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第二天在早朝的時候大肆誇獎了一番天武軍取得的大捷,並且稱張恩是軍事天才,大隋冉冉升起的將星。並且督促戶部要按照劉勝報的功勞實發給天武軍將士們的獎勵。
一般來說,因為軍中普遍存在虛報軍功的情況,戶部按照慣例都要減掉兩成,當然虛報的更多,這些功勞被軍隊的大小官員瓜分,是軍隊係統給自己搞錢的手段。國家一般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人家是拿命來拚的,武將地位比文官低,要是這點好處都不肯給,誰願意賣命打仗呢,當然,事情都有個限度,也不能太過誇張。因此有了減兩成的慣例。
皇帝這次為了漲天武軍的臉,要求戶部按照他們報的功實發,另外還要給天武軍發雙份。高建的臉都綠了,但聖旨已經下了,現在反對會被扣上一頂打擊士氣的大帽子。高建偷眼看了其他重臣,竟然沒有一個站出來說話的。知道現在皇帝剛剛得到大勝的消息,意氣風發,攔也攔不住,幹脆閉了嘴。自己暗地裏想著哪裏還能調出這筆銀子,先湊一筆應付過去再說,至於全給,那隻能等以後再說了。打定了注意他便沒有再說話。
皇帝很是滿意群臣的態度,打了勝仗果然感覺不一樣,讓他說起話來底氣十足。然而之後天武軍便再無建樹,過了半個月,天武軍在打金城縣時的大敗狠狠的扇了皇帝一個耳光。
其實這也不能怪張恩無能,天武軍驕縱不服管束,他平時統領的是禁軍,並沒有直接帶領過天武軍,而且他本人一直在護衛長安,根本沒有打過幾場真正的大仗,因此在軍中並沒有什麽威望。那些士兵也不服他。
天武軍進了隴右之後。也開始受到了疫情的影響,隻是好在剛剛到那裏不久,發病的人並不多。而這些士卒都是平時養尊處優慣了的,根本忍受不了這裏艱苦的環境,抱怨連連。張恩也知道這些人都是什麽貨色,隻希望趁著士氣還在速戰速決,於是很快發兵包圍了金城縣。
那黃教主一見大軍氣勢威武,也嚇的腿打哆嗦。於是悄悄派人給張恩送了信,大意是如果能夠保他的性命和富貴,他就開城投降。張恩覺得這樣很好。準備接受投降。誰知道劉勝卻堅決不同意。
因為開始幾場小勝,讓劉勝嚐到了甜頭,那些天聖教的亂民也就那個樣子。見了官軍,嚇得屁滾尿流,劉勝開始還有些緊張,現在則是自信滿滿。他此時很想來一場實打實的勝利,讓人無話可說。因此連想都沒想就嚴詞拒絕了,把使者的耳朵割了一隻下來,讓他滾迴去傳話,說亂臣賊子隻能引頸就戮,別想談什麽條件,還揚言城破之後要殺光天聖教的教眾。
天聖教的教眾一看再無活路。反倒上下一心,堅決抵抗,他們把城內幾個意圖給天武軍打開城門的大戶殺了。還把財物分給普通百姓。又讓信眾驅使百姓守城,並且給鄯州嘩變的士兵發了求救信。
開始幾天,受到皇帝那封褒獎詔書的鼓舞,加上搶了不少百姓的財物,天武軍的士氣的確很是高漲。攻城的熱情也很高。但是。金城縣雖然並非姑臧那種經常受到異族威脅的城,但好歹也是一州的治所。城牆很高很結實。
那些信眾受了道人的蠱惑,一個個不畏死,拚命的抵抗,天武軍根本無法登上城頭。這些人平時荒於訓練,這時候一遭打擊,就堅持不住了,好幾天過去了,天武軍的士氣便低落了下去。
而且,天聖教的人在退守金城縣的時候,將糧庫中能拉走的糧食全帶進了金城縣,帶不走的,都一把火燒掉。周邊的村莊,也都洗劫一空。這便讓天武軍的補給發生了困難。無法從當地獲得足夠的食物,戶部也隻好下令從周邊州縣調糧。但是,因為道路蜿蜒,加上大疫死了不少人,其他州縣也調不出那麽多人手調糧。整個大軍便麵臨著餓肚子的風險。
天武軍的士兵夥食一天比一天差,隨處都可以看到有人在抱怨,而且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染上疫病。為了減少糧食的消耗,士兵由標準的每日四餐,變成了每日兩餐。於是他們作戰愈發不利,張恩連續殺了幾個臨陣脫逃的士兵,才鎮住局勢。
