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
之前還說自己家屋子太小,畫放不下了,讓自己來拿走,現在……整半天剛才介紹屋子是為這做鋪墊啊?
果然是銷售出身的人,做什麽事都是那一個套路。
楚麗華頓時有些反感了。
不管怎麽說,都是曾經的朋友,本來還有想法給你,但是你這麽一操作……
楚麗華正不知道怎麽迴,青雲飛就開口了,“東西打算搬到我哥他們那裏去。已經說好了,早知道這樣就不事先和他們說了。實在不好意思啊!”
青雲飛這麽說了以後,鬱霞秋就推辭說她老公要迴來了,她該去準備晚飯了,讓楚麗華他們先坐著。
末了,還問了一句,“你們渴不渴,要不要喝點水。”
青雲飛拉著楚麗華就起身告辭了。
出去以後,青雲飛說,這樣的朋友,真是……
——“隻是,咱哥他們不是也要迴東北發展了嗎?我記得好像說是為了孩子上學。”
楚麗華不想再討論鬱霞秋了。
——“就算扔了,也別給你這個朋友,說實話,她給我的感覺,一直是把你當傻子一樣。”
楚麗華聽了心裏很不舒服,自己識人本領可真差勁。
這時,也很久沒有聯係的楊金梅發來了視頻聊天。也是簡單的聊幾句,問問楚麗華離開以後有什麽打算之類的。
楚麗華就順道讓他們來一趟,把那冰箱洗衣機和那一堆廚房用品都拉走。
楊金梅答應得也很爽快,“行,那我們就開車過來拉,到時候你迴來以後,你再拉迴去。”
這話,一聽就比鬱霞秋說的讓人舒服。
第二天,楊金梅和劉誌傑就開著車來了。
他們那輛車是一輛二手車,楊金梅說因為劉誌傑剛學會開車,買新的實在有些心疼,技術有些太差了。
青雲飛和劉誌傑上樓去搬東西了,楚麗華和楊金梅在樓下聊天。
楊金梅和劉誌傑也打算年底結婚了。
理由既然是明年是楊金梅的本命年,後年是劉誌傑的本命年,要是今年不結了,就要再等兩年,那時年紀就太大了。
——“梅梅,你這麽說,可讓我情何以堪啊?”
——“你們那啊一樣,我們本來就在一起兩年了。按理說,也應該結婚了。”
楊金梅說著,就在花壇邊上蹲了下來。
——“什麽叫應該?聽你這口氣,似乎是無奈之選啊!”
——“唉!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現實裏結婚,很多事情都談不攏,隻能將就著,畢竟換一個人,也不一定就會比現在這個好。”
楊金梅邊說邊歎氣。
——“唉~”
楚麗華想起自己不也是一樣。
年紀不小了,要是重新找一個,再相處一段時間,萬一再不行……
很多事情,沒到自己身上的時候,都可以說得頭頭是道,一旦放到自己身上,才明白其中的無奈。
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十全十美的。
一切都隻能靠自己以後慢慢去經營。
在解決某些比較重要的終身大事的時候,在信息極度稀缺的情況下,隻能分析潛在可能,尋找做出最佳判斷的時機。
根據計算機的運算,隻要是零信息博弈,最佳的決策時機,都是同一個時間,決策總時限的37%。而且,是任何問題,都是這個時間點。
比如結婚,假設你給自己限定的結婚年齡是18到40歲,過了40歲就不結婚。
那麽你決策的最佳時間,就是18到40歲之間37%的時間點,也就是26.1歲。
在此之前,無論有多合適的戀人,你都要克製。過了26.1歲,隻要看到比之前更合適的對象,就要立即求婚。
在37%這個時間點上,你有最大的概率選到最好的結果。這個結論乍一聽有點匪夷所思。
當然,37%原則並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適用,它有兩個局限。
第一,37%原則所解決的問題,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事先已經劃定了明確的結點,比如買房,必須在1個月內做決定;
結婚,年齡嚴格限定在18到40歲;跳槽,已經給自己規定好了要麵試10家公司。
但在實際決策中,結點往往很難在一開始就決定好。我們總會期待未來會有更好的機會,未來的不確定性,往往讓人在決策的時候更加舉棋不定。這是第一個局限。
第二就是,人生畢竟不是數學題,就像tvb的台詞裏說的,做人,最重要就是開心。
在婚姻大事裏,很多一見鍾情的故事都被傳為佳話,在事業選擇中,夢想和熱愛往往超過了利弊權衡。
37%原則是一個選項,有效,但絕不唯一。
但對於楚麗華這種從來沒有遇到過自己一見就怦然心動的人,這樣的選擇無異於是最好的選擇了。
劉誌傑和青雲飛下來的時候,兩人都默契地轉換了話題。
——“我給你打個比方,假如我們同時麵臨a和b兩個任務。a任務要耗時5天,b任務耗時1天。
你覺得先做那個合適?”
