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站出來,說道:“陛下,如今各地秋稅未交,不如讓各地官員臨近借糧救災便是。”


    弘治皇帝無語的看著他。


    臨近借糧救災?


    這淮河發水,受災的又何止是一處兩處?


    最愁的還是秋糧都沒征上來,便有不少連人一同被大水淹了。


    沒了秋糧,到時候秋稅也肯定收不上來。


    這一來一迴,到了冬天和明年開春,朝廷是一個子都可能掏不出來了。


    弘治皇帝揮了揮手:“退下吧。”


    見這個主意不行,又有人站出來道:“陛下,不如朝廷出麵,多印刷寶鈔,用多印刷的寶鈔購買糧食賑災,同時發放給百姓。”


    “此舉既能解決災情,又能豐盈國庫,改善百姓生活。”


    “陛下覺得如何?”


    此話一出,殿中的人頓時都愣住了。


    有人說道:“劉侍郎此法一舉兩得,實在是妙啊!”


    也有人覺得好像有點不妙,皺著眉頭冥思苦想。


    戶部尚書佀鍾則不知道想到了什麽,也陷入了思考著。


    這劉侍郎聽了一些人的讚賞,也有些洋洋得意起來。


    他也是臨時想到的這個法子,想不到還得到了不少人的讚揚。


    弘治皇帝聽了之後,覺得他說的有點道理,又好像不是很對勁。


    這劉侍郎拱手道:“陛下覺得臣此法如何?”


    弘治皇帝皺眉道:“此法朕總覺得有些不妥,還是得從長再議。”


    “有何不妥?”


    麵對底下人的追問,弘治皇帝一時也想不出來。


    他看了一眼佀鍾,見到佀鍾也是一副思考的樣子,心中也有些無奈。


    “不妥之處,待朕和三位閣老商討後,再行定奪。”


    這劉侍郎覺得自己這辦法並沒有什麽不妥之處,他直接高唿道:“陛下說臣的辦法不妥,但又不曾明說不妥之處。”


    “臣寒窗苦讀十數年,自小見慣人間疾苦。”


    “如今我們朝廷拖多一天,死去的百姓便是數以萬計。”


    “陛下怎能因為單薄的一句不妥,就置萬民於水火之中?”


    弘治皇帝淡淡的說道:“此乃國之大策,自然該慎重行事。”


    “若是諸卿想不出來其他的,那今日便先退朝,朕與三位閣老商討劉愛卿此法是否可行。”


    其餘人也沒什麽好說的,隻能先行告退。


    弘治皇帝帶著三個閣老和戶部尚書等人,繼續商討。


    剛上完早朝的朱厚照,也被拉了過來聽政。


    弘治皇帝道:“加印大明寶鈔一事,朕總覺得不大可行。”


    佀鍾也點頭道:“臣也以為如此。”


    “但若是實在籌集不到銀子,恐怕這也是最便捷的辦法了......”


    其餘人也是眉頭緊皺,實在不知道怎麽說好。


    國庫就那麽點錢,皇帝的內帑府也掏空了。


    如今雖然找到了一個可以賺錢的法子,但是這天災人禍卻等不及他們慢慢賺錢。


    這可如何是好?


    看著在場的人,個個愁眉苦臉的樣子,朱厚照想著自己手中那點銀子,默默的吞了吞口水。


    眾人討論了許久,也沒有得出更好的辦法來。


    加印寶鈔,弘治皇帝也暫時不同意。


    一群人說來說去,朱厚照聽得耳朵都起了繭子。


    他嘀咕道:“春澇之時還是靠著永西伯先前幫著賺的銀子解決的,說不定這次他也有法子。”


    “也不知道他這次科舉考試如何了。”


    他說話的聲音不大,坐得最近的弘治皇帝看了他一眼。


    見到眾人實在沒有法子,弘治皇帝突然道:“明日便是秋闈的最後一場?”


    李東陽點點頭:“不錯,明日便是最後一場策論開考。”


    他說完,也想到了還在考試的趙策。


    也不知道這小子這次科舉成績如何。


    若是真的考的不好,自己這個做老師的,還是得安慰一下他才是。


    畢竟天下人笑不笑的,就趙策這性子,估計也不會受到太多的影響。


    正想著,弘治皇帝突然說:“如今朝廷確實想不到辦法。”


    “加印寶鈔也需要時間,不如試試這些順天府秋闈的考生有沒有好的法子?”


    這話讓在場的人都有些臉色不好。


    他們一群沉浸官場幾十年的老油條都解決不了,要是讓那些毛都沒長齊的小學生們想出來法子。


    那他們這些人的臉往哪裏放?


    但換一種說法。


    就連他們都想不出法子,那些小學生又怎麽會想的出來辦法?


    劉健點頭道:“此舉倒是不難。”


    “隻要按照童試時,將題目寫於題板之上,讓考生各自抄下答題即可。”


    “屆時再將策論單獨封裝送上來即可。”


    橫豎科舉也不看策論的成績,到時候看完之後,再送迴去讓考官們掃一眼都行。


    當然大部分時候,都是不看的。


    在場的不少人都主持過科舉考試,自然也都清楚這些。


    因此這提議都是沒有出聲拒絕。


    弘治皇帝見狀,和眾人商討了一下題目,很快便定了下來。


    ......


    原本寫好題目的卷子的,全部被換了下來。


    在開考前,考官說明情況後,讓在場的人把信息都謄抄到新的卷子上。


    把祖上三代履曆等謄抄後,便開始靜待題目。


    經過前麵六天的考試,不少人都精神萎靡。


    這一場策論也並不重要的,不少人都顯出一副精力不濟的樣子來。


    巡場的府兵衛士們,舉著寫了題目的牌子,慢慢的在考號中穿梭。


    趙策看了一眼。


    “論災時國庫少銀,如何豐盈國庫......”


    看著這題目,趙策也不做他想。


    畢竟先前的策論,基本出的題目也都是務實派的。


    策論要寫的言之有物,能為朝廷所用。


    因此都是用的一些時政為題。


    像先前童試時的治理水災等題目,基本都是緊跟時事。


    如今下了這麽多天的雨,恐怕其他地方又遭了災。


    趙策想好之後,拿起毛筆,沾了點墨。


    想著寫一些常規的東西,隨便糊弄一下便好。


    畢竟這秋闈三場,第一場的文章考官都看不完,這策論大概率是一眼都沒人看的。


    而且就算看了,也不會對科舉成績有什麽影響。


    既然沒人看,那不如......


    趙策頓了頓,最終下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趙策蘇彩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菜比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菜比比並收藏趙策蘇彩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