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聲唿喚:求關注!求點擊!求收藏!求推薦!
……
綏遠境內,除河套一帶外,其他多數地方是沙漠,氣候寒燥,加上這個時代的開發建設又嚴重落後,其可謂民國時代的貧瘠之地。
從1919年開始,綏遠就頻繁發生水旱災害,加上兵禍匪患,民眾生活極苦。而將綏遠民眾推上死亡線的卻是從1928年開始的連續3年的嚴重旱災。
對於1928年綏遠旱災,《民國日報》曾在當年7月8日的報道這樣描述:“自春徂夏,滴雨未澤,二麥無收,秋禾未種,赤地數千裏,竟無青草。”而《大公報》在當年7月、9月的報道中則稱“固陽、武川、清河以及包西各縣,……戶口流離過半,綏垣、包頭兩處饑民鷹集,為數日見增加”,“全綏已處於絕糧之地”。饑餓之下,民眾甚至連牛馬糞便中的草籽都撿來入腹。
綏遠境內受災17縣,粗略統計有漢、蒙人口240多萬。在1928年蔓延綏遠全境的大旱災中,就有災民1498000多人,占統計人口總數的62%以上。
大災之下,尚有土匪為害。河套及大青山一帶的馬匪、山匪不但把持包頭、黃河口等物資中轉之地,以劫掠過往,還聚眾圍攻五原、臨河兩縣,搶去糧食幾萬石。由於土匪肆虐,致使糧食無法從外地向災區周轉,災民的境況也更加淒慘。
佘太、東勝兩縣,方圓數百裏,人煙斷絕。遠處逃荒災民途經兩縣境內時,因無從覓食,多餓死道旁。而男女老幼以繩索腰帶勒死,或全家十餘人同日自盡者,屢見不鮮。固陽全縣二萬餘人逃散十之七八。薩拉齊、托克托兩縣向為繁盛區域,但天災之下糧食難覓,饑餓難耐之下用來做腳力的牛馬駱駝也被烹食怠盡。還有災民因挖食田鼠、貓、犬而身染疫癘者,有因食苜蓿、蒺藜而致病者,有因食樹皮草根枯槁而死者不下萬餘人。逃往甘肅、外蒙者約五六萬人。包頭為綏西重鎮,交通便利,災民聚集,不少青年婦女賣身求生,由火車載運而出,每日不下數百人,哭聲震地,慘不忍言。
繼28年嚴重旱災之後,29年綏遠又連續遭遇了地震、旱災、山洪、風霜等災害,災情之重,居華北各省之首。
1929年1月,歸綏西部地區連續發生兩次強烈地震,畢克齊、歸綏一帶損失嚴重,平綏鐵路為之中斷。而自28年開始的旱災卻仍在發展。饑餓之下,災民想盡辦法求生。有人挖掘鼠洞,從鼠口中奪糧而食,卻因此引發了鼠疫。河套一帶的鹽堿地上生長的一種草名為傔蔥,其籽有毒,人吃了之後會導致麵目腫脹,但就是這種有毒的草籽,身價也被饑民們抬高到每鬥8角。
旱災造成的惡果尚未結束,在29年的夏秋之交,綏遠又遭受了嚴重的水災,僅包頭一地就淹沒青苗700多頃,淤上等田地近800頃,衝沒住房7000餘間。此外,薩拉齊縣東南各村均為水淹,歸綏、托克托、涼城、興和、武川、陶林等縣又均遭水患。
水災未過,霜災又至。8月25、26兩日,綏遠東北各路遭受早霜,致使秋糧損失嚴重。其中,受災最重之處為固陽、武川、陶林、興和、集寧等縣。集寧西經旗下營至歸綏一線,因兼被水災、霜凍,損失最為慘重。1929年12月,《時事月報》曾對此次霜災造成的損失有過大致統計:“武川、陶林、固陽所種秋禾,完全凍枯,顆粒未收,被災分數計在十分之六。豐鎮、涼城、東勝、大佘太各縣田禾,同時強半凍死。被災分數,計在十分之五。歸綏、托克托、薩拉齊、清水河等縣受凍,亦在十分之四。集寧則地多山田,被凍情形,尤較他縣為重。當此旱災甫過,水災未完,而又繼之霜災,不但夏收無望,即秋田所種之蕎麥、小糜、小麥,亦複枯萎殆盡。”
