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白水潭之獄(2)
新宋·大結局(全15冊) 作者:阿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馮京一向辯不過王安石,索性自動認輸,向皇帝叩首道:“臣盼陛下以聖王之道待臣下,不要以權術待臣下,以免讓天下士子寒心。”
趙頊點點頭,說道:“卿放心,此事不關石越的事,朕是知道的。這件案子,由開封府韓維、知諫院鄧綰、以及中書檢正官曾布一同審理。”
馮京聽到鄧綰的名字,心裏暗暗叫苦,他知道鄧綰現在是王安石在台諫係統的重要臂助。那彈劾石越的奏折,便是他引薦的監察禦史裏行蔡確等人的傑作,由他擔任審判官,豈有好事?不過,馮京忽然想到曾布與石越似乎私交不錯,再加上還有韓維在其中,便也不再反對。他在心裏暗唿慶幸,幸好石越前幾個月力勸皇帝把韓維留在了開封府……
5
韓維坐在廳堂裏慢慢的喝著茶,掩飾著心中的焦慮。中書的命令接二連三,要開封府去白水潭抓人,他把這些事給壓了下來,心腹的家丁早就到石府去報訊了,石越希望他拖一時算一時。然而終於拖不多久——聽到門外急促的腳步聲,他就知道中書省又有人來了。
但韓維沒有料到來的人竟然會是當今除了王安石和石越之外,在天子麵前最紅的兩個人:鄧綰和曾布。但二人也是神情迥異——鄧綰滿臉得意,誌得意滿;曾布卻是猶猶豫豫,心不在焉。韓維臉上不易覺察的露出一絲冷笑。韓家是名門望族——曾布倒罷了,他哥哥曾鞏頗有名望,而鄧綰卻是個十足的暴發戶、無恥的小人——韓維自是很看不起鄧綰。但表麵上,他卻顯得非常的熱情:“子宣、文約,來我這小小開封府,不知有何貴幹?”
鄧綰嘻笑道:“持國兄,我二人奉聖旨,來協助你一起辦理白水潭的案子。”
曾布卻隻拱了拱手,苦笑一聲。
韓維心中雪亮,他知道二人雖然都是新黨骨幹,但鄧綰急於討好王安石,而曾布卻是與石越私交甚篤,兩麵難做人。他一麵在心中暗暗計議,臉上卻是堆滿笑容,道:“幸甚,幸甚,能得二位相助,在下必能輕鬆不少。”
鄧綰抱抱拳,笑道:“持國兄客氣了,這是皇上關心的案子,做臣子敢不盡心盡力?卻不知人犯可曾提到?”
韓維見他如此急不可待,心裏暗罵,臉上卻笑道:“文約也太著急了,先喝盞茶再談公事不遲。”
鄧綰卻不上他的當,他早就聽說韓維與石越有些交情,此時一聽,便猜到傳聞多半不假,便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道:“這等事卻是耽擱不得,若是走了人犯,我等卻是沒法向皇上交差。”
韓維做出不以為然的模樣,笑道:“文約也太小心了,不過幾個酸秀才,能跑到哪裏去?”
