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宛城的局勢真的已經惡劣到這種地步了嗎。” 左思右想一陣。劉備仍有些不甘心道。記得白河一戰大敗晉軍的消息傳來之後。讓他覺得當初讓龐統支援宛城是個多麽明智的決定。可聽說張遼親率大軍趕來宛城之後。又惴惴不安起來。畢竟張遼可不是徐晃。手下的幾個精銳軍團究竟有多難對付劉備最是清楚。
劉備不是沒想過支援龐統。可又擔心縱然是自己親自領兵前去也救不下龐統。半月以來一直左右躊躇。
而劉備就在出兵不出兵的問題上難以抉擇。諸葛亮從東吳迴來了。帶來了吳侯孫權答應結盟的好消息。而諸葛亮也聽說了龐統出兵去救宛城。先有白河大捷。後又引來張遼大軍的消息。雖然心中抱怨不聽自己臨走前的叮囑。可事已至此。諸葛亮也不好說些什麽了。
不過對出兵支援龐統的事情上。諸葛亮明確持反對態度。倒不是擔心龐統搶了自己的風頭。而是純粹從大局考慮。劉備手中隻有數萬可調之兵。拉過江去和張遼硬碰實屬不智的舉動。那樣反倒令局勢轉入張遼最理想的態勢當中。所以二人商量之後。決定暫時觀望風色。寄希望與龐統確實能依靠宛城頂住張遼的親征。
至於劉備剛才故意問那仲達先生救不救龐統純屬故作姿態。是因為此人加入自己帳下不久。若是讓他覺得自己是個見死不救、不仁不義之主。隻怕不會盡心竭力為自己效命。
沒錯。這位仲達先生正是司馬懿。當日曹昂決定在河北軍投靠劉備的時候。他和曹丕領著幾千殘兵一路往東。卻遭到於禁所部的攔阻。那是文遠早有預防曹昂殘部逃亡的後手。廢了好一番周折。司馬懿才擺脫於禁的糾纏。饒了一大圈路。半月之前才到荊州。和諸葛亮倒是一前一後。
劉備早就聽說過司馬懿的大名。見他來投。自然不惜花大力氣拉攏。一直找借口留在左右。至於曹丕。劉備隨便給了他一個不錯的差事打發走。
司馬懿當初依附曹昂。就是看中了曹氏家族這顆大樹。如今曹家樹倒猢猻散。再想借其實現自己心中的抱負已經不大可能。而他看出當今世上也隻有劉備、孫權這樣的梟雄才能與張遼抗衡。加之和劉備一番交流也覺得此人能成大事。便答應留在荊州。隻是暫時還並未拜主。
劉備這半月來在荊州翹首觀望南陽反麵的情況。而文聘恰在此時送來龐統的書信。雖然並沒有太出乎最壞的預料。可是證實了心中的預測。劉備還是憂心忡忡。
聽主公發問。諸葛亮沉吟道:“士元性情孤傲我最是清楚。情知是死也不會向主公求救。此次派文聘迴來。多半是作個姿態給守城軍士看。讓軍士以為是迴來求救。以此暫時穩定住軍心。”
司馬懿望向諸葛亮的眼中閃過一絲精芒。這個諸葛亮。確實智謀過人。不可輕忽。
“如此該怎麽辦才好。難道就眼睜睜看著士元和宛城內的數萬將士死於張遼之手。”劉備又擺出一副悲天憫人的姿態。有司馬懿在側。劉備當然要把戲做足。即便是他心裏寧願為了大局犧牲龐統甚至數萬兵馬。這種心思也不能讓旁人看出。
“久聞劉玄德是位梟雄。如此心機城府。確實令人不得不服。”司馬懿暗忖道。劉備的心思他如何看不出。隻不過是自己不便揭穿罷了。而且能像劉備這般一副七竅玲瓏心思。為人處事滴水不漏。可以說在某些方麵。劉備比自己曾經侍奉過的曹操還要精明。也正是這些方麵。才是令司馬懿欣賞之處。
好在劉備身邊有一個諸葛亮替他出謀劃策。他話音未落。諸葛亮便接口道:“主公勿憂。如今我荊州與江東孫權盟約已成。按照約定。相信這幾日便是他們發動的時候。有江東兵馬之助。再加上張遼也並非全無後顧之憂。我有信心多管齊下。能逼迫張遼退兵!”