對於29年綏遠災情的酷烈,當年11月份的《時事月報》曾刊載過這樣的描述:“該處人民生計,至此已到山窮水盡之境,統計綏省人口約250萬,現在災民已達190萬,占百分之八十。……甚至大人食小孩,活人食死屍,至食樹皮草根,在綏省不以為奇。前中央派員及各國傳教師曾先後調查,認該省災情之重,實居華北第一。”
連年天災人禍之下,災民生存艱難,綏遠的人口販賣之風也日盛一日,致使綏遠的人口結構嚴重失衡。綏遠紅十字會調查稱:“所有土著災民,未能遠去,不得不茹苦忍痛,賣妻鬻女,以圖苟活……約計全省可達十萬口之多,為伶為娼者,觸目皆是。始以晉北各縣正式來娶,尚屬正當;嗣後大批為人販子販載而去,竟以輾轉牟利,甚至有先將已婦賣出,作為資本,攜資來販者。緣內地婦女,年事稍富,即可售得三百元至口百元,災區所買,不過一百餘元足矣。加以有所謂人牙子者,從中架空操縱,而賣人之家所得不過數十元。並買得一婦,附帶幼女一、二口,有轉賣其女,而自得其婦者;有轉賣其婦,而白得其女者。其中十三、四歲之幼女,買到後即行合房,此弱小之女同胞,無辜被摧殘汙辱,誠天下之最傷心事。現在調查全省人口,男性占十分之九,女性占十分之一,將來人口繁衍上,實受重大之影響也。”
29年災害的後果尚在延續,30年的災害又接踵而至。1月9日,《大公報》登載《綏遠通信》說,因天氣奇寒,綏遠17縣幾日內,“凍餒而死者15000餘人”。
幾日內,竟凍死如此多的人口,固然是由於天氣寒冷,但天氣之外,卻另有原因。一是連年荒災之後,糧食早已告罄,災民腹中能用草根、樹皮混個飽都成了奢望,身體對嚴寒的抵抗力近乎為零;二是災荒之後,生存都成問題,也就無力購買棉衣,多數災民都是鋪蓋著幾張破羊皮赤體而臥,沒有足夠的衣物、被褥禦寒;三是平綏路運費太重,煤價提高,災民們買不起煤,又缺乏其他取暖燃料。
……
李雲天語帶淒涼的介紹完綏遠災情後,又道:“師叔,這些年我們在山東也收留孤兒,救助災民,可我從沒想過綏遠這邊的災情會這樣慘重。用人間地獄來形容都不為過。”
趙振中聽後心中仿佛被壓了一塊沉重的巨石,朱慶瀾也神情凝重。
“我沿路看到樹皮都被剝光,很多村子土坯房也都倒塌,隻是沒想到災情比我想的更嚴重。那綏遠當局就絲毫不管嗎?”趙振中沉聲問道。
“綏遠那位李主席是什麽措施我不清楚,不過,我這兩天卻親眼見到在沿途幾個受災的縣城裏,警察和士兵與人販子和放高利貸的沆瀣一氣,一起大發難民財。而且我發現,一些縣城裏並非沒有糧食,隻是糧食被有權有勢者所掌控,趁此災難之機榨取更多的利益。”李雲天憤懣地說道,“看看從臘月到現在凍死的這些災民,再看看那些官員們吃喝照舊,我現在真的明白什麽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了。”
“唉……閻錫山啊閻錫山,他就不擔心這樣會人心盡失麽?”朱慶瀾失望地搖了搖頭,沒有再多說。