——“這有什麽關係,先做那個都一樣啊!不過,我覺得還是先做b吧,先易後難嘛!”
楊金梅反應到也快。
——“這個選擇沒毛病,但是,在數學上,它就有一個精確的分析。
假如先做a再做b,那麽你在執行a的這5天裏,心裏多少也會惦記著b,它也在不知不覺占用你大腦的後台緩存。
也就是說,b實際占用大腦的時間不是1天,而是6天。
這樣a和b加在一起,就相當於5天加6天,一共占用了你的大腦11天。
假如反過來,第一天就完成b,後5天再完成a,那麽就相當於b占用了大腦1天,a占用了大腦6天,加起來一共7天。”
青雲飛和劉誌傑把搬下來的東西放在後備箱以後,又上樓去了。
——“你怎麽突然拐的這麽遠?”
楊金梅問。
——“不,這也是和我們的無奈選擇有關的。算了,先不說那個了。
我這次一離開,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再迴來了。想想這些年在北京現在比較掛念的人反而是最後認識的你。還真是諷刺啊!”
這一刻,楚麗華才真正有了那種離開的感覺。
之前還說自己家屋子太小,畫放不下了,讓自己來拿走,現在……整半天剛才介紹屋子是為這做鋪墊啊?
果然是銷售出身的人,做什麽事都是那一個套路。
楚麗華頓時有些反感了。
不管怎麽說,都是曾經的朋友,本來還有想法給你,但是你這麽一操作……
楚麗華正不知道怎麽迴,青雲飛就開口了,“東西打算搬到我哥他們那裏去。已經說好了,早知道這樣就不事先和他們說了。實在不好意思啊!”
青雲飛這麽說了以後,鬱霞秋就推辭說她老公要迴來了,她該去準備晚飯了,讓楚麗華他們先坐著。
末了,還問了一句,“你們渴不渴,要不要喝點水。”
青雲飛拉著楚麗華就起身告辭了。
出去以後,青雲飛說,這樣的朋友,真是……
——“隻是,咱哥他們不是也要迴東北發展了嗎?我記得好像說是為了孩子上學。”
楚麗華不想再討論鬱霞秋了。
——“就算扔了,也別給你這個朋友,說實話,她給我的感覺,一直是把你當傻子一樣。”
楚麗華聽了心裏很不舒服,自己識人本領可真差勁。
這時,也很久沒有聯係的楊金梅發來了視頻聊天。也是簡單的聊幾句,問問楚麗華離開以後有什麽打算之類的。
楚麗華就順道讓他們來一趟,把那冰箱洗衣機和那一堆廚房用品都拉走。
楊金梅答應得也很爽快,“行,那我們就開車過來拉,到時候你迴來以後,你再拉迴去。”
這話,一聽就比鬱霞秋說的讓人舒服。
第二天,楊金梅和劉誌傑就開著車來了。
他們那輛車是一輛二手車,楊金梅說因為劉誌傑剛學會開車,買新的實在有些心疼,技術有些太差了。
青雲飛和劉誌傑上樓去搬東西了,楚麗華和楊金梅在樓下聊天。
楊金梅和劉誌傑也打算年底結婚了。
理由既然是明年是楊金梅的本命年,後年是劉誌傑的本命年,要是今年不結了,就要再等兩年,那時年紀就太大了。
——“梅梅,你這麽說,可讓我情何以堪啊?”
