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嚴顏他這個事情,是可大可小,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麽事情,要是碰見付麟,甚至是曹操都沒有什麽大事,可是如果遇到袁術、袁紹或者是劉璋,嚴顏就危險了。


    而甘龍這個關係,他不是別人,此人正是劉璋身邊的紅人,那就是張鬆。


    張鬆(生於年不詳,卒於公元212年),字子喬,東漢末年蜀郡成都(即是後世的四川)人,益州別駕,益州牧劉璋的部下。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為益州牧劉璋別駕從事,被派遣至曹操處而不為其所存錄,因而懷怨恨。迴蜀後,勸劉璋與曹操斷絕關係,並說璋連好劉備;其後,又說璋迎備以擊張魯,皆為璋所采納。十七年(公元212年),暗助劉備,為其兄張肅所告發,劉璋怒而將他斬殺。


    張鬆原來是東漢末年益州(巴蜀)守將劉璋屬下。在益州地區是足智多謀的謀臣。


    張鬆原來是東漢末年益州(巴蜀)守將劉璋屬下。在益州地區是足智多謀的謀臣。


    當時,益州牧劉璋聽說曹操將派遣鍾繇等人進兵漢中,討伐張魯,劉璋因而心懷恐懼。此時,張鬆正擔任別駕從事蜀郡,向劉璋提議說:“曹操兵力強盛,天下無人能敵,如果張魯的地盤遭曹操接收,曹操如要攻擊我們巴蜀土地更為便利,誰能抵抗他呢?”劉璋說:“我的確甚為擔心,卻無計可施。”


    張鬆就接著說:“劉備(擔任豫州的官,人稱‘劉豫州’)是大人您的宗親,更是曹操之深仇死敵,善於用兵作戰,如果托請他幫忙討伐張魯,張魯必會敗退。一旦張魯被擊破,則益州會益加強大,即使曹操來犯,也無能為力。”劉璋同意他的說法,於是派遣部下法正率領四千人迎接劉備,前前後後補給的金錢物資成千上百。


    劉備派遣諸葛亮、關羽、張飛和趙雲等人防守荊州,率領步卒數萬人進入益州。到達了涪縣,劉璋親自出迎,相見甚歡。劉備也會見張鬆、法正,施予很大的恩惠,刻意攏絡,獻盡殷勤。


    劉備請教兩人後巴蜀(即後世的四川)的地理事物、兵器、政府、倉庫、人馬多寡,及各大軍事要塞距離遠近等事,張鬆等人均加以詳細解說,繪製地圖,提供山川地理資料給劉備。劉備因而掌握了益州的具體形式。


    後來,張鬆認為劉備才是明君,私下請法正對劉備和龐統建議可以取劉璋而替代他。劉備覺得太倉卒,沒有答應。但是後來,劉璋認為劉備可能有背叛的意思,而且,張鬆之兄廣漢太守張肅知道張鬆已經心向劉備,意圖謀反,擔心被連累;於是,向劉璋檢舉家弟,張鬆就被劉璋斬首,沒有完成幫助劉備占領,並且統治益州的心願。


    張鬆雖然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是他也不失為,是另一種人才,如果要想成就大事,付麟就得什麽人才都要能用,至少也要會利用這些人。


    而甘龍的書信就是給,身在成都的張鬆送去,自然了,一些好處也是不能少的,否則張鬆憑什麽為你辦事呢?


    益州是天府之國,曆來有很多帝王,成就大業,都是以益州為根基,比如漢高祖劉邦,漢王陳友諒,等等有很多,當然還有一個比不漢朝對話影響小的一個朝代,那就是大秦。


    秦朝雖然給周王室養馬出身,但是在西周滅亡的時候,秦朝秦襄公保護周王室有功,秦朝才被列為諸侯國。


    但是,秦朝真正崛起是從商鞅變法開始,真正崛起之地就是益州沃土,益州的地理位置和土地環境,都是曆代兵家必爭之地。


    東漢末年,益州的治所是成都,成都這個千古名城,知道後世他依然屹立在華夏西方。


    成都,簡稱蓉,四川省會,公元1993年被華夏國確定為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訊樞紐,是設立外國領事館數量最多、開通國際航線數量最多的中西部城市。


    公元2015年由華夏國批複並升格為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成都位於位於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成都東與德陽、資陽毗鄰,西與雅安、阿壩接壤,南與眉山相連。成都市下轄錦江區等10區5縣,代管4個縣級市。2014年末,成都市轄區建成區麵積1平方公裏,常住人口8萬人。


    成都是“首批華夏曆史文化名城”和“華夏最佳旅遊城市”,承載著三千餘年的曆史,擁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遺址、明蜀王陵、望江樓、青羊宮等眾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將於2017年、第22屆世界航線發展大會將於2016年在成都舉辦。


    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五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雙流)遷往成都,構築城池;但依據現實挖掘的金沙遺址看來,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兩百年前。


    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曆,據《太平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曆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最後的都邑’。建於公元前256年,使用至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公元前316年,秦國先後吞並蜀國、巴國。秦張儀、司馬錯築太城(府南城、龜城),次年,張儀在太城以西築少城(府西城)。


    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造石人作測量都江堰水則,是華夏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建立了中國最早的地方官辦學堂“文翁石室”。


    公元前106年。秦末、漢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稱“天府”。西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分天下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為庸部,蜀郡為導江,治臨邛。


    新朝地皇五年(公元24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為“成家”。又改益州為司隸,蜀郡為成都尹。東漢時仍為蜀郡。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從原廣漢郡雒縣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


    西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業已十分發達,設有“錦官”,故有“錦官城”即“錦城”之稱;秦漢成都的商業發達,秦時成都即已成為全國大都市,西漢時成都人口達到6萬戶,近四十萬人。


    漢代成都是世界漆器工藝的中心和華夏茶文化的誕生地。


    成都在三國時期為蜀漢國都,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漢室宗親劉備在軍閥混戰中崛起。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次年(公元221年),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在蜀地蜀都稱帝,延續了漢朝大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東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華小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華小仙並收藏迴到東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