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令何充急忙出列道:“陛下,臣以為萬萬不可!”
“有何不可?”司馬嶽對於北伐之事已經頗為心動,此時看見何充跳出來反對,他不禁眉頭一皺,暗暗不爽。
“陛下,兵者,國之大事也!出師北伐,若無充分之準備,恐怕功敗垂成!而今趙國的主力軍隊雖在涼州,石虎亦是因其暴行,而致使其民心盡失,北地漢兒皆心向我晉室。然則趙國仍有餘力,我晉軍若是倉促出師,隻怕會損兵折將,空耗錢糧,而一無所得啊!”
“何大人此言差矣!”
庾冰哼了一聲道:“此時種種條件皆有利於我晉國,萬千漢家黎庶,都在期盼王師,將他們拯救於水深火熱之中!似何大人這般瞻前顧後,我晉國何時才能驅逐韃虜,克複中原?”
何充冷笑著道:“庾大人,你這話亦是有失偏頗!中原久經戰亂,趙軍兵強馬壯,恐不是我南兵所能敵之。數年前,趙軍南征,我晉軍敗得何其之慘烈,想必諸公都是有目共睹的吧?非是我何充不願朝廷的大軍能驅逐韃虜,克服中原,收複我漢家之失地,而是兵者,兇也,我們不能拿將士們的性命開玩笑!”
“公圖利乎?”
“伐戰者不為利,為何?”
“北伐一戰,即使我晉軍不能克複中原,驅逐胡虜,亦可趁機收複黃河以南之失地,拯救萬千黎庶!此不為邀天之幸,此不為千古奇功乎?”
“哈!”何充瞪著眼睛道,“庾公此言大謬!昔日祖逖北伐,差點打到鄴城,將整個黃河以南的大片疆土都收複了,但是為何守不住?換言之,即使此番北伐,我晉軍可以長驅直入,攻城掠地,百戰百勝,但是咱們有那麽多的兵力可以守住這偌大的疆土,可以守住這成百上千座城邑嗎?不,不能!”
“與其白費兵馬和糧秣,倒不如靜觀其變!”
“靜觀其變?何充,我晉室南渡,迄今已有三十餘年,靜觀其變三十餘年啊!隻觀其變而不加以行動,錯失良機,你何充阻止北伐,阻止王師克複中原,你就不怕成為千古罪人嗎?”
“庾公言重了。”
何充道:“天理昭昭!此時北伐,實乃有百害而無一利之事,我何充堅決不同意,你們這般拿將士們的性命去冒險!”
“迂腐!”
庾冰吹胡子瞪眼地道:“北伐之事,事關國家社稷,事關我晉室之興衰存亡,豈容你一言敝之?再說了,即便無法克複中原,收複失地,咱們亦能迫使石虎放棄滅涼之計劃,撤軍南下!”
“嗬嗬!庾公,說到底,你還是想救涼?不知道你收受了張駿多少的金銀財寶,讓你這麽為他,為他的涼國求援?”
“何充,你這話何意?”
何充嗤笑了一聲道:“張駿的狼子野心,已經是路人皆知!張駿先後接受過我晉室、羯趙、匈奴趙的冊封,為我晉室之使持節、大都督、大將軍、涼州牧、領護羌校尉、西平公;且為匈奴偽帝劉曜拜為涼州牧、涼王;又接受石虎冊封的涼州牧、涼公、太子少保。其設立世子,建造宮殿,更是大逆不道,其心可誅!”
聞言,司馬嶽點了點頭道:“對此,朕亦是略有耳聞。朕聽說,張駿此前全據河隴之地,兵強馬壯,雖向我晉室稱臣,仍接受我晉室之冊封,但不使用晉之曆法。其跳六佾之舞,樹豹尾之旗,設置的官僚府邸都比擬君王,隻是名稱略有區別。又分出州西部邊境的三個郡設置沙州,東部邊境六個郡設置河州。二府的官僚無不稱臣!”
“是的!”
何充立即順竿往上爬,說道:“涼州已經自成一國,名義上是我晉室之屬地,張駿名為晉臣,實則早已在涼地稱孤道寡,其目中無人之態,無異於亂臣賊子!”
庾冰反駁地道:“陛下,張駿如此作為的確為人不恥,但也有可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啊!想那張氏,自張軌為涼州刺史以來,四世而治,開疆拓土,揚我漢家之天威,其功昭昭,其臣下未嚐沒有自立之心!”
“張駿雖已在涼州稱孤道寡,然則臣服之心不改也!其稱王之後,仍年年遣使入朝,拜吾皇,稱萬歲,故而其忠心雖可慮,但至少名義上涼州還是屬於我晉室的疆土啊!”
