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王府。
尚在國喪期間,偶爾有軍中將士暗自出入臨淄王府。
自新皇登基的這些日來,臨淄王府幾乎徹夜通明。
按理說,如今是最佳機會。新帝登基,韋太後尚未坐穩,隻怕到了後麵,太後的勢力愈發強大,重蹈武後覆轍,李唐皇室又將迎來一次滅頂之災。
可惜,李隆基舉棋不定,左右猶豫,他實力還不夠,根本不足以與韋太後對抗。
直至是夜,崔琞敲開臨淄王府的門,帶來緊急消息,宗楚客和安樂公主之夫武延秀正籌劃除去新帝,不過他們唯一的顧慮是相王和太平公主,估計下一步是想盡辦法除去此二人。
李隆基驚駭,決定背水一戰。
正當無從下手之時,萬騎中與李隆基有所交情的倆位將領登門,嘟嘟嚷嚷地,不滿地訴說著眾將士們在韋氏子弟掌管下被任意欺淩,以致軍心潰散。
李隆基遂把握住機會,將自己的決心示以二位將領,二位將領相視一眼,當即宣稱全力以赴支持臨淄王。
一場暗戰終於正式拉開……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崔琞繼續守在皇宮,荊詞、薛崇簡亦退居二線為李隆基打探各方消息。李隆基則帶領支持他的將領,開始沒日沒夜地布局謀劃。
…………
李隆基利用自己結交的人脈和姻親家族不斷拉攏、說服持軍之人,加之自己的智謀和運氣,終於……
公元710年,六月。夜,李隆基以太後毒殺先帝的罪名,分派將領攻打各個宮門,集結各方人馬,成功攻入宮中。
太後與李隆基兩方對峙,皇宮再一次血流成河。
蕭平帶領軍隊拚死守衛皇宮,可惜兩軍實力懸殊,蕭平帶領的人馬被打得節節潰敗,他手持利劍,不斷進行自我防衛……
蕭平望著一夜間血流成河的皇宮,他身後不遠處,是太後和新帝。前方氣勢洶洶,他線條分明的容顏被濺了許些鮮血,縱使手腳已有疲乏,仍舊負隅頑抗……漸漸地,手上的利劍越來越沉重……他被刺了一劍,緊接著肩膀又被一箭射中……
受傷之處皆不是要害,可是,蕭平卻絲毫勁兒都使不出來,他耳邊充斥著廝殺聲,身後的新帝在慌張地大叫……看著眼前黑壓壓的鎧甲、死屍,他頓時心中一空……渾身上下的力量再沒了源頭,安安、荊詞、環兒都離他而去了……他為何而戰?沒有戰友的戰爭,一點意義也沒有。
每一個他在乎的人,如今都不在他身旁。
黑夜中,利劍緩緩自他寬大的手掌滑落……高大厚實的身軀,再次被箭射中,失去力氣的他終於倒了下去,一雙空洞的雙眸望著刀光血影,早失去了知覺。
殺——
殺——
對方將領倒下,李隆基帶領的兵馬士氣大漲,轉眼,已殺到太後和新帝身前,太後終於嚇得魂飛魄散,豈料,還未反應過來,就被一劍刺死了。
不稍多時,安樂公主、武延秀等人相繼被追隨李隆基的將士斬殺。
短短幾個時辰,李隆基大獲全勝。
東方破曉,一夜之間,懸在李唐頭上的一把利劍終於被拿掉了。
不管接下來時局如何,李唐江山終將歸於穩固。
此番出兵乃以誅殺韋罪人為名,李隆基並未動新帝一根毫毛。
相王府。
身穿鎧甲的李隆基大步走進王府,看見自己的父親,立馬跪地衝身前的相王扣頭道:“還請父親原諒,孩兒隱瞞了您擅自行事!”
相王看著戰血累累、一身戎裝的愛子,不禁老淚縱橫,他上前一把將兒子抱在懷裏,“好!我兒幹得好!不愧是李氏子弟,李唐宗廟社稷得以保全,功勞全在你啊!好!”
一連幾個好根本不足以表達相王的心情,他這個父親自愧不如啊,這個兒子不愧是母後在世時最受她喜歡的孫子,這個李氏血肉,將來會開辟盛世的啊!
