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薦求粉紅~


    禦花園中,櫻花盛放,滿樹爛漫,燦若雲霞,在短暫的花期中盡情展現著嬌媚動人的風情。


    太皇太後生性喜歡熱鬧,見櫻花開的好,便在亭上擺了宴席,又叫教坊司的女孩子們在櫻花間起舞,請太皇太妃、齊王、齊王妃一同觀看。


    太皇太後笑嗬嗬的對齊王說道:“你就在宮裏多住幾日,反正也無事,陪陪我們兩個老婆子。”


    齊王揚起迷死人的笑容:“母後吩咐,兒子怎敢不從。”


    “哦,還有給燾兒選世子妃的事情怎麽樣了,從去年就一直說,到底選了哪家的閨秀了。”太皇太後問道。


    “娘娘,您忘了,是將作少監顧懷安的女兒。”太皇太妃笑道。吳郡顧氏是江左大族,入隋之後便名聲不顯了,顧懷安頗有江左才俊的風采,書畫一絕,文采風流,算是名噪一時了。


    “哦,是了,你上次跟我說過,瞧我這記性,人老了就愛忘事。”太皇太後拍了拍腦袋。


    “您是貴人多忘。”太皇太妃笑嗬嗬的陪著太皇太後閑聊著,一邊看著舞姬們精心編排的舞蹈。


    “顧懷安是個有才學的,他家的女兒也定是才女。” 太皇太後想了想顧懷安這個人:“下次就叫進宮來,讓我看看。”


    齊王妃忙稱是。


    太皇太後看著齊王妃,讚許道:“你很會選兒媳。”心裏卻迴旋良久,顧懷安雖然沒有什麽實權,他妻子陸氏是陸憲的堂姐,這裏麵又有什麽門道呢。不過蕭、陸都是江左大族,在入隋以後聲勢一落千丈,根本不敵山東和關隴的世家,她心裏總有種親近感。太皇太妃獨孤氏在當年也是和她一起對付韋氏、竇氏和杜氏,齊王本來有機會在顯宗死後即位,卻沒有來爭,就憑這一點,太皇太後就寬容很多。


    “謝太皇太後誇獎,這是臣妾的本分。” 齊王妃房氏扯出一抹笑容,心裏卻很不是滋味,齊王世子楊燾是齊王唯一的兒子,卻是側妃袁氏所生。袁氏母憑子貴在齊王府中說話很有分量,前一陣子力主給齊王納了杜胤的女兒為侍妾。因為杜夫人袁氏算是她的堂姑。杜胤倒台,這件事給齊王帶來了一些麻煩,她借機教訓了袁氏一頓。沒想到。這剛轉過年來,給世子選妃的事情她又橫插一杠子,說服齊王選了顧家女兒做兒媳,齊王竟也同意了。她隻能把鬱悶憋在心裏。


    太皇太後點頭笑道:“好好,這些孩子們一個個也都長大成家了。希望顧氏能早些生下世孫,這樣也是為皇室開枝散葉了。”


    “可不是。”太皇太妃看著齊王妃,臉色卻並沒有多少喜悅:“齊王這些年就這一個兒子,讓我總是放心不下。去年納的侍妾又生的是個女兒。”


    齊王妃臉僵了一僵,知道太皇太妃是在怪她一無所出,齊王是出了名的風流。齊王府美人如雲,都有了六個女孩,偏偏就這一個男孩。她已經很大度賢惠了,雖然自己一無所出,但是從來不允許府裏出現殘骸子嗣的事情,隻要懷孕的,都能平平安安生下孩子來。還能怎樣呢。


    太皇太後笑著打圓場:“我看他們都還年輕,倒不用著急。”


    “依我說。該給齊王正正經經納個側妃,現在齊王隻有側妃袁氏一人。”太皇太妃笑道。


    太皇太後聽她這話音,便知道有些緣故,笑道:“也是,齊王妃向來身體不好,該是揀擇一個良家閨秀替齊王妃分擔些。你可有什麽人選麽?”


    齊王妃勉強保持著笑容,垂下眼簾,掩住眼中的幽怨。


    太皇太妃笑道:“別的人我也不放心,想來想去倒是有一個人很合適。”


    “說來聽聽。”


    “前些時候,太皇太後身邊有位鄭姑娘,我看她倒是個妥當人,太皇太後又親手調教過,更是錯不了。如果是她,一進府就封為正五品孺人,豈不正好。”太皇太妃笑道。


    太皇太後心下冷笑,當年滎陽郡公權勢衝天,如今斯人已去,家門敗落,太皇太妃才敢把側妃的主意打到她頭上,若是從前,別說是側妃,就算是正妃人家還不一定願意把閨女給一個皇室宗室呢。她很是喜歡涵因,不願意應下,但是太皇太妃打這個主意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這次舍下麵子來求她,她也不好拒絕,正想怎麽迴應,忽的一個男聲傳了進來:“鄭家那個丫頭不是鄭貴妃的妹妹嗎?要是給了皇叔,這輩分可怎麽算呢。”


    齊王和齊王妃聽見這聲音,忙站起來行禮:“參見皇上。”


    皇帝給太皇太後、太皇太妃行了禮,坐了下來,笑嗬嗬的看著齊王:“齊王在太皇太後身邊選一個去,太皇太後還能不給你嗎。”