曾布這時也聽出了韓維的心思,意味深長的望了韓維一眼,也笑道:“文約,持國兄說得有理,幾個秀才而已,咱們先喝杯茶,商量一下章程……”
曾布竟然也站在韓維一邊,鄧綰頗覺有些意外。但他雖然行事有些無恥,卻怎麽說也是省元出身,腦子是極聰明的,馬上就猜到曾布多半也與石越有些交情,故此才存心袒護。不過他不但不氣惱,反而更加高興。雖然他與曾布都是新黨,但新黨之間,也是存在競爭的,尤其是呂惠卿丁憂後,王安石便重用曾布,但在新黨內部,曾布卻沒那麽能服眾。這件案子,他早揣測過王安石的心思,既然曾布不識好歹,那他若能一力將這個案子辦漂亮了,他在王安石心中的份量定能更重幾分,甚至有可能得到皇帝的賞識!他現在是台諫官,而前任禦史中丞楊繪得罪王安石被罷,職位出缺,到時候,禦史中丞的位置也不是不可以想像的。若真能拜中丞,那他在新黨中的地位,便足可以壓過曾布一頭了,將來拜相也不是不可以想像了……
不過,鄧綰也不想過於得罪韓維,畢竟對方是潛邸隨龍之臣,韓家勢力又根深蒂固,非比尋常,雖說他並不畏懼,可這樣的人,能不得罪還是不得罪為妙。他眼珠轉了一轉,想出一個主意,笑道:“二位說得也是,隻不過我天生是忙碌跑腿的命,不如子宣和持國兄先商量章程,苦差事便交給我去做,由我點了兵丁,先去抓迴人犯,也不必勞動二位……”
韓維和曾布四目相交,都是有些不理解鄧綰為何如此熱衷,莫非是記恨當日石越曾替劉庠說過話麽?但如此這般,卻顯得有些做人不留後路——不說白水潭集天下人望,單單石越,又豈是好惹的嗎?但鄧綰既然將話說到這個份上,二人也隻能無可奈何的跟著他一起點了人馬往白水潭開去——再怎麽說,也是不可能讓他一個人去抓人的,否則這事將來可有些說不清。
鄧綰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上,一路上不時和韓維、曾布點評白水潭周邊的風光,和韓維、曾布不同,他還是第一次來白水潭,這裏的水泥碎石路、紅磚瓦房,都是他平生第一次見著,不免有不少的驚歎。但韓維對他頗有不滿,便故意不去理他,隻和曾布說話,卻把他晾在一邊。好在鄧綰此人,臉皮頗厚,對此毫不在意,厚顏無恥的沒話找話,和韓維套著近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多久,便到了山門之前。鄧綰騎在馬上,目光掃過石坊上的對聯,冷笑一聲,頤指氣使的說道:“口氣倒是不小!不過,什麽事事關心,卻有些不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虧石越還是治《論語》的,卻如此不識大體!”
韓維聽他大言,不由得冷言相譏:“失敬,失敬。卻不知原來文約也精通《論語》。”
鄧綰矜持道:“精通不敢,但聖人微言大義,在下還是略知一二的。”
韓維見他如此,更是不客氣,嘿嘿哂道:“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不知何解?文約想必有以教我。”
這話卻有些難聽了,韓維這是引《論語》裏的話罵鄧綰大言不慚。鄧綰臉皮再厚,也有些受不住,他心中大恨,卻不敢在此刻與韓維翻臉,隻是在心中咒誓:“隻要我鄧某人有一日能做到禦史中丞,糾繩百官,必與你韓持國算今日之賬。”麵上卻強自忍耐,竟假裝沒有聽見,嘻笑自若,顧左右而言它。
曾布在一旁聽韓維奚落鄧綰,心裏也委實痛快。但他和鄧綰始終都新黨一派的人,不好表露得太明顯。便忍住笑驅馬上前,說道:“這是皇上親筆手書的院名,我們騎著馬進去不太恭敬,不如下了馬吧。”這也是隱晦的提醒鄧綰,白水潭學院是有來頭的。