此番政變,最為震驚的是太平公主。
她怎麽也想不到,竟然是那低調的李隆基親自解決了韋太後,仔細一下,其父是相王,定然離不開相王的授意。
太平公主當日便來了相王府。
“四皇兄藏得可真深啊,小妹竟然被瞞得死死的。”太平公主笑著,坐到了相王的對坐。
相王親自為她斟了一杯茶,放到她身前,“此事我當真不知情,全是阿瞞這孩子幹的。”
太平公主端起茶杯,滿麵春風,“得了,四皇兄,你就認了唄,小妹我又不說你什麽,隻會說你做得好。”
“唉,反正為兄這輩子和你吵嘴就沒贏過,太平說什麽就是什麽吧。”
“嗬嗬,太平自小和你的感情最好,從來都是四皇兄讓著我。”太平公主雍容華貴的麵容上難得浮現一絲柔色。
“你是咱們的小妹妹,父皇母後最疼愛的小公主,不讓你讓誰啊。”
“話又說迴來,接下來,皇兄打算該怎麽辦?”太平公主笑著盯著相王。
相王一副坦然,“新帝已登基,自然是大力扶持新帝了,唉,說來,三皇兄實在是冤啊,竟然死在了自己親信了一輩子的韋氏手中。”
“少帝年幼,恐怕坐不穩這江山吧?”太平公主抓住了自己想談論的重點。
相王揚眉,末了輕笑,太平的心思,他豈會不清楚,“少帝乃名正言順繼承大統,誰推翻他,都是名不正言不順呐。”
“難道皇兄就真的甘心看著一個小兒坐收漁翁之利?再說,少帝一看就是個懦弱的,皇兄就不怕將來會出現第二個韋後?”
“那依太平看,該如何是好?”
太平公主直視相王,“皇兄對皇位一絲興趣也沒有?”
相王笑著搖搖頭,飲了一口茶,優哉遊哉道:“做皇帝有什麽好的,為兄又不是沒做過,個中滋味,一言難盡啊。你瞧瞧先帝,最終還不是落得這個下場。誰願意做就誰做吧,太平你若喜歡,你便拿去好了。”
太平公主含笑凝視了相王片刻,終於放下手中精致的茶杯,“皇兄說的哪裏話,太平一介女流,豈敢覬覦皇位。依我看,皇位非皇兄莫屬,還請皇兄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委曲求全吧。”
相王神色訝異,“太平……”
“皇兄放心,太平自有辦法讓少帝自行退位。”
太平公主聰明過人,當前的時局她再清楚不過。韋氏剛被誅殺,她若真接手帝位,定會惹得朝堂上下不服,屆時隻怕輿論一發不可收拾,加之她手中沒有兵權,萬一被逼退位,那可是再無翻身之日了。
倒不如,讓皇兄先繼位,以後皇兄傳位給誰,那就另說了。至少,她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爭取機會。
尚在國喪期間,偶爾有軍中將士暗自出入臨淄王府。
自新皇登基的這些日來,臨淄王府幾乎徹夜通明。
按理說,如今是最佳機會。新帝登基,韋太後尚未坐穩,隻怕到了後麵,太後的勢力愈發強大,重蹈武後覆轍,李唐皇室又將迎來一次滅頂之災。
可惜,李隆基舉棋不定,左右猶豫,他實力還不夠,根本不足以與韋太後對抗。
直至是夜,崔琞敲開臨淄王府的門,帶來緊急消息,宗楚客和安樂公主之夫武延秀正籌劃除去新帝,不過他們唯一的顧慮是相王和太平公主,估計下一步是想盡辦法除去此二人。
李隆基驚駭,決定背水一戰。
正當無從下手之時,萬騎中與李隆基有所交情的倆位將領登門,嘟嘟嚷嚷地,不滿地訴說著眾將士們在韋氏子弟掌管下被任意欺淩,以致軍心潰散。
李隆基遂把握住機會,將自己的決心示以二位將領,二位將領相視一眼,當即宣稱全力以赴支持臨淄王。
一場暗戰終於正式拉開……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崔琞繼續守在皇宮,荊詞、薛崇簡亦退居二線為李隆基打探各方消息。李隆基則帶領支持他的將領,開始沒日沒夜地布局謀劃。
…………
李隆基利用自己結交的人脈和姻親家族不斷拉攏、說服持軍之人,加之自己的智謀和運氣,終於……
公元710年,六月。夜,李隆基以太後毒殺先帝的罪名,分派將領攻打各個宮門,集結各方人馬,成功攻入宮中。
太後與李隆基兩方對峙,皇宮再一次血流成河。
蕭平帶領軍隊拚死守衛皇宮,可惜兩軍實力懸殊,蕭平帶領的人馬被打得節節潰敗,他手持利劍,不斷進行自我防衛……
蕭平望著一夜間血流成河的皇宮,他身後不遠處,是太後和新帝。前方氣勢洶洶,他線條分明的容顏被濺了許些鮮血,縱使手腳已有疲乏,仍舊負隅頑抗……漸漸地,手上的利劍越來越沉重……他被刺了一劍,緊接著肩膀又被一箭射中……
受傷之處皆不是要害,可是,蕭平卻絲毫勁兒都使不出來,他耳邊充斥著廝殺聲,身後的新帝在慌張地大叫……看著眼前黑壓壓的鎧甲、死屍,他頓時心中一空……渾身上下的力量再沒了源頭,安安、荊詞、環兒都離他而去了……他為何而戰?沒有戰友的戰爭,一點意義也沒有。
每一個他在乎的人,如今都不在他身旁。
黑夜中,利劍緩緩自他寬大的手掌滑落……高大厚實的身軀,再次被箭射中,失去力氣的他終於倒了下去,一雙空洞的雙眸望著刀光血影,早失去了知覺。
殺——
殺——
對方將領倒下,李隆基帶領的兵馬士氣大漲,轉眼,已殺到太後和新帝身前,太後終於嚇得魂飛魄散,豈料,還未反應過來,就被一劍刺死了。
不稍多時,安樂公主、武延秀等人相繼被追隨李隆基的將士斬殺。
短短幾個時辰,李隆基大獲全勝。
東方破曉,一夜之間,懸在李唐頭上的一把利劍終於被拿掉了。
不管接下來時局如何,李唐江山終將歸於穩固。
此番出兵乃以誅殺韋罪人為名,李隆基並未動新帝一根毫毛。
相王府。
身穿鎧甲的李隆基大步走進王府,看見自己的父親,立馬跪地衝身前的相王扣頭道:“還請父親原諒,孩兒隱瞞了您擅自行事!”
