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都。
此時的文遠渾然不知道一個反對自己的聯盟正在建立,他此時拿著麴義送來的急報正在猶豫,該不該出兵反擊鮮卑。
去年文遠合兵攻打幽州公孫瓚的時候,鮮卑大軍趁並州空虛,襲掠了並州五原、雲中、朔方、定襄等郡,兵鋒所向,最南南至西河郡,殺掠漢人、南匈奴人數千口,劫掠財貨不可算計,雖然麴義急率本部兵馬火速迴援並州,卻還是晚了一步,鮮卑騎兵飽掠一番,早已揚長而去……
文遠可不是隨便就肯隱忍的人,鮮卑打了他這一巴掌,依著文遠的性格必然是十倍的還迴去,而且他近年來地位漸高,已經少有人會拂逆他的意願,更是讓文遠完全可以一言而決,出兵反擊鮮卑。
可是想象到曆朝曆代北伐草原民族的結果,文遠心中不免又有些猶豫。
秦始皇相信術士盧生的讖言滅秦者胡,動用了以天文數字計算的人力財力修建長城並出動三十萬秦軍北擊匈奴,嚴重動搖了大秦的根基,結果大秦帝國不出二世而亡。
西漢經文景之治,至武帝時國力鼎盛至極,然而武帝大舉決意反擊匈奴,,前後三次發起對匈奴的戰爭,雖給予了匈奴毀滅性的打擊,並將匈奴人趕至西北苦寒之地,不過連年的征戰下來,大漢也損失慘重,光是傷亡的青壯丁口就有五十餘萬人,迴來的半數左右,而且大多斷手斷腳.中國的人口繁衍能力和生產能力大大減弱.那是一百年也恢複不過來的!
從此強大一時的西漢開始走向了衰敗。
而這兩個強大的帝國雖然在對草原民族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可是他們北方胡人真的就從此一蹶不振了嗎。
被大秦擊敗之後不過短短二十年,匈奴人便卷土重來,前有高祖白登之圍,後有呂後受辱同意和親,令泱泱大漢顏麵掃地。
而匈奴最終被漢武帝所敗大傷元氣,東胡鮮卑卻趁勢而起,一代天驕檀石槐整合鮮卑各部,年年襲掠漢地,危害比匈奴更甚。
此後華夏朝代更迭,北方草原崛起強盛的民族也是換了一茬又一茬,百年之後的五胡亂華,再後來的突厥、契丹、女真、蒙古……他們的生活條件無比惡劣,和野獸搏殺是家常便飯,災年時就要挨餓,隻有靠掠奪才能填飽肚子,部落之間的攻伐幾乎從未停止過,隻有最強悍的人才能讓草原上桀驁不馴的漢子們徹底服氣……
雖然這些草原民族最終被堅韌的中原農耕民族擊敗,卻始終不見被消滅,直到近代熱兵器徹底代替冷兵器之後,這些馬背上的民族才算最終退出了曆史舞台……
草原人的適應能力,草原人的堅韌頑強,著實不可讓人不可小覷……
本來考慮到中原大局,文遠想著忍忍也就算了,現在攻略鮮卑根本就得不償失,文遠不過是占據河北一隅,秦皇漢武傾全國之力都沒做到的事情,自己就一定能做到嗎。
而且攻略鮮卑非一朝一夕之功,很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長期努力,眼下還是以平定天下為首要之事,否則因小失大,反倒壞了大局。
誰料文遠想暫時息事寧人,鮮卑人卻劫掠上了癮,因為一場去年草原上連續兩年的災荒,今年剛剛開春,鮮卑人就預謀著一場更大的南下行動,據探馬來報,此次鮮卑人動員了三萬多騎兵,準備大舉入侵並州各郡。
三萬多輕騎,一想到這文遠就麻頭皮。
鮮卑和烏桓同為東胡一支,戰術非常接近,他們劫掠的時候都是幾十股甚至上百股蜂擁南下,一隊少則幾十人,多則上萬人,若遇大股漢軍,他們便分散行動,很少與漢軍正麵一戰,而漢軍終歸是步兵多於騎兵,根本沒辦法追的上鮮卑輕騎的機動力。