張駿不知道多少次派遣了使者入朝。
當初,建興年間,敦煌計吏耿訪到長安,不久遇上賊軍,沒法返迴,奔往漢中,於是東渡過江,在太興二年到京都,屢次上書,說本州不知道複興了,宜派遣使者前往,自己請求當向導。
當時晉國不斷發生內亂,朝廷同意了他的請求還沒有實施。
到此時,才任耿訪守治書禦史,拜張駿為鎮西大將軍,校尉、刺史、公的封號如舊,挑選西方人隴西賈陵等十二人配備給他。
耿訪在梁州停留了七年,因為驛路不通,把他召迴。
耿訪把詔書交給賈陵,扮作商人。到了長安,不敢再前進了,鹹和八年才到達涼州。
張駿受詔,派部曲督王豐等答謝,並送賈陵返迴,上疏稱臣,卻不使用新頒布的曆法,還是稱建興二十一年。
鹹和九年(334年),又派耿訪隨同王豐等持印信拜授張駿為大將軍。從此後每年使命不斷。
後來張駿派參軍麹護上疏說:“東方西方隔離不通,經過了許多年,向來承蒙聖德,心係本朝。而江、吳音訊全無,餘波不能波及,雖然努力地長途跋涉,但是同盟者不同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奉詔之日,悲喜交加。蒙被天恩照耀,褒獎推崇輝煌優渥,任臣為大將軍、都督陝西雍、秦、涼州諸軍事。美好的恩寵炫赫,萬裏感戴,嘉美的任命顯赫而來,心懷惶恐。”
“臣想陛下天生卓越超絕自幼聰慧,繼承晉室,遭遇不幸,漂泊遷幸到吳、楚,宗廟有《黍離》之詩的悲哀,陵墓有被毀棄的傷痛,普天之下嗟歎,凡有氣息之人都悲傷。”
“臣管轄治理一個地區,有刑殺的職責,遠方偏僻民俗粗野,轄地遍及秦、隴。石勒、李雄死後,人心盼望反正,認為石虎、李期的命運隻能維持一兩天,可是他們篡奪繼承兇逆之人,兇狠殘毒有年頭了。東方西方相隔遙遠,聲援不相及,於是使得桃蟲亂飛,四夷囂張……”
最終,經過一場激烈的辯論之後,五位輔政大臣,武陵王司馬晞、會稽王司馬昱、中書監庾冰都表示讚成出師北伐,中書令何充反對,尚書令諸葛恢左右顧言它,算是棄權。
皇帝司馬嶽無疑是幸運的,武陵王和會稽王是他的叔叔,都渴望建功立業,克複中原。而庾冰是北方人,一向為南方的士族所排擠,他自然很想朝廷能夠驅逐胡虜,恢複漢家河山的。
“王叔、庾中書,不知道你們認為此番北伐,該以何人為將,出兵多少?”
庾冰與司馬昱等人麵麵相覷,最終,司馬昱出聲道:“陛下,臣以為司馬偉長可為領兵大將。”
“司馬偉長?”司馬嶽愣住了。
司馬嶽顯然不怎麽知道司馬偉長這個人。
司馬昱道:“陛下,司馬偉長就是司馬勳,與我等乃是同宗。司馬勳,字偉長,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其曾為匈奴趙國將領令狐泥的養子,自稱是晉宣帝司馬懿之弟曹魏大長秋司馬恂玄孫,冠軍將軍、濟南惠王司馬遂曾孫,略陽太守司馬瓘之子。”
呃,這世係夠長的,搞得司馬嶽是稀裏糊塗的。
說起來,司馬嶽這才想起司馬勳這個人。鹹和六年(331年),司馬勳返迴建康,拜謁者仆射、梁州刺史。
“司馬勳果真有領兵作戰之能力?”司馬嶽表示很懷疑。
司馬昱的心思,其實司馬嶽是知道的。自從晉室南渡,晉皇室的勢力十分衰微,權臣橫行,莫說政事,就是兵力能聽從皇帝調遣的都沒多少,皇帝就跟傀儡一般,雖談不上任人擺布,但是沒什麽實權。
司馬嶽想要改變現狀,就必須要先掌握兵權,有自己的心腹大將。
“司馬勳早年在匈奴人那裏,便為驍騎校尉,為劉氏趙國立下了不少的汗馬功勞,久經戰陣,深諳兵法。其為梁州刺史,便屢屢出兵剿賊,保得一方安寧。以此人為將,陛下大可放心。再說了,此番北伐,隻是令石虎放棄滅涼的想法,而不是真的要收複失地,故而以司馬勳的能力,擾趙國之邊境,是綽綽有餘的。”
“善!”
