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晦騎馬來到順平府,穿過城門入眼的又是另一番景色。
不同於歸德府的貧困、麻木,順平府的百姓眼中有著難言的神采。
街道兩旁並沒有多少乞討的乞丐,反而是巡街的武吏不時穿過。
行人,俠客皆皆秩序井然,路邊的商販個個生意火爆,來往的商人旅客絡繹不絕。
他們可能沒有過上富足的日子,但是一定不會餓死。
李如晦也是尋了一個食攤的攤主詢問:
“老丈,這生意現在如何?”
撈麵的老漢語氣裏帶著喜悅和驕傲:
“以前不怎麽樣,自從錦衣衛把無相幫剿滅了之後,知府老爺整頓府城,減輕了賦稅。每日經過的商販都多了好多。老漢我也沾了光,小攤子的生意好了許多。”
“那好啊,這位知府想必也是仁愛百姓的好官。”
李如晦又交談了兩句就離開了。
前往府衙的路上,他拿出劉瑾給的花名冊,找到了順平知府張經。
去年共計銀兩:三千七百二十四兩。(明朝一個富縣縣令的常例錢就能貪兩千七百兩。)
很巧的是劉瑾手下有一堆專門監察各地的神算子,遊走各地,根據糧食歲收、商業等級、受災情況和人口數量大致算出某個地方的收入。
這一群人算出來的數據甚至比朝廷的稅課司都要精準。而本質就是幫劉瑾算出能撈多少錢。
這個度他們定的很精妙,將百姓壓榨在馬上要活不下去忍一忍又能活下去的界限。還能讓各地官吏有賺頭。
去年河南給的平均線是:三千七百二十四兩。
超過這個線算優秀,激起民亂自己解決。低於這個線算不合格,京查時會給下下等評價。
而張經正好給的是這個數,不多給一分,不少給一分。
即便是這樣,還能把府衙治理的這麽好,屬實是難得。
李如晦在心中不由對這位知府湧出好奇,能拿出這麽多銀子應該是貪了,可又將府衙治理的這麽好,怎麽看也不像是個貪官奸臣。
或許此人會是推翻劉瑾路上的幫手。
來到府衙大門,門衛早就進去通報了。
李如晦坐在府衙待客廳,隻是剛抿了一口茶,人就到了。
來者是個中年男人,身形消瘦,頭戴烏紗,身穿單薄的四品繡雁官袍。麵容剛正,不怒自威。
順平知府,張經。
身後跟著一個小官,麵容清秀,瘦小的身形都藏在寬大的官袍之中,顯得有些怯懦。
順平府府經曆,李舜臣。
“久仰張世叔大名,今日小侄方才有幸一見。”李如晦微笑見禮。
“哈哈哈!我已經聽聞杜公有個外孫,天資聰慧,少年英才。今日一見當真是如此!”李舜臣開懷大笑。
不用多說,他們已經知道對方是什麽人了。
“且去飲酒。”
餐桌之上,飯菜上齊,並不奢侈,倒也豐盛,雞鴨肉蛋皆有。還有兩壺溫酒。
“不知杜公近來身體如何?”張靜率先開口。
“外公身體依舊硬朗,頓頓還能吃上三大碗米飯。”
“哈哈哈。”
一番閑言敘舊之後,李如晦才道出此次的目的。
“賢侄可自行行事,不用顧及我。”張經目光平靜,他雖然厭惡奸黨,但是為了留有有用之身,隻能一樣上交入場費。
他也不願意盤剝百姓,每次隻交了定額。滿朝堂都是奸黨的人,無數官員瘋狂撈銀子巴結劉瑾。他這點錢並不起眼,升遷速度依舊是中規中矩。
想進入中樞救濟天下百姓恐怕還要等劉瑾倒台才行。
李如晦低頭沉思。
這是他來到的第二個府城,第一個府城是個十足十的貪官被下獄論罪,第二個就要給他們傳達別的信息。不然隻會讓這群人搜刮更猖狂,百姓日子會過得更苦。
“世叔,好風憑借力,送人上青雲。小侄是來送你上青雲的。”
張經愣在原地。
李如晦說完,轉身離開。
走出府門,他掏出賬本,將歸德府的兩萬多兩銀子劃出五千兩到張經名下。
然後,他放出消息,要上書舉薦張經。
剛剛才得到監察禦史下來消息而手腳慌亂的河南眾多官員又是一驚。
無不在分析這位少年郎給的信號。
前有歸德府知府因為沒有交齊孝敬錢而被下獄論罪,後有順平府知府被上書舉薦。
眾人疑惑不解。
張經隻是剛剛好交齊了份額,為何就受到舉薦呢?之後他們就發現張經去年的京察是上上評語!滿分!
眾人這才醒悟,交齊份額隻是最基本的,還要作出政績。他們眼睛一亮,這是李如晦給他們的一條新的賽道!
