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召集群臣在朝堂上議論了好幾天,突厥人一直是唐朝邊境線上最大的威脅之一,這些突厥遊牧民族一向是狼子野心,像是喂不飽的餓狼,隻要大唐稍微露出一點疲態,就會被他們撲上來狠狠的咬上一口,算上前幾次對突厥人的戰爭,去年的這一場持續了半年多時間的戰爭,算得上是和突厥人的第四次了,李世民對這些毫無信用的遊牧部落已經毫無信心了,突厥人求和的使者已經到了長安禮部驛館,不過一住就是四五天,也沒人理睬他,現在朝堂之上關於如何對待突厥人已經吵得不可開交了。


    武將們大多是支持,繼續征伐突厥的,這樣他們就可以繼續建功立業了,反正現在突厥人已經被打得落花流水支零破碎了,正是這些武將們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最好是借此一舉將突厥人趕出草原。


    當然還有一些迂腐的文人,說什麽大唐是禮儀之邦,應該以德服人,這樣才可以使萬邦來朝,彰顯我大唐的寬容,這樣的論調雖然被那些武將們狠狠的鄙視了一番,不過卻也代表著一部分人的想法。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李世民一時之間沒有作出決定,如今大唐的國力蒸蒸日上,正是發展的大好時機,這些少數遊牧部落雖然狼子野心毫無信用,一旦當他們實力足夠強大時,就會摒棄一切條約。可是如果利用得當對大唐的發展也是有好處的。


    李世民心中偏向於借這個機會狠狠的敲詐勒索突厥人一番,一方麵削弱突厥人的勢力,另一方麵拉攏迴紇、吐穀渾等部落,讓他們相互彼此牽製,最好是狗咬狗相互爭鬥不休,最後大唐作為他們的裁判人超然獨立之外,這樣對大唐才是最為有利的。


    不過可惜朝廷上的大臣們似乎不怎麽明白李世民的心意,每個人所站立的立場不同,思考的方式也自然不一樣了,那些武將們一心想著建功立業,為大唐打下更廣闊的江山,卻很少考慮這些江山能不能坐得穩,那些文臣們考慮的更多的是名望聲威,以及私人的一些目的。


    同時作為君王的李世民,主要考慮的更多,草原廣闊無比,而且隻適合放牧,一直都是由少數遊牧部落所占領的,那裏顯然不適合漢人去耕種,如果真的按照這些武將所想的那樣,將那些少數遊牧部落全部趕出草原,大唐並不會從此收益多少,反而要派出大量的部隊駐紮在那裏,這樣顯然不適合大唐的發展。


    當然,李世民也不願意像現在這樣,曆史上一旦這些遊牧部落強大起來,都會入侵中原的,三國結來時候晉朝的時候後期就有五胡亂華曆史慘劇發生,漢人差一點就遭遇到了滅頂之災。在冷兵器時代,這些遊牧部落的人民天生就是精銳的戰士,而且中原王朝相比之下,有一個明顯的劣勢,士兵可以訓練,可是精良的戰馬卻遠遠不夠,騎兵對步兵的壓製力幾乎是天然的,當年霍去病將軍遠征草原,幾乎是耗盡了大漢王朝全部的國力去征戰的,雖然當時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將遊牧部落趕到了敦煌以西,不過隨著漢王朝的衰落,這些花了巨大代價打下來的江山就再次被遊牧部落占領了。


    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李世民自然不願意再次看到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他並不願意消耗大量的國力去占領廣渺的草原,最好的辦法就是削弱這些遊牧部落的實力,讓他們彼此之間相互牽製,大唐王朝則獨立於超然之外的地位。借著這一次對突厥戰爭的巨大勝利,完全可以爭取到足夠的利益迴來,現在他就等著突厥人上門過來了,就是不知道現在手中的這顆棋子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方炎也確實沒有讓他失望,第一次出征沙場,就將突厥大王給俘獲迴來了,完全超出了他的意料之外。


    而就在這個時候,突厥人的使臣也終於到達了長安,使臣是方炎所熟悉的,不是別人正是當初出使的方炎大營的那個漢人狗頭軍師李晏,與他同行的還有突厥九王爺阿托,不過兩人來到長安已經有三天了,卻沒有見到一個唐朝官員來接待他們,似乎忘記了有這兩個突厥人,這讓他們心中很是不安,感覺到他似乎沒有和他們談判的誠意,可是他們又不能夠離開,這一次,他們當然是帶著突厥人高層和一群皇親貴族的意見與期望來的。