“有何不可?”司馬嶽對於北伐之事已經頗為心動,此時看見何充跳出來反對,他不禁眉頭一皺,暗暗不爽。
“陛下,兵者,國之大事也!出師北伐,若無充分之準備,恐怕功敗垂成!而今趙國的主力軍隊雖在涼州,石虎亦是因其暴行,而致使其民心盡失,北地漢兒皆心向我晉室。然則趙國仍有餘力,我晉軍若是倉促出師,隻怕會損兵折將,空耗錢糧,而一無所得啊!”
“何大人此言差矣!”
庾冰哼了一聲道:“此時種種條件皆有利於我晉國,萬千漢家黎庶,都在期盼王師,將他們拯救於水深火熱之中!似何大人這般瞻前顧後,我晉國何時才能驅逐韃虜,克複中原?”
何充冷笑著道:“庾大人,你這話亦是有失偏頗!中原久經戰亂,趙軍兵強馬壯,恐不是我南兵所能敵之。數年前,趙軍南征,我晉軍敗得何其之慘烈,想必諸公都是有目共睹的吧?非是我何充不願朝廷的大軍能驅逐韃虜,克服中原,收複我漢家之失地,而是兵者,兇也,我們不能拿將士們的性命開玩笑!”
“公圖利乎?”
“伐戰者不為利,為何?”
“北伐一戰,即使我晉軍不能克複中原,驅逐胡虜,亦可趁機收複黃河以南之失地,拯救萬千黎庶!此不為邀天之幸,此不為千古奇功乎?”
“哈!”何充瞪著眼睛道,“庾公此言大謬!昔日祖逖北伐,差點打到鄴城,將整個黃河以南的大片疆土都收複了,但是為何守不住?換言之,即使此番北伐,我晉軍可以長驅直入,攻城掠地,百戰百勝,但是咱們有那麽多的兵力可以守住這偌大的疆土,可以守住這成百上千座城邑嗎?不,不能!”
“與其白費兵馬和糧秣,倒不如靜觀其變!”
“靜觀其變?何充,我晉室南渡,迄今已有三十餘年,靜觀其變三十餘年啊!隻觀其變而不加以行動,錯失良機,你何充阻止北伐,阻止王師克複中原,你就不怕成為千古罪人嗎?”
“庾公言重了。”
何充道:“天理昭昭!此時北伐,實乃有百害而無一利之事,我何充堅決不同意,你們這般拿將士們的性命去冒險!”
“迂腐!”
庾冰吹胡子瞪眼地道:“北伐之事,事關國家社稷,事關我晉室之興衰存亡,豈容你一言敝之?再說了,即便無法克複中原,收複失地,咱們亦能迫使石虎放棄滅涼之計劃,撤軍南下!”
“嗬嗬!庾公,說到底,你還是想救涼?不知道你收受了張駿多少的金銀財寶,讓你這麽為他,為他的涼國求援?”
“何充,你這話何意?”
何充嗤笑了一聲道:“張駿的狼子野心,已經是路人皆知!張駿先後接受過我晉室、羯趙、匈奴趙的冊封,為我晉室之使持節、大都督、大將軍、涼州牧、領護羌校尉、西平公;且為匈奴偽帝劉曜拜為涼州牧、涼王;又接受石虎冊封的涼州牧、涼公、太子少保。其設立世子,建造宮殿,更是大逆不道,其心可誅!”
聞言,司馬嶽點了點頭道:“對此,朕亦是略有耳聞。朕聽說,張駿此前全據河隴之地,兵強馬壯,雖向我晉室稱臣,仍接受我晉室之冊封,但不使用晉之曆法。其跳六佾之舞,樹豹尾之旗,設置的官僚府邸都比擬君王,隻是名稱略有區別。又分出州西部邊境的三個郡設置沙州,東部邊境六個郡設置河州。二府的官僚無不稱臣!”
“是的!”
何充立即順竿往上爬,說道:“涼州已經自成一國,名義上是我晉室之屬地,張駿名為晉臣,實則早已在涼地稱孤道寡,其目中無人之態,無異於亂臣賊子!”
庾冰反駁地道:“陛下,張駿如此作為的確為人不恥,但也有可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啊!想那張氏,自張軌為涼州刺史以來,四世而治,開疆拓土,揚我漢家之天威,其功昭昭,其臣下未嚐沒有自立之心!”
“張駿雖已在涼州稱孤道寡,然則臣服之心不改也!其稱王之後,仍年年遣使入朝,拜吾皇,稱萬歲,故而其忠心雖可慮,但至少名義上涼州還是屬於我晉室的疆土啊!”
