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司馬嶽的旨意之後,庾冰當即以大將軍的號令,征調建康以及附近城池的漁民的所有船隻,無論是大船還是小船,通通用作戰船。
同時,庾冰還派遣正規軍四萬人在大江上和大江邊上來迴巡弋,數萬預備役、雜兵、民夫和囚犯被征調,做了勞役,在大江岸上構築防線。
得知了這一消息,石閔慶幸不已。
還好石閔聽取了秦牧的諫言,主動出擊,發起渡江作戰,不然等到晉軍雲集之後,想要再突破晉國的長江防線,隻怕是難比登天!
當然了,石閔一開始就打算渡江的。
“傳令下去!集中我軍所有的戰船和會水性的士卒,強行渡江!”
自趙國建立以來,對晉國發動過許多次戰爭,但是爆發的地區多在淮南,淮南一帶,地處東南,多水網平原,在這個地區激戰,對於趙晉兩國而言都是公平的。
而趙國則是很少打到長江邊上,更別說打過長江去了,估計石虎也沒這個自信。
所以說,趙國的戰船和水師並不多,別看趙國坐擁十州之地,土地富庶,人口千萬,帶甲百萬之眾。趙國的步兵和騎兵都很強悍,但是水師方麵卻遠不如南方偏居一隅的晉國。
不是說趙國沒有善於水戰的將領,不是說趙國沒有足夠的資源打造堅固的戰船,而是北方人在水性方麵始終是矮南方人一頭的。十個北方人裏,能找出兩三個會水性的人已經殊為不易了!
而北方人的水性更是遠不如南方人!
石閔沒辦法,隻能矮個子裏麵挑高個子,湊了兩萬個會水性的將士便乘坐戰船,直撲長江。
當然了,雖說兵貴神速,石閔也很想盡快渡過長江,進擊晉國的都城建康,但是時不待我,就這樣命令兩萬的趙軍就這樣不明就裏地全部渡河,無異於自掘墳墓!
為此,石閔親率十三萬大軍(加上後續部隊)趕到長江邊上,隔著一條長江,對麵就是晉國的都城建康。
晉軍戰營。
“報——”
庾冰正在與眾將議事,這個時候,一名小校忽而衝了進來,似有要事稟告。
“大將軍,對麵的趙軍派了一名使者過來!”
“把人帶進來。”
隨即,一名作文臣打扮,蓄著八字須的中年人便被帶進了中軍大帳。
“鄙人閻良,拜見大將軍!”閻良行了一禮,不卑不亢。
“不知貴國魏王派足下來我大營所為何事?莫不是請降來的?”庾冰盯著閻良的眼睛,寒氣逼人。
“哈哈,大將軍說笑了。”閻良談笑風生,“要說降,也該是貴國降,而非我趙軍降!”
“你!”
“好大的夠膽!”
大帳內的晉軍將領都對閻良怒目而視,恨不得吃了閻良一般,甚至有些脾氣暴躁的將領都把劍拔出來了!
當然了,閻良對此視若無睹,還是保持了那一副不卑不亢的姿態。
庾冰揮了揮手,示意左右的將領稍安勿躁,隨後又道:“足下既然不是來為趙軍請降的,那麽為何而來?”
“大將軍,你怎可本末倒置?眼下我大趙國的軍隊已經飲馬長江,貴國的國都建康已經近在眼前了,要請降,也該是你晉國向我家魏王請降才是!”
庾冰似乎不想跟閻良說那麽多的廢話,直截了當地道:“多說無益!閻良,本將敬佩你的膽氣,隻身一人赴我晉營,想必你已經是抱了必死之心了!如果你是來勸降的,請迴去吧,告訴石閔,我庾冰不會投降,我晉軍也不會投降,我們大晉國更不會向羯趙投降!”
“大將軍高風亮節,在下敬佩!”
閻良從衣袖裏掏出來一道手書,雙手捧著說道:“閻良奉命而來。這是我家魏王寫給貴軍的戰書,還請大將軍一覽!”
戰書?
庾冰接過了這份戰書,掃視了一下,臉色頓時陰沉下來:“來人,將閻良送迴去!”
“諾!”
