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正色道:“北方主騎兵,南方主步兵,這取決於地域條件。春秋時有吳越劍士,以剽勇輕捷著稱;漢末時徐州的丹陽精兵,名冠天下,為各路諸侯所爭搶!”
“南方各地民風剽悍,昔日李廣、李陵麾下以荊楚勇士聞名,既善弓弩,又能以短兵肉搏。凡此種種,都可見南方士卒不遜於北方士卒,隻是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而已!”
“但若是朝廷要克複中原,沒有北方士卒,沒有精兵驍騎是絕對無法達到的。正如昔日羯趙屢屢進犯淮泗,卻不得寸土的原因,因為北人不比南人善水戰,善步戰!恰似朝廷屢屢出兵北伐而少建寸功,因為中原廣袤的平原,一馬平川,利於騎兵的縱橫馳騁,而不利於南方的步卒車馬!”
眾人聞言,都深以為然。
北方多精兵驍騎,但是南方也不乏銳卒悍將!
江淮一帶傳統上擁有優秀的突擊步兵。
與三秦、幽、並相似,這裏有優久的遊俠傳統。春秋時有吳越劍士,以剽勇輕捷著稱。漢代徐揚地區有丹陽兵,為各路諸侯爭搶。
南北朝時,這一帶的精兵以善“斫營”聞名,參與了抵禦北魏南伐到陳慶之入洛等多次戰爭。隋末王世充、杜伏威的主力也來自於此。晚唐五代,這裏的淮南節度使麾下以善用大劍著稱。
另外這一地區也出產優秀的水手和艦船,很有可能是華夏傳統上最好的水軍基地之一。
水步聯合作戰,是南朝時期的經典戰術形式。
不過“吳人”也往往被認為“輕弱”、不善久戰,勝則勇銳無前,敗則土崩瓦解。世人推測可能是長期在河湖作戰,比較輕裝的緣故。
而荊楚一帶為楚國舊疆,民風剽悍(直到今日亦是如此)。
這裏可能擁有同時擅長弓箭和近戰的步兵,春秋時即以養由基聞名,楚辭亦有“帶長劍兮挾秦弓”、“帶吳鉤兮披犀甲”來描述荊楚的勇士。漢代李廣、李陵麾下亦以荊楚勇士聞名,既善弓弩,又能以短兵肉搏。
三國時這裏的人形成蜀漢東州兵的主力。此後荊襄長期成為軍事重地。
荊襄也是另一處傳統上的水軍基地。
巴蜀之地的人常被冠以“怯”“弱”之名,雖然這一看法可能並不公允(周朝時巴人曾經打爆過楚國)。
巴蜀一帶盛產竹木,以這裏材料製成的弓弩往往具備強大的殺傷力。
蜀漢即以製弩聞名,唐代防禦南詔到宋代守蜀,乃至明末弩兵亦為主力。另外四川在漢唐兩代亦有擅長近身突擊的突將。
蜀地亦有板楯蠻等民族,身穿皮甲,持錘斧作戰,十分勇猛。
冉魏有河北、河隴、幽、並這些出精兵驍騎的地方,但是東晉也有江淮、荊襄、巴蜀這三個常出水戰銳士,精悍步卒的地方啊!
殷浩被謝安這一通辯論說得啞口無言。
再說糧餉,軍餉是沒有的,一般士卒們就是為了活下去投軍的,沒有什麽遠大抱負。所以每個月士卒們所能領到的就是口糧,米粟穀物之類的東西,隻有打勝仗才能領到賞錢。
不過晉軍還是比較人性化的,軍餉是有,但是少得很,一個月隻有錢一貫,即一千文銅板!
“陛下、太後,臣認為新軍的糧餉必須要得到保障!過去,咱們一名普通士卒的口糧為每個月四石,軍餉一貫錢,甚至還有將領吃空餉的問題。但是臣建議,新軍的糧餉應該加倍,口糧為一個月五石,軍餉二貫錢!”
“什麽?”
