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相比漕運,自然是更有優勢。


    海運時間相對比漕運短,成本更是便宜不少。


    漕運受最大影響的,便是季節。


    每逢糧食收成之時,漕道上往來的官船,運的都是滿滿的糧食。


    漕運通順,也保證江南的稅糧足量、按時、安全、高效地輸送到京師。


    今年初秋,秋水泛濫,受災的其實不止其他的地方。


    水災泛濫後,又一段時間沒有下雨,緊接著就入了冬。


    就連京城的戶部倉廩,也受到了影響。


    佀鍾先把海運的事情放一邊,直接說道:“陛下,海運固然可行,可我們戶部存的糧食,也不能全部都調到地方去。”


    “臣以為,先調二十萬石的糧食過去,等到地方糧價迴落便行。”


    “剩下的糧食,還得留著等待調配。”


    糧食存量不足,一直都是戶部的一大難題。


    今年收入雖然多了點,但也依然是到手多少花多少。


    別說到手多少花多少,戶部如今國庫的資源調用,早就預先調到了十年後。


    弘治皇帝的內帑,倒是有一批鹽。


    可鹽是取代不了糧食的。


    這麽一來,就算漕運通了,那也隻能是運一批糧食過去,等當地糧價迴落。


    弘治皇帝為難的道:“二十萬石......”


    這數量雖多,但慶陽府這麽大。


    平均分到地方去,估計也吃不了兩天。


    而且還得分一部分到平涼府去。


    加上當地本來的糧食儲備,這幾天的時間,糧價真的能完全迴落下來?


    朱厚照靠近趙策,小聲說道:“永西伯,朝廷的糧食能快速到達,糧價必會有所迴落。”


    “這時候再用你先前那法子,是否能讓糧價加快迴落了?”


    趙策搖搖頭。


    “殿下,其實無需如此麻煩。”


    “朝廷的糧食到達後,糧價便會迴落,此時再炒高價格,無異於畫蛇添足。”


    “搭配海運,減短運輸時間與成本,臣還有一個辦法,能在朝廷糧食到達當地後,讓屯糧的商人主動放糧。”


    朱厚照眼前一亮。


    “什麽辦法,你快說!”


    兩人說話,也沒瞞著眾人。


    大家也都暫時把先解決了的運輸問題放在一邊,等著趙策說的糧食的解決辦法。


    趙策道:“如此看來,此次賑災,困難有二。”


    “一為運輸問題,海運暫時可解。”


    “二為糧食短缺問題,即便運輸問題解決,也依然會讓問題得不到徹底的解決。”


    一旁坐在後麵的戶部侍郎陳仁,突然低罵了一聲。


    “無奸不商,唯利是圖!”


    “永西伯提議朝廷提高商稅,倒成了他們與朝廷對抗的手段!”


    趙策道:“這位大人,商人逐利,這是不變的事實。”


    “與其罵商人,不如我們還是想想怎麽利用好他們。”


    “隻要他們能主動降低糧價,此次的災情自然能解。”


    陳仁看了趙策一眼,語氣不太熱絡的說:“永西伯辦法多,那你倒是說說,能用什麽辦法搭配海運,讓這些商人主動低價放糧?”


    雖然這人與趙策不熟悉,說話的語氣也隻是不熟絡。


    但趙策卻總覺得,這人的話裏,似乎有一絲的敵意?


    先前自己在這裏說了這麽多,他都沒有出聲。


    如今突然開口。


    話裏還提醒眾人,這提高商稅是出自自己的手筆。


    也就是說,他這是繞了個圈子,在指責自己?


    趙策淡定的說道:“我先前在家鄉時用的辦法,乃是讓官府利用經濟杠杆進行價格調控的一種辦法。”


    “隻要了解市場經濟,那這種辦法,就可以進行適當的變形。”


    “若是我們手中有能利用的東西,以此作為經濟的調控手段,便可在短時間內,把當地糧食高昂的價格打下來。”


    趙策一番話,說的一行人雲裏來霧裏去。


    說完後,趙策看向方才說話的陳仁,笑道:“陳大人以為這種經濟手段如何?”


    陳仁臉皮抽了抽,心想這什麽經濟手段,他毛都沒聽懂。


    他隻能暫時收迴剛剛的針對,神色淡淡的不出聲。


    趙策見狀,會意的點頭。


    “原以為戶部的諸位大人,都像佀尚書一般是一個經濟好手。”


    “卻不想這麽簡單的原理,這位大人都沒聽說過。”


    朱厚照聽罷,看了一眼陳仁,努了努嘴。


    弘治皇帝則八風不動,並不出聲。


    被借來過橋的佀鍾胡子抖了抖,有些好笑的看著李東陽。


    李東陽也迴看了他一眼,眼裏也有些無奈。


    這陳仁出聲針對,李東陽自然知道是怎麽迴事。


    漕運作為目前糧食與貨品的主要運輸手段,相關的差事都是肥差。


    至於沿岸的港口,除了被官船使用外,大部分都被控製在一些大家族手中。


    官道私用,他們吃的盆滿缽滿。


    如今要走海運,那不是要搶了不少人的財路?


    畢竟他們這些內河的家族,總不能現在轉而去占據海線吧?


    所以一開始聽到趙策說海運的時候,在場不少人都是神色莫辨。


    李東陽還準備,在議事過後,再單獨找趙策說這事。


    卻不料戶部侍郎陳仁突然出聲。


    不過趙策這人,也是不讓自己吃虧的。


    人家大人懟他一句,他立馬用了一大堆聽不懂的話,迴懟過去。


    李東陽輕咳一聲,道:“臨之,你說的作為經濟調控手段的東西,具體指什麽?”


    趙策收迴自己的眼神,說:“這東西好辦,高產的農作物可行。”


    “隻要有高產的糧食大批進入市場,以此作為朝廷調控價格的媒介,那當地的糧價自然會受到極大的衝擊。”


    “朝廷出手,直接利用此媒介,在經濟市場中進行宏觀調控,把糧食價格做低。”


    “如此,價格自然會在短時間內迴落。”


    “而且不止會迴落,甚至會比先前更低。”


    陳仁笑了一聲。


    “永西伯的話,本官倒是聽懂了。”


    “所以是要我們朝廷編造一個高產糧食出來,直接騙當地的商人,讓他們信以為真。”


    “從而達到調整當地糧價的目的,讓糧價迴落?”


    趙策挑了挑眉。


    “編造?”


    “陳大人說的不對。”


    陳仁被趙策一而再的說到語噎,也不禁有些生氣。


    “本官說的如何不對?”


    “江南畝產最好的水稻,偶爾一畝最多產三到四石,已經是最高產。”


    “要再高產,不就得編出來?”


    “陳大人,看來你確實是孤陋寡聞了一些。”


    趙策對著他,語氣帶著淡淡的挑釁。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畝產二十石左右的糧食......了解一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趙策蘇彩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菜比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菜比比並收藏趙策蘇彩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