢業證就與學校拜拜了。
※※※※※※※※※※※※※※※※※※※※
嚐試寫個空間文,盡量不走尋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