而若漢軍兵力分散開來,鮮卑騎兵就會挑選其中薄弱一點,立刻發起猛烈的攻擊,殲其一點,造成整條戰線的崩潰。
這種騎兵戰術被北方遊牧民族屢試不爽,因此中原軍隊雖然數量占優,但是在對付機動靈活的北方騎兵時卻總是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麵。
三萬多鮮卑騎兵啊,並州邊境廣闊,雖依托有長城,不過這時候的長城還遠沒有完工,千裏邊境還是有能夠被強行突破的薄弱缺口,三萬多騎,若是真要強衝分散守衛的關口,麴義多半要守不住……
如果讓他們進入並州,那可是一場災難啊,不用想都知道會給底子薄弱剛剛恢複一些生氣的並州帶來多麽沉重的打擊。
而且偏偏這個時候,麴義還上表來說,並州軍團還沒有招募完足額的兵員,新兵甚至連武器裝備都沒有配齊,就更別說操練了,現在能上戰場的,仍隻有原來的七八千後軍戰兵和萬餘輔兵。
並州刺史張燕手下倒是有兩萬部眾,但晉陽、上黨是並州重中之重,絕不容有失,張燕的兵馬先要守護住這兩個大郡,才能分兵援助麴義。
除了這兩支可戰之兵,其餘都是隻能守城屯田的輔兵,隻靠並州兵對付來去如風的鮮卑鐵騎,就明顯力不從心了。
但是現在正是擴軍練兵的緊要時刻,各軍編製不齊,士卒彼此配合還不嫻熟,排上戰場必然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犧牲,而且文遠下一步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中原,這個時候實在不想抽調太多兵力打亂自己的步奏。
“拜見主公,”正左右為難之中,越兮領著賈詡和徐庶不知什麽時候走了進來。
文遠一愣,揮退越兮對二位謀士道:“哦,先生和元直今日怎麽聯袂而至,快坐快坐,可是朝中出了什麽事情,”他開府設帳,平日處理政務都不在朝上,朝中之事主要都交於賈詡、辛毗、董昭等人應付,此三人都是精明強幹,智計過人之輩,有他們替文遠撐著朝堂上的事情,文遠很少操心朝廷。
徐庶性格直爽,開門尖山道:“主公,聽說最近北方來了急報,鮮卑要大舉襲掠幽並,”
此時的文遠渾然不知道一個反對自己的聯盟正在建立,他此時拿著麴義送來的急報正在猶豫,該不該出兵反擊鮮卑。
去年文遠合兵攻打幽州公孫瓚的時候,鮮卑大軍趁並州空虛,襲掠了並州五原、雲中、朔方、定襄等郡,兵鋒所向,最南南至西河郡,殺掠漢人、南匈奴人數千口,劫掠財貨不可算計,雖然麴義急率本部兵馬火速迴援並州,卻還是晚了一步,鮮卑騎兵飽掠一番,早已揚長而去……
文遠可不是隨便就肯隱忍的人,鮮卑打了他這一巴掌,依著文遠的性格必然是十倍的還迴去,而且他近年來地位漸高,已經少有人會拂逆他的意願,更是讓文遠完全可以一言而決,出兵反擊鮮卑。
可是想象到曆朝曆代北伐草原民族的結果,文遠心中不免又有些猶豫。
秦始皇相信術士盧生的讖言滅秦者胡,動用了以天文數字計算的人力財力修建長城並出動三十萬秦軍北擊匈奴,嚴重動搖了大秦的根基,結果大秦帝國不出二世而亡。
西漢經文景之治,至武帝時國力鼎盛至極,然而武帝大舉決意反擊匈奴,,前後三次發起對匈奴的戰爭,雖給予了匈奴毀滅性的打擊,並將匈奴人趕至西北苦寒之地,不過連年的征戰下來,大漢也損失慘重,光是傷亡的青壯丁口就有五十餘萬人,迴來的半數左右,而且大多斷手斷腳.中國的人口繁衍能力和生產能力大大減弱.那是一百年也恢複不過來的!
