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揚親身坐鎮漢威城,在西域開啟裁撤罪軍營的大幕之時,三支兵馬悄然出發,以三萬大軍攻伐漢中張魯。
名義則為張魯以五鬥米教蠱惑百姓,不服朝廷調令,上次還私自攻伐晉王同族,罪在不赦。
當然,這隻不過就是一個借口而已,誰也不會真的相信。
曹操並非沒有探查到張揚出兵的蹤跡,但一來張揚並沒有動用弘農和並州的大軍,二來剛剛攻下徐州的曹操麵對被呂布攪成一鍋稀粥的豫、兗兩州,急
需喘息之機,根本沒能力對張揚用兵,隻能默默看著張揚派兵攻打漢中。
漢中郡屬於益州,為典型的益州地形,四麵環山,道路難行,易守難攻。
在這個時代,有三條路可以從涼州、關中抵達漢中。
從散關南下,通過斜穀便是直抵漢中的官道,不過這條路上卻有陽平關這座雄關阻擋。
東側則為子午穀小路,山路蜿蜒盤旋,崎嶇難行,需要在崇山峻嶺間的棧道穿行八百餘裏才能由長安直抵漢中,這條路往常隻有最為熟悉山路的獵戶敢
走。而當初漢高祖劉邦明修棧道,指的便是這條路。
往西是陳倉古道,雖然同樣難行,但卻比子午穀小道強上一些,漢高祖時的暗度陳倉指的便是這條路。
張揚麾下三萬大軍兵分三路,分別對應這三條道路。
東路人馬由魏延、張任率領,從甘州出發,到長安之後經子午穀小路直插漢中。其實按理來說,這條路由李靖來走更近一些,但張揚考慮到曆史上正是
由魏延提出的子午穀之謀,再加上這支剛剛在康居建功的山地軍最為適應山間小路,便點了魏延的將。
西路人馬則由大唐軍神李靖帶領,從武關出發,抵達涼州武都郡後折道向南,經陳倉古道直逼沔陽,包抄漢中郡治南鄭側後。這條路便是當初張揚救援
張乾和張翼時走的那條,雖然不好走,但相對於有陽平關阻擋的中路和在山間盤旋的東路,這條路最為好走。
這其實還有張揚的一點私心,李靖被召喚出來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但一直沒有立功的機會,使得張揚無法提拔。這一次,他派出李靖這員大將正是來撈
取功勞的。
中路則由嶽飛親自率兩萬大軍經斜穀南下,直逼陽平關。
按張揚和劉伯溫、賈詡兩人的謀算,嶽飛的這路大軍在明,目的為吸引張魯的注意,等到漢中大軍雲集陽平關與嶽飛對持之時,東西兩路奇兵突然殺入
漢中,攻破南鄭,漢中可下。
曹操能探查到的消息,張魯自然不會一無所知,從嶽飛大軍經過斜穀的那一刻起,漢中斥候馬不停蹄,終於在最快的時間內將這則消息傳到了張魯的手
中。
張魯不敢怠慢,立刻召集自己麾下的文武來商量對策。
不過還沒等張揚的大軍趕到,南鄭漢中王府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張揚的名聲可不是吹出來的,上一次張揚不過率領著數百兵馬便能逼退張魯,這一次大
軍壓境,漢中說上一句危在旦夕絕對不為過。
究竟是戰是降,張魯麾下文武爭鋒相對,各不相讓。
以張魯之弟張衛為首,閻圃、楊任、楊昂等人為堅定的主戰派,他們的理由很充分,漢中四麵環山,易守難攻,隻要派遣一員大將謹守陽平關,哪怕十
萬大軍壓境都未必能夠攻入漢中。
而楊鬆、楊昂兄弟卻不這麽認為,雖然上次被張揚指著鼻子罵為小人,但楊鬆在生死的威脅之下,卻不敢和強橫的晉軍對敵。用他的話來說,那就是張
揚兇名天下皆知,兵鋒所指無不望風而降,陽平關雖然堅固,但卻未必能夠比過天下第一雄關虎牢關。若是負隅頑抗,那隻有在晉軍的兵鋒之下化為齏
粉,唯有跪地請降才能保全家小平安。
張魯一時之間難以決斷。
張衛最先出列,大聲道:“兄長,漢中雖小,但亦有三十餘萬眾,能戰之兵不下三萬,倉庫中的糧草足夠供應大軍三年之用,更有陽平雄關阻敵,怎可
一箭不發便屈膝請降?”