“朱先生,象您這樣不為高官厚祿所誘惑,致力於救助災民的人,遍數中國恐怕也找不出第二個來。在那些大人物的眼裏,平民百姓不過是他們爭奪自身權益的砝碼而已,當權者口中叫嚷著民主,可又有幾個人願意真正的讓民眾當家作主?不說別的,就說去年國內災情嚴重時,南京政府和桂係、馮玉祥、唐生智等人一個個忙著打生打死,可曾有誰考慮過民眾利益?”趙振中歎道,“難怪司徒老哥他們信不過官府的人。”
災荒聯係著政治。一個政權的防災抗災能力,是其治國能力的重要標誌。而國民政府置災民在死亡線上掙紮於不顧,卻為了派係間的權力爭奪而打生打死,加重了全國性災荒的事實,促使許多人認清了其真實麵目,從對它的幻想中覺醒過來。這些對國民政府有了清醒認識的人不僅僅包括國內的一些人,還包括一些國際人士。
1929年進入綏遠災區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就曾坦承“……在中國西北,我目擊數以千計的兒童死於饑荒。這場饑荒最終奪去了五百多萬人的生命。這在我一生是一個覺醒點……”
讓斯諾感到吃驚的並不僅僅是災情,而是他在綏遠見到的災情背後的東西:“這一切還不足令人吃驚。令人吃驚的是在許多這種城市裏,仍然有一些有錢的人,囤積大米的商人,放高利貸的人和地主,他們由武裝警衛保護著,大發橫財。令人吃驚的是,就在這些城市裏,官員們還在和歌妓舞女跳舞打牌。”
“都是華夏子孫,我們在這亂世中盡自己的一份心力,能救多少是多少。”朱慶瀾拍拍趙振中的肩膀,“不可因一時激憤而忘了自己的初衷和本心。”
“我明白。”趙振中苦笑道,“隻是有關在綏遠這邊具體救助災民的事情,恐怕就要托付給朱先生了。山東那邊也有不少災民,加上還要在天津修建碼頭,組織糧食和救災物資運輸,以及為創辦實業的事情而忙碌,我可能無法在綏遠這邊待多長時間了。”
“趙先生放心,有我和華北慈善聯合會的諸位同仁在,肯定會把賑濟災民的事情做好。隻是,趙先生也要盡快把糧食等物資運過來。能早到一天,就能多救一些人的性命。”朱慶瀾神情鄭重地說道。
“沒問題,我會抓緊的。”趙振中迴答完,又問李雲天:“這幾天收留了多少12歲以下的孤兒?”
李雲天搖搖頭,歎道:“我這兩天可沒見到什麽孤兒,這樣的災情,孤兒很難存活下來的。有時候甚至會成為他人口中的食物。”
趙振中一時無言,默然佇立。
“趙先生,你也不要太難過。”朱慶瀾寬慰道,“這樣吧,我們華北慈善聯合會幫你留心,要是有年歲小的孤兒,就先收留下,到時候再通知你來把他們帶走。”
趙振中想想自己實在無法在綏遠這邊待太長時間,便點頭同意道:“那就麻煩朱先生和慈善聯合會的各位先生了。”接著,從貼身的一個口袋中掏出一張支票遞給朱慶瀾:“這邊用錢的地方肯定不少,這4萬美元支票朱先生先收下,也好用來收留孤兒、救助災民。”
朱慶瀾接過支票後說道:“趙先生放心,我保證這每一分錢都用到災民身上。”
“中國的災民有很多,可朱先生這樣的人物卻隻有一位。”趙振中認真地說道,“在我看來,朱先生保重更重要。有您在,災民就會多一分希望。”
“嗬嗬,沒你說的那麽誇張。”朱慶瀾不以為意地笑道,“你放心,我這身體沒問題。”
