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的土地被私下再分配、被兼並、被隱藏起來。


    這些事情,作為皇帝的朱佑樘,自然也多少都知道一些。


    但他沒想到的是,居然會是這麽嚴重。


    他自登基以來,雖然因為一些小愛好,消耗了不少自己老爹留下來的家底。


    但也掏空了每年的稅收和自己的內帑,為各地百姓做了不少的事情。


    但盡管如此,農民起義卻時常發生。


    除去去年廣西布政使司的起義,暫且不算是因為土地兼並引起的。


    其餘的農民起義,估計大部分都是趙策口中的原因引起的。


    至於被隱藏起來的土地,糧稅自然是收不迴來的。


    但盡管如此,弘治皇帝每年收迴來的稅,卻依然比太祖時候多。


    這說明什麽?


    這說明國朝發展到了這裏,生產力已經是有了顯著的提升!


    因此才會以這比國朝建立初期僅有的一半土地,收迴來了比以前更多的稅收。


    可是,這同時又說明了一個問題。


    大明如今占比最重的,除了第一大收入鹽稅外。


    後麵緊跟著的,便是農稅。


    農稅除了土地產出外,還有丁賦,也就是人頭稅這一大稅。


    如果土地消失,糧稅減少,朝廷的賦稅還要有所增長的話。


    除了鹽稅增長外,是否人頭稅也有所增長?


    正如趙策所說,大明和平發展這麽多年,人口也在不斷滋生。


    可是他一直以來收到的數據,如今大明的人口卻和國朝建立初期,是一樣的。


    弘治皇帝沉吟道:“你所說的土地再分配,從而導致的躲避賦稅。”


    “其中還包括人口被隱匿,同時進行躲避的丁賦。”


    種地吃不飽,交不上賦稅。


    就會自願賣出田地,成為佃農。


    成為佃農後,就算勉強能夠活下來,但也不可能再交得上丁賦。


    如此一來,就會開始把家中的人口隱匿起來。


    一個人得了甜頭,大家便會都跟著這樣做。


    各地農民起義雖然有,但和大明廣闊的疆土比起來,並不算是什麽大事。


    大明大部分的地區,都是很和平的。


    百姓們平時在家裏,晚上也沒有任何的娛樂活動。


    每天晚上這麽努力的為帝國的人口事業添磚加瓦,這麽多年來,人口滋生的數量,又怎麽可能會少?


    這被隱藏起來的人數,恐怕與消失的田地都會不相上下。


    這麽一算,朝廷每年少收的賦稅,究竟會少了多少?


    想著這些數字,弘治皇帝隻覺得一陣頭皮發麻。


    原來就在他年年為銀子愁白了頭的時候,帝國已經是爛到了骨子裏......


    趙策道:“朱老、陛下說的不錯。”


    “其中還引起的一個嚴重的問題,不知道陛下你可曾想到了?”


    “還有一個問題?”一旁聽的入神的朱厚照,趕緊追問道:“還有什麽問題?”


    “那便是會伴隨很多良家婦女被私下買賣,以及女嬰出生便被拋棄的問題。”


    趙策解釋說:“國朝一直嚴厲打擊私下販賣人口的行為,為何還會屢禁不止?”


    “為了遏製溺死女嬰事件的發生,還專門用寫文章、畫圖等宣傳方式,規勸百姓不要溺死女嬰。”


    “同時又製定律法,嚴懲此事。”


    “可盡管如此,卻依然阻止不了此類事件的發生。”


    “這又是為何?”


    弘治皇帝苦笑一聲。


    他怎麽可能想不到?


    嫁女兒都要準備相應的嫁妝。


    如果父母疼愛女兒,想要自己的女兒在夫家過得體麵,準備的嫁妝是必須要比聘禮多的。


    但賣女兒,不止不用準備嫁妝,甚至能得到一筆錢。


    吃不飽飯,交不起賦稅,甚至人都寧願成為黑戶。


    生了個女兒,白白添了一張吃飯的嘴。


    甚至還添了一個要交稅的人頭。


    又有多少人家會願意這樣養大一個女兒,再掏空家底送她去出嫁?


