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才剛剛那一聲喊完,迴過神來,便覺得身上出了些冷汗。
幸好這兩個錦衣衛也沒管他失態的事情。
甚至還和顏悅色的迴答了他的問題。
黃敏才空手而來,對著錦衣衛,也不願意帶什麽東西。
最終。
怎麽來的,就是怎麽走的。
隻是走著,他一臉的不可置信。
“入詔獄的當天,就被太子殿下親自接走了......”
“怪不得陛下最近一直都不提起這事,原來竟是私下放走了人!”
黃敏才說著,又拐道去了定西侯府。
到了府前,他讓下人去敲門。
大門打開後,這下人直接謊稱自己少爺是趙策先前在國子監的同窗。
想要見趙策,邀請他參加同窗聚會。
聽說是自家老爺的同窗,門房老張也沒多想。
畢竟趙策走之前就交代了他,說這段時間估計會有不少同窗來找他。
讓老張一律誠實告知就是。
他笑嗬嗬的說道:“我們家老爺已經離京數日了。”
“還請留下名諱,待我家老爺返京,再邀客人上門。”
離京數日了?
得知這個消息,黃敏才心道,果然如此......
他這一趟出門,可以說是一無所獲。
迴家後,便寫信告知了眾人這消息。
等到了次日的朝堂之上。
便有人以此事,開始發難了。
商議完正事。
便有官員站出來,問道:“此前南直隸稅銀在海上被盜。”
“提議改漕為海的定西侯,被陛下下令抓到了詔獄中調查。”
“不知道此事陛下是否已有定奪?”
弘治皇帝聽了這話,神色自然的說道:“朕正要與眾愛卿說此事。”
“此次南直隸稅銀被盜,定西侯作為提議改漕為海者,確實多多少少有一些責任。”
“所以,朕為了讓他將功改過,特意將他封為巡按禦史派往青州,讓他親自去調查稅銀被盜案。”
啊?
親自派他去青州?
聽了皇帝這話,在場不少人,瞬間就反應了過來。
那定西侯是廣東人氏。
從北直隸出發,迴到家鄉,走海運的話,是一定會經過青州的。
此時正值他殿試完畢,六元及第,迴鄉祭祖的時候。
與其說是特意派他去的,不如說是特意送他迴鄉的。
而且封為巡按禦史,不止當地所有人,就是一路迴去,沿途府城的都得聽他調令。
這哪是狀元郎歸鄉啊?
皇子出巡也沒有這樣的特權吧?
不少人想通後,都互相對視了幾眼。
所以,就算下了詔獄,也不能拿他怎麽樣......
那剛站出來的官員,正想繼續開口。
“陛下,定西侯有罪在身,怎可......”
弘治皇帝一揮手,打斷了他的話。
“愛卿所言極是,所以朕才讓他戴罪立功。”
“此事暫且擱置,等到稅銀追迴後,再作打算。”
“今日,朕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與諸位商議。”
弘治皇帝壓根不給人開口的機會,直接宣布此事暫時擱置,等稅銀追迴再說。
轉而,說起了金雞納樹與土豆的事情。
高產的作物,先前已經有了紅薯,而且趙策也預告過了土豆的事情。
因此大家都不覺得太過驚訝。
隻是那個金雞納樹......
“陛下的意思是,金雞納樹的樹皮,可以治療瘧疾?”
弘治皇帝點點頭。
“不錯。”
“先前從福建港口迴來的錦衣衛,不慎染上了瘧疾。”
“幸好定西侯手中有奇藥,治好了此種瘟疫。”
“如今此藥,已經被證實了確實對於瘧疾有奇效。”
“但可惜的是,定西侯手中的藥,並不多。”
“這金雞納樹長在海外,朕準備專門派遣軍隊出海,去搜尋此樹迴來種植。”
弘治皇帝口中句句不離定西侯。
在場的人無不驚訝。
所以,這定西侯的醫術,真的這麽神奇?
屢次治理好瘟疫,這不是神醫是什麽?
而且弘治皇帝的意思是。
他又治理好了一次瘟疫,這功勞比他身上可能有的那點罪,可大得多了。
隻是......
加大力量出海,也意味著海運會越來越繁榮。
如今隻是改了小部分的海運。
這麽下去,恐怕會直接廢漕為海!