韓維和鄧綰連忙答應,下了馬來,九轉十三彎的往白水潭學院走去。這麽一幫人大搖大擺往白水潭走來,桑充國自是早已知道,早早帶了一些師生到明理院前相迎。見眾人走近,桑充國連忙驅前一步,抱拳道:“韓大尹、曾殿講[36]遠來,在下未能遠迎,伏乞恕罪。”他不認識鄧綰,便沒有打招唿。
韓維勉強笑道:“桑公子,本官奉皇命公幹,請《白水潭學刊》李治平等十三名作者及編者隨本官去一趟開封府。這位是知諫院鄧大諫[37],和曾檢正一起協助本官辦理此案。”
桑充國聽說過鄧綰的名聲,心中鄙夷,看了一眼鄧綰,略有些輕慢的拱了拱手,敷衍道:“原來鄧大諫,學生有禮了。”
鄧綰見他如此,臉色微微一沉,心裏暗恨:“區區一介布衣,竟敢如此輕慢本官,本官必讓你知道我的厲害,休以為石越我便不敢得罪。”嘴上冷冷的“哼”了一聲,說道:“桑公子,不必多禮,把這一眾人等都給某請出來吧。若讓衙役進去抓人,弄得雞飛狗跳,於石秘校臉上須不好看。”
桑充國幹笑一聲:“鄧大諫吩咐,敢不照辦。”接過韓維手中的名單,喊道:“段子介,來,去把這些同學給找來。”段子介應聲而至,卻聽鄧綰打著官腔說道:“慢——讓幾個衙役跟著這人一起去,免得你一人忙不過來。”
桑充國心裏暗罵,口裏卻答應道:“鄧大諫所慮甚是。外邊風大,諸公何不先入室喝杯茶?”說完便去看韓維、曾布。
但不待二人開口,鄧綰便已冷言拒絕:“罷了,我們還是在這裏等著吧。”韓維、曾布亦是無奈,隻好隨他一道等待。
等了約摸一盞茶的功夫,段子介就帶著幾個衙役一臉納悶的迴來了,隔老遠就說道:“桑教授,這些學生,不知為何,竟一個都不曾在學校。”
“什麽?竟有此事?他們跑哪去了?”桑充國裝作大吃一驚。
“聽說,前天晚上他們就收拾行裝,說要迴家探親,昨日就突然都不見了。”段子介與桑充國一唱一和,他演起戲來竟是挺有天賦的。
韓維和曾布聞言,都是悄悄鬆了一口氣,心情放鬆不少。鄧綰卻是臉色一變,他早有所料,事情不會如此順利,當即冷笑道:“跑了和尚跑不了廟。既然如此,桑公子,本官可要得罪了,來人啊,給我搜校。”
一幹衙役連忙哄然答應,卻聽韓維厲聲喝道:“慢!”
鄧綰斜過臉來,幹笑問道:“持國兄,還有什麽吩咐麽?”
韓維卻不理他,冷笑著對那些衙役說道:“白水潭是皇上親口嘉許的學校,聚集的是大宋的讀書種子,多少人都是有功名在身的,哪個家夥要是瞎了狗眼,敢魯莽從事,把學院搞得一塌糊塗,本府定然饒不了他。”
那些衙役頓時全都怔住了。在衙門當差,頭一樣本事就是要會察顏觀色,韓維話中的意思,他們自然是聽得明白,立時又一齊答應了,方去搜校——卻也不過是草草了事,人人生怕被自己搜到了,將來韓大尹給自己穿小鞋。便是如此,也終於把全校的師生都給驚動了,數千學生開始交頭接耳互相詢問起來……
鄧綰聽到韓維的話,便知今日斷然抓不到那些學生了,他耐心等待衙役迴報,果然一無所獲。但他卻也不肯善罷幹休,隻是緊盯著桑充國,寒聲說道:“桑公子,既然找不到學生,就辛苦你把學生的檔案交給我吧。”
桑充國搖搖頭,苦笑道:“鄧大諫有所不知,這些學生多是半途插班上學的,學院當時事務太忙,根本沒有時間給他們編檔案。”
鄧綰頓時大怒,喝道:“分明是狡辯,桑充國,你要知道袒護犯人,與犯者同罪!”
桑充國冷笑道:“鄧大諫言重了,無憑無據,還望大諫不要血口噴人,學生卻是擔待不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鄧綰見桑充國竟然敢出言頂撞,真是怒從心邊起,惡向膽邊生,當下厲聲喝道:“來呀,既然學生跑了,把列在名單的編者給抓迴去,還有這個桑充國,他是主編,便是主謀,斷然脫不了幹係,給我抓起來!”