張駿不知道多少次派遣了使者入朝。
當初,建興年間,敦煌計吏耿訪到長安,不久遇上賊軍,沒法返迴,奔往漢中,於是東渡過江,在太興二年到京都,屢次上書,說本州不知道複興了,宜派遣使者前往,自己請求當向導。
當時晉國不斷發生內亂,朝廷同意了他的請求還沒有實施。
到此時,才任耿訪守治書禦史,拜張駿為鎮西大將軍,校尉、刺史、公的封號如舊,挑選西方人隴西賈陵等十二人配備給他。
耿訪在梁州停留了七年,因為驛路不通,把他召迴。
耿訪把詔書交給賈陵,扮作商人。到了長安,不敢再前進了,鹹和八年才到達涼州。
張駿受詔,派部曲督王豐等答謝,並送賈陵返迴,上疏稱臣,卻不使用新頒布的曆法,還是稱建興二十一年。
鹹和九年(334年),又派耿訪隨同王豐等持印信拜授張駿為大將軍。從此後每年使命不斷。
後來張駿派參軍麹護上疏說:“東方西方隔離不通,經過了許多年,向來承蒙聖德,心係本朝。而江、吳音訊全無,餘波不能波及,雖然努力地長途跋涉,但是同盟者不同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奉詔之日,悲喜交加。蒙被天恩照耀,褒獎推崇輝煌優渥,任臣為大將軍、都督陝西雍、秦、涼州諸軍事。美好的恩寵炫赫,萬裏感戴,嘉美的任命顯赫而來,心懷惶恐。”
“臣想陛下天生卓越超絕自幼聰慧,繼承晉室,遭遇不幸,漂泊遷幸到吳、楚,宗廟有《黍離》之詩的悲哀,陵墓有被毀棄的傷痛,普天之下嗟歎,凡有氣息之人都悲傷。”
“臣管轄治理一個地區,有刑殺的職責,遠方偏僻民俗粗野,轄地遍及秦、隴。石勒、李雄死後,人心盼望反正,認為石虎、李期的命運隻能維持一兩天,可是他們篡奪繼承兇逆之人,兇狠殘毒有年頭了。東方西方相隔遙遠,聲援不相及,於是使得桃蟲亂飛,四夷囂張……”
最終,經過一場激烈的辯論之後,五位輔政大臣,武陵王司馬晞、會稽王司馬昱、中書監庾冰都表示讚成出師北伐,中書令何充反對,尚書令諸葛恢左右顧言它,算是棄權。
皇帝司馬嶽無疑是幸運的,武陵王和會稽王是他的叔叔,都渴望建功立業,克複中原。而庾冰是北方人,一向為南方的士族所排擠,他自然很想朝廷能夠驅逐胡虜,恢複漢家河山的。
“王叔、庾中書,不知道你們認為此番北伐,該以何人為將,出兵多少?”
庾冰與司馬昱等人麵麵相覷,最終,司馬昱出聲道:“陛下,臣以為司馬偉長可為領兵大將。”
“司馬偉長?”司馬嶽愣住了。
司馬嶽顯然不怎麽知道司馬偉長這個人。
司馬昱道:“陛下,司馬偉長就是司馬勳,與我等乃是同宗。司馬勳,字偉長,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其曾為匈奴趙國將領令狐泥的養子,自稱是晉宣帝司馬懿之弟曹魏大長秋司馬恂玄孫,冠軍將軍、濟南惠王司馬遂曾孫,略陽太守司馬瓘之子。”
呃,這世係夠長的,搞得司馬嶽是稀裏糊塗的。
說起來,司馬嶽這才想起司馬勳這個人。鹹和六年(331年),司馬勳返迴建康,拜謁者仆射、梁州刺史。
“司馬勳果真有領兵作戰之能力?”司馬嶽表示很懷疑。
司馬昱的心思,其實司馬嶽是知道的。自從晉室南渡,晉皇室的勢力十分衰微,權臣橫行,莫說政事,就是兵力能聽從皇帝調遣的都沒多少,皇帝就跟傀儡一般,雖談不上任人擺布,但是沒什麽實權。
司馬嶽想要改變現狀,就必須要先掌握兵權,有自己的心腹大將。
“司馬勳早年在匈奴人那裏,便為驍騎校尉,為劉氏趙國立下了不少的汗馬功勞,久經戰陣,深諳兵法。其為梁州刺史,便屢屢出兵剿賊,保得一方安寧。以此人為將,陛下大可放心。再說了,此番北伐,隻是令石虎放棄滅涼的想法,而不是真的要收複失地,故而以司馬勳的能力,擾趙國之邊境,是綽綽有餘的。”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