他們貪再多孝敬劉瑾,也沒有南方富府交的多。與其內卷貪錢賄賂,不如去走刷政績這條路!成本更低,也更劃算。
眾官奔走相告,彈冠相慶。他們河南省的稅收是比不過南方那群變態的。現在有了新的出頭之路,家家開心。
李如晦輕歎一聲,他不知道有沒有用,希望能減輕一點百姓的負擔吧。
他繼續前行,奔走剩下的府縣。
中間也遇到了刺殺,好在有西廠的高手在,沒有受傷。
查處了兩個極為典型的知府,四個縣令之後,剩下的官員都老實了下來,個個送錢送禮,補齊去年的差額。
李如晦皆笑臉相迎,整個河南省官員無不感激涕零,承了他的情。
一趟下來,一共收繳了十七萬八千六百兩。
隨行的黑鷹衛也是吃的腦滿肥腸,腰包鼓囊囊的。
李如晦收起人前的笑容,黑著臉看著這堆銀錢。
不知多少民脂民膏。
一行人滿載迴京,河南省官員個個誠心上書感謝劉瑾給了他們第二條路的希望。
劉瑾看著這堆銀錢頓時眉開眼笑,隨手扔掉河南官員的保證信和讚美信。
整個河南被敲打老實了不少,還多得了十幾萬銀錢。他的兩個目的都達到了。
最難得的是這般行徑,那群官員竟然上書感謝自己大恩大得,這是令劉瑾沒想到的。
眼前的少年郎有點意思。
劉瑾看著花名冊上第一個名字。
順平府張經,另增五千六百兩。
“哦?第一個人是?”劉瑾疑惑問道。
李如晦迅速道:“張經去年份額齊全,京察上上評,今年河南豐收,這是他的一點心意。”
這麽一說,劉瑾就想起來了,此人在他略有耳聞,每年剛剛交齊份額,政績極其漂亮。
原本這種人他是不需要的,可是現在有一堆連份額都交不齊的同行相襯托,耀眼的存在。
“既然此人政績如此之好,又會撈錢。調去戶部吧。”
“很好,咱家沒看錯人,虎父無犬子!去兵部曆練曆練吧,以後會有用到你的地方。”
李如晦躬身退下。
這一趟旅行,他才是最大的贏家。獲得了劉瑾的器重,河南省官員的人情,以及一群黑鷹衛的忠心。升遷進入兵部當上武選司郎中,還送了張經進入了戶部。
這個政治新人的升遷速度足以讓大多數官員汗顏,迴觀大明的曆史,隻有在特定時期才會出現的奇觀。
上一次是王振,這一次是劉瑾,下一次就是魏忠賢。
不同於歸德府的貧困、麻木,順平府的百姓眼中有著難言的神采。
街道兩旁並沒有多少乞討的乞丐,反而是巡街的武吏不時穿過。
行人,俠客皆皆秩序井然,路邊的商販個個生意火爆,來往的商人旅客絡繹不絕。
他們可能沒有過上富足的日子,但是一定不會餓死。
李如晦也是尋了一個食攤的攤主詢問:
“老丈,這生意現在如何?”
撈麵的老漢語氣裏帶著喜悅和驕傲:
“以前不怎麽樣,自從錦衣衛把無相幫剿滅了之後,知府老爺整頓府城,減輕了賦稅。每日經過的商販都多了好多。老漢我也沾了光,小攤子的生意好了許多。”
“那好啊,這位知府想必也是仁愛百姓的好官。”
李如晦又交談了兩句就離開了。
前往府衙的路上,他拿出劉瑾給的花名冊,找到了順平知府張經。
去年共計銀兩:三千七百二十四兩。(明朝一個富縣縣令的常例錢就能貪兩千七百兩。)
很巧的是劉瑾手下有一堆專門監察各地的神算子,遊走各地,根據糧食歲收、商業等級、受災情況和人口數量大致算出某個地方的收入。
這一群人算出來的數據甚至比朝廷的稅課司都要精準。而本質就是幫劉瑾算出能撈多少錢。
這個度他們定的很精妙,將百姓壓榨在馬上要活不下去忍一忍又能活下去的界限。還能讓各地官吏有賺頭。
去年河南給的平均線是:三千七百二十四兩。
超過這個線算優秀,激起民亂自己解決。低於這個線算不合格,京查時會給下下等評價。
而張經正好給的是這個數,不多給一分,不少給一分。
即便是這樣,還能把府衙治理的這麽好,屬實是難得。
李如晦在心中不由對這位知府湧出好奇,能拿出這麽多銀子應該是貪了,可又將府衙治理的這麽好,怎麽看也不像是個貪官奸臣。
或許此人會是推翻劉瑾路上的幫手。
來到府衙大門,門衛早就進去通報了。
李如晦坐在府衙待客廳,隻是剛抿了一口茶,人就到了。
來者是個中年男人,身形消瘦,頭戴烏紗,身穿單薄的四品繡雁官袍。麵容剛正,不怒自威。
順平知府,張經。
身後跟著一個小官,麵容清秀,瘦小的身形都藏在寬大的官袍之中,顯得有些怯懦。