不少心中暗道不好。
弘治皇帝如今暫時也管不上他們如何想的。
病好之後,他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派人犒賞了同樣對於紅薯與金雞納樹有功的吳老爺,還得派海師隨他出海尋找藥物。
同時,倭島的金礦和銀礦,都還等著他派軍隊去挖。
還有今年推行新政的事情,也得提上日程。
不過最近發生了海運稅銀被劫的事情,新政的事情弘治皇帝決定先往後壓一壓。
畢竟如今初初改漕為海,就受到了不少的阻滯。
如果一下子推出的太多,恐怕要引起不小的動蕩。
弘治皇帝決定,先徐徐圖之。
商議好事情,他也管不上其他人怎麽想的。
直接宣布退朝,迴到奉天殿繼續處理政務。
幾天沒見的張皇後,身後跟著的宮女手中端著些吃食走了進來。
“皇爺。”
弘治皇帝放下手中的毛筆,笑著道:“皇後來了。”
張皇後讓宮女把東西放下,弘治皇帝坐到她旁邊坐下。
“皇爺你這幾天都在忙著處理國事,妾身也有好些日子沒見到皇爺了。”
張皇後說著,話裏帶了些不滿。
自成婚以來,他們兩人每日都如尋常夫妻一般。
同桌而食,同塌而眠。
這突然間幾天沒見到自己的丈夫,張皇後還真的不習慣。
要不是皇帝身邊還帶著大臣們沒日沒夜的處理國事,她肯定就過來尋他了。
弘治皇帝先前病沒好,自然不希望自己的皇後來。
雖然趙策也說了,瘧疾基本不通過接觸傳染。
而他傳染的那兩個,都是身體不好的老人。
可怎麽說,還是傳染了兩人。
所以弘治皇帝心中也有擔憂。
如今自己病好了,才讓人給張皇後帶了口信。
果然,她很快就過來了。
弘治皇帝正想笑著迴話。
張皇後又嘀咕著:“前兩日厚照還每日過來坤寧宮請安,這兩日也不見人了。”
“你們父子二人,一個比一個忙。”
“嗯?”
自弘治皇帝清醒後,朱厚照就一直在他旁邊幫著處理政事。
可以說是比以前更為用心。
昨天受召到京城來的藩王們得迴封地去,作為皇室接待的朱厚照去送別眾人。
估計昨晚迴來的晚,今天也起晚了。
現在估計正忙著讀書,沒有時間過來了。
弘治皇帝笑道:“是朕的不是。”
“朕這便讓人請太子過來,我們父子二人陪著皇後,好好的用午膳。”
張皇後這才開心。
不多時。
去東宮宣太子的內侍就迴來了。
這內侍道:“皇爺,小爺並不在東宮。”
“不在東宮?”
弘治皇帝眉頭微皺。
“此時正是上課的時間,他不在東宮,又在何處?”
原本以為太子這幾天,變了許多。
卻不想,還是和以前一樣愛玩。
弘治皇帝有些無奈。
“太子迴來後,讓他立刻到奉天殿來見朕。”
幸好這兩個錦衣衛也沒管他失態的事情。
甚至還和顏悅色的迴答了他的問題。
黃敏才空手而來,對著錦衣衛,也不願意帶什麽東西。
最終。
怎麽來的,就是怎麽走的。
隻是走著,他一臉的不可置信。
“入詔獄的當天,就被太子殿下親自接走了......”
“怪不得陛下最近一直都不提起這事,原來竟是私下放走了人!”
黃敏才說著,又拐道去了定西侯府。
到了府前,他讓下人去敲門。
大門打開後,這下人直接謊稱自己少爺是趙策先前在國子監的同窗。
想要見趙策,邀請他參加同窗聚會。
聽說是自家老爺的同窗,門房老張也沒多想。
畢竟趙策走之前就交代了他,說這段時間估計會有不少同窗來找他。
讓老張一律誠實告知就是。
他笑嗬嗬的說道:“我們家老爺已經離京數日了。”
“還請留下名諱,待我家老爺返京,再邀客人上門。”
離京數日了?
得知這個消息,黃敏才心道,果然如此......
他這一趟出門,可以說是一無所獲。
迴家後,便寫信告知了眾人這消息。
等到了次日的朝堂之上。
便有人以此事,開始發難了。
商議完正事。
便有官員站出來,問道:“此前南直隸稅銀在海上被盜。”
“提議改漕為海的定西侯,被陛下下令抓到了詔獄中調查。”
“不知道此事陛下是否已有定奪?”
弘治皇帝聽了這話,神色自然的說道:“朕正要與眾愛卿說此事。”
“此次南直隸稅銀被盜,定西侯作為提議改漕為海者,確實多多少少有一些責任。”
“所以,朕為了讓他將功改過,特意將他封為巡按禦史派往青州,讓他親自去調查稅銀被盜案。”
啊?
親自派他去青州?
聽了皇帝這話,在場不少人,瞬間就反應了過來。
那定西侯是廣東人氏。
從北直隸出發,迴到家鄉,走海運的話,是一定會經過青州的。
此時正值他殿試完畢,六元及第,迴鄉祭祖的時候。
與其說是特意派他去的,不如說是特意送他迴鄉的。
而且封為巡按禦史,不止當地所有人,就是一路迴去,沿途府城的都得聽他調令。
這哪是狀元郎歸鄉啊?
皇子出巡也沒有這樣的特權吧?