最終,庾冰還是沒有傷害閻良的性命。
古往今來,戰爭的規矩就是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現在這個時代雖說是禮崩樂壞,但好歹自石閔統軍作戰,征辟淮南以來還從未做過什麽傷天害理,草菅人命的事情,所以這這是晉趙兩國之間的戰爭,信義還在。
況且,殺了一個閻良,對於晉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反而還會壞了晉國的名聲!
閻良迴到長江北岸的趙軍戰營之後,就去到中軍大帳麵見石閔,匯報出使的經過。
“寡人知道了。閻良你辛苦了,先下去歇息吧。”
“臣告退。”
大帳內,隻有石閔與秦牧二人對席而坐。
“秦牧,看來庾冰是打算按兵不動了。”石閔淡淡的道。
“大王,眼下各路晉軍正在源源不斷地往建康集結,依我看,不如鞏固長江防線,建造壁壘,等所有晉軍集結完畢之後,相機而行。”
“連你也有這樣的看法嗎?”
石閔搖了搖頭道:“寡人此番出兵的目的固然是為了打擊晉國的主力大軍,使之數年之內不敢北顧,但是被動防守,終究是落了下乘!”
石閔攤開了自己的手掌說道:“寡人手中現在有十幾萬的精銳之師,即便晉軍在兵力上多於我趙軍,寡人亦是不懼,但是戰事一旦相持不下,最後受損的依舊是我大趙的國力!這樣寡人欲在幾年內富國強兵的想法便無疾而終了。”
“這不是寡人想要的!”
“大王如若想要速戰速決,就必須要主動出擊!”
“如何主動出擊?”
“大王,現在我們已經大致上了解了晉人的想法,他們無非是想固守待援,不會主動出擊的。當此時,大王應當集結所有會水性的將士渡河作戰。”
石閔搖搖頭道:“渡河作戰?談何容易啊。晉軍數萬人在大江上到處巡弋,隻要一處發生戰事,其餘晉軍就會蜂擁而至,到時候的水戰,失利的一定是我們趙軍。”
“既然水戰不行,那麽隻有陸戰!”
“如何陸戰?”石閔皺著眉頭,不解其意。
秦牧微微一笑,隨即給石閔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同時,庾冰還派遣正規軍四萬人在大江上和大江邊上來迴巡弋,數萬預備役、雜兵、民夫和囚犯被征調,做了勞役,在大江岸上構築防線。
得知了這一消息,石閔慶幸不已。
還好石閔聽取了秦牧的諫言,主動出擊,發起渡江作戰,不然等到晉軍雲集之後,想要再突破晉國的長江防線,隻怕是難比登天!
當然了,石閔一開始就打算渡江的。
“傳令下去!集中我軍所有的戰船和會水性的士卒,強行渡江!”
自趙國建立以來,對晉國發動過許多次戰爭,但是爆發的地區多在淮南,淮南一帶,地處東南,多水網平原,在這個地區激戰,對於趙晉兩國而言都是公平的。
而趙國則是很少打到長江邊上,更別說打過長江去了,估計石虎也沒這個自信。
所以說,趙國的戰船和水師並不多,別看趙國坐擁十州之地,土地富庶,人口千萬,帶甲百萬之眾。趙國的步兵和騎兵都很強悍,但是水師方麵卻遠不如南方偏居一隅的晉國。
不是說趙國沒有善於水戰的將領,不是說趙國沒有足夠的資源打造堅固的戰船,而是北方人在水性方麵始終是矮南方人一頭的。十個北方人裏,能找出兩三個會水性的人已經殊為不易了!
而北方人的水性更是遠不如南方人!
石閔沒辦法,隻能矮個子裏麵挑高個子,湊了兩萬個會水性的將士便乘坐戰船,直撲長江。
當然了,雖說兵貴神速,石閔也很想盡快渡過長江,進擊晉國的都城建康,但是時不待我,就這樣命令兩萬的趙軍就這樣不明就裏地全部渡河,無異於自掘墳墓!
為此,石閔親率十三萬大軍(加上後續部隊)趕到長江邊上,隔著一條長江,對麵就是晉國的都城建康。
晉軍戰營。
“報——”
庾冰正在與眾將議事,這個時候,一名小校忽而衝了進來,似有要事稟告。
“大將軍,對麵的趙軍派了一名使者過來!”
