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東這個地麵上。如果要問誰在說了算。十個人迴答。至少有九個人說是衛家。
確實。衛氏相傳是周文王之子實康叔之後。康叔封衛以國衛氏。派衍河東。從此便在河東開枝散葉。此後武帝時。因名將衛青。皇後衛子夫二人。河東衛家更是平步青雲。此後衛家以詩書聞名天下。人才濟濟。家族勢力不斷膨脹。到了漢末衛固這一代時。在河東幾乎可算的上隻手遮天。
衛固是這一任衛家的少主。今年雖然不過三十歲出頭的年紀。能夠出生在河東衛家這樣一個世家大族之中。還能有望成為衛家新一任的繼承人。如此高的起點隻怕是天底下大多數人窮其一生都無法望到的高高雲端。
其實衛固本來是沒有資格擔當衛家的這個少主人的。他雖然是現任家主衛老太公的大兒子。但卻不是嫡子。就是小妾生的。衛家的嫡子衛寧、衛仲道雖然比他稍小一些。卻因為是嫡親。早早的確立了少家主的位置。其命運更是令人豔羨。
隻可惜這個衛仲道福薄命短。本來還老早的和朝中大儒蔡邕之女訂立了婚約。可是臨到娶親時。蔡家小姐卻不知被那一路賊人搶了去。結果衛仲道憂心成疾。沒撐過一年就一命嗚唿。如此衛太公就剩下衛固這麽一個親生骨血。也隻能將衛家的家事交給他來掌管。
有老頭子的支持。衛固輕輕鬆鬆的被舉了孝廉。做了河東郡的掾吏。成為太守王邑最為倚重的官員。不過此時。王邑對衛固卻充滿了抱怨。隻因為他剛剛收到探馬迴報的消息。張遼起兵三十萬。氣勢洶洶往河東而來。
郡府中。王邑滿臉焦慮的對著堂下的衛固、範先兩個人抱怨:“衛固。你說說咱們現在該怎麽辦吧。當初若非聽信你言。我等今日怎會陷入這般困境。匈奴人已經進入平陽一帶了。還有你範先。當初你也是支持衛固的。你們都給我說說該怎麽辦?”
範家也是河東望族。範先任軍中校尉手握兵權。和衛固可謂是河東郡中的實權派。二人一文一武。共佐王邑治理河東一帶。
“主公。隻怪馬騰韓遂太沒用。十萬西涼鐵騎。居然打不下鍾繇一個書生守的潼關。”衛固也是後悔不迭。他當初聽信了滿寵的說辭。鼓動王邑起兵反叛文遠。原還以為在馬騰韓遂等關中諸侯的攻擊下。定然能不費吹灰之力打破潼關。與河東連成一片。誰曾想鍾繇竟然隻靠區區幾千兵馬頂住了西涼馬騰的攻勢。撐到了太史慈援軍的到來。
“書生。你也太小看鍾繇了。此人有蕭何之才。若非此次馬騰韓遂搶先起兵作亂。隻怕要不了多久。關中司隸一帶就要改姓朝廷了。”王邑咬牙道。對鍾繇。王邑可說是滿心的忌憚。鍾繇來到關中之後。宣揚朝廷恩威。吸引了不少勢力投靠。對暗地裏不服從朝廷的郡守。想盡各種手段拉攏撤換。不過兩三年間。就先後拉攏了池陽王承。華陰段煨。還說和馬騰韓遂停止相攻。互相親善。如果不是滿寵突然帶來聯盟反張的協約。關中群雄又確實打心裏裏不願意受朝廷轄製。隻怕在他如此高明的手腕**之下。不出數年。桀驁不馴的關中各方勢力都會變得如同綿羊一般。
“其實當初太守不也是想也沒想就答應了嗎。”範先接著網易的小聲的嘟囔道。當然這話不敢讓王邑聽見。其實當時王邑的態度確實如範先所言。
漢時郡太守掌握著一郡軍政實權。王邑之所以答應衛固、範先起兵反叛。就是因為鍾繇以命其入朝覲見封官為由變相迫使王邑讓出河東太守的位置來。
