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平十二年正月,一道科舉令從晉陽發出,瞬息之間便傳遍大江南北。


    仿佛一滴清水進入了滾燙的油鍋之中,又如同一塊巨石被砸進了平靜的湖麵,原本因為即將發生大戰而有些焦躁不安的天下,立刻沸騰了...


    許多人在觀望,他們想要看看這科舉的背後究竟還有什麽玄機。


    可還有很大一部分人,特別是在各方諸侯之下,沒有任何背景,同樣也感覺不到任何出頭機會的庶人士子們卻是根本不願等待了。


    其中膽子大一些的,性情急躁的,根本沒去考慮太多,在得到消息之後便立刻迴家背起了行囊,踏上了旅程。


    這些人或許未必才華橫溢,有些人甚至難堪大用,但這些人的心思一定很活泛。


    他們看得出來,很多有本事的人如今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還在猶豫,還在觀望。如果他們和這些人一同應試的話,隻怕很難有出頭之日。


    要知道不久之前張揚剛剛收迴幽、冀、青三州,冀、青兩州還好,有河北名士打底,但幽州可是百廢待興,急需官吏人才。


    而且這還是第一次開科取士,需要的人數雖然不算多,但絕對並非沒有一點機會。對於他們這等才學不算高,處於底層但又不甘平凡的庶人士子來說,


    絕對一個極好的機會。


    更何況哪怕考不上,晉陽朝廷也答應了報銷來往的盤纏,又有什麽可怕的呢?


    於是乎,雖然兗州的大戰一觸即發,荊州、益州、徐州等地也在整軍備戰,但是往來的士子卻一點都不少。


    徐州的士子直奔冀、青兩州,再輾轉趕往晉陽,而荊、揚、豫三州的士子們則大多選擇了乘船繞過即將爆發大戰的區域,向著晉陽進發。


    與此同時,益州、京兆、冀州、青州、兗州等地同時大開方便之門,所有的關隘全部開啟,由專人接待遠道而來的士子。甚至就連隸屬於張揚治下的商


    人們也開始肩負起往晉陽護送士子的任務,這些分散在大漢各地的商人們就如同一隻隻勤勞的工蜂,將甘甜的花蜜運送迴自己的老巢。


    待遇不可能太好,或許隻有一些熱水,一點幹糧和一床棉被,但卻讓無數的士子感動。


    如果照這樣的情況下去,縱然是那些考不上的學子,在返迴各自的家鄉之後,也一定會將晉王仁慈的名聲傳遍四野。


    同時,天下各路諸侯的反應也不盡相同。


    曹操在整軍備戰的同時,也在積極想著辦法消弭晉陽科舉對荊州帶來的影響。


    別看曹操的麾下大多以世家為主,尤其是入主荊州之後,這種情況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這天下除了張揚之外,數曹操對庶人寒


    門的士子最為看重。為此他不惜又一次搬出了求賢令,向整個天下宣示出了他對人才渴望的決心。


    因為在曹操看來,如果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任由科舉在晉陽施行的話,甚至用不了十年,三五年的時間便足夠張揚將天下所有的士子全部收入囊中。


    可惜的是,求賢令的效果並不算明顯,如果是在科舉之前的話,荊州的士子必然會歡欣鼓舞,但在科舉這等誘惑麵前,誰還會在意求賢令?


    不談荊州世家的排擠,他們也得為自己的前途著想,晉陽朝廷已經擺明了對寒門學子的重視,法令中對功績的考核、升官都有一些明確的規定,這也就


    意味著如果他們能夠成功在晉陽為官的話,升遷不再是憑上位者一言而決,而是憑借自己的功勞和政績來升官。


    別更說他們還得考慮這天下大勢,張揚擺明了有著鯨吞整個天下的趨勢,如果他們在荊州當官,日後曹操戰敗的話,他們的資曆等等都會一切清空,還


    要重新來過,既然如此的話,為什麽不直接前往晉陽為官?


    再者說,就算他們自己無所謂這些,也不能不為子孫後代考慮,求賢令什麽時候有全憑上位者的喜好,想起來便有,想不起來便沒有,可遇而不可求。


    但在晉陽,他們的子嗣可以進入三學學習,每過三年便能參加一次科舉,考上便能為官,還有什麽比這更有吸引力的嗎?