“把人帶進來。”
隨即,一名作文臣打扮,蓄著八字須的中年人便被帶進了中軍大帳。
“鄙人閻良,拜見大將軍!”閻良行了一禮,不卑不亢。
“不知貴國魏王派足下來我大營所為何事?莫不是請降來的?”庾冰盯著閻良的眼睛,寒氣逼人。
“哈哈,大將軍說笑了。”閻良談笑風生,“要說降,也該是貴國降,而非我趙軍降!”
“你!”
“好大的夠膽!”
大帳內的晉軍將領都對閻良怒目而視,恨不得吃了閻良一般,甚至有些脾氣暴躁的將領都把劍拔出來了!
當然了,閻良對此視若無睹,還是保持了那一副不卑不亢的姿態。
庾冰揮了揮手,示意左右的將領稍安勿躁,隨後又道:“足下既然不是來為趙軍請降的,那麽為何而來?”
“大將軍,你怎可本末倒置?眼下我大趙國的軍隊已經飲馬長江,貴國的國都建康已經近在眼前了,要請降,也該是你晉國向我家魏王請降才是!”
庾冰似乎不想跟閻良說那麽多的廢話,直截了當地道:“多說無益!閻良,本將敬佩你的膽氣,隻身一人赴我晉營,想必你已經是抱了必死之心了!如果你是來勸降的,請迴去吧,告訴石閔,我庾冰不會投降,我晉軍也不會投降,我們大晉國更不會向羯趙投降!”
“大將軍高風亮節,在下敬佩!”
閻良從衣袖裏掏出來一道手書,雙手捧著說道:“閻良奉命而來。這是我家魏王寫給貴軍的戰書,還請大將軍一覽!”
戰書?
庾冰接過了這份戰書,掃視了一下,臉色頓時陰沉下來:“來人,將閻良送迴去!”
“諾!”
最終,庾冰還是沒有傷害閻良的性命。
古往今來,戰爭的規矩就是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現在這個時代雖說是禮崩樂壞,但好歹自石閔統軍作戰,征辟淮南以來還從未做過什麽傷天害理,草菅人命的事情,所以這這是晉趙兩國之間的戰爭,信義還在。
況且,殺了一個閻良,對於晉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反而還會壞了晉國的名聲!
閻良迴到長江北岸的趙軍戰營之後,就去到中軍大帳麵見石閔,匯報出使的經過。
“寡人知道了。閻良你辛苦了,先下去歇息吧。”
“臣告退。”
大帳內,隻有石閔與秦牧二人對席而坐。
“秦牧,看來庾冰是打算按兵不動了。”石閔淡淡的道。
“大王,眼下各路晉軍正在源源不斷地往建康集結,依我看,不如鞏固長江防線,建造壁壘,等所有晉軍集結完畢之後,相機而行。”
“連你也有這樣的看法嗎?”
石閔搖了搖頭道:“寡人此番出兵的目的固然是為了打擊晉國的主力大軍,使之數年之內不敢北顧,但是被動防守,終究是落了下乘!”
石閔攤開了自己的手掌說道:“寡人手中現在有十幾萬的精銳之師,即便晉軍在兵力上多於我趙軍,寡人亦是不懼,但是戰事一旦相持不下,最後受損的依舊是我大趙的國力!這樣寡人欲在幾年內富國強兵的想法便無疾而終了。”
“這不是寡人想要的!”
“大王如若想要速戰速決,就必須要主動出擊!”
“如何主動出擊?”
“大王,現在我們已經大致上了解了晉人的想法,他們無非是想固守待援,不會主動出擊的。當此時,大王應當集結所有會水性的將士渡河作戰。”
石閔搖搖頭道:“渡河作戰?談何容易啊。晉軍數萬人在大江上到處巡弋,隻要一處發生戰事,其餘晉軍就會蜂擁而至,到時候的水戰,失利的一定是我們趙軍。”
“既然水戰不行,那麽隻有陸戰!”
“如何陸戰?”石閔皺著眉頭,不解其意。
秦牧微微一笑,隨即給石閔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