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十二月,朝廷正式敕封前將軍曹操為兗州牧,命其率軍征討黃巾亂軍,同時任命衛將軍呂布為河內太守,率本部萬餘並州舊部出屯沁陽,以震


    懾並州張揚和一眾關東諸侯。


    而張揚也沒有輕易將劉辯這張牌打出來,反而上表朝廷,正式奏請田豐為並州別駕,兼領太原太守,寇準為河套太守,李嚴為河套郡尉,徐晃為西河太


    守,高順為上黨太守,林衝為雁門太守,降將段煨為河東太守,楊業為新興太守,領新興、樂平兩郡,鍾繇為晉陽令。


    其餘等人便在其鎮北將軍府中,劉伯溫為鎮北將軍府長史,吳用為鎮北將軍府主簿,鍾繇、黃邵、牽招為鎮北將軍府從事,典韋和裴元慶為鎮北將軍親


    衛將,周倉為護匈奴中郎將,裴元紹為護鮮卑中郎將,其餘楊七郎、梁武、何儀、何曼等人皆拜校尉、都尉。


    張揚所請,朝廷無有不許,當然,各鎮諸侯都如同張揚一般,大肆分封屬下官員,哪怕朝廷反對也是無用,索性一並準許。


    得到名義的張揚一邊安排長於內政的田豐、寇準兩人在並州境內大肆興修水利、移民屯田,一邊又令楊業、徐晃、高順等善於練兵之將領從關中移民中


    挑選出八萬青壯,於農忙閑暇時進行操練,又從這八萬青壯中挑選出兩萬人,以最嚴格的要求,最高強度進行操練。這兩萬人不事生產,轉職為軍,直


    屬於鎮北將軍張揚本人。


    至此,並州初定,並州各大世家之人也多有子弟出任郡縣佐官,整個並州呈現一種興興向榮的姿態。不過隻有張揚、劉伯溫等高層才清楚,整個並州還


    是人才太少,使得張揚不得不將自己麾下大將,如楊業、徐晃、林衝等人都放出去擔當太守。


    於是,一紙求賢令傳遍並州,飛往天下。


    令曰: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嚐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紛紛,百姓流離失所,黔首無以為繼,願求賢才襄助,成就中興大業。孟公


    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但求其能,不求其德,唯才


    是舉,我皆可用之。


    非常繞口的一句話,但絕對是擲地有聲,特別是那最後一句,但求其能,不求其德,唯才是舉,我皆可用之。說實話,張揚作為一個並州牧說這句話,


    有那麽點僭越的意思,但如今的大漢皇權已經衰微到了極點,誰又能把張揚如何?


    當這一篇令文傳到洛陽之後,頓時讓王允等人臉色大變。


    要知道,這天下有本事的人數不勝數,或許這些人中會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如果就因為一點點小問題,就把這些人全部拒之門外的話,那恐怕張揚的


    麾下也剩不下什麽人了。是人都難免有私心,有欲望,哪有什麽完美的人?


    當這一番話出自張揚之口的時候,劉伯溫和吳用頓時連連點頭:今日主公這一番話出口,隻怕今後天下有能者,都將紛紛來投。


    這就和漢朝的選官製度有關了,兩漢四百年,從漢武帝開始,便一直使用舉薦孝廉的辦法才能做官。


    顧名思義,孝為孝順,廉為廉潔,由地方官員舉薦治地內孝順和廉潔之人為官。


    俗話說,忠臣必出孝子之門,漢武帝也打得就是這個主意,所以才搞出了這麽一個舉孝廉的製度。


    但到東漢末年,察舉已經成為各地世家大族所壟斷,互相吹捧,弄虛作假的手段數不勝數。要知道,當時的書還是竹簡,普通人家基本不可能識字,哪


    怕如郭嘉、戲誌才等寒門也隻是相對來說,對普通百姓,郭嘉等人也是世族的一員。


    本來並州的世家還在等著看張揚的笑話,你張揚縱然戰無不勝,麾下大軍能占善戰,卻沒有治理天下的人。


    就這麽扛著,你就算再厲害,又能怎麽樣?到了最後,還是得向我們這些世家乖乖的低頭?


    但隨著張揚的求賢令傳揚開來...


    並州的世家們,有點不敢去想那後果會怎樣。雖然短時間內可能會沒有什麽效果,但張揚隻要狠得下心,千金買千裏馬骨,那整個天下所有鬱鬱不得誌


    的寒門子弟將會齊聚晉陽,那他們這些並州的世家...


    考慮清楚得知的各大世家立刻警告自己族中子弟,收起從前的那一套,老老實實辦事,這個新任的並州牧大人,可不一般,莫要自己丟了官不說,還連


    累家族才好。


    隨著求賢令的發出,雖然人才沒看見一個,但整個並州卻明顯變了模樣,世家子弟不敢再自持身份,為官也算得上盡心盡力,雖然還有個別不知死活之


    人,但牽招的軍法司卻也不是吃素的。


    總算鬆了口氣的張揚也終於有時間歇下來,陪陪蔡琰,安心等待著自己第一個孩子的出生。


    ...