    因為戰敗的緣故,兩人也有些膽戰心驚,特別是李晏,他本身是最不願意過來的了,因為他是大王爺烏思齊的人,他的大王爺這一次可是犯了大事,當初突厥大王被方炎包圍的時候,大王爺烏思齊滿心以為這是自己上位的大好時機,便置突厥大王的安危於不顧,可是結果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不僅僅是偷雞不成反失了一把米,而且因為那一仗敗得莫名其妙,引起了眾多人的不滿,在軍中的威望也降低了。


    原本大王爺上位就很困難了,結果被方炎一招瞞天過海玩得暈頭轉向,其他的幾個王爺就更加對他不服了,借這個機會對他大肆打擊,當然了,其他幾個王爺主要是因為自己不夠資格,但是又不能看到大王爺借此上位,那樣他們的好日子恐怕也就到頭了,烏思齊無奈之下,也明白了一個道理,現在還不是他借機上位的好時機,這才派遣使臣前往長安,希望將突厥大王重新贏迴來,然後他再慢慢積蓄實力。


    不過對於這一次出使長安與大唐談判的結果,所有人都不曾看好了,一個個膽戰心驚的,主要是這一次突厥人敗的太慘了,三路大軍幾乎每一路都有損失,不僅失去了廣大的地盤,而且很多據點都被拔掉了,牛羊馬匹損失無計。恐怕至少需要數年時間才可以休養生息恢複過來了。


    李世民下了朝,便迴到了自己的書房,這時候長孫皇後過來了,看到夫君眉頭不展的樣子,長孫皇後便安慰了幾句,對朝廷上發生的事情她也比較清楚,隻不過這些國家大事她很少去幹預,心中倒是好奇第一次上沙場的方炎是如何立了這麽大一個功勞的,實際上這個消息現在已經在長安傳開來了,大家都在討論這個方炎是何方人物。


    不過真的知道這個人是誰的卻沒有幾個,畢竟方炎的官職太小,在軍中隻是一個押運糧草的頭,越是不知道是誰,越是引發了人們對方炎的好奇。


    長孫皇後便把自己在外麵聽到的消息說給了李世民聽,畢竟這一次大唐全勝歸來,老百姓在長安裏搞起了各種的慶祝活動,都是自發組織的,實際上京城長安距離突厥人的邊境線並不遠,在地理位置上來說,並不是很適合作為都城的,當初突厥人就曾經兵臨城下,就是京城裏的老百姓也受到過突厥人的荼毒,不少人家都還被突厥人殘害過,所以心中對突厥人十分仇視。


    人們在談論唐軍給突厥人打大勝,自然也談到了方岩率領一支小隊千裏奔襲,直接插入敵人的腹地,俘獲突厥大王,簡直就是當年的關羽千裏走單騎,上演了神話一般的傳奇一幕,在京城裏反響特別的大,並且被好事者編成了曲目,也有詩人特意為方炎寫了詩,一時之間廣為流傳。不過作為當事人的方炎卻是完全不知情的。


    李世民饒有興趣地聽著長孫皇後講起民間的事情,倒是沒有想到,自己當初為了方炎的安全考慮,特意把他安排進了糧草營中,卻沒有想到,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竟然還立了大功,把李世民聽到民間百姓都自發地組織起來慶祝活動,頗為滿意的點了點頭,心情也頓時好了不少,這就是民心所向呀。然後又想起了什麽似的問道:“聽說這個方炎在長安裏有不少的產業,好像和程家還有來往,不知道是什麽關係。”


    “也沒什麽,聽說這個方炎和咬金的兒子是結拜兄弟,產業也不算多,就是幾家店鋪而已,如果此子潛力巨大,就是不知道他的誌向在哪裏,他家弄的那個方氏宣紙,現在已經大江南北傳開來了。”


    長孫皇後說道,他跟程府上的裴夫人倒是聊過不少關於方炎的事情,心中對這個小子還是挺喜愛的,聰明機智,搗鼓出來的這些玩意卻又實用無比,因為有程府的支持合作,現在方家在京城已經開了五六家店鋪,不過即使是這樣,宣紙在京城同樣是供不應求的。李世民點了點頭,聽到方炎在老百姓那裏威望名聲不小,腦海中又不由的想起了方炎在雁門關的時候發明的燃燒彈,那玩意殺傷力十分的恐怖,端的是守城之利器。


    心中不由得閃過一絲擔憂,也不知道這個小子的腦袋瓜子是怎麽長的,雖然方炎現在對他還構不成任何的威脅,但是身為君王的李世民卻有著防患於未然的意思,這樣的人才如果有一天手握大軍,到時候恐怕就會出現尾大不掉的情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錦衣夜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錦衣夜行並收藏迴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