諸葛亮眼中帶著一絲自信的光芒。令一旁的司馬懿暗暗心驚。這種情勢。換作是他都自忖未必能夠應付。這個諸葛亮難道真有通天徹地之能。
諸葛亮如此不慌不忙。其實是自打得知龐統出兵宛城。諸就為可能出現的最壞結果提前做著準備。而最壞的結果無疑宛城失守。龐統全軍覆沒。經過一番縝密的思考。諸葛亮自信即便將來局勢發展到最惡劣的一步。他都有相對應的策略補救。更何況現在宛城還在自己人的手中。
“……主公盡管坐觀其變。相信不出半月。江東那邊就有驚天消息傳出。到時候隻需遣一舌辯之士渡江去見張遼。曉以利害。定能逼迫其退兵。”
現在宛城情勢明朗。諸葛亮便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應對計劃和盤托出。一番滔滔不絕之後。固然劉備對其的仰仗更上一層。司馬懿也對諸葛亮的縝密對策心中折服。
劉備聞言大喜道:“哈哈哈。我得孔明。真乃三生有幸呢。”當下。便對宛城之事不在那麽擔憂。
…………
就在南陽之戰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呂蒙率領的三萬水軍終於輾轉數千裏到了長江中遊的廬江皖城段水域。
密密麻麻由上千條大小戰船組成的龐大艦隊當中。一艘四層高的巍峨樓船格外醒目。船樓頂部一杆數丈高的大纛迎風飛舞。丈許長寬的旗麵上大書一個“呂”字。沒錯。這艘樓船便是水軍都督呂蒙的座艦了。
平定曹昂之後。呂蒙的水軍奉命進入長江。趕往樊口截斷劉備在南陽的兵馬歸路。之後協助大軍攻打荊州。從淮南趕到荊州樊口可不是很近的旅途。需要一路順淮河向東出海。沿海進入長江口。之後溯流而上。整個行程長達數千裏。途徑下邳、東海、淮南、廬江、吳郡、柴桑、江夏數郡。尤其是一進入長江。必須經過一段下遊江東孫權控製的水域、由不得呂蒙不小心應付。為了保護這支水軍軍團。文遠特意命令臧霸的徐州軍團不必徒步趕往南陽。而是分出一半乘水軍戰船。另一半一路沿江護送。這兩個軍團七萬多戰輔兵馬合在一處。文遠才放心讓其走出路趕往樊口。
誰料呂蒙剛剛從淮河口出海。恰巧趕上一場暴風。全軍不得不在岸邊暫避。又修補了船隻。耽擱了一段時日才趕到此處。
此時的呂蒙正立於船舷上。目光盯著在前方引路的三十幾條快船。那些船上的旗幟和兵士號衣都是水綠色的。和晉軍一向慣用的紅色、黑色旗幟、號衣有所不同。那是東吳水軍大都督周瑜特意派來給晉軍水師引路的哨船。
眾所周知。每一條河因為水文條件不同。航行上的所要注意的也各不相同。呂蒙的船隊一進入長江水域。吳侯孫權就殷勤的派出江東戰船為呂蒙引路。一路從吳郡到丹陽、又從丹陽到廬江段。沿途近千裏。孫權都派出水軍快船引路。還獻上了糧食牛酒供大軍沿途吃用。對呂蒙這支代表朝廷的水軍艦隊可謂甚是恭敬。
而孫權所表現出來的恭順。呂蒙也沒有推托的借口。畢竟雙方此時還是名義上的友軍。便任由其在前麵引路。大明湖擾民呂蒙也悄然讓臧霸、甘寧悄悄加強了警戒力量的部署。每晚船隊停航。臧霸都會在江北紮下堅固的營盤。不敢有絲毫的放鬆。
船隻正緩緩行駛之中。突然有軍士來報道“迴稟都督。前麵引路的徐盛將軍命人來報。再往前航行半日就要出柴桑地界了。過了柴桑就到江夏所轄的水域。明日他們便不能再繼續護送。不過不遇上荊州水師攔截的話。估計再要不了十天功夫就能趕到樊口……”
“讓來人迴去告訴徐盛將軍。有勞他們了。”呂蒙擺手道。不知怎麽的。雖說有人帶路方便許多。不過孫權的殷勤接待。讓呂蒙總是覺著不那麽舒服。想到明日就要進入荊州水域。擺脫煩人的蒼蠅。呂蒙心裏一陣輕鬆。
