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如愚受了劉大夏的叮囑,今日也算是找了個機會到趙策家拜訪。


    過年的時候,兩家人鬧了點不愉快,導致他迴京後,一直都沒能來趙策家裏拜訪。


    雖然他年紀和輩分都比趙策大,但趙策怎麽說都是他的救命恩人。


    原本迴京後便理應上門拜訪的。


    上次過來,顧忌著兩人陣營不同,沒有進門。


    如今這事情已經暫時塵埃落定,朝廷也因為春澇和春耕的事情暫時讓文官們住了嘴。


    劉如愚投了拜帖後,便抱著禮物站在門口候著。


    作為一個朝廷官員,他出門也沒帶什麽小廝或者隨從之類的。


    趙策見到他的時候,便看到劉如愚身上穿著一身料子普普通通的衣裳,手上拿著兩樣禮物。


    “劉大人。”


    趙策率先打招唿,讓旁邊的許方去把禮物接過來。


    劉如愚遞過去,笑道:“臨之兄,今日吾便上門叨擾二位了。”


    趙策請他坐下,讓人上了茶水。


    劉如愚問道:“怎麽不見你夫人?”


    “內子有喜,比較嗜睡,方才用了飯不久就犯困,正在房裏午睡。”


    劉如愚聽到這話,感歎道:“先前在高州府見到你們的時候,永西伯夫人還製服了一個歹徒。”


    “過年的時候,也沒見她的樣子有什麽變化。”


    “卻不想已經有喜一段日子了。”


    劉如愚想起過年時候看到蘇彩兒的樣子,還真的完全看不出她有喜。


    等這次再見麵,就聽趙策說已經有喜六、七個月了。


    劉如愚想起在高州府的日子,不由的也談性大起。


    抓著趙策迴憶了一番往昔後,又說了趙策等人走之後的事情。


    劉如愚說道:“你們一家離開當地後,吾又繼續整治當地鹽政。”


    “如今當地鹽價也總算是迴到了正常。”


    趙策點頭道:“劉大人是個辦實事的好官,也是我們一地的百姓之福。”


    劉如愚搖搖頭,說道:“鹽價雖開始恢複,然被私下運走的鹽,卻依然追不迴來。”


    “朝廷白白蒙受了一大筆損失,吾也是無能為力。”


    趙策好奇道:“是賬本寫的不清楚?”


    “以至於那些丟失的鹽,無法查清去向?”


    劉如愚臉色有些不好的道:“非也。”


    “其實也是查到了,可惜吾也無能為力。”


    “迴京後,吾已經上奏朝廷此事,不過陛下尚未進行處理。”


    其實大概率也是不會處理了……


    劉如愚在當地自然不是巡邏高州府一地的。


    隻是高州府的鹽價太過離譜,所以他才會查了這麽久。


    在他過去之前,其實就聽到了一些風聲。


    趙策問:“是涉事之人不好處理?”


    劉如愚點點頭。


    大明的鹽場,特別是兩淮地區,產量最高的鹽場,偷鹽更為嚴重。


    隻是那些地方鹽產量高,沒有那麽容易引起鹽荒。


    但換了一個小鹽場,製鹽速度跟不上的話,這鹽價就很快會出現問題。


    而能讓那些鹽場和鹽商冒著危險,私下送鹽的,自然不是普通人。


    趙策之前就聽劉如愚說過,那些鹽大概率都是往北送,囤積起來了的。


    不過送給誰,當時趙策也沒細問。


    現在看劉如愚的臉色,趙策突然有個猜想?


    “難道這囤鹽的背後之人,是皇親國戚?”


    劉如愚對於趙策能猜中,也沒什麽意外。


    他低聲道:“是當朝國舅。”


    “吾迴京後,又私下調查了一番。”


    “大明各地鹽商為了籠絡國舅爺,紛紛私下運鹽過來。”


    “單是兩淮地區的鹽商,便送鹽超過幾十萬引!”


    “再加上其他地區的鹽商,吾估計兩位國舅囤鹽得有上百萬引!”


    引分為小引和大引,小引200斤,大引400斤


    一引平均是三百斤,折合銀六錢四厘,另稅銀三兩。


    上百萬引……


    就算不按賣的銀子,隻算成本價,換算成銀子……


    趙策心中都不禁驚唿一聲好家夥!


    這兩個國舅爺人在京城坐著什麽都不用做,別人孝敬的銀子都能砸死他們!


    這囤積的鹽,不說全大明百姓,都不知道夠邊疆戰士吃多少年了!


    劉如愚說完,看著趙策若有所思的臉,又補充道:“罷了,此事你也不必理會。”


    “陛下自會有定奪的。”


    和趙策一段時間沒見,劉如愚剛一見麵,就忍不住打開了話匣子。


    不過他今天上門,除了嘮這些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對了,秋闈在即,你準備的如何?”


    “吾這段時間還在等著吏部安排職位,空閑的很。”


    “你若在學業上有疑問,吾可以與你一同探討一番。”


    劉如愚沒有提先前他家裏發生的事情,而是與趙策尋常老友一般說著事。


    他一個兩榜進士,做趙策的先生都綽綽有餘了。


    但用的字眼卻是一同探討。


    趙策心想這來的正好。


    最近他押了不少題,做了不少的經義文。


    原本想著下次帶幾份請楊守隨幫忙看看的。


    如今有一個自願的苦力在自己麵前,怎麽會不用?


    趙策點頭道:“最近我確實作了不少經義文,那就麻煩劉大人幫我看看了。”


    劉如愚一聽趙策確實要自己幫忙,高興的就要跟趙策進了書房。


    “北直隸雖然文風不如南直隸,但因著有國子監,周邊也都是科舉大縣。”


    “所以你此次參加鄉試的難度,會比你在原來州府參加難度要大上許多。”


    “不過你也不必擔心,主考官那邊,吾會幫你盡量打聽一番。”


    “雖然不到陛下指派那日都不一定能準,不過也好過你沒有任何的目標的悶頭讀。”


    兩人聊著趙策功課的事情,沒走幾步,那邊突然傳來喊聲。


    “老爺!”


    是門房老張的聲音。


    趙策迴過頭,便看到了老張身後站著的一堆人。


    “老爺,朱老爺和朱公子來了。”


    劉如愚道:“臨之兄今日家中還有客人?”


    “那吾先到你書房看看……”


    他邊說,邊轉頭看了一眼來人。


    這一看之下,嘴裏沒說完的話,下半句他直接就忘了。


    朱老爺、朱公子?


    嘶~


    劉如愚倒吸一口涼氣。


    那邊站著的兩人,不就是大明的皇帝和太子殿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趙策蘇彩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菜比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菜比比並收藏趙策蘇彩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