褚蒜子還沒說什麽呢,司徒蔡謨就忍不住站出來說道:“新軍的糧餉這麽大,國庫隻怕供應不過來吧?我大晉帶甲數十萬,兵力已經足夠多了,再組建這麽一支新軍,如何養之?”
“司徒大人此言差矣。我大晉的軍隊固然很多,但是魚龍混雜,大多戰鬥力低下,良莠不齊,這樣的軍隊如何能夠跟魏軍正麵對戰?如何戰而勝之?而且有部分軍隊,朝廷能調動嗎?”
說到這裏,蔡謨就不禁三緘其口,不再說話了。
“而且,不過是雙倍的糧餉而已,何足掛齒?司徒大人,還有在場的各位大人,你們知道北方的魏國,每一個普通士卒的一個月的糧餉是多少嗎?”
謝安攤開了手掌,亮出了五根手指頭,擲地有聲地道:“一個月口糧五石,軍餉五貫錢!這還隻是魏軍一個普通士卒每個月的收入。若是他們的精銳部隊,則是又翻了一倍不止!”
這時,殷浩出聲道:“謝郎,不知道你想組建的這支新軍,有多少人馬?”
“八萬!至少八萬人!”
聽到這話,殷浩不禁臉色一沉:“謝郎,你這新軍八萬人,就抵得上十六萬兵士的開銷了!八萬人,未免太多了吧?”
“隻少不多。”
謝安搖搖頭道:“殷仆射,做人不能太過於斤斤計較。既然你這麽說,那我就跟你好好算算這筆賬!這八萬人,一旦訓練成功,就能成為以一當十的精銳之師!八萬人,完全能當十八萬,二十八萬,三十八萬的大軍!這樣算起來,你還會覺得虧損嗎?”
被謝安這麽一擠兌,自己似乎成了渾身散發著銅臭味兒的商賈了。
殷浩的臉色有些尷尬。
其實謝安這還是說輕的,要不是想讓朝廷投入大量的資金組建新軍,他也不會這麽拐彎抹角地跟這些大臣扯皮,舌辯群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要知道,士兵一個月的口糧大約3石3鬥左右,晉軍現在主要以稻米、粟為主,再加上一些野菜熬製的湯,條件很是艱苦,除了高級將領外,很少有肉食,除非殺馬!
這也導致,士兵需要通過大量的食物來維持一天的消耗(不能與現代相比,畢竟現代食物油性充足,人體需求的熱量很容易滿足,所以吃的少)。
根據漢代一石(這裏是容量單位,不是重量單位)約盛27市斤計算,3石3鬥(1石10鬥)約89斤多,以一月30天算,相當於每天3斤粟,如果僅僅以重量相比的話,相當於一天大約12個饅頭(饅頭重量大約120克)。
由於漢代仍然是吃兩頓,所以每頓相當於6個饅頭的量,當然這其中的熱量應該遠遠低於後世!
相較於現代,一天12個饅頭,對於體力勞動者來說並不是奇怪的事!
所以古代士兵一天口糧基本在3斤左右,千萬不要用現代眼光去衡量!
他們可不會頓頓有肉蛋!對於那些估計士兵口糧低於3斤的,那就是相當於皇帝差餓兵,不打仗還好,一旦打仗容易出現嘩變!
這時,蔡謨又道:“想要組建這樣的一支新軍可不容易。不知道謝郎打算將駐地設置在哪裏?”
“廣陵、京口一帶湧入了大量的北方難民。新軍可以京口為駐地,日夜操練,厲兵秣馬。”
蔡謨聞言,不禁愣住了。
這謝安的腦子該不會是秀逗了吧,京口倒是還在晉國的控製範圍,但是整個廣陵已經淪陷了,成了魏國的統治地,把新軍駐地屯在那裏,這不是異想天開嗎?
看著群臣爭執不休的樣子,謝安早就不勝其煩了,所以力主北伐,收複江淮。
謝安當即與褚蒜子他們約定,這一迴北伐,隻要謝安能成功取下廣陵,收複江淮,新軍就能組建!