張衛是張魯的親弟,武藝在漢中諸將中出類拔萃,更重要的是,他野心比張魯還大。張魯雖然育有五子,但隻對修道感興趣,對稱王稱霸沒有一點意願
,野心勃勃的張衛還想著能從自家兄長手中接過權柄,南攻益州,割據一方,怎麽可能讓張魯投降張揚?
“二將軍勇武,不知和覆滅北匈奴的嶽鵬舉比如何?”楊鬆冷笑一聲,他素來便與張衛不對付,此時見張衛開口,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起身出列
道:“師君,漢中雖有百姓三十萬,將士三萬,但可比得過人口百萬,控弦十萬的北匈奴?晉王甚至沒有親自出手,北匈奴便舉族皆滅。如今就算我等
能夠抵抗嶽鵬舉,但若是惹得晉王怒起,親率大軍前來討伐漢中,又該如何?”
長史閻圃起身反駁道:“小人屠兵鋒是強,但其脅迫弘農王,乃是亂臣賊子。大軍雖眾,然不義之師安能持久?師君身負漢中百姓之望,安能畏懼殘暴
不仁的小人屠?我軍占據地利,又有人和,隻需一員大將鎮守陽平關,晉軍久攻不下,必然退去。”
楊鬆使出三寸不爛之舌,反唇相譏道:“陽平關雖雄,但比虎牢關如何?在座諸位將軍平日自詡英武,用兵入神,比族滅北匈奴的嶽鵬舉如何?在座若
是有哪位將軍可言必勝嶽鵬舉,甚至晉王,那鬆二話不說,親上戰陣為其搖旗呐喊,敢問諸位,誰敢?”
堂上一陣沉默,別看張衛等人平日裏耀武揚威,但誰也不是傻子,嶽飛,甚至張揚是個什麽水平他們清清楚楚,之所以不願投降,看重的無非是漢中地
勢險要,若非如此的話,他們怎麽敢和張揚爭鋒?
楊鬆環視一周,見無人開口,繼續道:“既然沒有,那鬆倒是想問問,若是戰事不利,陽平關有失,諸位讓師君何去何從?晉王方才在西域下令壓製佛
教,可見其心中對...並無好感,若是陽平關破再投降,惹得晉王不喜,那後果...”
楊鬆的話沒有說明白,但在座的都不是傻子,誰都能聽明白他話裏的意思。主動投降和被動投降是兩迴事,如果主動投降,哪怕張揚再不喜歡宗教,或
是張魯,但為了給以後準備投降的人做榜樣,都不能對張魯如何。但如果真等到陽平關破,那生死可就真的隻在張揚的一念之間了。不過他在西域的這
番表態,張魯想要安然無恙可有點難。
“若是投降晉王,不僅師君可安然無恙,漢中三十餘萬百姓亦可免除刀兵之災,孰重孰輕,諸位難不成看不出來?”
當然能看出來,不管是誰都明白,張魯根本沒有和張揚爭鋒的資格,但他們不願張魯投降,原因也很簡單。
在張魯麾下,他們是首屈一指的大將,跺跺腳漢中都得抖三抖,但如果投降張揚,憑借張揚麾下豪華的猛將陣容,他們又是哪根蔥?
有道是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就是這麽一個道理。
不過這番話卻是正中張魯的要害,他是五鬥米教的師尊,在他眼中,爭王爭霸遠遠沒有傳教來得重要,否則的話,他也不會這麽多年一直被動防守,而
不主動進攻。
既然是宗教,那張魯最先考慮的自然是治下百姓,否則民心一失,誰還會去信他的五鬥米教?
可讓張魯難以下定決心的是張揚剛剛在西域頒布的政策,他不知道張揚會怎麽對待他的五鬥米教,這可以說是他們祖孫三代的心血,張魯無論如何都不
願付之一炬。
而且若是連交戰都不敢便望風投降,難免為人所看輕,說到底,張魯能在亂世之中成為一方諸侯,絕對不是一句僥幸能夠概括的。張魯是占了很多便宜
,但要說他純粹是一個廢物,那也不可能。
想到這裏,張魯緩緩起身。
爭執不休的大堂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張魯的身上,說到底,這漢中能做主的隻有他一人,旁人哪怕吵得再兇都不作數。
目光緩緩從眾人的臉上掃過,張魯深吸一口氣,大聲道:“諸位,吾心意已定,小人屠來襲,我等當盡起大軍與其決一死戰,安能一箭不發便輕易投降
?吾意已決,諸位速去準備麾下人馬,若敢再言投降者,按叛逆論處!”
張衛等人臉色一喜,抱拳道:“我等謹遵師君之命!”