之後,嘩變的鄯州軍便趕來支援天聖教了。張恩知道鄯州軍和天聖教的勾結,也知道他們必派人過來救援,圍住進城便是為了圍城打援。
在己方占有優勢的情況下,這個戰術還是可以的。何況他還有一支騎兵,這支騎兵曾經也是西北大軍的王牌。但他實在低估了環境對人的腐化作用,現在這支騎兵早就不是當年縱橫大漠的鐵騎了。加上張恩對這一代的地形並不熟悉,開始布置就出了岔子。他把騎兵營布置在遠離主營區的一片高地上,這裏毗鄰鄯州到涼州的官道,為的是鄯州軍從這條路攻來的時候,可以一氣俯衝下去,把他們衝散。這個法子本來沒有什麽錯,騎兵隊步兵本來就有絕對的優勢,他卻不知道,在這片高地緊挨的山坳那邊有一條小路可以過來。
而那些嘩變的鄯州軍,知道嘩變在軍中是必死之罪,早已經豁出命來。那幾個將領雖然並非什麽大才,但好歹常年在邊關,戰力比天武軍高上不止一個檔次。鄯州就在蘭州旁邊,這裏的地形,他們也極為熟悉。
趁著一天夜裏,悄悄通過這條小道,偷襲了騎兵營,那些馬匹被他們連搶帶放,損失慘重。受到這樣的打擊,天武軍士氣更加低落。
張恩決定分出一萬兵追擊敵人,誰知道帶隊的軍官從來沒有打過仗,甚至連紙上談兵也隻了解了個皮毛,見到敵人便直撲了過去,被敵人引入了包圍圈全軍覆沒。
之後鄯州軍出動,正麵進攻,天武軍不堪一擊,全軍潰散。張恩帶著劉勝,在二十餘騎的保護下,向涼州奔去。
很快,蘭州和鄯州的全境便被天聖教和鄯州軍占領。一時間,叛軍氣勢大盛,各種版本的謠言也紛至遝來。
“這麽說,劉勝現在正在咱們涼州的驛館?”李湛看著涵因張大了嘴,差一點就笑出聲來。
“可不是麽,要不然賈先生怎麽派人急著把你催迴來。張恩帶著小劉公公昨天晚間到了古浪鎮的驛館。驛館便傳了消息過來,他們可能明天就能到姑臧。”涵因說道。
“那大軍呢?”李湛又問。
涵因冷笑一聲:“都潰散了,反正驛站說加起來一共二十四個人,也許之後還會有人匯合過來吧。”大軍潰逃就是已經完全沒有組織了,就算能收一些散兵遊勇,也不可能召集太多人。
“十萬大軍啊,就這麽敗了?”李湛搖搖頭,還是覺得不可思議。
“我開始聽到這個消息也以為是謠言呢。直到驛站派人過來說張將軍和劉監軍到了,我才相信。誰能想到,之前剛剛大捷,這麽快又遭遇敗績呢。”涵因說道,表情卻沒有一絲同情,唇邊還含著諷刺。之前皇帝那道褒獎天武軍大捷的詔書讓很多人不忿,現在天武軍自打嘴巴,她怎麽可能不帶一點幸災樂禍的情緒呢。
李湛的嘴角也溢出幾分笑意,有覺得自己這樣不厚道,終歸還是收了笑,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畢竟鄯州軍也並非傳說的那般不堪,上次吐蕃人找了內應,他們根本沒機會一戰,這一次倒很有些章法。”
“你還有空誇別人,我看討賊這個差事最後還得落到你的頭上。”涵因笑著提醒李湛,給自己倒了一碗茶,喝了一口。
李湛拿過她那半碗茶,自己喝了一口,笑道:“這不是你期盼已久的事。”
“難道你自己對這件事都沒有想法麽?”涵因毫不掩飾自己的得意之色,得來全不費工夫,之前的時候她一直因為皇帝沒有派李湛平亂而耿耿於懷。沒想到天武軍作戰能力完全不值一提,這還沒有幾天呢,居然全軍潰散。這不正是李湛的機會麽。
李湛捏捏涵因的臉蛋,笑道:“可見這世間之事冥冥中自有定數,是你的終歸是你的,不是你的早晚也要跑到人家手裏去。”
“難得你看得開,就是不知道皇上是不是也這麽想。”涵因笑道,她甚至可以想象皇帝聽到這個消息的表情,這等於當眾打皇帝的臉。若單純是失敗也就罷了,偏皇帝前些日子剛昭告天下,把天武軍捧得太高,所以摔下來格外疼。
“他若是能這麽想,就不會一意孤行把天武軍派出來,就算派了,也不會放棄用陳成。我看這場平亂大功,一定會落在你的頭上。”涵因冷笑道,她可是知道她那個弟弟心胸到底有多少。
“我倒寧可不要,功高震主,能有什麽好下場。”李湛歎息道。
涵因看著李湛,又揚起一抹笑容:“現在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吧,誰知道又會出現什麽新的機緣呢。”