韓維與曾布都料不到鄧綰竟然如此蠻幹,完全不怕和石越破臉——須知這樣做,是往死裏得罪了石越。二人心思轉動,竟是一齊默不作聲,隻冷眼看著鄧綰行事。
桑充國卻也十分硬氣,冷笑一聲,淡淡的說道:“要抓要綁,悉聽尊便。”竟是看都不看鄧綰一眼。
但段子介與一幹學生卻如何肯答應?段子介見鄧綰居然敢抓桑充國,刷的拔刀出鞘,厲聲喝道:“鼠輩爾敢!”其他圍觀的學生雖不知道原因,但眼見數句不合,鄧綰就要抓桑充國,盡皆動了義憤,起了敵愾之心,紛紛咒罵,有人就上來要和鄧綰講理。
鄧綰知道今日之事,一不做,二不休,若不把案子辦成鐵案,順勢扳倒了石越,將來定然後患無窮;但他也沒什麽好怕的,石越再得寵,也不是宰相,他隻要辦好了這樁案子,王安石自然會保自己升官,石越什麽的也不在話下。主意打定,咬咬牙,獰笑道:“果真是目無王法,居然敢持刀拒捕,來呀,一起拿下,若敢抵抗,就地格殺。”
韓維和曾布不曾想到居然有學生敢持刀拒捕,二人生怕事情鬧得不可收拾,自己也不好交待,連忙喝道:“快把刀放下,本官自會主持公道。”
桑充國也被段子介嚇了一跳,敢忙瞪眼喝道:“段子介,把刀放下。”
段子介雖知自己是一時衝動,但心裏鬱氣不散,真恨不得一刀砍了鄧綰的腦袋!但桑充國的話,他也不敢不聽,恨恨的把刀摔到地上,卻依然怒目瞪著鄧綰。那些衙役見他把刀放下,便一起衝了過去,把桑充國和段子介綁了起來。
鄧綰臉色越發猙獰,又說道:“明理卷的編者還有不少,都給抓起來,一個也別放過。”
程頤等人聽到風聲過來,正好聽到鄧綰這句話,程頤快步走到鄧綰麵前,冷笑道:“那些文章都是我編審,不關旁人之事。程某在此,足下不必費心去找。”程頤當時不過一介布衣,鄧綰自是不認得他,見他送上門來,獰笑一聲,道:“好,識時務就好。綁了!”
孫覺見鄧綰如此猖狂,氣得渾身發抖,也走上前來,冷笑道:“鄧文約好大的官威!這件事孫某人也有份,勞動大諫一並綁起來。”
孫覺是當時治《春秋》第一大家,多年在朝為官,門生弟子,遍布朝野,非同小可,鄧綰再孤陋寡聞也聽說過他的大名,但此時勢成騎虎,也顧不得太多,隻拱拱手,道:“莘老,得罪了!給孫公一匹馬,也請迴開封府。”
程顥、邵雍等人正要出來一起赴難,二人忽覺有人在拉自己袖子,迴頭一看,卻是潘照臨。潘照臨低聲說道:“石公子在胄案聽到消息,馬上就過來。我先來通知幾位先生,千萬不要衝動,有石公子在,桑公子他們不會有事的。白水潭現在正要幾位先生主持大局,如果全去了,群龍無首,後果不堪。”二人都是深識大體的人,心中頓時一凜,便悄悄收迴伸出的腳來,靜觀其變。
韓維和曾布見鄧綰竟然連孫覺也敢抓,真是喪心病狂了一般。再看白水潭的學生,已是越聚越多,群情激憤,再這樣下去,眼見就要激起大變,連忙驅前幾步,哼了一聲,道:“鄧大諫,抓夠了吧?抓夠了咱們可以打道迴府了。”語氣已經很不客氣。
韓維畢竟是主審官,鄧綰也不好駁他的麵子,心有不甘的說道:“那便依韓大尹。跑掉的十三名書生,終究要落到桑充國頭上找出來的。先迴府!”