——“你們那啊一樣,我們本來就在一起兩年了。按理說,也應該結婚了。”
楊金梅說著,就在花壇邊上蹲了下來。
——“什麽叫應該?聽你這口氣,似乎是無奈之選啊!”
——“唉!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現實裏結婚,很多事情都談不攏,隻能將就著,畢竟換一個人,也不一定就會比現在這個好。”
楊金梅邊說邊歎氣。
——“唉~”
楚麗華想起自己不也是一樣。
年紀不小了,要是重新找一個,再相處一段時間,萬一再不行……
很多事情,沒到自己身上的時候,都可以說得頭頭是道,一旦放到自己身上,才明白其中的無奈。
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十全十美的。
一切都隻能靠自己以後慢慢去經營。
在解決某些比較重要的終身大事的時候,在信息極度稀缺的情況下,隻能分析潛在可能,尋找做出最佳判斷的時機。
根據計算機的運算,隻要是零信息博弈,最佳的決策時機,都是同一個時間,決策總時限的37%。而且,是任何問題,都是這個時間點。
比如結婚,假設你給自己限定的結婚年齡是18到40歲,過了40歲就不結婚。
那麽你決策的最佳時間,就是18到40歲之間37%的時間點,也就是26.1歲。
在此之前,無論有多合適的戀人,你都要克製。過了26.1歲,隻要看到比之前更合適的對象,就要立即求婚。
在37%這個時間點上,你有最大的概率選到最好的結果。這個結論乍一聽有點匪夷所思。
當然,37%原則並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適用,它有兩個局限。
第一,37%原則所解決的問題,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事先已經劃定了明確的結點,比如買房,必須在1個月內做決定;
結婚,年齡嚴格限定在18到40歲;跳槽,已經給自己規定好了要麵試10家公司。
但在實際決策中,結點往往很難在一開始就決定好。我們總會期待未來會有更好的機會,未來的不確定性,往往讓人在決策的時候更加舉棋不定。這是第一個局限。
第二就是,人生畢竟不是數學題,就像tvb的台詞裏說的,做人,最重要就是開心。
在婚姻大事裏,很多一見鍾情的故事都被傳為佳話,在事業選擇中,夢想和熱愛往往超過了利弊權衡。
37%原則是一個選項,有效,但絕不唯一。
但對於楚麗華這種從來沒有遇到過自己一見就怦然心動的人,這樣的選擇無異於是最好的選擇了。
劉誌傑和青雲飛下來的時候,兩人都默契地轉換了話題。
——“我給你打個比方,假如我們同時麵臨a和b兩個任務。a任務要耗時5天,b任務耗時1天。
你覺得先做那個合適?”
——“這有什麽關係,先做那個都一樣啊!不過,我覺得還是先做b吧,先易後難嘛!”
楊金梅反應到也快。
——“這個選擇沒毛病,但是,在數學上,它就有一個精確的分析。
假如先做a再做b,那麽你在執行a的這5天裏,心裏多少也會惦記著b,它也在不知不覺占用你大腦的後台緩存。
也就是說,b實際占用大腦的時間不是1天,而是6天。
這樣a和b加在一起,就相當於5天加6天,一共占用了你的大腦11天。
假如反過來,第一天就完成b,後5天再完成a,那麽就相當於b占用了大腦1天,a占用了大腦6天,加起來一共7天。”
青雲飛和劉誌傑把搬下來的東西放在後備箱以後,又上樓去了。
——“你怎麽突然拐的這麽遠?”
楊金梅問。
——“不,這也是和我們的無奈選擇有關的。算了,先不說那個了。
我這次一離開,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再迴來了。想想這些年在北京現在比較掛念的人反而是最後認識的你。還真是諷刺啊!”
這一刻,楚麗華才真正有了那種離開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