ps:
昨天小區停電了,今天補更。
一般來說,因為軍中普遍存在虛報軍功的情況,戶部按照慣例都要減掉兩成,當然虛報的更多,這些功勞被軍隊的大小官員瓜分,是軍隊係統給自己搞錢的手段。國家一般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人家是拿命來拚的,武將地位比文官低,要是這點好處都不肯給,誰願意賣命打仗呢,當然,事情都有個限度,也不能太過誇張。因此有了減兩成的慣例。
皇帝這次為了漲天武軍的臉,要求戶部按照他們報的功實發,另外還要給天武軍發雙份。高建的臉都綠了,但聖旨已經下了,現在反對會被扣上一頂打擊士氣的大帽子。高建偷眼看了其他重臣,竟然沒有一個站出來說話的。知道現在皇帝剛剛得到大勝的消息,意氣風發,攔也攔不住,幹脆閉了嘴。自己暗地裏想著哪裏還能調出這筆銀子,先湊一筆應付過去再說,至於全給,那隻能等以後再說了。打定了注意他便沒有再說話。
皇帝很是滿意群臣的態度,打了勝仗果然感覺不一樣,讓他說起話來底氣十足。然而之後天武軍便再無建樹,過了半個月,天武軍在打金城縣時的大敗狠狠的扇了皇帝一個耳光。
其實這也不能怪張恩無能,天武軍驕縱不服管束,他平時統領的是禁軍,並沒有直接帶領過天武軍,而且他本人一直在護衛長安,根本沒有打過幾場真正的大仗,因此在軍中並沒有什麽威望。那些士兵也不服他。
天武軍進了隴右之後。也開始受到了疫情的影響,隻是好在剛剛到那裏不久,發病的人並不多。而這些士卒都是平時養尊處優慣了的,根本忍受不了這裏艱苦的環境,抱怨連連。張恩也知道這些人都是什麽貨色,隻希望趁著士氣還在速戰速決,於是很快發兵包圍了金城縣。
那黃教主一見大軍氣勢威武,也嚇的腿打哆嗦。於是悄悄派人給張恩送了信,大意是如果能夠保他的性命和富貴,他就開城投降。張恩覺得這樣很好。準備接受投降。誰知道劉勝卻堅決不同意。
因為開始幾場小勝,讓劉勝嚐到了甜頭,那些天聖教的亂民也就那個樣子。見了官軍,嚇得屁滾尿流,劉勝開始還有些緊張,現在則是自信滿滿。他此時很想來一場實打實的勝利,讓人無話可說。因此連想都沒想就嚴詞拒絕了,把使者的耳朵割了一隻下來,讓他滾迴去傳話,說亂臣賊子隻能引頸就戮,別想談什麽條件,還揚言城破之後要殺光天聖教的教眾。
天聖教的教眾一看再無活路。反倒上下一心,堅決抵抗,他們把城內幾個意圖給天武軍打開城門的大戶殺了。還把財物分給普通百姓。又讓信眾驅使百姓守城,並且給鄯州嘩變的士兵發了求救信。
開始幾天,受到皇帝那封褒獎詔書的鼓舞,加上搶了不少百姓的財物,天武軍的士氣的確很是高漲。攻城的熱情也很高。但是。金城縣雖然並非姑臧那種經常受到異族威脅的城,但好歹也是一州的治所。城牆很高很結實。
那些信眾受了道人的蠱惑,一個個不畏死,拚命的抵抗,天武軍根本無法登上城頭。這些人平時荒於訓練,這時候一遭打擊,就堅持不住了,好幾天過去了,天武軍的士氣便低落了下去。
而且,天聖教的人在退守金城縣的時候,將糧庫中能拉走的糧食全帶進了金城縣,帶不走的,都一把火燒掉。周邊的村莊,也都洗劫一空。這便讓天武軍的補給發生了困難。無法從當地獲得足夠的食物,戶部也隻好下令從周邊州縣調糧。但是,因為道路蜿蜒,加上大疫死了不少人,其他州縣也調不出那麽多人手調糧。整個大軍便麵臨著餓肚子的風險。
天武軍的士兵夥食一天比一天差,隨處都可以看到有人在抱怨,而且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染上疫病。為了減少糧食的消耗,士兵由標準的每日四餐,變成了每日兩餐。於是他們作戰愈發不利,張恩連續殺了幾個臨陣脫逃的士兵,才鎮住局勢。
之後,嘩變的鄯州軍便趕來支援天聖教了。張恩知道鄯州軍和天聖教的勾結,也知道他們必派人過來救援,圍住進城便是為了圍城打援。