然而要走卻沒有那麽容易了。
趙頊點點頭,說道:“卿放心,此事不關石越的事,朕是知道的。這件案子,由開封府韓維、知諫院鄧綰、以及中書檢正官曾布一同審理。”
馮京聽到鄧綰的名字,心裏暗暗叫苦,他知道鄧綰現在是王安石在台諫係統的重要臂助。那彈劾石越的奏折,便是他引薦的監察禦史裏行蔡確等人的傑作,由他擔任審判官,豈有好事?不過,馮京忽然想到曾布與石越似乎私交不錯,再加上還有韓維在其中,便也不再反對。他在心裏暗唿慶幸,幸好石越前幾個月力勸皇帝把韓維留在了開封府……
5
韓維坐在廳堂裏慢慢的喝著茶,掩飾著心中的焦慮。中書的命令接二連三,要開封府去白水潭抓人,他把這些事給壓了下來,心腹的家丁早就到石府去報訊了,石越希望他拖一時算一時。然而終於拖不多久——聽到門外急促的腳步聲,他就知道中書省又有人來了。
但韓維沒有料到來的人竟然會是當今除了王安石和石越之外,在天子麵前最紅的兩個人:鄧綰和曾布。但二人也是神情迥異——鄧綰滿臉得意,誌得意滿;曾布卻是猶猶豫豫,心不在焉。韓維臉上不易覺察的露出一絲冷笑。韓家是名門望族——曾布倒罷了,他哥哥曾鞏頗有名望,而鄧綰卻是個十足的暴發戶、無恥的小人——韓維自是很看不起鄧綰。但表麵上,他卻顯得非常的熱情:“子宣、文約,來我這小小開封府,不知有何貴幹?”
鄧綰嘻笑道:“持國兄,我二人奉聖旨,來協助你一起辦理白水潭的案子。”
曾布卻隻拱了拱手,苦笑一聲。
韓維心中雪亮,他知道二人雖然都是新黨骨幹,但鄧綰急於討好王安石,而曾布卻是與石越私交甚篤,兩麵難做人。他一麵在心中暗暗計議,臉上卻是堆滿笑容,道:“幸甚,幸甚,能得二位相助,在下必能輕鬆不少。”
鄧綰抱抱拳,笑道:“持國兄客氣了,這是皇上關心的案子,做臣子敢不盡心盡力?卻不知人犯可曾提到?”
韓維見他如此急不可待,心裏暗罵,臉上卻笑道:“文約也太著急了,先喝盞茶再談公事不遲。”
鄧綰卻不上他的當,他早就聽說韓維與石越有些交情,此時一聽,便猜到傳聞多半不假,便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道:“這等事卻是耽擱不得,若是走了人犯,我等卻是沒法向皇上交差。”
韓維做出不以為然的模樣,笑道:“文約也太小心了,不過幾個酸秀才,能跑到哪裏去?”
