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望無際的草場上,幾千名魏軍鐵騎兵使用神臂弩遍布箭雨,幾乎彈無虛發地射中稻草人之後,又馬不停蹄地衝了過去。
“錐形陣!”
隨著為首的將領一聲令下,身後的鐵騎就跟隨著他的大纛迅速結陣,宛如螞蟻大軍一樣密集地散布在草場之上,一個全然不同的錐形陣就出現在眾人的眼中。
這些訓練有素的鐵騎兵很厲害,但怎麽能保證這種騎兵方陣足夠整齊劃一呢?
其實方法真的很簡單,而且不需要操練太多次。
就用一根長杆子,挑著一塊布,士兵們看著這塊布前進,這就是“旗”的本意。
一個將軍領一支軍馬,那麽多的士兵怎麽能夠分清是跟著哪一個將軍呢?
就在旗幟上寫字,這麵旗幟就叫做“認軍旗”,簡稱“認旗”。
比如,冉恪的士兵跟著有“冉”字的旗幟,衛遼的士兵跟著有“衛”字的旗幟。
而在所有的衝鋒陣形中,最常用的就是方陣和錐形陣。
而魏軍的鐵騎兵慣用錐形陣而不是方陣,其原因不外乎方陣盡量密集一些,這種陣型有一個問題,如果最後階段速度提得太快,必然導致陣型散亂,無法保持密集狀態。
反之,密集的陣型也會對騎兵產生桎梏,使得後者很難把速度提得太快。
若騎兵紀律性不夠強的話,這種陣型很難保持足夠的密集程度!
而錐形陣的話適合突破,由於有最前麵的勇士,或者說倒黴蛋在前引領,所以陣型可以保持較為密集的狀態。最後的衝鋒速度應該比方陣要快。
眾所周知,騎兵除了追逃時大殺特殺搶人頭外,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在關鍵時刻撕裂敵人,以此迅速擊潰敵軍一部,扭轉戰局。
為此,騎兵衝鋒時的陣型應以突破為主,故而冉閔在錐形陣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修改。
傳統的錐形陣,中間和靠後的人很難起到積極作用,當前方的騎兵與敵人接觸時,後麵的騎兵並不能對敵人造成威脅,反而在衝鋒被步兵阻擋後,嚴重影響前麵的騎兵機動,造成擁堵。
所以根據冉閔的要求,魏軍鐵騎兵把錐形陣弄成兩排,並在中後部留了一些騎兵應急。
如果前兩排的騎兵衝鋒時陣型變得鬆散,導致某處的步兵沒有受到衝鋒,應急的騎兵就可以衝上去補位,避免沒受到攻擊的步兵殺傷前兩排的騎兵。
這效果還是不錯的,鐵騎兵衝鋒到距離稻草人那裏不足一百步的時候,那個為首的魏將便喊道:“上槍!”
所有鐵騎兵頓時把掛在馬鞍邊上的長槍取出,橫在手中。
終於抵達稻草人的麵前,便狠厲地一槍刺過去,頓時戳破了稻草人的身子,穿體而過!
“好!”
“彩!~”
看到將士們這般英勇的身姿,在場的魏國文武都叫好喝彩起來,臉上都洋溢著驕傲的神色。
這就是我大魏帝國的不敗之師!
但戰鬥還沒有結束,等所有鐵騎兵都往稻草人身上戳上一槍的時候,又迴過身來繼續結陣。
“上刀!”
這一迴,鐵騎兵們是把腰間的戰刀取出,隨著大將的一聲令下,頓時砍翻了稻草人的頭,躍馬而起。
這時,在一側觀戰的魏軍方陣那裏,頓時轟然叫好。
“大魏威武!魏軍威武!大魏威武!魏軍威武!……”
這心潮澎湃的一刻,這些魏軍的鐵騎兵終於退下了。
緊接著出場的,就是魏國的重甲騎兵。
每個重騎兵的裝甲堅固,全身完全覆蓋,甚至連眼睛也完全防護,這種裝備很顯然不利於近身搏鬥。
他們的眼睛視野很小,基本上限製在正前方。這種製造模式從一個側麵反映了重裝甲騎兵在戰場上的使用方式——衝鋒,掉過頭來再衝鋒,但是絕對不能停下來肉搏!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這些出現在草場上的魏軍的重甲騎兵,一個個好似坦克一般,麵對稻草人直接橫推過去,瞬間就將稻草人衝擊得七零八落的!
看得在場的各國使者是麵色發白。
看著一側的高句麗使者鐵世文,冉閔笑著道:“鐵世文,朕聽說你們高句麗的重騎兵也很厲害,不知道跟我大魏的重騎兵一比,孰強孰弱?”