不少人想通後,都互相對視了幾眼。
所以,就算下了詔獄,也不能拿他怎麽樣......
那剛站出來的官員,正想繼續開口。
“陛下,定西侯有罪在身,怎可......”
弘治皇帝一揮手,打斷了他的話。
“愛卿所言極是,所以朕才讓他戴罪立功。”
“此事暫且擱置,等到稅銀追迴後,再作打算。”
“今日,朕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與諸位商議。”
弘治皇帝壓根不給人開口的機會,直接宣布此事暫時擱置,等稅銀追迴再說。
轉而,說起了金雞納樹與土豆的事情。
高產的作物,先前已經有了紅薯,而且趙策也預告過了土豆的事情。
因此大家都不覺得太過驚訝。
隻是那個金雞納樹......
“陛下的意思是,金雞納樹的樹皮,可以治療瘧疾?”
弘治皇帝點點頭。
“不錯。”
“先前從福建港口迴來的錦衣衛,不慎染上了瘧疾。”
“幸好定西侯手中有奇藥,治好了此種瘟疫。”
“如今此藥,已經被證實了確實對於瘧疾有奇效。”
“但可惜的是,定西侯手中的藥,並不多。”
“這金雞納樹長在海外,朕準備專門派遣軍隊出海,去搜尋此樹迴來種植。”
弘治皇帝口中句句不離定西侯。
在場的人無不驚訝。
所以,這定西侯的醫術,真的這麽神奇?
屢次治理好瘟疫,這不是神醫是什麽?
而且弘治皇帝的意思是。
他又治理好了一次瘟疫,這功勞比他身上可能有的那點罪,可大得多了。
隻是......
加大力量出海,也意味著海運會越來越繁榮。
如今隻是改了小部分的海運。
這麽下去,恐怕會直接廢漕為海!
不少心中暗道不好。
弘治皇帝如今暫時也管不上他們如何想的。
病好之後,他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派人犒賞了同樣對於紅薯與金雞納樹有功的吳老爺,還得派海師隨他出海尋找藥物。
同時,倭島的金礦和銀礦,都還等著他派軍隊去挖。
還有今年推行新政的事情,也得提上日程。
不過最近發生了海運稅銀被劫的事情,新政的事情弘治皇帝決定先往後壓一壓。
畢竟如今初初改漕為海,就受到了不少的阻滯。
如果一下子推出的太多,恐怕要引起不小的動蕩。
弘治皇帝決定,先徐徐圖之。
商議好事情,他也管不上其他人怎麽想的。
直接宣布退朝,迴到奉天殿繼續處理政務。
幾天沒見的張皇後,身後跟著的宮女手中端著些吃食走了進來。
“皇爺。”
弘治皇帝放下手中的毛筆,笑著道:“皇後來了。”
張皇後讓宮女把東西放下,弘治皇帝坐到她旁邊坐下。
“皇爺你這幾天都在忙著處理國事,妾身也有好些日子沒見到皇爺了。”
張皇後說著,話裏帶了些不滿。
自成婚以來,他們兩人每日都如尋常夫妻一般。
同桌而食,同塌而眠。
這突然間幾天沒見到自己的丈夫,張皇後還真的不習慣。
要不是皇帝身邊還帶著大臣們沒日沒夜的處理國事,她肯定就過來尋他了。
弘治皇帝先前病沒好,自然不希望自己的皇後來。
雖然趙策也說了,瘧疾基本不通過接觸傳染。
而他傳染的那兩個,都是身體不好的老人。
可怎麽說,還是傳染了兩人。
所以弘治皇帝心中也有擔憂。
如今自己病好了,才讓人給張皇後帶了口信。
果然,她很快就過來了。
弘治皇帝正想笑著迴話。
張皇後又嘀咕著:“前兩日厚照還每日過來坤寧宮請安,這兩日也不見人了。”
“你們父子二人,一個比一個忙。”
“嗯?”
自弘治皇帝清醒後,朱厚照就一直在他旁邊幫著處理政事。
可以說是比以前更為用心。
昨天受召到京城來的藩王們得迴封地去,作為皇室接待的朱厚照去送別眾人。
估計昨晚迴來的晚,今天也起晚了。
現在估計正忙著讀書,沒有時間過來了。
弘治皇帝笑道:“是朕的不是。”
“朕這便讓人請太子過來,我們父子二人陪著皇後,好好的用午膳。”
張皇後這才開心。
不多時。
去東宮宣太子的內侍就迴來了。
這內侍道:“皇爺,小爺並不在東宮。”
“不在東宮?”
弘治皇帝眉頭微皺。
“此時正是上課的時間,他不在東宮,又在何處?”
原本以為太子這幾天,變了許多。
卻不想,還是和以前一樣愛玩。
弘治皇帝有些無奈。
“太子迴來後,讓他立刻到奉天殿來見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