曾布這時也聽出了韓維的心思,意味深長的望了韓維一眼,也笑道:“文約,持國兄說得有理,幾個秀才而已,咱們先喝杯茶,商量一下章程……”
曾布竟然也站在韓維一邊,鄧綰頗覺有些意外。但他雖然行事有些無恥,卻怎麽說也是省元出身,腦子是極聰明的,馬上就猜到曾布多半也與石越有些交情,故此才存心袒護。不過他不但不氣惱,反而更加高興。雖然他與曾布都是新黨,但新黨之間,也是存在競爭的,尤其是呂惠卿丁憂後,王安石便重用曾布,但在新黨內部,曾布卻沒那麽能服眾。這件案子,他早揣測過王安石的心思,既然曾布不識好歹,那他若能一力將這個案子辦漂亮了,他在王安石心中的份量定能更重幾分,甚至有可能得到皇帝的賞識!他現在是台諫官,而前任禦史中丞楊繪得罪王安石被罷,職位出缺,到時候,禦史中丞的位置也不是不可以想像的。若真能拜中丞,那他在新黨中的地位,便足可以壓過曾布一頭了,將來拜相也不是不可以想像了……
不過,鄧綰也不想過於得罪韓維,畢竟對方是潛邸隨龍之臣,韓家勢力又根深蒂固,非比尋常,雖說他並不畏懼,可這樣的人,能不得罪還是不得罪為妙。他眼珠轉了一轉,想出一個主意,笑道:“二位說得也是,隻不過我天生是忙碌跑腿的命,不如子宣和持國兄先商量章程,苦差事便交給我去做,由我點了兵丁,先去抓迴人犯,也不必勞動二位……”
韓維和曾布四目相交,都是有些不理解鄧綰為何如此熱衷,莫非是記恨當日石越曾替劉庠說過話麽?但如此這般,卻顯得有些做人不留後路——不說白水潭集天下人望,單單石越,又豈是好惹的嗎?但鄧綰既然將話說到這個份上,二人也隻能無可奈何的跟著他一起點了人馬往白水潭開去——再怎麽說,也是不可能讓他一個人去抓人的,否則這事將來可有些說不清。
鄧綰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上,一路上不時和韓維、曾布點評白水潭周邊的風光,和韓維、曾布不同,他還是第一次來白水潭,這裏的水泥碎石路、紅磚瓦房,都是他平生第一次見著,不免有不少的驚歎。但韓維對他頗有不滿,便故意不去理他,隻和曾布說話,卻把他晾在一邊。好在鄧綰此人,臉皮頗厚,對此毫不在意,厚顏無恥的沒話找話,和韓維套著近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多久,便到了山門之前。鄧綰騎在馬上,目光掃過石坊上的對聯,冷笑一聲,頤指氣使的說道:“口氣倒是不小!不過,什麽事事關心,卻有些不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虧石越還是治《論語》的,卻如此不識大體!”
韓維聽他大言,不由得冷言相譏:“失敬,失敬。卻不知原來文約也精通《論語》。”
鄧綰矜持道:“精通不敢,但聖人微言大義,在下還是略知一二的。”
韓維見他如此,更是不客氣,嘿嘿哂道:“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不知何解?文約想必有以教我。”
這話卻有些難聽了,韓維這是引《論語》裏的話罵鄧綰大言不慚。鄧綰臉皮再厚,也有些受不住,他心中大恨,卻不敢在此刻與韓維翻臉,隻是在心中咒誓:“隻要我鄧某人有一日能做到禦史中丞,糾繩百官,必與你韓持國算今日之賬。”麵上卻強自忍耐,竟假裝沒有聽見,嘻笑自若,顧左右而言它。
曾布在一旁聽韓維奚落鄧綰,心裏也委實痛快。但他和鄧綰始終都新黨一派的人,不好表露得太明顯。便忍住笑驅馬上前,說道:“這是皇上親筆手書的院名,我們騎著馬進去不太恭敬,不如下了馬吧。”這也是隱晦的提醒鄧綰,白水潭學院是有來頭的。