……
綏遠境內,除河套一帶外,其他多數地方是沙漠,氣候寒燥,加上這個時代的開發建設又嚴重落後,其可謂民國時代的貧瘠之地。
從1919年開始,綏遠就頻繁發生水旱災害,加上兵禍匪患,民眾生活極苦。而將綏遠民眾推上死亡線的卻是從1928年開始的連續3年的嚴重旱災。
對於1928年綏遠旱災,《民國日報》曾在當年7月8日的報道這樣描述:“自春徂夏,滴雨未澤,二麥無收,秋禾未種,赤地數千裏,竟無青草。”而《大公報》在當年7月、9月的報道中則稱“固陽、武川、清河以及包西各縣,……戶口流離過半,綏垣、包頭兩處饑民鷹集,為數日見增加”,“全綏已處於絕糧之地”。饑餓之下,民眾甚至連牛馬糞便中的草籽都撿來入腹。
綏遠境內受災17縣,粗略統計有漢、蒙人口240多萬。在1928年蔓延綏遠全境的大旱災中,就有災民1498000多人,占統計人口總數的62%以上。
大災之下,尚有土匪為害。河套及大青山一帶的馬匪、山匪不但把持包頭、黃河口等物資中轉之地,以劫掠過往,還聚眾圍攻五原、臨河兩縣,搶去糧食幾萬石。由於土匪肆虐,致使糧食無法從外地向災區周轉,災民的境況也更加淒慘。
佘太、東勝兩縣,方圓數百裏,人煙斷絕。遠處逃荒災民途經兩縣境內時,因無從覓食,多餓死道旁。而男女老幼以繩索腰帶勒死,或全家十餘人同日自盡者,屢見不鮮。固陽全縣二萬餘人逃散十之七八。薩拉齊、托克托兩縣向為繁盛區域,但天災之下糧食難覓,饑餓難耐之下用來做腳力的牛馬駱駝也被烹食怠盡。還有災民因挖食田鼠、貓、犬而身染疫癘者,有因食苜蓿、蒺藜而致病者,有因食樹皮草根枯槁而死者不下萬餘人。逃往甘肅、外蒙者約五六萬人。包頭為綏西重鎮,交通便利,災民聚集,不少青年婦女賣身求生,由火車載運而出,每日不下數百人,哭聲震地,慘不忍言。
繼28年嚴重旱災之後,29年綏遠又連續遭遇了地震、旱災、山洪、風霜等災害,災情之重,居華北各省之首。
1929年1月,歸綏西部地區連續發生兩次強烈地震,畢克齊、歸綏一帶損失嚴重,平綏鐵路為之中斷。而自28年開始的旱災卻仍在發展。饑餓之下,災民想盡辦法求生。有人挖掘鼠洞,從鼠口中奪糧而食,卻因此引發了鼠疫。河套一帶的鹽堿地上生長的一種草名為傔蔥,其籽有毒,人吃了之後會導致麵目腫脹,但就是這種有毒的草籽,身價也被饑民們抬高到每鬥8角。
旱災造成的惡果尚未結束,在29年的夏秋之交,綏遠又遭受了嚴重的水災,僅包頭一地就淹沒青苗700多頃,淤上等田地近800頃,衝沒住房7000餘間。此外,薩拉齊縣東南各村均為水淹,歸綏、托克托、涼城、興和、武川、陶林等縣又均遭水患。
水災未過,霜災又至。8月25、26兩日,綏遠東北各路遭受早霜,致使秋糧損失嚴重。其中,受災最重之處為固陽、武川、陶林、興和、集寧等縣。集寧西經旗下營至歸綏一線,因兼被水災、霜凍,損失最為慘重。1929年12月,《時事月報》曾對此次霜災造成的損失有過大致統計:“武川、陶林、固陽所種秋禾,完全凍枯,顆粒未收,被災分數計在十分之六。豐鎮、涼城、東勝、大佘太各縣田禾,同時強半凍死。被災分數,計在十分之五。歸綏、托克托、薩拉齊、清水河等縣受凍,亦在十分之四。集寧則地多山田,被凍情形,尤較他縣為重。當此旱災甫過,水災未完,而又繼之霜災,不但夏收無望,即秋田所種之蕎麥、小糜、小麥,亦複枯萎殆盡。”
