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什麽椅子?你看你這人,你看你這脾氣,你說的這是什麽話?你在月子裏,肯定是我們照顧你啊,什麽你自己做?說這種話。”吳仲麗也很生氣,不過語氣並不是很兇,更多的是無奈。
“等著你們做我都要餓死了。”楊玲玲氣極。
這些東西不提起還好,一提起來,楊玲玲就越發生氣,說照顧她結果呢?
她今天都餓了多久?
一個不知道哪裏去了,一個喊半天才動。
喊半天才動就算了,做出的東西難吃還不讓人說,主動道歉了還脾氣上了。
她在月子裏虛弱容易生氣,他們累?難道最累的不是她嗎?
他難道就不能再包容她一點嗎?
“你看你說的什麽死不死的。你餓了喊我們做就好啦。”
“我喊了喊得動嗎?”楊玲玲聲淚俱下,在喊石文斌前她有喊了幾聲吳仲麗,可是沒得到迴應。
“那我現在給你再做嘛!你要吃什麽?”
母親對女兒總是特別包容一些。
“吃個屁啊,不吃了,氣都氣飽了還吃什麽?”
楊玲玲憤然走出廚房。
**
楊玲玲的情緒非常低落,外麵豔陽高照,她的情緒卻陷入了極度的陰沉之中。
她躺在床上心裏湧起一陣又一陣的悲傷,覺得自己命不好,怎麽碰到了一個這樣的男人,很後悔跟石文斌在一起,更是厭惡起當初大老遠去跟石文斌見麵的自己。
楊玲玲是零四年與石文斌結識於網絡遊戲的,那時她在市裏上中專,中專的課程非常輕鬆尤其到周末更是毫無課業壓力。
那時的她就是一個網癮少女,周末大部分時間都跟閨蜜泡在網吧玩時下非常流行的網絡遊戲。
那是一個稀鬆平常的周六午後,楊玲玲在遊戲裏結識了石文斌。
那時她跟石文斌的關係隻是稍聊得來,完全不極如今早已刪除聯係方式的網友。
誰曾想,十年後兩人竟成了夫妻還育有一女。
加上好友後,兩人一起玩了好一段時間的遊戲,關係加深,中間有近三年的時間斷了聯係,直到零八年。
零八年楊玲玲在深圳打工,這時的她已經在南下打工兩年,休息的周末她依舊當網癮少女,再度跟石文斌聯係上。
這一次聯係上,兩人越聊越投機,在網上確定了關係,從網聊到電話聯係,常常一個電話一兩個小時的打。
那是如今已經許久跟人通話沒超過兩分鍾的楊玲玲無法想象的,那時到底聊了什麽,她完全忘記了,真不知道那時有什麽可聊的能聊那麽久。
零九年上半年石文斌技校畢業去長沙實習,楊玲玲厭煩了在廣東的生活,恰好那時有同學在長沙上大學,便隻身去了長沙。
到長沙,石文斌跟一位同學來車站接楊玲玲。
兩人的網戀見麵沒有見光死。
楊玲玲跟石文斌在長沙待了一個多月,原本她準備在長沙找工作,可實在沒找著合適的加上石文斌當時實習的工作條件實在太差。
兩人一起迴了石文斌的家鄉。
整個長沙期間,楊玲玲奔著同學去的,結果同學的麵都沒見著。
兩人迴了石文斌家鄉半個月,楊玲玲帶著石文斌迴家見家長。
楊玲玲沒有告訴父母她跟石文斌真實的相戀情況,隻說是在外麵打工認識的,直到現在吳仲麗跟楊耀都不知道兩人相識相戀的真實情況。
那一年楊玲玲的爺爺還在世,雖然已經老糊塗。
楊玲玲跟石文斌在家待了幾天又迴了石文斌的家鄉找工作,這一待便到即將過年,她正打算迴家時,家裏傳來爺爺過世的消息。
爺爺育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在一個村,像這樣的情況,老人都會輪流在兒子家居住。
可爺爺一直隻是跟楊玲玲他們住。
爺爺並不是一個慈祥的老人,反而很兇,脾氣大。
小時候母親去打工後,楊玲玲由父親照顧,父親照顧她們姐妹的同時兼顧著照顧爺爺。
不過爺爺對楊玲玲姐妹還不錯,從小到大的感情自然濃厚。
可對於爺爺的離世,楊玲玲雖難過卻不是太哀傷。
因為爺爺已經八十五歲,八十歲時爺爺就開始老糊塗,一輩子的農民幹不了活了,唯一的愛好看侗戲也看不明白了,村裏也沒老人做伴聊天。
終日無所事事,脾氣變得古怪,每天都在哀歎無聊啊非常無聊咧,為什麽還不死呢?
