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目光深遠,聽完杜如晦的陳述之後,心頭的怒氣也漸漸消下去了,南蠻之地他也並不陌生,那裏崇山峻嶺的幾百年的古木應有盡有,隻是曆朝曆代都因為交通堵塞或者戰亂等等原因,一直都沒有修成一條大路通往南蠻,除了經濟上的考慮之外,李世民還想到了更深遠的好處,大道修通了之後,南蠻人跟中原唐人的交易必然更加的廣泛了,現在的南蠻雖然名義上是歸屬於朝庭管轄的,但是基本上卻是自治的,朝庭在南蠻一個郡縣都沒有設置,一個官員都沒有派遣,這對於一心要建立統一帝國的李世民來說,自然是如同魚刺一般卡在咽喉裏的,如今有了機會自然不會放棄的。 想了想李世民說道:“此事雖然有諸多好處,隻怕實際操作起來難度不小啊,這曆朝曆代的統治者,自然也明白南蠻資源豐富,說起來隻是修一條大道便可以了,隻是那裏的地形限製一條大道恐怕都難以修成呢。杜愛卿莫不是有什麽好辦法嗎?” 聞言杜如晦卻是笑著搖了搖頭,然後說道:“陛下,你忘了方炎最擅長的是什麽了嗎?除了帶兵打仗,要說方炎最擅長的還是搞發明創造,多少新奇物事都是經過方炎發明出來的,現在都已經在整個大唐使用開來了呢,臣對修路一事卻是知之甚少的,若是臣去辦這件事情,恐怕沒個十年八年的也完成不了,但是方炎卻不一定了,以他的聰明才智,一定可以想到克服的辦法,陛下何不先下一道聖旨給他,看看他有沒有辦法或者願不願意接手此事呢?” 李世民一拍大腿,臉上頓時一喜,別人完成不了的事情並不代表方炎也做不出來啊,聯想到方炎以前帶給自己的各種驚喜,李世民莫名的就多了一股信心,似乎這路是一定能夠修出來的。再想到此路一旦修成了,那對朝庭更是大有好處啊,除了經濟上還有政治上的,要不了幾十年幾十萬南蠻人就會融合到大唐中來了,到時候朝庭就可以在當地設置郡縣派遣官員了,才能真正做到將南蠻之地歸於朝庭了。當下大喜地來到了書桌前,開始準備給方炎擬一道聖旨了,李世民對方炎的小性子還是很了解的,這小子雖然腦袋瓜子非常靈活,不過生性卻是有些懶隋的,如果不加以鞭策肯定不會傾盡全力的,想到這裏聖旨上的語氣措施便嚴厲了幾分,杜如晦便在一邊幫著李世民研墨,君臣二人相視一笑,卻是一種狼狽為奸,坑算方炎的意思在裏麵了。 不過這也是有多大能力就承擔多少責任,其它的將軍文臣們就算想接手這樣的事情李世民也不放心呢,可以想象的到的是,一旦這條大路開始修建以後,消耗必然是巨大的,前有秦始皇修萬裏長城,耗盡國力,如今李世民要在南蠻之地修一條大道通往中原,消耗也不會小多少的,不過經過這些年的休養生息之後,太倉庫存裏已經非常的充盈了,就算是現在的大唐修一條萬裏長城出來,也不會比始皇帝的時候難上多少,畢竟這都已經幾百年之後了,生產力各方麵都進步了不少。最後,杜如晦建議道:“陛下,此事事關國體,更是一件造福千秋萬代的大事情,這條路還得請陛下來為之命名啊。陛下的英明也必將永垂青史。” “哈哈,好好,此事現在還不著急。先看看方炎如何答複吧。”李世民收起聖旨自己先看了又看,神色頗為得意的樣子,人力財力俱備,現在正是大刀闊斧的好時機啊。 “對了,陛下,陛下不是剛剛說一定要懲罰這些南蠻族人嗎?臣以為這修路便是一個好的懲罰時機,這一次朝庭修路,民夫至少得要幾十萬人,這些南蠻人完全可以征調過來修路,這也是朝庭對他們造反一事的懲罰了,而且這也是為他們南蠻人帶去好處的事情,不僅懲罰了他們南蠻人,他們還會對朝庭感恩萬分的。”杜如晦又建議著說道。 李世民不由的點了點頭,說道:“好,杜愛卿這個建議甚好,那就等戰事結束,把這些南蠻人都征召去修路吧,如此朝庭也能節省一筆開支呢。當真是一箭雙雕的好主意。” 君臣二人相談甚歡,甚至還小小的算計了一番萬裏之外的方炎,解決了南蠻的難題之後,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就擺在了君臣二人之間,對於此事杜如晦有心不提,免得壞了陛下的興致,不過卻又不得不提,因為這也是方炎奏折中所說一事,朝庭必然要盡快給方炎一個答複的。想了想杜如晦小心翼翼地問道:“陛下,那侯君集一事,陛下意欲何為呢?” 