如此有行半日。眼看天色漸晚。呂蒙命戰船靠向北岸停泊。沿江行進的兩萬徐州軍已經接到命令準備紮營。就在這時候。幾十條大船從南岸駛來。靠近艦隊停泊之處。
“去問問來的是什麽人。有什麽事。”雖然看到來船打著東吳旗號。可是出於警惕還是下令一隊哨船上前攔阻。現在船隻陸續靠岸。營寨也還未紮成。正是防禦最薄弱的時候。東吳的船選在這個時候前來。又不的呂蒙不謹慎應付。
很快哨船就傳來消息。說是東吳大都督周瑜得知朝廷兵馬明日就要出境。特意送來三十船糧草酒肉。以做犒軍之用。
呂蒙沉吟一番道:“那就讓他們停在那兒吧。讓我們的人上船接收。讓他們迴去告訴周大都督。他的美意。我呂蒙收了。”
劉備不是沒想過支援龐統。可又擔心縱然是自己親自領兵前去也救不下龐統。半月以來一直左右躊躇。
而劉備就在出兵不出兵的問題上難以抉擇。諸葛亮從東吳迴來了。帶來了吳侯孫權答應結盟的好消息。而諸葛亮也聽說了龐統出兵去救宛城。先有白河大捷。後又引來張遼大軍的消息。雖然心中抱怨不聽自己臨走前的叮囑。可事已至此。諸葛亮也不好說些什麽了。
不過對出兵支援龐統的事情上。諸葛亮明確持反對態度。倒不是擔心龐統搶了自己的風頭。而是純粹從大局考慮。劉備手中隻有數萬可調之兵。拉過江去和張遼硬碰實屬不智的舉動。那樣反倒令局勢轉入張遼最理想的態勢當中。所以二人商量之後。決定暫時觀望風色。寄希望與龐統確實能依靠宛城頂住張遼的親征。
至於劉備剛才故意問那仲達先生救不救龐統純屬故作姿態。是因為此人加入自己帳下不久。若是讓他覺得自己是個見死不救、不仁不義之主。隻怕不會盡心竭力為自己效命。
沒錯。這位仲達先生正是司馬懿。當日曹昂決定在河北軍投靠劉備的時候。他和曹丕領著幾千殘兵一路往東。卻遭到於禁所部的攔阻。那是文遠早有預防曹昂殘部逃亡的後手。廢了好一番周折。司馬懿才擺脫於禁的糾纏。饒了一大圈路。半月之前才到荊州。和諸葛亮倒是一前一後。
劉備早就聽說過司馬懿的大名。見他來投。自然不惜花大力氣拉攏。一直找借口留在左右。至於曹丕。劉備隨便給了他一個不錯的差事打發走。
司馬懿當初依附曹昂。就是看中了曹氏家族這顆大樹。如今曹家樹倒猢猻散。再想借其實現自己心中的抱負已經不大可能。而他看出當今世上也隻有劉備、孫權這樣的梟雄才能與張遼抗衡。加之和劉備一番交流也覺得此人能成大事。便答應留在荊州。隻是暫時還並未拜主。
劉備這半月來在荊州翹首觀望南陽反麵的情況。而文聘恰在此時送來龐統的書信。雖然並沒有太出乎最壞的預料。可是證實了心中的預測。劉備還是憂心忡忡。
聽主公發問。諸葛亮沉吟道:“士元性情孤傲我最是清楚。情知是死也不會向主公求救。此次派文聘迴來。多半是作個姿態給守城軍士看。讓軍士以為是迴來求救。以此暫時穩定住軍心。”
司馬懿望向諸葛亮的眼中閃過一絲精芒。這個諸葛亮。確實智謀過人。不可輕忽。
“如此該怎麽辦才好。難道就眼睜睜看著士元和宛城內的數萬將士死於張遼之手。”劉備又擺出一副悲天憫人的姿態。有司馬懿在側。劉備當然要把戲做足。即便是他心裏寧願為了大局犧牲龐統甚至數萬兵馬。這種心思也不能讓旁人看出。
“久聞劉玄德是位梟雄。如此心機城府。確實令人不得不服。”司馬懿暗忖道。劉備的心思他如何看不出。隻不過是自己不便揭穿罷了。而且能像劉備這般一副七竅玲瓏心思。為人處事滴水不漏。可以說在某些方麵。劉備比自己曾經侍奉過的曹操還要精明。也正是這些方麵。才是令司馬懿欣賞之處。
好在劉備身邊有一個諸葛亮替他出謀劃策。他話音未落。諸葛亮便接口道:“主公勿憂。如今我荊州與江東孫權盟約已成。按照約定。相信這幾日便是他們發動的時候。有江東兵馬之助。再加上張遼也並非全無後顧之憂。我有信心多管齊下。能逼迫張遼退兵!”
