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炎將名單拿了出來,又重新看了一遍,其中不少人的音容笑貌他都還記得。鄉親們知道方炎要離開了,紛紛走在隊伍後麵送的方炎,還有不少從外村趕過來的,都是那些被方家招募上的夥計。方炎一一和這些人告別,然後又叮囑那些被招募上的夥計,一定要按時到達,如果路費有問題的可以向方家提前支付一些。
坐在馬車上麵,看著山村離自己越來越遠,方炎心中不由得湧起一絲不舍之心,這以後他就不生活在這裏,不過這裏卻留下了他太多的迴憶。方炎的名單上有兩百多人,不過在千陽縣的就有四十多。
王頭溝是一個近乎與世隔絕的小山村,三麵環山,這裏的交通極為的不方便,所以村子裏也非常的貧窮,整個村子加在一起也找不出來一個財主,不少村民們還保留著一邊上山打獵一邊下地幹活的勞作習慣,主要是這裏是山區,田地嚴重的不夠分,如果隻是靠種田地的話,根本就養不活一家人,而且朝庭的稅收還要上交,一分都少不得,不少村民們都要用獵物來抵換稅收,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這裏的民風也非常的兇悍,對外來的人非常的排斥。
村子不大,隻有幾十戶人家,像是一個山寨子,圍繞著地勢而建,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年複一日的生活,對外麵的世界也不甚關心。
崎嶇的山道上,一個老頭正背著一擔柴禾艱難的行走著,柴禾捆的很大,一看上去就很重的樣子,不過老頭卻埋著頭一步一步向村子的方向走去,老頭今天六十多歲了,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和二兒子都娶了媳婦,倒不是因為有閨女願意嫁到這個封閉的小山村來,而是因為他有兩個女兒,是跟別戶人家換的親,也就是把女兒嫁過去,對方再把女兒嫁過來,兩個閨女換了兩個媳婦迴來。
第三個小兒子眼看著就到了成家的年紀,老頭四處打聽著,卻也沒有一個媒婆願意為他做事的,媒婆們一聽是王家溝出來的,便就紛紛拒絕了,誰都知道這個地方是出了名的窮。而且因為窮的願意,村民們對外也非常的排斥,可是村子裏的閨女最大的願望卻是嫁出去,這也導致了這些年來這個王家溝裏的小夥子娶親越來越困難了,王老頭很著急卻也沒有辦法,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認識的舊友告訴了他一個消息,可以讓他小兒子去參軍,家裏還能拿到一些補助的錢。
王老頭很舍不得讓自己的兒子去參軍,不過最後還是同意了,主要是因為家裏一共就幾畝旱地,種出來的糧食還不夠一家人吃的,至於打獵,那基本上是靠運氣的了,而且打獵得到的獵物這年頭也不值什麽錢。
小兒子王二狗很能幹的一個小夥子,聽到老爹的安排後並沒有反對,收拾行李就出了王家溝,千陽縣每年都有征兵的名額,直接去縣城就可以報道了,然後再送到各個新兵訓練點就行了。王二溝就這麽的進了糧草營,成了一名普通的士卒。
不過就在幾個月前,衙門裏來人到了王家溝,找到了王老頭,告訴了他一個驚天的噩耗,小兒子王二狗已經戰死了,來的人送了一些錢和糧食過來,然後就離開了。消息很快就在村子裏傳開來了,王老頭一下子仿佛蒼老了十幾年,兩個成家了的兒子便將小兒子開墾出來的旱田分了。
王老頭本來就是跟著小兒子一起過日子的,一下子就變得衣著無落了,鄉親們都很同情他的遭遇,有些人還說起了風涼話,好好的送兒子去參軍,那不是把兒子往死路上送嗎,所以現在這一切都是王老頭自己作的。
王老頭默不出聲,他心中也覺得對不起死去的兒子,不過家中的境況卻是更加差了,人活著總得吃飯啊,他和老伴都老了打獵什麽的已經不可能了,可現在就連田地都沒的種了,兩個兒子也商量好了,每年一家各出兩擔糧食,不過四擔糧食哪裏夠他們兩老人吃一年的啊,剩下的還得他自己想辦法。
好兒不當兵,村民們都說王老頭一定是鬼迷了心竅,才把那麽好的一個後生送去當兵了,現在是報應到了,朝庭發了一次撫恤後,就再也沒有其它的了,每每晚上王老頭拿出官府送過來的那些米麵油的撫恤物品,心中就無比的痛苦,他也覺得是自己做錯了,小兒子從小就很聽話的,要不是自己作了那個決定,小兒子現在一定還活的好好的,可是現在卻再也見不到了。