果然,聽到侯君集三個字,李世民大好的心情卻為之一滯,臉上表情又是痛苦難過又是憤怒,侯君集跟隨李世民的時間最早,早在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就已經一起並肩作戰了,而且還有大功勞在身上,南昌國的叛亂便是侯君集一人平定下來的,可以說對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再加上一些私人的情感在裏麵,李世民對於如何處理侯君集的事情一直沒有表態。朝中的文武大臣們也是心知肚明的,這個問題提出來隻會讓李世民心中不高興的,所以這幾個月時間下來,大臣們都有意的避開了這個問題。 而現在卻不得不表態了,李世民也要下定決心了,是殺是禍總得給前線的將軍們一個準確的態度的。李世民皺著眉頭,迴到書桌後麵坐了下來,一時間竟有些難以下定決心,此事他在心中已經想了很久了,要說曆朝曆代的開國皇帝,屠殺開國元勳者不在少數,相當一部分的開國皇帝立國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除掉那些對自己有威脅的開國元勳,這樣做雖然在曆史上的名聲會有所影響,但是另一方麵對國家的安定卻是有好處的,典型的漢高祖劉邦就曾經這樣做過,跟隨他一起起義的開國元勳,能夠最後安度晚年的寥寥無幾。 然而李世民卻沒有這樣做過,從來不曾對開國元勳舉起過屠刀,這也是李世民心胸闊達的體現,另外大唐開國名正言順,底子非常的牢靠,李世民對自己的皇位也非常的有信心,他本是貴族出身,父親李淵就是一方大吏,跟漢高祖劉邦的布衣出身不同,布衣出身的皇帝很大程度上都缺少安全感,特別是那些功勞大的功臣們,往往都是第一個被殺的對象。想了一會兒李世民卻是痛苦的閉上了雙眼,淡淡地問道:“杜愛卿有什麽好的建議嗎?另外朝中的大臣們私下裏又是如何議論此事的?” “臣對朝中大臣們的議論不甚清楚,不過王公犯法與庶民同罪,這是天下百姓皆知的道理,不能因為以前的功勞就無視大唐的律法,造反乃是誅連九族的重罪,這個先河從來沒有人開過,臣以為此次也不應該為侯君集開此先河。”杜如晦小心翼翼地說道。實際上朝庭中多數大臣們也是這個想法,不過杜如晦卻不好說出來,否則就容易落下一個結黨營私的名聲,反正他也是這樣的主張。杜如晦也相信陛下最後會做出正確的決定,隻是這個過程對李世民來說有些痛苦罷了。 李世民沒有立刻說什麽,隻是靠在椅子上點了點頭,也不知道心中再想些什麽,過了一會兒突然開口問道:“杜愛卿,侯君集也是一個大家族吧,朕知道他有三個兒子,整個家族有多少人?” “迴稟陛下,侯家確實是一個大家族,族中光是男丁就有一百多人,女眷加上其它的親屬就有一千三百六十二人,不過如果按照九族來算的話,侯君集交情頗廣,恐怕就有上萬人了。”杜如晦老老實實的迴答道,侯君集造反一事傳到朝中之後,他的底細杜如晦就調查的清清楚楚了,想到這裏心中也是一陣的膽寒,誅九族的話,這一次恐怕要殺上萬人啊。那真是血流成河了。不過造反之罪曆朝曆代都是誅殺九族的,李世民這麽做其它的人也說不了什麽閑話的,哪怕是曆史記載下去,也不能把這個罪責怪到李世民的頭上的。 靜靜地聽完杜如晦的陳述,李世民沉默了良久才淡淡地開口道:“侯君集一事畢竟是個例,依朕所看,誅九族未免太過殘忍了,也會連累到很多無辜之人,造成不必要的社會動蕩。誅三族便可以了,愛卿怎麽看?” “陛下英明,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不願更多的人受到牽連,實是萬民之幸啊。依臣所見誅三族非常合適,想必朝中之文武大臣們也不會多說什麽的了。”杜如晦連忙應道。對李世民的意見自然是遵從無比,這三族一千多人跟誅九話一萬多人,那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了,實際上這個決定對李世民來說已經非常痛苦了,隻是律法擺在那裏,李世民雖然有能力改變,卻也知道自己如果不這麽做,天下人的閑言碎語就能把朝庭淹沒了。以後其它的造反事情發生更不好辦了。想了想杜如晦又建議道:“陛下,此事可以對外詔榜誅滅九族,實際操作中再誅三族,如此一來即能顯示朝庭的仁愛之意,也能警告天下不規之人,對朝庭的威信也不會有影響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錦衣夜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錦衣夜行並收藏迴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