楊鬆臉色一黯,浮現出一抹陰沉,勉強拱了拱手,一言不發,率先離去。
名義則為張魯以五鬥米教蠱惑百姓,不服朝廷調令,上次還私自攻伐晉王同族,罪在不赦。
當然,這隻不過就是一個借口而已,誰也不會真的相信。
曹操並非沒有探查到張揚出兵的蹤跡,但一來張揚並沒有動用弘農和並州的大軍,二來剛剛攻下徐州的曹操麵對被呂布攪成一鍋稀粥的豫、兗兩州,急
需喘息之機,根本沒能力對張揚用兵,隻能默默看著張揚派兵攻打漢中。
漢中郡屬於益州,為典型的益州地形,四麵環山,道路難行,易守難攻。
在這個時代,有三條路可以從涼州、關中抵達漢中。
從散關南下,通過斜穀便是直抵漢中的官道,不過這條路上卻有陽平關這座雄關阻擋。
東側則為子午穀小路,山路蜿蜒盤旋,崎嶇難行,需要在崇山峻嶺間的棧道穿行八百餘裏才能由長安直抵漢中,這條路往常隻有最為熟悉山路的獵戶敢
走。而當初漢高祖劉邦明修棧道,指的便是這條路。
往西是陳倉古道,雖然同樣難行,但卻比子午穀小道強上一些,漢高祖時的暗度陳倉指的便是這條路。
張揚麾下三萬大軍兵分三路,分別對應這三條道路。
東路人馬由魏延、張任率領,從甘州出發,到長安之後經子午穀小路直插漢中。其實按理來說,這條路由李靖來走更近一些,但張揚考慮到曆史上正是
由魏延提出的子午穀之謀,再加上這支剛剛在康居建功的山地軍最為適應山間小路,便點了魏延的將。
西路人馬則由大唐軍神李靖帶領,從武關出發,抵達涼州武都郡後折道向南,經陳倉古道直逼沔陽,包抄漢中郡治南鄭側後。這條路便是當初張揚救援
張乾和張翼時走的那條,雖然不好走,但相對於有陽平關阻擋的中路和在山間盤旋的東路,這條路最為好走。
這其實還有張揚的一點私心,李靖被召喚出來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但一直沒有立功的機會,使得張揚無法提拔。這一次,他派出李靖這員大將正是來撈
取功勞的。
中路則由嶽飛親自率兩萬大軍經斜穀南下,直逼陽平關。
按張揚和劉伯溫、賈詡兩人的謀算,嶽飛的這路大軍在明,目的為吸引張魯的注意,等到漢中大軍雲集陽平關與嶽飛對持之時,東西兩路奇兵突然殺入
漢中,攻破南鄭,漢中可下。
曹操能探查到的消息,張魯自然不會一無所知,從嶽飛大軍經過斜穀的那一刻起,漢中斥候馬不停蹄,終於在最快的時間內將這則消息傳到了張魯的手
中。
張魯不敢怠慢,立刻召集自己麾下的文武來商量對策。
不過還沒等張揚的大軍趕到,南鄭漢中王府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張揚的名聲可不是吹出來的,上一次張揚不過率領著數百兵馬便能逼退張魯,這一次大
軍壓境,漢中說上一句危在旦夕絕對不為過。
究竟是戰是降,張魯麾下文武爭鋒相對,各不相讓。
以張魯之弟張衛為首,閻圃、楊任、楊昂等人為堅定的主戰派,他們的理由很充分,漢中四麵環山,易守難攻,隻要派遣一員大將謹守陽平關,哪怕十
萬大軍壓境都未必能夠攻入漢中。
而楊鬆、楊昂兄弟卻不這麽認為,雖然上次被張揚指著鼻子罵為小人,但楊鬆在生死的威脅之下,卻不敢和強橫的晉軍對敵。用他的話來說,那就是張
揚兇名天下皆知,兵鋒所指無不望風而降,陽平關雖然堅固,但卻未必能夠比過天下第一雄關虎牢關。若是負隅頑抗,那隻有在晉軍的兵鋒之下化為齏
粉,唯有跪地請降才能保全家小平安。
張魯一時之間難以決斷。
張衛最先出列,大聲道:“兄長,漢中雖小,但亦有三十餘萬眾,能戰之兵不下三萬,倉庫中的糧草足夠供應大軍三年之用,更有陽平雄關阻敵,怎可
一箭不發便屈膝請降?”
張衛是張魯的親弟,武藝在漢中諸將中出類拔萃,更重要的是,他野心比張魯還大。張魯雖然育有五子,但隻對修道感興趣,對稱王稱霸沒有一點意願
,野心勃勃的張衛還想著能從自家兄長手中接過權柄,南攻益州,割據一方,怎麽可能讓張魯投降張揚?