那些官府送來的撫恤他都沒有動,總覺得不能動那些東西,可是日子還要繼續過下去,家中的糧食越來越少了,這山寨裏不少老人晚年都很淒涼,更別說是像他家這樣的了,現在連一個壯勞力都沒有的了。
王老頭在村子裏地位越來越低,說他閑話的人也越來越多,就連一些頑皮的孩子也欺負上來了,這村子裏很封閉,也沒有幾個識的字的,跟外麵的世界基本沒有什麽交流,思想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以前亂世的時候,亂世之中人命最不值錢了,當兵一般都是實在混不下去了,去營中混一口飯吃而已,否則誰也不願意出去,哪怕是守著家裏的一點薄田過著苦日子,所以王老頭的舉動做法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或者他們覺得王老頭太狠心了,都不怎麽待見這個老頭了。
背著沉重的柴禾,王老頭已經是氣喘籲籲了,日子雖然過的辛苦可是隻要能吃飽就能過下去,可是村子裏的閑言碎語卻讓老頭有些忍受不了,就在剛才他迴村的路上,一群瞎胡鬧的頑童就圍著他不讓他走路,還有朝他吐口水的,村民們一致排外,他卻送兒子去參軍了,顯然是引起了全村人的不滿,平時一個個鄉親們看到他這老頭也像看到了瘟神一般躲的遠遠的。
王老頭迴到自家院子裏,麵前的是三間茅草房子,還是他跟小兒子一起重新修建的,不需要什麽錢的,可卻需要力氣,房子修建的時候他還年輕有力氣,住了幾年的茅草房子到處都開始漏雨了,王老頭站在院子裏,不由的長長歎了一口氣,兒子去世的消息已經過去了幾個月,他也從一場大病中緩過來了,日子還得繼續過下去,眼前的這茅草房子就要好好的修繕一番了,可找誰呢?
想到這裏,王老頭的臉上愁容更甚,家中現在一個勞力都沒有了,兩個已經分家的兒子平日裏都從來不迴來的,自己要是厚著老臉過去讓兩人迴來修房子,那換來的兩個兒媳婦肯定又要閑言碎語一大堆了,王老頭是個硬氣的人,雖然現在人老了,可心氣一直在,站在院子裏好一會兒,才長歎一口氣進屋了,這破房子住一天是一天吧,屋子裏比較昏暗,雖然房子開了幾個窗戶,不過這天氣太冷了,窗戶全部被堵上了,否則那冷風就唿唿的往裏麵吹,所以即使是大白天的時候,屋子裏也是漆黑的一片。
老伴圍在火堆邊納著鞋子,家中收拾的很幹淨,雖然窮了一點,可還像一個家的樣子。王老頭挨著老伴坐了下來。就在這個時候,這個平時隻有雞鳴狗叫的山村子裏,突然喧鬧了起來。
王老頭愕然的看了一眼老伴,然後兩人就從屋子裏奔了出來,仔細一聽,這聲音和山村裏的自然之聲不同,王老頭聽過這種聲音,那是隻有村子裏有老人去世或者是嫁娶的時候才會出現的鑼鼓聲,十分的好聽。
村子裏的人沒有什麽娛樂,鑼鼓聲對他們來說都是非常新奇的了,平時都很難聽的到,兩老人便要相攜著過去看熱鬧了,一邊心中細數著村子裏會是哪一家辦事,不過算了一遍下來,發現沒有哪家要辦喜事的,心中便想著是不是哪一個老人去世了。
鑼鼓聲越來越清淅,聲音正向著他家的方向傳了過來。王老頭不由的扶著老伴加快了速度。要是趕不上就吃虧了。
方炎沒有選擇低調,而是將自己的候爺儀式全部擺了出來,前麵有開道的侍衛,手中舉中長方形的牌子,上麵有著自己的官位和爵位,後麵還有鑼鼓的隊伍,一行人一邊走一邊吹打著,還沒有進入村子裏,不少人就被吸引過來了,紛紛站在兩邊觀看了起來,雖然這個村子裏幾乎沒有識字的,不過方炎擺出來的這陣勢,大家都知道是一個大官過來了,民對官總是有些懼怕的,退在道路兩邊遠遠的。
對於這個偏僻的山村來說,好幾年都看不到一個官員會來這裏的,所以這樣的陣仗對他們來說非常的震驚,一個個遠遠的站著指指點點的,都好奇這樣的大官員來這裏會是做什麽的。
方炎坐在馬車上,撳開簾子看了看眼前的山村,跟方家村明顯不同,這個山村比以前的方家村還要窮困的多,入眼山坡上有一些旱地,都是在石頭縫中間挖出來的一點地,有的隻有三四個平方大小,這樣的旱地還是東一塊西一塊的,而且就是這樣從石頭縫裏麵扣出來的一點地,也非常的貧,根本種不了什麽能值錢的作物。雖然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這山又不是那種深山峻嶺的,還能獵到一些值錢的玩意兒。