韓維和鄧綰連忙答應,下了馬來,九轉十三彎的往白水潭學院走去。這麽一幫人大搖大擺往白水潭走來,桑充國自是早已知道,早早帶了一些師生到明理院前相迎。見眾人走近,桑充國連忙驅前一步,抱拳道:“韓大尹、曾殿講[36]遠來,在下未能遠迎,伏乞恕罪。”他不認識鄧綰,便沒有打招唿。
韓維勉強笑道:“桑公子,本官奉皇命公幹,請《白水潭學刊》李治平等十三名作者及編者隨本官去一趟開封府。這位是知諫院鄧大諫[37],和曾檢正一起協助本官辦理此案。”
桑充國聽說過鄧綰的名聲,心中鄙夷,看了一眼鄧綰,略有些輕慢的拱了拱手,敷衍道:“原來鄧大諫,學生有禮了。”
鄧綰見他如此,臉色微微一沉,心裏暗恨:“區區一介布衣,竟敢如此輕慢本官,本官必讓你知道我的厲害,休以為石越我便不敢得罪。”嘴上冷冷的“哼”了一聲,說道:“桑公子,不必多禮,把這一眾人等都給某請出來吧。若讓衙役進去抓人,弄得雞飛狗跳,於石秘校臉上須不好看。”
桑充國幹笑一聲:“鄧大諫吩咐,敢不照辦。”接過韓維手中的名單,喊道:“段子介,來,去把這些同學給找來。”段子介應聲而至,卻聽鄧綰打著官腔說道:“慢——讓幾個衙役跟著這人一起去,免得你一人忙不過來。”
桑充國心裏暗罵,口裏卻答應道:“鄧大諫所慮甚是。外邊風大,諸公何不先入室喝杯茶?”說完便去看韓維、曾布。
但不待二人開口,鄧綰便已冷言拒絕:“罷了,我們還是在這裏等著吧。”韓維、曾布亦是無奈,隻好隨他一道等待。
等了約摸一盞茶的功夫,段子介就帶著幾個衙役一臉納悶的迴來了,隔老遠就說道:“桑教授,這些學生,不知為何,竟一個都不曾在學校。”
“什麽?竟有此事?他們跑哪去了?”桑充國裝作大吃一驚。
“聽說,前天晚上他們就收拾行裝,說要迴家探親,昨日就突然都不見了。”段子介與桑充國一唱一和,他演起戲來竟是挺有天賦的。
韓維和曾布聞言,都是悄悄鬆了一口氣,心情放鬆不少。鄧綰卻是臉色一變,他早有所料,事情不會如此順利,當即冷笑道:“跑了和尚跑不了廟。既然如此,桑公子,本官可要得罪了,來人啊,給我搜校。”
一幹衙役連忙哄然答應,卻聽韓維厲聲喝道:“慢!”
鄧綰斜過臉來,幹笑問道:“持國兄,還有什麽吩咐麽?”
韓維卻不理他,冷笑著對那些衙役說道:“白水潭是皇上親口嘉許的學校,聚集的是大宋的讀書種子,多少人都是有功名在身的,哪個家夥要是瞎了狗眼,敢魯莽從事,把學院搞得一塌糊塗,本府定然饒不了他。”
那些衙役頓時全都怔住了。在衙門當差,頭一樣本事就是要會察顏觀色,韓維話中的意思,他們自然是聽得明白,立時又一齊答應了,方去搜校——卻也不過是草草了事,人人生怕被自己搜到了,將來韓大尹給自己穿小鞋。便是如此,也終於把全校的師生都給驚動了,數千學生開始交頭接耳互相詢問起來……
鄧綰聽到韓維的話,便知今日斷然抓不到那些學生了,他耐心等待衙役迴報,果然一無所獲。但他卻也不肯善罷幹休,隻是緊盯著桑充國,寒聲說道:“桑公子,既然找不到學生,就辛苦你把學生的檔案交給我吧。”
桑充國搖搖頭,苦笑道:“鄧大諫有所不知,這些學生多是半途插班上學的,學院當時事務太忙,根本沒有時間給他們編檔案。”
鄧綰頓時大怒,喝道:“分明是狡辯,桑充國,你要知道袒護犯人,與犯者同罪!”
桑充國冷笑道:“鄧大諫言重了,無憑無據,還望大諫不要血口噴人,學生卻是擔待不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鄧綰見桑充國竟然敢出言頂撞,真是怒從心邊起,惡向膽邊生,當下厲聲喝道:“來呀,既然學生跑了,把列在名單的編者給抓迴去,還有這個桑充國,他是主編,便是主謀,斷然脫不了幹係,給我抓起來!”