鐵世文頓時苦笑道:“陛下還是莫要取笑了。我高句麗雖以重騎兵聞名於世,但比起大魏的重甲騎兵,那是遠遠不如啊!大魏的重騎兵,都是百裏挑一的魁梧的勇士,身穿重甲,刀槍不入,甚至連戰馬的器具都一一齊全,就連戰馬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高句麗的重騎兵哪裏能跟大魏的重騎兵相比較呢?”
冉閔笑而不語。
重騎兵下場之後,接著出場的是萬眾矚目,備受關注的神機營。
神機營的炮手們操控著一百門紅衣大炮,目標是二百步之外的土牆。一輪炮擊,整個土牆就被炸裂了,夷為平地了!
看到紅衣大炮的威力這麽大,使者們更是戰戰兢兢,額頭上冒出了冷汗。
有這種利器,難怪魏軍攻城略地,無往不利,無堅不摧。
接下來出場的就是魏軍的步卒。
步卒演練的方式不是稻草人,不是土牆,而是實打實的“打群架”!
他們手持木刀木棍,染了一層白灰,打在人的身上可以留下痕跡,說明這人陣亡了,不能動了。
先是正麵野戰,兩軍廝殺,然後是攻防戰,攻守互換。
魏軍的步卒十分的強悍,跟他們的騎兵一比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這一場演練死了三個士卒,重傷十人,輕傷者不計其數。
雖然不是實戰,不是真刀真槍地幹,但還是會死人的。由此可見魏軍是有多麽兇悍了。
哪有這樣操練士卒的?
每一場演練都死人啊!
陸戰基本上告一段落,接下來的就是水戰了。
冉閔就帶著一行人浩浩蕩蕩地來到河邊。
水師的演練其實很簡單,一個是炮擊河裏的障礙物,一個是登陸,一個是靠船廝殺。
魏軍的水師也是很厲害的,至少大和國的水師被狠狠地教訓過。尤其是在吸納了東晉的一大批水師精英之後,魏國的水師迅速壯大,已經成為了亞洲第一,不知道是不是世界第一的規模了。
觀看了魏國的這一場大閱兵,在場的使者都噤若寒蟬。
有這樣的強軍,有這樣的國力,再加上有這樣英明神武的君主,這麽強盛的大魏帝國,根本不是他們能招惹得起的。
這些使者已經在心裏暗暗決定了,迴國之後,一定要好好規勸自己的國君或者酋長好好侍奉魏國,千萬不要三心二意,更不要生出什麽叛逆之心。
不然,那死在雁門、河西一帶的幾十萬內遷的胡人,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鑒!
“錐形陣!”
隨著為首的將領一聲令下,身後的鐵騎就跟隨著他的大纛迅速結陣,宛如螞蟻大軍一樣密集地散布在草場之上,一個全然不同的錐形陣就出現在眾人的眼中。
這些訓練有素的鐵騎兵很厲害,但怎麽能保證這種騎兵方陣足夠整齊劃一呢?
其實方法真的很簡單,而且不需要操練太多次。
就用一根長杆子,挑著一塊布,士兵們看著這塊布前進,這就是“旗”的本意。
一個將軍領一支軍馬,那麽多的士兵怎麽能夠分清是跟著哪一個將軍呢?
就在旗幟上寫字,這麵旗幟就叫做“認軍旗”,簡稱“認旗”。
比如,冉恪的士兵跟著有“冉”字的旗幟,衛遼的士兵跟著有“衛”字的旗幟。
而在所有的衝鋒陣形中,最常用的就是方陣和錐形陣。
而魏軍的鐵騎兵慣用錐形陣而不是方陣,其原因不外乎方陣盡量密集一些,這種陣型有一個問題,如果最後階段速度提得太快,必然導致陣型散亂,無法保持密集狀態。
反之,密集的陣型也會對騎兵產生桎梏,使得後者很難把速度提得太快。
若騎兵紀律性不夠強的話,這種陣型很難保持足夠的密集程度!
而錐形陣的話適合突破,由於有最前麵的勇士,或者說倒黴蛋在前引領,所以陣型可以保持較為密集的狀態。最後的衝鋒速度應該比方陣要快。
眾所周知,騎兵除了追逃時大殺特殺搶人頭外,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在關鍵時刻撕裂敵人,以此迅速擊潰敵軍一部,扭轉戰局。
為此,騎兵衝鋒時的陣型應以突破為主,故而冉閔在錐形陣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修改。
傳統的錐形陣,中間和靠後的人很難起到積極作用,當前方的騎兵與敵人接觸時,後麵的騎兵並不能對敵人造成威脅,反而在衝鋒被步兵阻擋後,嚴重影響前麵的騎兵機動,造成擁堵。
所以根據冉閔的要求,魏軍鐵騎兵把錐形陣弄成兩排,並在中後部留了一些騎兵應急。
如果前兩排的騎兵衝鋒時陣型變得鬆散,導致某處的步兵沒有受到衝鋒,應急的騎兵就可以衝上去補位,避免沒受到攻擊的步兵殺傷前兩排的騎兵。
這效果還是不錯的,鐵騎兵衝鋒到距離稻草人那裏不足一百步的時候,那個為首的魏將便喊道:“上槍!”