    聽到皇帝這麽說,太皇太後動了心思,想了想笑道:“我看我身邊的秀兒倒也是出身名門長孫氏之後,當年其祖父獲罪,沒入掖庭,後來也沉冤昭雪了,可是秀兒從小長在我身邊,伺候我慣了不願意離開,如今也到了出嫁的年紀,我也想替她覓門好親事,既然宇兒要個側妃,秀兒豈不是正好。”


    長孫秀家在天禧三年獲罪而罰沒入宮的,那一年太後竇氏因淫*亂宮闈而被迫出家,作為跟竇氏關係密切的長孫秀家也受到了牽連,栽在一樁不算大的貪汙案上。當時長孫秀五歲,太皇太後憐惜她,便一直留她在身邊。長公主曾經為了籠絡這些由鮮卑血統的代北貴戚,而為長孫家平了反,但她寧可留在太皇太後身邊做一輩子宮人,也不願意迴到族人身邊,現年十九歲了,算是宮女裏的老資格,小宮女叫她秀姑姑。


    這個女孩子很是安靜沉穩,不像涵因那種會討好的女孩子那樣討太皇太後的喜歡,但太皇太後對她很不錯。


    皇帝看了看太皇太妃:“太皇太妃娘娘覺得秀姑姑可配得上齊王側妃?”


    太皇太妃笑得有些尷尬,她在想皇帝這番話意在敲打齊王別得隴望蜀,還是對齊王有戒心,怕他跟山東世族搭上關係,她和齊王對視一眼,都看到對方眼底浮上的一絲陰沉,還有一絲惶恐,忙笑道:“秀姑娘最是沉穩可心,太皇太後調教出來的人兒哪有不好的。”


    齊王站了起來臉上揚起笑容,悠悠然深施一禮:“多謝母後心疼兒子。”


    齊王妃也跟著起來謝恩,滿是笑容的臉上卻無一絲笑意。


    太皇太後高興的點點頭,對趙媽媽吩咐道:“叫秀兒過來吧。”


    長孫秀人如其名,端莊秀美,從小在太皇太後身邊長大,進退有度,舉止得體,太皇太後跟她說把她賜給了齊王為貴妾,她便跪下謝恩,之後又參拜齊王和齊王妃,她害羞的垂著眼簾,臉上微微泛紅,以十九歲大齡出嫁,還得到齊王這樣的男子做夫君,作為一個女孩子很難不有所遐思。


    “之前我就一直在誇秀姑娘人品出眾,怨不得您一直舍不得給人。” 太皇太妃上下打量了一番長孫秀,嘖嘖讚歎了一番,又對齊王說:“太皇太後最是疼你,連身邊最得力的秀姑姑都給了你,往後要好好給太皇太後盡孝。”


    “不疼他疼誰,大行敬宗皇帝隻剩這一個兒子在世,皇室枝葉不豐,每每想起來我都憂心忡忡的。”太皇太後說著,語氣中流露出一絲傷感。


    太皇太妃忙勸道:“皇上已經有了四個兒子,而且孩子們都還年輕,還是會開枝散葉,您老人家就別擔心了。”


    太皇太後歎了一口氣:“是啊,兒孫有兒孫福,我隻想這輩子無愧於祖宗就是了。”


    齊王無心觀賞這個新賜下的貴妾,心裏在琢磨著皇帝的意思,皇家娶婦向來不論輩分,就算差兩三輩,照樣可以娶,王淑妃和王美人是姑侄,還不是照樣都進了宮。因此,拿輩分做理由阻止他納涵因為側妃是個很牽強的理由,說不定就是皇帝聽到這話臨時起意想出來的理由,但也足見皇帝對自己的警惕,他不由心裏暗自惱火,自己這些年一直住在江南,所謂就國應該是倒自己的封地,然而皇帝為了以示恩寵把他的封地改到了富庶的江南,但他的頭銜還是齊王,河北才是應該是他應當應分的封地,他當了這麽些年名不正言不順的“齊王”,現在想納個側妃都要受到猜忌。


    其實,他們都沒有猜對,皇帝隻是聽說他想納涵因,一時情急才想出這麽個理由推搪的。皇帝隻想著不能讓涵因被齊王搶走,沒想到卻引出一眾人這麽多猜想。


    不過他也迫切的認識到,涵因已經到了當嫁的年紀,如果自己不趕緊下手,說不定就要定下親事,到時候再想把她弄進宮來,又不知道會費多少工夫。


    在一旁伺候花草的文媽媽也驚出一身冷汗,她真怕涵因的命運就被這些上位者的一句話給定了,聽到皇帝出言阻止,她不僅沒有鬆一口氣,反倒是更緊張了。皇帝是不會允許涵因嫁人的,這件事一出反而提醒了皇帝要盡快下手。


    她知道涵因是不願意進宮的,世家女子又有哪個願意進宮,涵因兌現了承諾,讓鄭鈞以嫡子身份入族譜,她對涵因的好感又上升一層,因此,她不會對此事坐視不理,雖然涵因進宮對鄭鈞的好處看起來更明顯。


    但是她也實在想不出來涵因會有什麽辦法阻止皇帝,隻知道必須要通知涵因,讓她有所準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名門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光映雲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光映雲影並收藏名門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