每當楊玲玲聽到他這樣哀歎,心裏就特別難過。
不過後來她出去打工了,再也聽不到這些話語。
隻是常常在電話裏聽父親跟妹妹提起,爺爺又幹了什麽老糊塗的事,爺爺半夜又發脾氣了,砸了門,大罵二伯不孝諸如此類。
在這樣的情況下,爺爺的離世,楊玲玲覺得不論是對他自己還是照顧他的父親都是一種解脫。
隻是她還來不及賺錢讓爺爺享享福。
奶奶還在父親兩歲時就去世了,爺爺一個人將父親他們拉扯大,一輩子十分不易。
迴家前一晚,楊玲玲跟石文斌去網吧通宵,兩個網癮青年,平時一有時間就一頭紮進網吧裏。
去網吧前楊玲玲還好好的,可開始通宵沒多久,她就頭疼起來,她跟遊戲玩得正在興頭上的石文斌說迴去吧不通宵了。
石文斌沒說二話就答應了。
後來想起那天晚上,楊玲玲不明白為什麽會突然頭疼,她甚至忍不住迷信的想,是不是爺爺在給石文斌考驗,考驗他在玩跟她之間選擇誰。
於是,石文斌通過了考驗。
休息一晚,第二天楊玲玲獨自一人迴家。
來年,她跟石文斌一起南下廣東打工。
兩人在一起三年,中間分離兩地一年,那一年楊玲玲以為他跟石文斌會就此分開,卻不想來年石文斌來找她,兩人繼續在一起,就那樣談了七年的戀愛,一起居住了六年。
住在一起,朝夕相處,柴米油鹽,最容易看到對方最真實的樣子。
兩人經過矜持客氣的初戀期,再到你儂我儂的熱戀期,再到矛盾頻發的厭戀期,一路跌跌撞撞不斷磨合,到越來越熟悉,越來越不分彼此,直至現在。
“等著你們做我都要餓死了。”楊玲玲氣極。
這些東西不提起還好,一提起來,楊玲玲就越發生氣,說照顧她結果呢?
她今天都餓了多久?
一個不知道哪裏去了,一個喊半天才動。
喊半天才動就算了,做出的東西難吃還不讓人說,主動道歉了還脾氣上了。
她在月子裏虛弱容易生氣,他們累?難道最累的不是她嗎?
他難道就不能再包容她一點嗎?
“你看你說的什麽死不死的。你餓了喊我們做就好啦。”
“我喊了喊得動嗎?”楊玲玲聲淚俱下,在喊石文斌前她有喊了幾聲吳仲麗,可是沒得到迴應。
“那我現在給你再做嘛!你要吃什麽?”
母親對女兒總是特別包容一些。
“吃個屁啊,不吃了,氣都氣飽了還吃什麽?”