    兗州地處中原,若是放在現在的話,大概包括了山東西部,河南東北部和河北的東南部,正兒八經的中原地區,人口稠密不說,物產也頗為豐饒,自古


    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兗州下轄陳留郡、山陽郡、濟陰郡、濟北國、東郡、泰山郡、東平國,治所在山陽郡的昌邑縣。最鼎盛時,人口有四百餘萬,但到了曹操出任兗州牧時


    ,總人口已經銳減至不足二百萬。


    當陳留太守張邈得知曹操成為他的頂頭上司兗州牧的時候,其實也並沒有什麽不滿,自從洛陽迴來之後,張邈已經徹底和袁紹鬧翻,原因也很簡單,袁


    紹強行要求張邈歸附於他。大怒之下的張邈便率軍投靠了曹操,此時曹操出任兗州牧,更是讓張邈一陣興奮。


    不過,也別把劉協的任命看得太重,一紙空文罷了,就是給了曹操一個大義的名分而已,最後究竟能不能當上這個兗州牧,還是要看你曹操的手段,如


    果他被人幹掉,那對不起,劉協很快便會有另一份詔書賜下。


    不過此時的曹操可沒想那麽多,漂泊這麽久的曹操需要的正是這個名分。


    沒有片刻怠慢,在接到聖旨的那一刻,曹操立刻起兵,率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李典、周亞夫、許褚、樂進、荀攸、荀彧、郭嘉、程昱等一幹文武以


    及張邈資助給他的三千精兵進至東郡濮陽,而東郡太守喬瑁已死,黃巾賊聲勢浩大,沒有多做考慮的兗州世家立刻便選擇了奉迎曹操。


    ...


    當曹操新官上任、誌得意滿,正準備大展一番拳腳的時候,征東大將軍、渤海太守袁紹卻陷入了低穀之中。


    十八路諸侯討董之時,袁紹憑借袁家四世三公的聲望力壓各路諸侯,一舉成為盟主,攻入洛陽之後,又被封為征東大將軍。


    可迴到渤海的袁紹發現,征東大將軍隻不過是個空銜,一點實質性的好處沒有,他的治下到現在還是隻有渤海這一郡之地。


    按道理說,渤海郡屬於冀州,他這個征東大將軍還得接受征北大將軍韓馥的管轄。


    前後巨大的落差使得袁紹心裏極為不平衡。


    而韓馥也不傻,雖然曾經受過袁家的恩惠,但董卓已死,袁家的血仇已報,韓馥自認已經不欠袁家什麽了,再加上韓馥擔心袁紹強大起來以後會威脅到


    自己,便開始處處壓製袁紹,嚴格限製對袁紹的糧草和軍械供給。


    而且在討董的時候,韓馥並沒有親自率軍前去,而是坐鎮後方,借著冀州牧的名頭,直接將渤海郡的糧草全部強行運走,一粒都沒給袁紹留下。


    從洛陽返迴渤海的袁紹已經耗盡了軍中的糧草,現在存糧又被韓馥征走,麾下兩萬大軍立刻便陷入了缺糧的困境。


    袁紹厚著麵皮去問韓馥討要,韓馥沒有拒絕,但隻願一月一月供給袁紹糧草,後來袁紹又勉強從渤海郡世家的那裏借得一些餘糧,但也隻不過是杯水車


    薪而已,僅夠大軍數月之用。


    眼看麾下大軍就要因為缺糧而分崩離析,袁紹度日如年,卻也並沒有什麽好辦法。直到一個重要人物出現在他的麵前。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逢紀。


    逢紀替不知如何是好的袁紹指出了一條明路——奪取冀州!


    袁紹手下兵不少,將也眾,謀士更是不缺,唯獨沒有的,就是地盤,隻有奪取了冀州,才不會受製於人,才不需要仰他人鼻息,才有逐鹿天下的資格。


    但是,韓馥卻是整個北方實力最為強大的諸侯,麾下不但雄兵十萬,武有張頜、高覽、麹義這樣的猛將,文有沮授、辛評、荀諶、審配,再加上鄴城牆


    高城厚,易守難攻,是大河以北最重要的一座軍事堡壘,袁紹打心眼裏根本就沒有打敗韓馥的信心。


    而且,袁紹並沒有攻打韓馥的大義,他身為渤海太守,無故興兵攻打冀州牧韓馥乃是犯上作亂,再加上韓馥在討董的時候全力相助袁紹,若是袁紹起兵


    便是恩將仇報,這借口,怕是不好找。


    袁紹憂心忡忡道:“有道是開弓沒有迴頭箭,若是和韓馥開戰,而沒能攻下鄴城的話,韓馥勢必會率軍反擊,到時候,隻怕連渤海都受不住,況且無故


    興兵是為不義,恐軍心渙散。”


    逢紀微微一笑,道:“韓馥無能之輩,空有十萬雄兵,卻無能為也。主公何不休書一封,邀幽州牧公孫瓚平分冀州,韓馥必然驚慌失措,主公便可已助


    韓馥之名進入鄴城,逼其將冀州讓給主公便是。”


    “公孫瓚會上當嗎?”


    逢紀道:“公孫瓚野心勃勃,幽州又十分貧瘠,早有奪冀州之心,主公若去書信,其必定會引軍南下。”


    逢紀的話最終使袁紹下定了決心,一麵派人前往薊縣送信,一麵加緊準備奪取冀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寸山河一寸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歎伶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歎伶仃並收藏一寸山河一寸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