河東郡隸屬司隸。歸司隸校尉鍾繇統管。他讓王邑交出手上太守印信。王邑當然是百般不願。他派衛固去見鍾繇。說百姓不願讓他離開河東。千方百計推托不去。而恰巧此時滿寵遊說關中而來。王邑被逼無奈。又受衛固和範先在旁鼓動。當即就順應了曹操的結連。可是現在眼看著張遼大軍壓境。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王邑此時當真是悔不當初啊。
怪不得衛固、範先。王邑隻能再往其他人身上埋怨。隻聽他咒罵一聲道:“可恨段煨、王承二賊。若非他二人資助鍾繇、太史慈糧草軍械。潼關早就被攻破了。何至於此。”
三人在一起苦思無計。王邑最後沮喪歎氣道:“既然無計可施。我等看來也隻有開城投降了。我聞張遼仁義。應該不會對我等太過為難。大不了我去做個京官。交出太守印信就是了……”雖然百般不願。不過也隻有如此才能保全性命了。
“主公。”衛固和範先一驚。忙進言苦勸。可王邑就是不聽。一場商議就此鬱鬱而散。
“範兄且慢。固有一言不吐不快。範兄肯否賞光屈尊至寒舍。小酌一番。”二人出的郡府外。衛固走前幾步把剛要上馬的範先叫了下來。
範先也是一肚子不痛快。立即讚同。當下二人一起來到衛固住處。
酒過三巡。衛固憂鬱一歎道:“範兄。王太守要為自己身家性命考慮。咱們也不能不為自己的將來做些打算啊……範兄。你可有什麽想法嗎。”
範先長歎一聲嘟囔道:“哎。當初太守要反張遼。咱們兩家出錢出力不說。出兵襲擾河北軍糧道的事也沒少幹。現在倒好。一聽說張遼大軍要來。太守翻臉比翻書還快。隻顧著保全自己的性命。把我等置於何地了。”
衛固道:“範兄說的是啊。咱們和太守可不一樣。他是外郡人。在咱們河東沒什麽產業。這一投降也沒什麽損失。到了朝廷照樣能做官。咱們可不一樣。咱們的家族產業都在河東一帶。聽說河北軍的政策對咱們這些世家豪族可不怎麽手軟呢……”
範先一臉憂鬱接過衛固的話頭道:“可不是。聽說張遼搞了一個什麽軍戶分田的製度。但凡加入了軍戶的百姓。都能分到不少田產。而且租賦極低。對百姓極為優待。他要是一來。咱們兩家隻怕……”
確實。衛氏相傳是周文王之子實康叔之後。康叔封衛以國衛氏。派衍河東。從此便在河東開枝散葉。此後武帝時。因名將衛青。皇後衛子夫二人。河東衛家更是平步青雲。此後衛家以詩書聞名天下。人才濟濟。家族勢力不斷膨脹。到了漢末衛固這一代時。在河東幾乎可算的上隻手遮天。
衛固是這一任衛家的少主。今年雖然不過三十歲出頭的年紀。能夠出生在河東衛家這樣一個世家大族之中。還能有望成為衛家新一任的繼承人。如此高的起點隻怕是天底下大多數人窮其一生都無法望到的高高雲端。
其實衛固本來是沒有資格擔當衛家的這個少主人的。他雖然是現任家主衛老太公的大兒子。但卻不是嫡子。就是小妾生的。衛家的嫡子衛寧、衛仲道雖然比他稍小一些。卻因為是嫡親。早早的確立了少家主的位置。其命運更是令人豔羨。
隻可惜這個衛仲道福薄命短。本來還老早的和朝中大儒蔡邕之女訂立了婚約。可是臨到娶親時。蔡家小姐卻不知被那一路賊人搶了去。結果衛仲道憂心成疾。沒撐過一年就一命嗚唿。如此衛太公就剩下衛固這麽一個親生骨血。也隻能將衛家的家事交給他來掌管。
有老頭子的支持。衛固輕輕鬆鬆的被舉了孝廉。做了河東郡的掾吏。成為太守王邑最為倚重的官員。不過此時。王邑對衛固卻充滿了抱怨。隻因為他剛剛收到探馬迴報的消息。張遼起兵三十萬。氣勢洶洶往河東而來。
郡府中。王邑滿臉焦慮的對著堂下的衛固、範先兩個人抱怨:“衛固。你說說咱們現在該怎麽辦吧。當初若非聽信你言。我等今日怎會陷入這般困境。匈奴人已經進入平陽一帶了。還有你範先。當初你也是支持衛固的。你們都給我說說該怎麽辦?”