相王看著戰血累累、一身戎裝的愛子,不禁老淚縱橫,他上前一把將兒子抱在懷裏,“好!我兒幹得好!不愧是李氏子弟,李唐宗廟社稷得以保全,功勞全在你啊!好!”
一連幾個好根本不足以表達相王的心情,他這個父親自愧不如啊,這個兒子不愧是母後在世時最受她喜歡的孫子,這個李氏血肉,將來會開辟盛世的啊!
此番政變,最為震驚的是太平公主。
她怎麽也想不到,竟然是那低調的李隆基親自解決了韋太後,仔細一下,其父是相王,定然離不開相王的授意。
太平公主當日便來了相王府。
“四皇兄藏得可真深啊,小妹竟然被瞞得死死的。”太平公主笑著,坐到了相王的對坐。
相王親自為她斟了一杯茶,放到她身前,“此事我當真不知情,全是阿瞞這孩子幹的。”
太平公主端起茶杯,滿麵春風,“得了,四皇兄,你就認了唄,小妹我又不說你什麽,隻會說你做得好。”
“唉,反正為兄這輩子和你吵嘴就沒贏過,太平說什麽就是什麽吧。”
“嗬嗬,太平自小和你的感情最好,從來都是四皇兄讓著我。”太平公主雍容華貴的麵容上難得浮現一絲柔色。
“你是咱們的小妹妹,父皇母後最疼愛的小公主,不讓你讓誰啊。”
“話又說迴來,接下來,皇兄打算該怎麽辦?”太平公主笑著盯著相王。
相王一副坦然,“新帝已登基,自然是大力扶持新帝了,唉,說來,三皇兄實在是冤啊,竟然死在了自己親信了一輩子的韋氏手中。”
“少帝年幼,恐怕坐不穩這江山吧?”太平公主抓住了自己想談論的重點。
相王揚眉,末了輕笑,太平的心思,他豈會不清楚,“少帝乃名正言順繼承大統,誰推翻他,都是名不正言不順呐。”
“難道皇兄就真的甘心看著一個小兒坐收漁翁之利?再說,少帝一看就是個懦弱的,皇兄就不怕將來會出現第二個韋後?”
“那依太平看,該如何是好?”
太平公主直視相王,“皇兄對皇位一絲興趣也沒有?”
相王笑著搖搖頭,飲了一口茶,優哉遊哉道:“做皇帝有什麽好的,為兄又不是沒做過,個中滋味,一言難盡啊。你瞧瞧先帝,最終還不是落得這個下場。誰願意做就誰做吧,太平你若喜歡,你便拿去好了。”
太平公主含笑凝視了相王片刻,終於放下手中精致的茶杯,“皇兄說的哪裏話,太平一介女流,豈敢覬覦皇位。依我看,皇位非皇兄莫屬,還請皇兄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委曲求全吧。”
相王神色訝異,“太平……”
“皇兄放心,太平自有辦法讓少帝自行退位。”
太平公主聰明過人,當前的時局她再清楚不過。韋氏剛被誅殺,她若真接手帝位,定會惹得朝堂上下不服,屆時隻怕輿論一發不可收拾,加之她手中沒有兵權,萬一被逼退位,那可是再無翻身之日了。
倒不如,讓皇兄先繼位,以後皇兄傳位給誰,那就另說了。至少,她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爭取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