在己方占有優勢的情況下,這個戰術還是可以的。何況他還有一支騎兵,這支騎兵曾經也是西北大軍的王牌。但他實在低估了環境對人的腐化作用,現在這支騎兵早就不是當年縱橫大漠的鐵騎了。加上張恩對這一代的地形並不熟悉,開始布置就出了岔子。他把騎兵營布置在遠離主營區的一片高地上,這裏毗鄰鄯州到涼州的官道,為的是鄯州軍從這條路攻來的時候,可以一氣俯衝下去,把他們衝散。這個法子本來沒有什麽錯,騎兵隊步兵本來就有絕對的優勢,他卻不知道,在這片高地緊挨的山坳那邊有一條小路可以過來。
而那些嘩變的鄯州軍,知道嘩變在軍中是必死之罪,早已經豁出命來。那幾個將領雖然並非什麽大才,但好歹常年在邊關,戰力比天武軍高上不止一個檔次。鄯州就在蘭州旁邊,這裏的地形,他們也極為熟悉。
趁著一天夜裏,悄悄通過這條小道,偷襲了騎兵營,那些馬匹被他們連搶帶放,損失慘重。受到這樣的打擊,天武軍士氣更加低落。
張恩決定分出一萬兵追擊敵人,誰知道帶隊的軍官從來沒有打過仗,甚至連紙上談兵也隻了解了個皮毛,見到敵人便直撲了過去,被敵人引入了包圍圈全軍覆沒。
之後鄯州軍出動,正麵進攻,天武軍不堪一擊,全軍潰散。張恩帶著劉勝,在二十餘騎的保護下,向涼州奔去。
很快,蘭州和鄯州的全境便被天聖教和鄯州軍占領。一時間,叛軍氣勢大盛,各種版本的謠言也紛至遝來。
“這麽說,劉勝現在正在咱們涼州的驛館?”李湛看著涵因張大了嘴,差一點就笑出聲來。
“可不是麽,要不然賈先生怎麽派人急著把你催迴來。張恩帶著小劉公公昨天晚間到了古浪鎮的驛館。驛館便傳了消息過來,他們可能明天就能到姑臧。”涵因說道。
“那大軍呢?”李湛又問。
涵因冷笑一聲:“都潰散了,反正驛站說加起來一共二十四個人,也許之後還會有人匯合過來吧。”大軍潰逃就是已經完全沒有組織了,就算能收一些散兵遊勇,也不可能召集太多人。
“十萬大軍啊,就這麽敗了?”李湛搖搖頭,還是覺得不可思議。
“我開始聽到這個消息也以為是謠言呢。直到驛站派人過來說張將軍和劉監軍到了,我才相信。誰能想到,之前剛剛大捷,這麽快又遭遇敗績呢。”涵因說道,表情卻沒有一絲同情,唇邊還含著諷刺。之前皇帝那道褒獎天武軍大捷的詔書讓很多人不忿,現在天武軍自打嘴巴,她怎麽可能不帶一點幸災樂禍的情緒呢。
李湛的嘴角也溢出幾分笑意,有覺得自己這樣不厚道,終歸還是收了笑,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畢竟鄯州軍也並非傳說的那般不堪,上次吐蕃人找了內應,他們根本沒機會一戰,這一次倒很有些章法。”
“你還有空誇別人,我看討賊這個差事最後還得落到你的頭上。”涵因笑著提醒李湛,給自己倒了一碗茶,喝了一口。
李湛拿過她那半碗茶,自己喝了一口,笑道:“這不是你期盼已久的事。”
“難道你自己對這件事都沒有想法麽?”涵因毫不掩飾自己的得意之色,得來全不費工夫,之前的時候她一直因為皇帝沒有派李湛平亂而耿耿於懷。沒想到天武軍作戰能力完全不值一提,這還沒有幾天呢,居然全軍潰散。這不正是李湛的機會麽。
李湛捏捏涵因的臉蛋,笑道:“可見這世間之事冥冥中自有定數,是你的終歸是你的,不是你的早晚也要跑到人家手裏去。”
“難得你看得開,就是不知道皇上是不是也這麽想。”涵因笑道,她甚至可以想象皇帝聽到這個消息的表情,這等於當眾打皇帝的臉。若單純是失敗也就罷了,偏皇帝前些日子剛昭告天下,把天武軍捧得太高,所以摔下來格外疼。
“他若是能這麽想,就不會一意孤行把天武軍派出來,就算派了,也不會放棄用陳成。我看這場平亂大功,一定會落在你的頭上。”涵因冷笑道,她可是知道她那個弟弟心胸到底有多少。
“我倒寧可不要,功高震主,能有什麽好下場。”李湛歎息道。
涵因看著李湛,又揚起一抹笑容:“現在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吧,誰知道又會出現什麽新的機緣呢。”
ps:
昨天小區停電了,今天補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