諸葛亮眼中帶著一絲自信的光芒。令一旁的司馬懿暗暗心驚。這種情勢。換作是他都自忖未必能夠應付。這個諸葛亮難道真有通天徹地之能。
諸葛亮如此不慌不忙。其實是自打得知龐統出兵宛城。諸就為可能出現的最壞結果提前做著準備。而最壞的結果無疑宛城失守。龐統全軍覆沒。經過一番縝密的思考。諸葛亮自信即便將來局勢發展到最惡劣的一步。他都有相對應的策略補救。更何況現在宛城還在自己人的手中。
“……主公盡管坐觀其變。相信不出半月。江東那邊就有驚天消息傳出。到時候隻需遣一舌辯之士渡江去見張遼。曉以利害。定能逼迫其退兵。”
現在宛城情勢明朗。諸葛亮便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的應對計劃和盤托出。一番滔滔不絕之後。固然劉備對其的仰仗更上一層。司馬懿也對諸葛亮的縝密對策心中折服。
劉備聞言大喜道:“哈哈哈。我得孔明。真乃三生有幸呢。”當下。便對宛城之事不在那麽擔憂。
…………
就在南陽之戰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呂蒙率領的三萬水軍終於輾轉數千裏到了長江中遊的廬江皖城段水域。
密密麻麻由上千條大小戰船組成的龐大艦隊當中。一艘四層高的巍峨樓船格外醒目。船樓頂部一杆數丈高的大纛迎風飛舞。丈許長寬的旗麵上大書一個“呂”字。沒錯。這艘樓船便是水軍都督呂蒙的座艦了。
平定曹昂之後。呂蒙的水軍奉命進入長江。趕往樊口截斷劉備在南陽的兵馬歸路。之後協助大軍攻打荊州。從淮南趕到荊州樊口可不是很近的旅途。需要一路順淮河向東出海。沿海進入長江口。之後溯流而上。整個行程長達數千裏。途徑下邳、東海、淮南、廬江、吳郡、柴桑、江夏數郡。尤其是一進入長江。必須經過一段下遊江東孫權控製的水域、由不得呂蒙不小心應付。為了保護這支水軍軍團。文遠特意命令臧霸的徐州軍團不必徒步趕往南陽。而是分出一半乘水軍戰船。另一半一路沿江護送。這兩個軍團七萬多戰輔兵馬合在一處。文遠才放心讓其走出路趕往樊口。
誰料呂蒙剛剛從淮河口出海。恰巧趕上一場暴風。全軍不得不在岸邊暫避。又修補了船隻。耽擱了一段時日才趕到此處。
此時的呂蒙正立於船舷上。目光盯著在前方引路的三十幾條快船。那些船上的旗幟和兵士號衣都是水綠色的。和晉軍一向慣用的紅色、黑色旗幟、號衣有所不同。那是東吳水軍大都督周瑜特意派來給晉軍水師引路的哨船。
眾所周知。每一條河因為水文條件不同。航行上的所要注意的也各不相同。呂蒙的船隊一進入長江水域。吳侯孫權就殷勤的派出江東戰船為呂蒙引路。一路從吳郡到丹陽、又從丹陽到廬江段。沿途近千裏。孫權都派出水軍快船引路。還獻上了糧食牛酒供大軍沿途吃用。對呂蒙這支代表朝廷的水軍艦隊可謂甚是恭敬。
而孫權所表現出來的恭順。呂蒙也沒有推托的借口。畢竟雙方此時還是名義上的友軍。便任由其在前麵引路。大明湖擾民呂蒙也悄然讓臧霸、甘寧悄悄加強了警戒力量的部署。每晚船隊停航。臧霸都會在江北紮下堅固的營盤。不敢有絲毫的放鬆。
船隻正緩緩行駛之中。突然有軍士來報道“迴稟都督。前麵引路的徐盛將軍命人來報。再往前航行半日就要出柴桑地界了。過了柴桑就到江夏所轄的水域。明日他們便不能再繼續護送。不過不遇上荊州水師攔截的話。估計再要不了十天功夫就能趕到樊口……”
“讓來人迴去告訴徐盛將軍。有勞他們了。”呂蒙擺手道。不知怎麽的。雖說有人帶路方便許多。不過孫權的殷勤接待。讓呂蒙總是覺著不那麽舒服。想到明日就要進入荊州水域。擺脫煩人的蒼蠅。呂蒙心裏一陣輕鬆。
如此有行半日。眼看天色漸晚。呂蒙命戰船靠向北岸停泊。沿江行進的兩萬徐州軍已經接到命令準備紮營。就在這時候。幾十條大船從南岸駛來。靠近艦隊停泊之處。
“去問問來的是什麽人。有什麽事。”雖然看到來船打著東吳旗號。可是出於警惕還是下令一隊哨船上前攔阻。現在船隻陸續靠岸。營寨也還未紮成。正是防禦最薄弱的時候。東吳的船選在這個時候前來。又不的呂蒙不謹慎應付。
很快哨船就傳來消息。說是東吳大都督周瑜得知朝廷兵馬明日就要出境。特意送來三十船糧草酒肉。以做犒軍之用。
呂蒙沉吟一番道:“那就讓他們停在那兒吧。讓我們的人上船接收。讓他們迴去告訴周大都督。他的美意。我呂蒙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