而謝安甚至連新軍的名字都想好了——北府軍!
“南方各地民風剽悍,昔日李廣、李陵麾下以荊楚勇士聞名,既善弓弩,又能以短兵肉搏。凡此種種,都可見南方士卒不遜於北方士卒,隻是各有所長,各有所短而已!”
“但若是朝廷要克複中原,沒有北方士卒,沒有精兵驍騎是絕對無法達到的。正如昔日羯趙屢屢進犯淮泗,卻不得寸土的原因,因為北人不比南人善水戰,善步戰!恰似朝廷屢屢出兵北伐而少建寸功,因為中原廣袤的平原,一馬平川,利於騎兵的縱橫馳騁,而不利於南方的步卒車馬!”
眾人聞言,都深以為然。
北方多精兵驍騎,但是南方也不乏銳卒悍將!
江淮一帶傳統上擁有優秀的突擊步兵。
與三秦、幽、並相似,這裏有優久的遊俠傳統。春秋時有吳越劍士,以剽勇輕捷著稱。漢代徐揚地區有丹陽兵,為各路諸侯爭搶。
南北朝時,這一帶的精兵以善“斫營”聞名,參與了抵禦北魏南伐到陳慶之入洛等多次戰爭。隋末王世充、杜伏威的主力也來自於此。晚唐五代,這裏的淮南節度使麾下以善用大劍著稱。
另外這一地區也出產優秀的水手和艦船,很有可能是華夏傳統上最好的水軍基地之一。
水步聯合作戰,是南朝時期的經典戰術形式。
不過“吳人”也往往被認為“輕弱”、不善久戰,勝則勇銳無前,敗則土崩瓦解。世人推測可能是長期在河湖作戰,比較輕裝的緣故。
而荊楚一帶為楚國舊疆,民風剽悍(直到今日亦是如此)。
這裏可能擁有同時擅長弓箭和近戰的步兵,春秋時即以養由基聞名,楚辭亦有“帶長劍兮挾秦弓”、“帶吳鉤兮披犀甲”來描述荊楚的勇士。漢代李廣、李陵麾下亦以荊楚勇士聞名,既善弓弩,又能以短兵肉搏。
三國時這裏的人形成蜀漢東州兵的主力。此後荊襄長期成為軍事重地。
荊襄也是另一處傳統上的水軍基地。
巴蜀之地的人常被冠以“怯”“弱”之名,雖然這一看法可能並不公允(周朝時巴人曾經打爆過楚國)。
巴蜀一帶盛產竹木,以這裏材料製成的弓弩往往具備強大的殺傷力。
蜀漢即以製弩聞名,唐代防禦南詔到宋代守蜀,乃至明末弩兵亦為主力。另外四川在漢唐兩代亦有擅長近身突擊的突將。
蜀地亦有板楯蠻等民族,身穿皮甲,持錘斧作戰,十分勇猛。
冉魏有河北、河隴、幽、並這些出精兵驍騎的地方,但是東晉也有江淮、荊襄、巴蜀這三個常出水戰銳士,精悍步卒的地方啊!
殷浩被謝安這一通辯論說得啞口無言。
再說糧餉,軍餉是沒有的,一般士卒們就是為了活下去投軍的,沒有什麽遠大抱負。所以每個月士卒們所能領到的就是口糧,米粟穀物之類的東西,隻有打勝仗才能領到賞錢。
不過晉軍還是比較人性化的,軍餉是有,但是少得很,一個月隻有錢一貫,即一千文銅板!
“陛下、太後,臣認為新軍的糧餉必須要得到保障!過去,咱們一名普通士卒的口糧為每個月四石,軍餉一貫錢,甚至還有將領吃空餉的問題。但是臣建議,新軍的糧餉應該加倍,口糧為一個月五石,軍餉二貫錢!”
“什麽?”