    楊堅和朱元璋的反應差不多,可惜徐州的形勢無疑更為複雜。


    不管怎麽說,曹操都是正兒八經的魏王,在荊州一言九鼎,荊州的世家雖說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在這種大局麵前不可能會給曹操添什麽麻煩。


    但朱元璋和楊堅兩人不同,他們背叛了曹操,如果當年把劉協帶到徐州,那沒有一點的問題,但劉協卻被張揚劫走了,這就導致他們目前甚至沒有一個


    正式的官職,隻是自封的鎮南將軍和鎮東將軍。


    而且在徐州,他們兩人互相牽製還不算,更有以陳登為首的一眾徐州世家把持著內政。


    他們雖說並非看不出科舉背後的深意,但天然的立場便站在了寒門子弟的對立麵,他們或許可以讓出一些小官小吏的位置,但其他的卻根本不可能相讓


    。


    這和陳登等人聰不聰明,能不能看出科舉對他們的危害,以及張揚奪取天下之後,他們的處境無關,天然的立場使得他們必須如此做,所以哪怕知道這


    是一杯毒酒,他們也隻能毫不猶豫的喝下去。


    而陳登為首的世家不同意,朱元璋和楊堅能夠提供的職位便很有限,而且大多還是在軍中。


    純文士在軍中能有什麽前途?


    除了少數大才能擔當軍師之外,便隻有計算糧秣、功勞的這等小吏可以由文士來擔任,這些官職的吸引力,不提也罷。


    楊堅和朱元璋還不能和陳登這些世家翻臉,否則的話,徐州勢必會引發一場空前的動亂,要知道陳登手中可並非無兵無將,而內亂的後果有多嚴重也無


    需旁人來對他們訴說。尤其是在這個張揚三十萬大軍就在兗州的節骨眼上,如果徐州敢亂的話,他們敢斷定,張揚一定會改變目標,兵發徐州,那後果


    ...可比流失一些寒門士子要嚴重的多。


    坐鎮壽春,一心備戰的孫權同樣看出了科舉對他的影響。


    與一心撲在征戰上的孫策不同,更加擅長內政的孫權無疑對這等事更加敏感,可問題是,他同樣毫無辦法。甚至,他對於此事無力的程度比曹操、楊堅


    、朱元璋等人更甚。


    近乎於蠻荒之地的交州暫且不算,別看如今的孫權占據了整個揚州和大半個豫州,但說到底,他的根基還是江東。


    而江東士家排外的情緒自古以來就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曹操是一條強龍,成功的壓製住了荊州的地頭蛇。楊堅、朱元璋兩人不論如何淒慘,最起碼麾


    下的大軍完全聽從他們的指揮,孫權的情況無疑比他們更為惡劣。


    因為江東的將領,不論世家出身,還是寒門子弟,他們更像是孫權的附庸,而非臣子。


    他們有著草原部落一般的軍事形態,各個將領麾下的士卒是由他們自己統率,甚至連糧草、軍械、戰馬都由自己來籌措,直屬於孫權的大軍並不多。


    這就導致江東世家不隻在內政,哪怕在行軍作戰上也有很大的自主權和發言權。其中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那就是江東世家有錢,有錢自然能征召更多


    的士卒,配備更好的軍械,戰力也就更加強悍,而在威脅到他們利益之時,他們的反抗也比其他地方的世家更為暴烈。


    如果說整個大漢哪一處絕對沒有寒門子弟的活路,那一定是江東,這還是如今的孫權有著孫策留給他的周瑜、周泰、呂岱等一幹江淮係文臣武將,否則


    的話,孫權成為江東世家的傀儡並非一件不可能的事。


    江東的世家很多,多到了一個令人發指的地步,試問孫權麾下就那麽點官職,江東世家和江淮係還不夠分潤,又哪來的位置留給寒門子弟?


    這種情況倒也並非沒有辦法解決,最簡單的就是多占地盤,地盤大了,世家多了,自然就有他們來抵擋江東世家的壓力,來給孫權平衡雙方,從中取利


    的機會。


    可惜的是,孫權拿下豫州的時間太短,之前豫州又被呂布打得無比殘破,根本沒留下多少世家,這就導致孫權根本沒有操作的餘地。


    所以,哪怕孫權一眼便看出了科舉對他的影響,但他卻阻攔不了,更何況如今張揚的三十萬大軍就在大河邊上,如果他敢和江東世家翻臉的話,那種後


    果...


    所以在周瑜詳細商議之後,孫權得出了一個和曹操差不多的結論,那就是隻能盡快擊敗張揚,然後用心經營豫州,扶植非江東世家的文臣武將來和他們


    對抗,從而擺脫他們對孫權的控製。


    隨著科舉傳遍大江南北,各種各樣暗流不斷湧動,而天下殘存的諸侯們,大都有著相同的想法,那就是張揚一日不死,他們終將永無寧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寸山河一寸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歎伶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歎伶仃並收藏一寸山河一寸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