順平府府經曆,李舜臣。
“久仰張世叔大名,今日小侄方才有幸一見。”李如晦微笑見禮。
“哈哈哈!我已經聽聞杜公有個外孫,天資聰慧,少年英才。今日一見當真是如此!”李舜臣開懷大笑。
不用多說,他們已經知道對方是什麽人了。
“且去飲酒。”
餐桌之上,飯菜上齊,並不奢侈,倒也豐盛,雞鴨肉蛋皆有。還有兩壺溫酒。
“不知杜公近來身體如何?”張靜率先開口。
“外公身體依舊硬朗,頓頓還能吃上三大碗米飯。”
“哈哈哈。”
一番閑言敘舊之後,李如晦才道出此次的目的。
“賢侄可自行行事,不用顧及我。”張經目光平靜,他雖然厭惡奸黨,但是為了留有有用之身,隻能一樣上交入場費。
他也不願意盤剝百姓,每次隻交了定額。滿朝堂都是奸黨的人,無數官員瘋狂撈銀子巴結劉瑾。他這點錢並不起眼,升遷速度依舊是中規中矩。
想進入中樞救濟天下百姓恐怕還要等劉瑾倒台才行。
李如晦低頭沉思。
這是他來到的第二個府城,第一個府城是個十足十的貪官被下獄論罪,第二個就要給他們傳達別的信息。不然隻會讓這群人搜刮更猖狂,百姓日子會過得更苦。
“世叔,好風憑借力,送人上青雲。小侄是來送你上青雲的。”
張經愣在原地。
李如晦說完,轉身離開。
走出府門,他掏出賬本,將歸德府的兩萬多兩銀子劃出五千兩到張經名下。
然後,他放出消息,要上書舉薦張經。
剛剛才得到監察禦史下來消息而手腳慌亂的河南眾多官員又是一驚。
無不在分析這位少年郎給的信號。
前有歸德府知府因為沒有交齊孝敬錢而被下獄論罪,後有順平府知府被上書舉薦。
眾人疑惑不解。
張經隻是剛剛好交齊了份額,為何就受到舉薦呢?之後他們就發現張經去年的京察是上上評語!滿分!
眾人這才醒悟,交齊份額隻是最基本的,還要作出政績。他們眼睛一亮,這是李如晦給他們的一條新的賽道!
他們貪再多孝敬劉瑾,也沒有南方富府交的多。與其內卷貪錢賄賂,不如去走刷政績這條路!成本更低,也更劃算。
眾官奔走相告,彈冠相慶。他們河南省的稅收是比不過南方那群變態的。現在有了新的出頭之路,家家開心。
李如晦輕歎一聲,他不知道有沒有用,希望能減輕一點百姓的負擔吧。
他繼續前行,奔走剩下的府縣。
中間也遇到了刺殺,好在有西廠的高手在,沒有受傷。
查處了兩個極為典型的知府,四個縣令之後,剩下的官員都老實了下來,個個送錢送禮,補齊去年的差額。
李如晦皆笑臉相迎,整個河南省官員無不感激涕零,承了他的情。
一趟下來,一共收繳了十七萬八千六百兩。
隨行的黑鷹衛也是吃的腦滿肥腸,腰包鼓囊囊的。
李如晦收起人前的笑容,黑著臉看著這堆銀錢。
不知多少民脂民膏。
一行人滿載迴京,河南省官員個個誠心上書感謝劉瑾給了他們第二條路的希望。
劉瑾看著這堆銀錢頓時眉開眼笑,隨手扔掉河南官員的保證信和讚美信。
整個河南被敲打老實了不少,還多得了十幾萬銀錢。他的兩個目的都達到了。
最難得的是這般行徑,那群官員竟然上書感謝自己大恩大得,這是令劉瑾沒想到的。
眼前的少年郎有點意思。
劉瑾看著花名冊上第一個名字。
順平府張經,另增五千六百兩。
“哦?第一個人是?”劉瑾疑惑問道。
李如晦迅速道:“張經去年份額齊全,京察上上評,今年河南豐收,這是他的一點心意。”
這麽一說,劉瑾就想起來了,此人在他略有耳聞,每年剛剛交齊份額,政績極其漂亮。
原本這種人他是不需要的,可是現在有一堆連份額都交不齊的同行相襯托,耀眼的存在。
“既然此人政績如此之好,又會撈錢。調去戶部吧。”
“很好,咱家沒看錯人,虎父無犬子!去兵部曆練曆練吧,以後會有用到你的地方。”
李如晦躬身退下。
這一趟旅行,他才是最大的贏家。獲得了劉瑾的器重,河南省官員的人情,以及一群黑鷹衛的忠心。升遷進入兵部當上武選司郎中,還送了張經進入了戶部。
這個政治新人的升遷速度足以讓大多數官員汗顏,迴觀大明的曆史,隻有在特定時期才會出現的奇觀。
上一次是王振,這一次是劉瑾,下一次就是魏忠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