褚蒜子還沒說什麽呢,司徒蔡謨就忍不住站出來說道:“新軍的糧餉這麽大,國庫隻怕供應不過來吧?我大晉帶甲數十萬,兵力已經足夠多了,再組建這麽一支新軍,如何養之?”
“司徒大人此言差矣。我大晉的軍隊固然很多,但是魚龍混雜,大多戰鬥力低下,良莠不齊,這樣的軍隊如何能夠跟魏軍正麵對戰?如何戰而勝之?而且有部分軍隊,朝廷能調動嗎?”
說到這裏,蔡謨就不禁三緘其口,不再說話了。
“而且,不過是雙倍的糧餉而已,何足掛齒?司徒大人,還有在場的各位大人,你們知道北方的魏國,每一個普通士卒的一個月的糧餉是多少嗎?”
謝安攤開了手掌,亮出了五根手指頭,擲地有聲地道:“一個月口糧五石,軍餉五貫錢!這還隻是魏軍一個普通士卒每個月的收入。若是他們的精銳部隊,則是又翻了一倍不止!”
這時,殷浩出聲道:“謝郎,不知道你想組建的這支新軍,有多少人馬?”
“八萬!至少八萬人!”
聽到這話,殷浩不禁臉色一沉:“謝郎,你這新軍八萬人,就抵得上十六萬兵士的開銷了!八萬人,未免太多了吧?”
“隻少不多。”
謝安搖搖頭道:“殷仆射,做人不能太過於斤斤計較。既然你這麽說,那我就跟你好好算算這筆賬!這八萬人,一旦訓練成功,就能成為以一當十的精銳之師!八萬人,完全能當十八萬,二十八萬,三十八萬的大軍!這樣算起來,你還會覺得虧損嗎?”
被謝安這麽一擠兌,自己似乎成了渾身散發著銅臭味兒的商賈了。
殷浩的臉色有些尷尬。
其實謝安這還是說輕的,要不是想讓朝廷投入大量的資金組建新軍,他也不會這麽拐彎抹角地跟這些大臣扯皮,舌辯群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要知道,士兵一個月的口糧大約3石3鬥左右,晉軍現在主要以稻米、粟為主,再加上一些野菜熬製的湯,條件很是艱苦,除了高級將領外,很少有肉食,除非殺馬!
這也導致,士兵需要通過大量的食物來維持一天的消耗(不能與現代相比,畢竟現代食物油性充足,人體需求的熱量很容易滿足,所以吃的少)。
根據漢代一石(這裏是容量單位,不是重量單位)約盛27市斤計算,3石3鬥(1石10鬥)約89斤多,以一月30天算,相當於每天3斤粟,如果僅僅以重量相比的話,相當於一天大約12個饅頭(饅頭重量大約120克)。
由於漢代仍然是吃兩頓,所以每頓相當於6個饅頭的量,當然這其中的熱量應該遠遠低於後世!
相較於現代,一天12個饅頭,對於體力勞動者來說並不是奇怪的事!
所以古代士兵一天口糧基本在3斤左右,千萬不要用現代眼光去衡量!
他們可不會頓頓有肉蛋!對於那些估計士兵口糧低於3斤的,那就是相當於皇帝差餓兵,不打仗還好,一旦打仗容易出現嘩變!
這時,蔡謨又道:“想要組建這樣的一支新軍可不容易。不知道謝郎打算將駐地設置在哪裏?”
“廣陵、京口一帶湧入了大量的北方難民。新軍可以京口為駐地,日夜操練,厲兵秣馬。”
蔡謨聞言,不禁愣住了。
這謝安的腦子該不會是秀逗了吧,京口倒是還在晉國的控製範圍,但是整個廣陵已經淪陷了,成了魏國的統治地,把新軍駐地屯在那裏,這不是異想天開嗎?
看著群臣爭執不休的樣子,謝安早就不勝其煩了,所以力主北伐,收複江淮。
謝安當即與褚蒜子他們約定,這一迴北伐,隻要謝安能成功取下廣陵,收複江淮,新軍就能組建!
而謝安甚至連新軍的名字都想好了——北府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