楊玲玲憤然走出廚房。
**
楊玲玲的情緒非常低落,外麵豔陽高照,她的情緒卻陷入了極度的陰沉之中。
她躺在床上心裏湧起一陣又一陣的悲傷,覺得自己命不好,怎麽碰到了一個這樣的男人,很後悔跟石文斌在一起,更是厭惡起當初大老遠去跟石文斌見麵的自己。
楊玲玲是零四年與石文斌結識於網絡遊戲的,那時她在市裏上中專,中專的課程非常輕鬆尤其到周末更是毫無課業壓力。
那時的她就是一個網癮少女,周末大部分時間都跟閨蜜泡在網吧玩時下非常流行的網絡遊戲。
那是一個稀鬆平常的周六午後,楊玲玲在遊戲裏結識了石文斌。
那時她跟石文斌的關係隻是稍聊得來,完全不極如今早已刪除聯係方式的網友。
誰曾想,十年後兩人竟成了夫妻還育有一女。
加上好友後,兩人一起玩了好一段時間的遊戲,關係加深,中間有近三年的時間斷了聯係,直到零八年。
零八年楊玲玲在深圳打工,這時的她已經在南下打工兩年,休息的周末她依舊當網癮少女,再度跟石文斌聯係上。
這一次聯係上,兩人越聊越投機,在網上確定了關係,從網聊到電話聯係,常常一個電話一兩個小時的打。
那是如今已經許久跟人通話沒超過兩分鍾的楊玲玲無法想象的,那時到底聊了什麽,她完全忘記了,真不知道那時有什麽可聊的能聊那麽久。
零九年上半年石文斌技校畢業去長沙實習,楊玲玲厭煩了在廣東的生活,恰好那時有同學在長沙上大學,便隻身去了長沙。
到長沙,石文斌跟一位同學來車站接楊玲玲。
兩人的網戀見麵沒有見光死。
楊玲玲跟石文斌在長沙待了一個多月,原本她準備在長沙找工作,可實在沒找著合適的加上石文斌當時實習的工作條件實在太差。
兩人一起迴了石文斌的家鄉。
整個長沙期間,楊玲玲奔著同學去的,結果同學的麵都沒見著。
兩人迴了石文斌家鄉半個月,楊玲玲帶著石文斌迴家見家長。
楊玲玲沒有告訴父母她跟石文斌真實的相戀情況,隻說是在外麵打工認識的,直到現在吳仲麗跟楊耀都不知道兩人相識相戀的真實情況。
那一年楊玲玲的爺爺還在世,雖然已經老糊塗。
楊玲玲跟石文斌在家待了幾天又迴了石文斌的家鄉找工作,這一待便到即將過年,她正打算迴家時,家裏傳來爺爺過世的消息。
爺爺育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在一個村,像這樣的情況,老人都會輪流在兒子家居住。
可爺爺一直隻是跟楊玲玲他們住。
爺爺並不是一個慈祥的老人,反而很兇,脾氣大。
小時候母親去打工後,楊玲玲由父親照顧,父親照顧她們姐妹的同時兼顧著照顧爺爺。
不過爺爺對楊玲玲姐妹還不錯,從小到大的感情自然濃厚。
可對於爺爺的離世,楊玲玲雖難過卻不是太哀傷。
因為爺爺已經八十五歲,八十歲時爺爺就開始老糊塗,一輩子的農民幹不了活了,唯一的愛好看侗戲也看不明白了,村裏也沒老人做伴聊天。
終日無所事事,脾氣變得古怪,每天都在哀歎無聊啊非常無聊咧,為什麽還不死呢?
每當楊玲玲聽到他這樣哀歎,心裏就特別難過。
不過後來她出去打工了,再也聽不到這些話語。
隻是常常在電話裏聽父親跟妹妹提起,爺爺又幹了什麽老糊塗的事,爺爺半夜又發脾氣了,砸了門,大罵二伯不孝諸如此類。
在這樣的情況下,爺爺的離世,楊玲玲覺得不論是對他自己還是照顧他的父親都是一種解脫。
隻是她還來不及賺錢讓爺爺享享福。
奶奶還在父親兩歲時就去世了,爺爺一個人將父親他們拉扯大,一輩子十分不易。
迴家前一晚,楊玲玲跟石文斌去網吧通宵,兩個網癮青年,平時一有時間就一頭紮進網吧裏。
去網吧前楊玲玲還好好的,可開始通宵沒多久,她就頭疼起來,她跟遊戲玩得正在興頭上的石文斌說迴去吧不通宵了。
石文斌沒說二話就答應了。
後來想起那天晚上,楊玲玲不明白為什麽會突然頭疼,她甚至忍不住迷信的想,是不是爺爺在給石文斌考驗,考驗他在玩跟她之間選擇誰。
於是,石文斌通過了考驗。
休息一晚,第二天楊玲玲獨自一人迴家。
來年,她跟石文斌一起南下廣東打工。
兩人在一起三年,中間分離兩地一年,那一年楊玲玲以為他跟石文斌會就此分開,卻不想來年石文斌來找她,兩人繼續在一起,就那樣談了七年的戀愛,一起居住了六年。
住在一起,朝夕相處,柴米油鹽,最容易看到對方最真實的樣子。
兩人經過矜持客氣的初戀期,再到你儂我儂的熱戀期,再到矛盾頻發的厭戀期,一路跌跌撞撞不斷磨合,到越來越熟悉,越來越不分彼此,直至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