所有鐵騎兵頓時把掛在馬鞍邊上的長槍取出,橫在手中。
終於抵達稻草人的麵前,便狠厲地一槍刺過去,頓時戳破了稻草人的身子,穿體而過!
“好!”
“彩!~”
看到將士們這般英勇的身姿,在場的魏國文武都叫好喝彩起來,臉上都洋溢著驕傲的神色。
這就是我大魏帝國的不敗之師!
但戰鬥還沒有結束,等所有鐵騎兵都往稻草人身上戳上一槍的時候,又迴過身來繼續結陣。
“上刀!”
這一迴,鐵騎兵們是把腰間的戰刀取出,隨著大將的一聲令下,頓時砍翻了稻草人的頭,躍馬而起。
這時,在一側觀戰的魏軍方陣那裏,頓時轟然叫好。
“大魏威武!魏軍威武!大魏威武!魏軍威武!……”
這心潮澎湃的一刻,這些魏軍的鐵騎兵終於退下了。
緊接著出場的,就是魏國的重甲騎兵。
每個重騎兵的裝甲堅固,全身完全覆蓋,甚至連眼睛也完全防護,這種裝備很顯然不利於近身搏鬥。
他們的眼睛視野很小,基本上限製在正前方。這種製造模式從一個側麵反映了重裝甲騎兵在戰場上的使用方式——衝鋒,掉過頭來再衝鋒,但是絕對不能停下來肉搏!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這些出現在草場上的魏軍的重甲騎兵,一個個好似坦克一般,麵對稻草人直接橫推過去,瞬間就將稻草人衝擊得七零八落的!
看得在場的各國使者是麵色發白。
看著一側的高句麗使者鐵世文,冉閔笑著道:“鐵世文,朕聽說你們高句麗的重騎兵也很厲害,不知道跟我大魏的重騎兵一比,孰強孰弱?”
鐵世文頓時苦笑道:“陛下還是莫要取笑了。我高句麗雖以重騎兵聞名於世,但比起大魏的重甲騎兵,那是遠遠不如啊!大魏的重騎兵,都是百裏挑一的魁梧的勇士,身穿重甲,刀槍不入,甚至連戰馬的器具都一一齊全,就連戰馬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高句麗的重騎兵哪裏能跟大魏的重騎兵相比較呢?”
冉閔笑而不語。
重騎兵下場之後,接著出場的是萬眾矚目,備受關注的神機營。
神機營的炮手們操控著一百門紅衣大炮,目標是二百步之外的土牆。一輪炮擊,整個土牆就被炸裂了,夷為平地了!
看到紅衣大炮的威力這麽大,使者們更是戰戰兢兢,額頭上冒出了冷汗。
有這種利器,難怪魏軍攻城略地,無往不利,無堅不摧。
接下來出場的就是魏軍的步卒。
步卒演練的方式不是稻草人,不是土牆,而是實打實的“打群架”!
他們手持木刀木棍,染了一層白灰,打在人的身上可以留下痕跡,說明這人陣亡了,不能動了。
先是正麵野戰,兩軍廝殺,然後是攻防戰,攻守互換。
魏軍的步卒十分的強悍,跟他們的騎兵一比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這一場演練死了三個士卒,重傷十人,輕傷者不計其數。
雖然不是實戰,不是真刀真槍地幹,但還是會死人的。由此可見魏軍是有多麽兇悍了。
哪有這樣操練士卒的?
每一場演練都死人啊!
陸戰基本上告一段落,接下來的就是水戰了。
冉閔就帶著一行人浩浩蕩蕩地來到河邊。
水師的演練其實很簡單,一個是炮擊河裏的障礙物,一個是登陸,一個是靠船廝殺。
魏軍的水師也是很厲害的,至少大和國的水師被狠狠地教訓過。尤其是在吸納了東晉的一大批水師精英之後,魏國的水師迅速壯大,已經成為了亞洲第一,不知道是不是世界第一的規模了。
觀看了魏國的這一場大閱兵,在場的使者都噤若寒蟬。
有這樣的強軍,有這樣的國力,再加上有這樣英明神武的君主,這麽強盛的大魏帝國,根本不是他們能招惹得起的。
這些使者已經在心裏暗暗決定了,迴國之後,一定要好好規勸自己的國君或者酋長好好侍奉魏國,千萬不要三心二意,更不要生出什麽叛逆之心。
不然,那死在雁門、河西一帶的幾十萬內遷的胡人,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