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宇宙好像正在自我毀滅。這是一個荒謬的結果,因為我們並沒有觀測到宇宙正在毀滅的跡象。

    宇宙並沒有坍縮,那一定還有什麽力量在對抗引力,於是“宇宙正在膨脹”的猜想被提出來,說,正是這種膨脹的力量在對抗引力、抵消引力。

    楚麗華盯著天空,想象中的並不一定是真的,沒有證據,不是麽?

    從廣義相對論出發,比利時科學家勒邁特發展出一個宇宙創生和膨脹的理論。

    他指出,假如宇宙真的在膨脹,那麽今天的宇宙一定比昨天的大,昨天一定比前天大,如果一直這樣倒推迴去,就會得出結論,說宇宙一定誕生於一個很小的、致密的點,這個點被形象地稱為“宇宙蛋”。

    也就是說,“宇宙蛋”從一個點開始發生大爆炸,並一直膨脹,直到變成現在我們看到的宇宙模樣。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大爆炸理論的起源。

    看,一種新學說的猜想就這麽出現了,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出發,導致了對宇宙膨脹的猜想,大爆炸理論也就隨著誕生了,提出這個猜想的是比利時科學家勒邁特。

    自己對青雲飛的一些猜測,並沒有去找他證實。

    因為,總感覺青雲飛太能狡辯了。

    可實際上,或許是理論不同呢?

    他有一句話“你為什麽總是不相信我反而願意相信其他任何一個人?”

    宇宙中所有的星辰都在不停地運動,有的會聚集在一起,有的正在離散開來,就像巨大的琴弦正在演奏一部恢弘的交響樂。

    我們人類世世代代都對頭頂的星空懷有濃厚的興趣,也對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充滿了敬畏和崇敬之情。

    現在,任何一個小學生都知道:地球是圓的;地球的自轉產生了白天和黑夜;太陽是太陽係的中心;我們的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樣繞著太陽公轉。

    但是我們人類的文明走到今天,能夠清晰地了解這些基礎的常識,卻是多麽的不容易。

    這些在你看來是天經地義的“常識”並不是那麽的“平常”,是多少代人在經曆了無數的坎坷和反複之後,才得出的對宇宙基本概貌的正確認識。

    驅使我們不斷探索周圍世界、探索廣袤宇宙的力量,正是我們那永不滿足的好奇心。

    這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哪怕再龐大,人類依然用極高的熱情去研究它。

    可,對於身邊那個甚至比孩子還要陪伴時間長的丈夫,自己是不是太武斷了?

    我們的祖先一直認為人類生活在一個平坦的大地上。“天圓地方”的假想很符合眼睛看到的景象。埃及和巴比倫的智者認為大地是一個半球形懸浮在空中,盡頭是萬丈深淵。

    直到公元前500年,有一些人開始意識到大地不是平的。在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看來,大自然的和諧之美是由各種完美幾何圖形和數字組成的。

    世界是造物主的傑作,半球形在幾何立體形狀中並不完美,由此推斷大地應該是個球形。

    100多年後的亞裏士多德終於找到了相應的證據:第一個證據是海麵上帆船影像的出現順序。

    當你在海邊看到一艘帆船遠去時,總是先看到船身消失,再看到桅杆和船帆消失,而不是看到它們同時縮小成一個點然後消失;

    反過來,當帆船向你駛來的時候,你總是先看到桅杆和船帆,然後再看到整個船身。

    如果大地是平的,這個現象就很不合理。但是如果大地是球形的,就能很好地解釋這個現象。

    是不是隻要靜下心來仔細觀察青雲飛,總會發現一直存在卻被自己選擇性忽略的真相呢?

    就好像除了剛才那個證據,證明地球是圓的還有兩個很重要的證據:

    第二個證據是晚上長途跋涉時觀察到的星辰運行情況。如果晚上朝著北極星的方向走足夠長的時間,就能觀察到身後有一些星星逐漸消失在地平線上,而前麵的星空會升起一些新的星星。這個現象也說明大地是球形的。

    第三個證據是月食時地球影子的形狀。發生月食的時候,月亮會慢慢落入地球的影子裏。而大地在月亮上的影子是一條圓弧線,這是證明大地是球形的重要證據。

    現在這個過程不過是幾句話就能說明白,但是真正去發現並證明它們,是不少人花了無數心血才得以驗證的。

    亞裏士多德宣稱“大地是球形”的觀點,在知識分子圈中引起了巨大反響。他是首位通過實證方式而不是思辨的方式去論證大地形狀的人。

    但是當時的人們一直無法接受這個觀點。如果大地真是球形的話,那為什麽我們不會走著走著就頭朝下腳朝上“掉下去”呢?

    這個問題兩千多年來一直折磨著許多科學家,因為人們日常體驗到的上下觀念的常識與觀測到的“大地是球形”的證據存在著嚴重的矛盾。

    也就是說,很多事情,就算猜出大概,因為無知的邊界太大。所以,基本上最終還是選擇了不相信。

    除非,有人拿出更加有力的證據來。

    但對於本應該是自己最親密的人的丈夫,楚麗華發現,自己對於了解他花的心思,甚至沒有研究各種宇宙知識來的多。

    甚至連俱樂部的人,楚麗華曾經都是挖空了心思想辦法去接觸他們的內心。

    試想,自己又是真的發自內心把他當家人了嗎?

    自己要求的,對比的,都是讓他按照家人的標準來對待自己。

    可是自己卻……

    都說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吧?

    對於兩個彼此是因為相愛才走到一起的人來說。

    曾經自己為了得到青雲飛,花過不少心思,可“到手”以後,反而隻想要得到權利,卻忘了自己的義務。

    就像楊絳先生說的那樣,如要鍛煉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成堅忍的性格。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半盲女的英雄之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薇筱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薇筱語並收藏半盲女的英雄之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