坐在馬車上麵,看著山村離自己越來越遠,方炎心中不由得湧起一絲不舍之心,這以後他就不生活在這裏,不過這裏卻留下了他太多的迴憶。方炎的名單上有兩百多人,不過在千陽縣的就有四十多。
王頭溝是一個近乎與世隔絕的小山村,三麵環山,這裏的交通極為的不方便,所以村子裏也非常的貧窮,整個村子加在一起也找不出來一個財主,不少村民們還保留著一邊上山打獵一邊下地幹活的勞作習慣,主要是這裏是山區,田地嚴重的不夠分,如果隻是靠種田地的話,根本就養不活一家人,而且朝庭的稅收還要上交,一分都少不得,不少村民們都要用獵物來抵換稅收,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這裏的民風也非常的兇悍,對外來的人非常的排斥。
村子不大,隻有幾十戶人家,像是一個山寨子,圍繞著地勢而建,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年複一日的生活,對外麵的世界也不甚關心。
崎嶇的山道上,一個老頭正背著一擔柴禾艱難的行走著,柴禾捆的很大,一看上去就很重的樣子,不過老頭卻埋著頭一步一步向村子的方向走去,老頭今天六十多歲了,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和二兒子都娶了媳婦,倒不是因為有閨女願意嫁到這個封閉的小山村來,而是因為他有兩個女兒,是跟別戶人家換的親,也就是把女兒嫁過去,對方再把女兒嫁過來,兩個閨女換了兩個媳婦迴來。
第三個小兒子眼看著就到了成家的年紀,老頭四處打聽著,卻也沒有一個媒婆願意為他做事的,媒婆們一聽是王家溝出來的,便就紛紛拒絕了,誰都知道這個地方是出了名的窮。而且因為窮的願意,村民們對外也非常的排斥,可是村子裏的閨女最大的願望卻是嫁出去,這也導致了這些年來這個王家溝裏的小夥子娶親越來越困難了,王老頭很著急卻也沒有辦法,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認識的舊友告訴了他一個消息,可以讓他小兒子去參軍,家裏還能拿到一些補助的錢。
王老頭很舍不得讓自己的兒子去參軍,不過最後還是同意了,主要是因為家裏一共就幾畝旱地,種出來的糧食還不夠一家人吃的,至於打獵,那基本上是靠運氣的了,而且打獵得到的獵物這年頭也不值什麽錢。
小兒子王二狗很能幹的一個小夥子,聽到老爹的安排後並沒有反對,收拾行李就出了王家溝,千陽縣每年都有征兵的名額,直接去縣城就可以報道了,然後再送到各個新兵訓練點就行了。王二溝就這麽的進了糧草營,成了一名普通的士卒。
不過就在幾個月前,衙門裏來人到了王家溝,找到了王老頭,告訴了他一個驚天的噩耗,小兒子王二狗已經戰死了,來的人送了一些錢和糧食過來,然後就離開了。消息很快就在村子裏傳開來了,王老頭一下子仿佛蒼老了十幾年,兩個成家了的兒子便將小兒子開墾出來的旱田分了。
王老頭本來就是跟著小兒子一起過日子的,一下子就變得衣著無落了,鄉親們都很同情他的遭遇,有些人還說起了風涼話,好好的送兒子去參軍,那不是把兒子往死路上送嗎,所以現在這一切都是王老頭自己作的。
王老頭默不出聲,他心中也覺得對不起死去的兒子,不過家中的境況卻是更加差了,人活著總得吃飯啊,他和老伴都老了打獵什麽的已經不可能了,可現在就連田地都沒的種了,兩個兒子也商量好了,每年一家各出兩擔糧食,不過四擔糧食哪裏夠他們兩老人吃一年的啊,剩下的還得他自己想辦法。
好兒不當兵,村民們都說王老頭一定是鬼迷了心竅,才把那麽好的一個後生送去當兵了,現在是報應到了,朝庭發了一次撫恤後,就再也沒有其它的了,每每晚上王老頭拿出官府送過來的那些米麵油的撫恤物品,心中就無比的痛苦,他也覺得是自己做錯了,小兒子從小就很聽話的,要不是自己作了那個決定,小兒子現在一定還活的好好的,可是現在卻再也見不到了。
那些官府送來的撫恤他都沒有動,總覺得不能動那些東西,可是日子還要繼續過下去,家中的糧食越來越少了,這山寨裏不少老人晚年都很淒涼,更別說是像他家這樣的了,現在連一個壯勞力都沒有的了。