從此強大一時的西漢開始走向了衰敗。
而這兩個強大的帝國雖然在對草原民族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可是他們北方胡人真的就從此一蹶不振了嗎。
被大秦擊敗之後不過短短二十年,匈奴人便卷土重來,前有高祖白登之圍,後有呂後受辱同意和親,令泱泱大漢顏麵掃地。
而匈奴最終被漢武帝所敗大傷元氣,東胡鮮卑卻趁勢而起,一代天驕檀石槐整合鮮卑各部,年年襲掠漢地,危害比匈奴更甚。
此後華夏朝代更迭,北方草原崛起強盛的民族也是換了一茬又一茬,百年之後的五胡亂華,再後來的突厥、契丹、女真、蒙古……他們的生活條件無比惡劣,和野獸搏殺是家常便飯,災年時就要挨餓,隻有靠掠奪才能填飽肚子,部落之間的攻伐幾乎從未停止過,隻有最強悍的人才能讓草原上桀驁不馴的漢子們徹底服氣……
雖然這些草原民族最終被堅韌的中原農耕民族擊敗,卻始終不見被消滅,直到近代熱兵器徹底代替冷兵器之後,這些馬背上的民族才算最終退出了曆史舞台……
草原人的適應能力,草原人的堅韌頑強,著實不可讓人不可小覷……
本來考慮到中原大局,文遠想著忍忍也就算了,現在攻略鮮卑根本就得不償失,文遠不過是占據河北一隅,秦皇漢武傾全國之力都沒做到的事情,自己就一定能做到嗎。
而且攻略鮮卑非一朝一夕之功,很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長期努力,眼下還是以平定天下為首要之事,否則因小失大,反倒壞了大局。
誰料文遠想暫時息事寧人,鮮卑人卻劫掠上了癮,因為一場去年草原上連續兩年的災荒,今年剛剛開春,鮮卑人就預謀著一場更大的南下行動,據探馬來報,此次鮮卑人動員了三萬多騎兵,準備大舉入侵並州各郡。
三萬多輕騎,一想到這文遠就麻頭皮。
鮮卑和烏桓同為東胡一支,戰術非常接近,他們劫掠的時候都是幾十股甚至上百股蜂擁南下,一隊少則幾十人,多則上萬人,若遇大股漢軍,他們便分散行動,很少與漢軍正麵一戰,而漢軍終歸是步兵多於騎兵,根本沒辦法追的上鮮卑輕騎的機動力。
而若漢軍兵力分散開來,鮮卑騎兵就會挑選其中薄弱一點,立刻發起猛烈的攻擊,殲其一點,造成整條戰線的崩潰。
這種騎兵戰術被北方遊牧民族屢試不爽,因此中原軍隊雖然數量占優,但是在對付機動靈活的北方騎兵時卻總是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麵。
三萬多鮮卑騎兵啊,並州邊境廣闊,雖依托有長城,不過這時候的長城還遠沒有完工,千裏邊境還是有能夠被強行突破的薄弱缺口,三萬多騎,若是真要強衝分散守衛的關口,麴義多半要守不住……
如果讓他們進入並州,那可是一場災難啊,不用想都知道會給底子薄弱剛剛恢複一些生氣的並州帶來多麽沉重的打擊。
而且偏偏這個時候,麴義還上表來說,並州軍團還沒有招募完足額的兵員,新兵甚至連武器裝備都沒有配齊,就更別說操練了,現在能上戰場的,仍隻有原來的七八千後軍戰兵和萬餘輔兵。
並州刺史張燕手下倒是有兩萬部眾,但晉陽、上黨是並州重中之重,絕不容有失,張燕的兵馬先要守護住這兩個大郡,才能分兵援助麴義。
除了這兩支可戰之兵,其餘都是隻能守城屯田的輔兵,隻靠並州兵對付來去如風的鮮卑鐵騎,就明顯力不從心了。
但是現在正是擴軍練兵的緊要時刻,各軍編製不齊,士卒彼此配合還不嫻熟,排上戰場必然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犧牲,而且文遠下一步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中原,這個時候實在不想抽調太多兵力打亂自己的步奏。
“拜見主公,”正左右為難之中,越兮領著賈詡和徐庶不知什麽時候走了進來。
文遠一愣,揮退越兮對二位謀士道:“哦,先生和元直今日怎麽聯袂而至,快坐快坐,可是朝中出了什麽事情,”他開府設帳,平日處理政務都不在朝上,朝中之事主要都交於賈詡、辛毗、董昭等人應付,此三人都是精明強幹,智計過人之輩,有他們替文遠撐著朝堂上的事情,文遠很少操心朝廷。
徐庶性格直爽,開門尖山道:“主公,聽說最近北方來了急報,鮮卑要大舉襲掠幽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