“二將軍勇武,不知和覆滅北匈奴的嶽鵬舉比如何?”楊鬆冷笑一聲,他素來便與張衛不對付,此時見張衛開口,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起身出列
道:“師君,漢中雖有百姓三十萬,將士三萬,但可比得過人口百萬,控弦十萬的北匈奴?晉王甚至沒有親自出手,北匈奴便舉族皆滅。如今就算我等
能夠抵抗嶽鵬舉,但若是惹得晉王怒起,親率大軍前來討伐漢中,又該如何?”
長史閻圃起身反駁道:“小人屠兵鋒是強,但其脅迫弘農王,乃是亂臣賊子。大軍雖眾,然不義之師安能持久?師君身負漢中百姓之望,安能畏懼殘暴
不仁的小人屠?我軍占據地利,又有人和,隻需一員大將鎮守陽平關,晉軍久攻不下,必然退去。”
楊鬆使出三寸不爛之舌,反唇相譏道:“陽平關雖雄,但比虎牢關如何?在座諸位將軍平日自詡英武,用兵入神,比族滅北匈奴的嶽鵬舉如何?在座若
是有哪位將軍可言必勝嶽鵬舉,甚至晉王,那鬆二話不說,親上戰陣為其搖旗呐喊,敢問諸位,誰敢?”
堂上一陣沉默,別看張衛等人平日裏耀武揚威,但誰也不是傻子,嶽飛,甚至張揚是個什麽水平他們清清楚楚,之所以不願投降,看重的無非是漢中地
勢險要,若非如此的話,他們怎麽敢和張揚爭鋒?
楊鬆環視一周,見無人開口,繼續道:“既然沒有,那鬆倒是想問問,若是戰事不利,陽平關有失,諸位讓師君何去何從?晉王方才在西域下令壓製佛
教,可見其心中對...並無好感,若是陽平關破再投降,惹得晉王不喜,那後果...”
楊鬆的話沒有說明白,但在座的都不是傻子,誰都能聽明白他話裏的意思。主動投降和被動投降是兩迴事,如果主動投降,哪怕張揚再不喜歡宗教,或
是張魯,但為了給以後準備投降的人做榜樣,都不能對張魯如何。但如果真等到陽平關破,那生死可就真的隻在張揚的一念之間了。不過他在西域的這
番表態,張魯想要安然無恙可有點難。
“若是投降晉王,不僅師君可安然無恙,漢中三十餘萬百姓亦可免除刀兵之災,孰重孰輕,諸位難不成看不出來?”
當然能看出來,不管是誰都明白,張魯根本沒有和張揚爭鋒的資格,但他們不願張魯投降,原因也很簡單。
在張魯麾下,他們是首屈一指的大將,跺跺腳漢中都得抖三抖,但如果投降張揚,憑借張揚麾下豪華的猛將陣容,他們又是哪根蔥?
有道是寧為雞頭,不為鳳尾就是這麽一個道理。
不過這番話卻是正中張魯的要害,他是五鬥米教的師尊,在他眼中,爭王爭霸遠遠沒有傳教來得重要,否則的話,他也不會這麽多年一直被動防守,而
不主動進攻。
既然是宗教,那張魯最先考慮的自然是治下百姓,否則民心一失,誰還會去信他的五鬥米教?
可讓張魯難以下定決心的是張揚剛剛在西域頒布的政策,他不知道張揚會怎麽對待他的五鬥米教,這可以說是他們祖孫三代的心血,張魯無論如何都不
願付之一炬。
而且若是連交戰都不敢便望風投降,難免為人所看輕,說到底,張魯能在亂世之中成為一方諸侯,絕對不是一句僥幸能夠概括的。張魯是占了很多便宜
,但要說他純粹是一個廢物,那也不可能。
想到這裏,張魯緩緩起身。
爭執不休的大堂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張魯的身上,說到底,這漢中能做主的隻有他一人,旁人哪怕吵得再兇都不作數。
目光緩緩從眾人的臉上掃過,張魯深吸一口氣,大聲道:“諸位,吾心意已定,小人屠來襲,我等當盡起大軍與其決一死戰,安能一箭不發便輕易投降
?吾意已決,諸位速去準備麾下人馬,若敢再言投降者,按叛逆論處!”
張衛等人臉色一喜,抱拳道:“我等謹遵師君之命!”
楊鬆臉色一黯,浮現出一抹陰沉,勉強拱了拱手,一言不發,率先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