王老頭在村子裏地位越來越低,說他閑話的人也越來越多,就連一些頑皮的孩子也欺負上來了,這村子裏很封閉,也沒有幾個識的字的,跟外麵的世界基本沒有什麽交流,思想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以前亂世的時候,亂世之中人命最不值錢了,當兵一般都是實在混不下去了,去營中混一口飯吃而已,否則誰也不願意出去,哪怕是守著家裏的一點薄田過著苦日子,所以王老頭的舉動做法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或者他們覺得王老頭太狠心了,都不怎麽待見這個老頭了。
背著沉重的柴禾,王老頭已經是氣喘籲籲了,日子雖然過的辛苦可是隻要能吃飽就能過下去,可是村子裏的閑言碎語卻讓老頭有些忍受不了,就在剛才他迴村的路上,一群瞎胡鬧的頑童就圍著他不讓他走路,還有朝他吐口水的,村民們一致排外,他卻送兒子去參軍了,顯然是引起了全村人的不滿,平時一個個鄉親們看到他這老頭也像看到了瘟神一般躲的遠遠的。
王老頭迴到自家院子裏,麵前的是三間茅草房子,還是他跟小兒子一起重新修建的,不需要什麽錢的,可卻需要力氣,房子修建的時候他還年輕有力氣,住了幾年的茅草房子到處都開始漏雨了,王老頭站在院子裏,不由的長長歎了一口氣,兒子去世的消息已經過去了幾個月,他也從一場大病中緩過來了,日子還得繼續過下去,眼前的這茅草房子就要好好的修繕一番了,可找誰呢?
想到這裏,王老頭的臉上愁容更甚,家中現在一個勞力都沒有了,兩個已經分家的兒子平日裏都從來不迴來的,自己要是厚著老臉過去讓兩人迴來修房子,那換來的兩個兒媳婦肯定又要閑言碎語一大堆了,王老頭是個硬氣的人,雖然現在人老了,可心氣一直在,站在院子裏好一會兒,才長歎一口氣進屋了,這破房子住一天是一天吧,屋子裏比較昏暗,雖然房子開了幾個窗戶,不過這天氣太冷了,窗戶全部被堵上了,否則那冷風就唿唿的往裏麵吹,所以即使是大白天的時候,屋子裏也是漆黑的一片。
老伴圍在火堆邊納著鞋子,家中收拾的很幹淨,雖然窮了一點,可還像一個家的樣子。王老頭挨著老伴坐了下來。就在這個時候,這個平時隻有雞鳴狗叫的山村子裏,突然喧鬧了起來。
王老頭愕然的看了一眼老伴,然後兩人就從屋子裏奔了出來,仔細一聽,這聲音和山村裏的自然之聲不同,王老頭聽過這種聲音,那是隻有村子裏有老人去世或者是嫁娶的時候才會出現的鑼鼓聲,十分的好聽。
村子裏的人沒有什麽娛樂,鑼鼓聲對他們來說都是非常新奇的了,平時都很難聽的到,兩老人便要相攜著過去看熱鬧了,一邊心中細數著村子裏會是哪一家辦事,不過算了一遍下來,發現沒有哪家要辦喜事的,心中便想著是不是哪一個老人去世了。
鑼鼓聲越來越清淅,聲音正向著他家的方向傳了過來。王老頭不由的扶著老伴加快了速度。要是趕不上就吃虧了。
方炎沒有選擇低調,而是將自己的候爺儀式全部擺了出來,前麵有開道的侍衛,手中舉中長方形的牌子,上麵有著自己的官位和爵位,後麵還有鑼鼓的隊伍,一行人一邊走一邊吹打著,還沒有進入村子裏,不少人就被吸引過來了,紛紛站在兩邊觀看了起來,雖然這個村子裏幾乎沒有識字的,不過方炎擺出來的這陣勢,大家都知道是一個大官過來了,民對官總是有些懼怕的,退在道路兩邊遠遠的。
對於這個偏僻的山村來說,好幾年都看不到一個官員會來這裏的,所以這樣的陣仗對他們來說非常的震驚,一個個遠遠的站著指指點點的,都好奇這樣的大官員來這裏會是做什麽的。
方炎坐在馬車上,撳開簾子看了看眼前的山村,跟方家村明顯不同,這個山村比以前的方家村還要窮困的多,入眼山坡上有一些旱地,都是在石頭縫中間挖出來的一點地,有的隻有三四個平方大小,這樣的旱地還是東一塊西一塊的,而且就是這樣從石頭縫裏麵扣出來的一點地,也非常的貧,根本種不了什麽能值錢的作物。雖然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這山又不是那種深山峻嶺的,還能獵到一些值錢的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