範家也是河東望族。範先任軍中校尉手握兵權。和衛固可謂是河東郡中的實權派。二人一文一武。共佐王邑治理河東一帶。
“主公。隻怪馬騰韓遂太沒用。十萬西涼鐵騎。居然打不下鍾繇一個書生守的潼關。”衛固也是後悔不迭。他當初聽信了滿寵的說辭。鼓動王邑起兵反叛文遠。原還以為在馬騰韓遂等關中諸侯的攻擊下。定然能不費吹灰之力打破潼關。與河東連成一片。誰曾想鍾繇竟然隻靠區區幾千兵馬頂住了西涼馬騰的攻勢。撐到了太史慈援軍的到來。
“書生。你也太小看鍾繇了。此人有蕭何之才。若非此次馬騰韓遂搶先起兵作亂。隻怕要不了多久。關中司隸一帶就要改姓朝廷了。”王邑咬牙道。對鍾繇。王邑可說是滿心的忌憚。鍾繇來到關中之後。宣揚朝廷恩威。吸引了不少勢力投靠。對暗地裏不服從朝廷的郡守。想盡各種手段拉攏撤換。不過兩三年間。就先後拉攏了池陽王承。華陰段煨。還說和馬騰韓遂停止相攻。互相親善。如果不是滿寵突然帶來聯盟反張的協約。關中群雄又確實打心裏裏不願意受朝廷轄製。隻怕在他如此高明的手腕**之下。不出數年。桀驁不馴的關中各方勢力都會變得如同綿羊一般。
“其實當初太守不也是想也沒想就答應了嗎。”範先接著網易的小聲的嘟囔道。當然這話不敢讓王邑聽見。其實當時王邑的態度確實如範先所言。
漢時郡太守掌握著一郡軍政實權。王邑之所以答應衛固、範先起兵反叛。就是因為鍾繇以命其入朝覲見封官為由變相迫使王邑讓出河東太守的位置來。
河東郡隸屬司隸。歸司隸校尉鍾繇統管。他讓王邑交出手上太守印信。王邑當然是百般不願。他派衛固去見鍾繇。說百姓不願讓他離開河東。千方百計推托不去。而恰巧此時滿寵遊說關中而來。王邑被逼無奈。又受衛固和範先在旁鼓動。當即就順應了曹操的結連。可是現在眼看著張遼大軍壓境。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王邑此時當真是悔不當初啊。
怪不得衛固、範先。王邑隻能再往其他人身上埋怨。隻聽他咒罵一聲道:“可恨段煨、王承二賊。若非他二人資助鍾繇、太史慈糧草軍械。潼關早就被攻破了。何至於此。”
三人在一起苦思無計。王邑最後沮喪歎氣道:“既然無計可施。我等看來也隻有開城投降了。我聞張遼仁義。應該不會對我等太過為難。大不了我去做個京官。交出太守印信就是了……”雖然百般不願。不過也隻有如此才能保全性命了。
“主公。”衛固和範先一驚。忙進言苦勸。可王邑就是不聽。一場商議就此鬱鬱而散。
“範兄且慢。固有一言不吐不快。範兄肯否賞光屈尊至寒舍。小酌一番。”二人出的郡府外。衛固走前幾步把剛要上馬的範先叫了下來。
範先也是一肚子不痛快。立即讚同。當下二人一起來到衛固住處。
酒過三巡。衛固憂鬱一歎道:“範兄。王太守要為自己身家性命考慮。咱們也不能不為自己的將來做些打算啊……範兄。你可有什麽想法嗎。”
範先長歎一聲嘟囔道:“哎。當初太守要反張遼。咱們兩家出錢出力不說。出兵襲擾河北軍糧道的事也沒少幹。現在倒好。一聽說張遼大軍要來。太守翻臉比翻書還快。隻顧著保全自己的性命。把我等置於何地了。”
衛固道:“範兄說的是啊。咱們和太守可不一樣。他是外郡人。在咱們河東沒什麽產業。這一投降也沒什麽損失。到了朝廷照樣能做官。咱們可不一樣。咱們的家族產業都在河東一帶。聽說河北軍的政策對咱們這些世家豪族可不怎麽手軟呢……”
範先一臉憂鬱接過衛固的話頭道:“可不是。聽說張遼搞了一個什麽軍戶分田的製度。但凡加入了軍戶的百姓。都能分到不少田產。而且租賦極低。對百姓極為優待。他要是一來。咱們兩家隻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