對於29年綏遠災情的酷烈,當年11月份的《時事月報》曾刊載過這樣的描述:“該處人民生計,至此已到山窮水盡之境,統計綏省人口約250萬,現在災民已達190萬,占百分之八十。……甚至大人食小孩,活人食死屍,至食樹皮草根,在綏省不以為奇。前中央派員及各國傳教師曾先後調查,認該省災情之重,實居華北第一。”
連年天災人禍之下,災民生存艱難,綏遠的人口販賣之風也日盛一日,致使綏遠的人口結構嚴重失衡。綏遠紅十字會調查稱:“所有土著災民,未能遠去,不得不茹苦忍痛,賣妻鬻女,以圖苟活……約計全省可達十萬口之多,為伶為娼者,觸目皆是。始以晉北各縣正式來娶,尚屬正當;嗣後大批為人販子販載而去,竟以輾轉牟利,甚至有先將已婦賣出,作為資本,攜資來販者。緣內地婦女,年事稍富,即可售得三百元至口百元,災區所買,不過一百餘元足矣。加以有所謂人牙子者,從中架空操縱,而賣人之家所得不過數十元。並買得一婦,附帶幼女一、二口,有轉賣其女,而自得其婦者;有轉賣其婦,而白得其女者。其中十三、四歲之幼女,買到後即行合房,此弱小之女同胞,無辜被摧殘汙辱,誠天下之最傷心事。現在調查全省人口,男性占十分之九,女性占十分之一,將來人口繁衍上,實受重大之影響也。”
29年災害的後果尚在延續,30年的災害又接踵而至。1月9日,《大公報》登載《綏遠通信》說,因天氣奇寒,綏遠17縣幾日內,“凍餒而死者15000餘人”。
幾日內,竟凍死如此多的人口,固然是由於天氣寒冷,但天氣之外,卻另有原因。一是連年荒災之後,糧食早已告罄,災民腹中能用草根、樹皮混個飽都成了奢望,身體對嚴寒的抵抗力近乎為零;二是災荒之後,生存都成問題,也就無力購買棉衣,多數災民都是鋪蓋著幾張破羊皮赤體而臥,沒有足夠的衣物、被褥禦寒;三是平綏路運費太重,煤價提高,災民們買不起煤,又缺乏其他取暖燃料。
……
李雲天語帶淒涼的介紹完綏遠災情後,又道:“師叔,這些年我們在山東也收留孤兒,救助災民,可我從沒想過綏遠這邊的災情會這樣慘重。用人間地獄來形容都不為過。”
趙振中聽後心中仿佛被壓了一塊沉重的巨石,朱慶瀾也神情凝重。
“我沿路看到樹皮都被剝光,很多村子土坯房也都倒塌,隻是沒想到災情比我想的更嚴重。那綏遠當局就絲毫不管嗎?”趙振中沉聲問道。
“綏遠那位李主席是什麽措施我不清楚,不過,我這兩天卻親眼見到在沿途幾個受災的縣城裏,警察和士兵與人販子和放高利貸的沆瀣一氣,一起大發難民財。而且我發現,一些縣城裏並非沒有糧食,隻是糧食被有權有勢者所掌控,趁此災難之機榨取更多的利益。”李雲天憤懣地說道,“看看從臘月到現在凍死的這些災民,再看看那些官員們吃喝照舊,我現在真的明白什麽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了。”
“唉……閻錫山啊閻錫山,他就不擔心這樣會人心盡失麽?”朱慶瀾失望地搖了搖頭,沒有再多說。