    出生便溺死,如此便一了百了。


    長大後賣出去,這樣也能給家中增添一份收入。


    趙策一想到這,便想到了以前的蘇彩兒。


    如果蘇彩兒是一個男兒身,她和她娘親必不會有這樣的遭遇。


    就算她娘親最後病死了,別人也不會指著說掃把星之類的話。


    趙策無意評判這些百姓普遍的行為,畢竟大家都是窮鬧的。


    可每每想到這些,也會覺得這個時代的殘酷,其實遠超自己的想象。


    弘治皇帝想到這裏,嘴裏已經在隱隱發苦了。


    朱厚照也是眉頭緊皺。


    原本還想著,今日能得知不少有趣的知識。


    沒想到的是,今日一行,居然會知道這麽多沉重的事實。


    朱厚照“哎”了一聲。


    “原來百姓居然過得如此困苦......”


    正廳內,一時氣氛凝重非常。


    三個人,每人都陷入了思考。


    蘇彩兒正做好了點心端過來,便感受到了這沉重的氛圍。


    她讓人悄悄的放下新製作好的茶水和吃食,看了一眼自己的夫君,才又悄悄的退下去。


    趙策見兩父子都陷入沉思,便坐了下來,喝了一口茶水。


    朱厚照也吸了滿滿一口奶茶,嚼了嚼底料咽了下去。


    甜食總算讓他情緒高了一些。


    他打起精神問道:“既然永西伯你看出了這麽多問題來,那你可有解決的辦法?”


    弘治皇帝也看著趙策。


    趙策笑了一聲。


    “辦法倒是有。”


    “但是恐怕陛下......也不會輕易答應此法。”


    弘治皇帝眼神閃了閃。


    在昨天看到趙策這例子的時候,他便想到了一個最切實可行的辦法。


    那便是——重新清丈土地。


    可是清丈土地不是小事。


    這是關乎整個大明,上至官紳,下至普通百姓的大事。


    更何況那些兼並土地的人,無外乎都是官紳之家。


    一旦要清丈土地,那受到的阻力會非常多。


    而且他如今國庫已經開始增收,許多問題也開始慢慢的解決。


    說實話的,弘治皇帝短時間內,並不想再這樣興師動眾。


    不然恐怕這次引起的文人之間的反抗,可不就是海禁和征收商稅那次這麽小的了。


    弘治皇帝道:“你想說要重新清丈土地?”


    “如今海禁剛開,商稅加征。”


    “國朝內部,其實也是動蕩不已。”


    “朕覺得此時不宜做出此等會引起民怨之事。”


    朱厚照聽了這解釋清楚的話,也沒法說反對的話。


    他看了一眼趙策,張了張嘴,也不知道說什麽好。


    趙策卻對此,持不同的意見。


    他說:“陛下可曾聽說過一句話?”


    弘治皇帝疑惑的看著他。


    就聽到趙策慢悠悠的道:“書生造反,十年不成。”


    “我覺得陛下的顧慮不錯,但卻是憂思太過。”


    “隻要陛下能夠完成清丈土地,那我有辦法幫助大明再增加一大筆糧稅。”


    弘治皇帝雖然有些心動,但想想緊隨而來的麻煩,還是隻能拒絕。


    “那你可知,如今國朝內部動蕩之際,一旦朕再做出此等動作,勢必引來朝野上下反噬。”


    “雖然此舉對百姓們是好事,但百姓們卻沒有任何的判斷能力。”


    “一旦有心人在其中煽動,那這世間所有不利的言論,都會被推到朕的身上。”


    “即便書生造反不成,但朕背負的罵名,也同樣會危及大明社稷穩定。”


    趙策道:“陛下,若是我們有能操縱言論的辦法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趙策蘇彩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菜比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菜比比並收藏趙策蘇彩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