韓維與曾布都料不到鄧綰竟然如此蠻幹,完全不怕和石越破臉——須知這樣做,是往死裏得罪了石越。二人心思轉動,竟是一齊默不作聲,隻冷眼看著鄧綰行事。
桑充國卻也十分硬氣,冷笑一聲,淡淡的說道:“要抓要綁,悉聽尊便。”竟是看都不看鄧綰一眼。
但段子介與一幹學生卻如何肯答應?段子介見鄧綰居然敢抓桑充國,刷的拔刀出鞘,厲聲喝道:“鼠輩爾敢!”其他圍觀的學生雖不知道原因,但眼見數句不合,鄧綰就要抓桑充國,盡皆動了義憤,起了敵愾之心,紛紛咒罵,有人就上來要和鄧綰講理。
鄧綰知道今日之事,一不做,二不休,若不把案子辦成鐵案,順勢扳倒了石越,將來定然後患無窮;但他也沒什麽好怕的,石越再得寵,也不是宰相,他隻要辦好了這樁案子,王安石自然會保自己升官,石越什麽的也不在話下。主意打定,咬咬牙,獰笑道:“果真是目無王法,居然敢持刀拒捕,來呀,一起拿下,若敢抵抗,就地格殺。”
韓維和曾布不曾想到居然有學生敢持刀拒捕,二人生怕事情鬧得不可收拾,自己也不好交待,連忙喝道:“快把刀放下,本官自會主持公道。”
桑充國也被段子介嚇了一跳,敢忙瞪眼喝道:“段子介,把刀放下。”
段子介雖知自己是一時衝動,但心裏鬱氣不散,真恨不得一刀砍了鄧綰的腦袋!但桑充國的話,他也不敢不聽,恨恨的把刀摔到地上,卻依然怒目瞪著鄧綰。那些衙役見他把刀放下,便一起衝了過去,把桑充國和段子介綁了起來。
鄧綰臉色越發猙獰,又說道:“明理卷的編者還有不少,都給抓起來,一個也別放過。”
程頤等人聽到風聲過來,正好聽到鄧綰這句話,程頤快步走到鄧綰麵前,冷笑道:“那些文章都是我編審,不關旁人之事。程某在此,足下不必費心去找。”程頤當時不過一介布衣,鄧綰自是不認得他,見他送上門來,獰笑一聲,道:“好,識時務就好。綁了!”
孫覺見鄧綰如此猖狂,氣得渾身發抖,也走上前來,冷笑道:“鄧文約好大的官威!這件事孫某人也有份,勞動大諫一並綁起來。”
孫覺是當時治《春秋》第一大家,多年在朝為官,門生弟子,遍布朝野,非同小可,鄧綰再孤陋寡聞也聽說過他的大名,但此時勢成騎虎,也顧不得太多,隻拱拱手,道:“莘老,得罪了!給孫公一匹馬,也請迴開封府。”
程顥、邵雍等人正要出來一起赴難,二人忽覺有人在拉自己袖子,迴頭一看,卻是潘照臨。潘照臨低聲說道:“石公子在胄案聽到消息,馬上就過來。我先來通知幾位先生,千萬不要衝動,有石公子在,桑公子他們不會有事的。白水潭現在正要幾位先生主持大局,如果全去了,群龍無首,後果不堪。”二人都是深識大體的人,心中頓時一凜,便悄悄收迴伸出的腳來,靜觀其變。
韓維和曾布見鄧綰竟然連孫覺也敢抓,真是喪心病狂了一般。再看白水潭的學生,已是越聚越多,群情激憤,再這樣下去,眼見就要激起大變,連忙驅前幾步,哼了一聲,道:“鄧大諫,抓夠了吧?抓夠了咱們可以打道迴府了。”語氣已經很不客氣。
韓維畢竟是主審官,鄧綰也不好駁他的麵子,心有不甘的說道:“那便依韓大尹。跑掉的十三名書生,終究要落到桑充國頭上找出來的。先迴府!”
然而要走卻沒有那麽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