“朱先生,象您這樣不為高官厚祿所誘惑,致力於救助災民的人,遍數中國恐怕也找不出第二個來。在那些大人物的眼裏,平民百姓不過是他們爭奪自身權益的砝碼而已,當權者口中叫嚷著民主,可又有幾個人願意真正的讓民眾當家作主?不說別的,就說去年國內災情嚴重時,南京政府和桂係、馮玉祥、唐生智等人一個個忙著打生打死,可曾有誰考慮過民眾利益?”趙振中歎道,“難怪司徒老哥他們信不過官府的人。”
災荒聯係著政治。一個政權的防災抗災能力,是其治國能力的重要標誌。而國民政府置災民在死亡線上掙紮於不顧,卻為了派係間的權力爭奪而打生打死,加重了全國性災荒的事實,促使許多人認清了其真實麵目,從對它的幻想中覺醒過來。這些對國民政府有了清醒認識的人不僅僅包括國內的一些人,還包括一些國際人士。
1929年進入綏遠災區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就曾坦承“……在中國西北,我目擊數以千計的兒童死於饑荒。這場饑荒最終奪去了五百多萬人的生命。這在我一生是一個覺醒點……”
讓斯諾感到吃驚的並不僅僅是災情,而是他在綏遠見到的災情背後的東西:“這一切還不足令人吃驚。令人吃驚的是在許多這種城市裏,仍然有一些有錢的人,囤積大米的商人,放高利貸的人和地主,他們由武裝警衛保護著,大發橫財。令人吃驚的是,就在這些城市裏,官員們還在和歌妓舞女跳舞打牌。”
“都是華夏子孫,我們在這亂世中盡自己的一份心力,能救多少是多少。”朱慶瀾拍拍趙振中的肩膀,“不可因一時激憤而忘了自己的初衷和本心。”
“我明白。”趙振中苦笑道,“隻是有關在綏遠這邊具體救助災民的事情,恐怕就要托付給朱先生了。山東那邊也有不少災民,加上還要在天津修建碼頭,組織糧食和救災物資運輸,以及為創辦實業的事情而忙碌,我可能無法在綏遠這邊待多長時間了。”
“趙先生放心,有我和華北慈善聯合會的諸位同仁在,肯定會把賑濟災民的事情做好。隻是,趙先生也要盡快把糧食等物資運過來。能早到一天,就能多救一些人的性命。”朱慶瀾神情鄭重地說道。
“沒問題,我會抓緊的。”趙振中迴答完,又問李雲天:“這幾天收留了多少12歲以下的孤兒?”
李雲天搖搖頭,歎道:“我這兩天可沒見到什麽孤兒,這樣的災情,孤兒很難存活下來的。有時候甚至會成為他人口中的食物。”
趙振中一時無言,默然佇立。
“趙先生,你也不要太難過。”朱慶瀾寬慰道,“這樣吧,我們華北慈善聯合會幫你留心,要是有年歲小的孤兒,就先收留下,到時候再通知你來把他們帶走。”
趙振中想想自己實在無法在綏遠這邊待太長時間,便點頭同意道:“那就麻煩朱先生和慈善聯合會的各位先生了。”接著,從貼身的一個口袋中掏出一張支票遞給朱慶瀾:“這邊用錢的地方肯定不少,這4萬美元支票朱先生先收下,也好用來收留孤兒、救助災民。”
朱慶瀾接過支票後說道:“趙先生放心,我保證這每一分錢都用到災民身上。”
“中國的災民有很多,可朱先生這樣的人物卻隻有一位。”趙振中認真地說道,“在我看來,朱先生保重更重要。有您在,災民就會多一分希望。”
“嗬嗬,沒你說的那麽誇張。”朱慶瀾不以為意地笑道,“你放心,我這身體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