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她連父母的愛,都不曾得到過。她總認為,天下的愛,沒有純粹的。
哪怕是父母的愛,都是有目的的。
在我們這樣一個特別講孝道的社會,“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會成為一個巨大的魔咒,讓我們寬恕那些虐待甚至殺死孩子的父母,也讓我們看不到惡最初是如何滋生的,從而讓我們整個社會都不能直麵相反的事實。在這一點上,我們需要向歐美國家學習,他們有一個較成熟的社會體係來監控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以及剝奪嚴重不合格的父母的撫養權。
可是,非要那麽極端還可以引起關注嗎?心理的虐待才更加難以接受啊!
父愛和母愛是偉大的,這是整個人類不斷繁衍並傳遞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渠道。但是,這遠不是說,一個人有了孩子就自動成了好父母。
真愛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一點,並不斷檢討和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的具體方式。“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懶惰的邏輯,是父母們為自己開脫的最佳借口,而楚麗華的母親,就常和她說這句話。
做很多職業,都會要提前培訓,甚至還要有相關的工作經曆或者是相關的證書。
可是,當父母不是啊!他們完全是無證上崗,且還沒有規範條例。
楚麗華在網絡上翻看著貼吧,希望從這虛幻的網絡世界裏,找到一點心理慰藉。
我愛你,所以你要聽我的。
這是我們社會最典型的一個愛的謊言,父母們用這個謊言控製孩子,老師們用這個謊言控製學生,男人用這個謊言控製女人,女人也用這個謊言控製男人。
楚麗華渾身一顫,可不是嗎?自己的母親,用這句話來控製自己。可是,自己又何嚐不是用這句話來控製幾位前任呢?
這個謊言是我們的一個集體無意識,它源自我們共同的一個經曆:當1~3歲的孩子蹣跚學步並開始探索世界時,大人們忍不住要替孩子們完成任務。
譬如,孩子跌跌撞撞地拿玩具時,大人們遞給他;孩子四處爬來爬去時,大人們因擔心而製止他;孩子快樂地玩耍並大喊大叫時,大人們警告他們小聲一點……
總之,大人們為了安全,為了“愛”孩子,嚴重妨礙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努力。
並且,等孩子長大後,我們變本加厲地這樣做。譬如,幫孩子解決一切難題,替孩子作所有的決定,當孩子拒絕接受時,就以“愛”的名義強迫孩子接受。家長們在這樣做,老師們也在這樣做。
這樣做,是在扼殺孩子的生命。
因為生命的意義在於選擇,當一個人不斷為自己的人生作選擇時,那麽不管這些選擇是對是錯,他的生命都會因為自主選擇而豐富多彩,而他的心理能量都會不斷增加。隻有作過選擇,一個人才算活過。假若這個人的一生中都是別人在替他作選擇,那麽他的生命就沒有意義,不管別人給了他多少東西,不管那些選擇從理性上看多麽“正確”,他都會因此而虛弱無力。
以愛的名義替孩子作選擇,這會有極大的迷惑性。父母覺得自己做得對,孩子也不知道該怎麽反抗。但是,父母和孩子都會因此而苦惱,父母發現,他們必須一直為孩子操心,而孩子則會經常感到“悶”“煩”,甚至還會有窒息感,就仿佛有人在掐著自己的脖子一樣。
這種窒息感不難理解,因為父母替孩子作所有的決定,就是在從精神上掐死孩子的生命。
並且,這種“掐”看上去是非常善意的,父母這樣看,孩子也這樣想,社會也這麽以為。理性很容易欺騙人,但情感不會騙人,被“掐”得厲害的孩子常常做出一些極端行為,來表達他們的真實情感。
現在,父母替孩子決定生活、老師替孩子決定學習的情況愈演愈烈,而孩子們的反抗也越來越強,其常見方式是網癮和叛逆,而極端方式則是自殺和殺人。
如果你真愛孩子,請尊重他們的獨立空間,請放手讓他們自主選擇,請不要從精神上殺死他們。
看到這裏,楚麗華突然想起,自己雖然沒有到這麽危險的地步,但是,卻也感覺到了窒息。所有的事情接踵而至的窒息。
不對,其實,窒息感是一直存在的,隻是自己不願意去麵對。
那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麽?
不是那些身外物!
自己想要的是擺脫現在的處境,心理處境。
說白了,就是要自己救贖自己。
出生時沒法選擇的,父母是沒法選擇的。
但是友情和愛情是可以選擇的。
隻是,在選擇之前。
是否應該先解開自己的心結呢?
楚麗華突然想到了唐婷婷,那個女孩兒所經曆的一切,才是真正的錐心蝕骨的疼痛。
可是,她走出來了。
是什麽力量呢?
真愛的力量。
那個何一,是真的愛她,心疼她。
還有,是秀麗山川以及大江大河。
現在,楚麗華暫時還沒有遇到唐婷婷口中和經曆過的何一。那麽,是不是,自己可以試著用她的另外一個方法來治愈自己呢?
楚麗華一想到這裏,就熱血沸騰。
如果說要出去遊曆一番的話,先去哪裏呢?
西安?
沙漠?
草原?
大小興安嶺天池?
楚麗華腦海裏一下子冒出來了許許多多可以去的地方,但是終究還是沒有挑出一個她馬上就可以出發的地方。
楚麗華又開始在網絡上查找——女子一個人旅行。
沒想到她卻先看到了這樣一段話,十分的觸動。
女人,每年一定要抽時間出去旅行一趟,一個人也好,閨蜜行也好,跳出自己的小圈子。
因為旅行,是最好的保鮮劑。
它能讓你明白你的世界可以很大,會讓你的心境變得高遠,再也不會為周圍無聊的小九九,莫名心煩惆悵……
很多人都會把旅遊想成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其實旅遊不需要你花重金,也不需要你過度消費,你隻需要走進當地生活,靜靜的感受一座城市的韻味即可。
哪怕是父母的愛,都是有目的的。
在我們這樣一個特別講孝道的社會,“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會成為一個巨大的魔咒,讓我們寬恕那些虐待甚至殺死孩子的父母,也讓我們看不到惡最初是如何滋生的,從而讓我們整個社會都不能直麵相反的事實。在這一點上,我們需要向歐美國家學習,他們有一個較成熟的社會體係來監控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以及剝奪嚴重不合格的父母的撫養權。
可是,非要那麽極端還可以引起關注嗎?心理的虐待才更加難以接受啊!
父愛和母愛是偉大的,這是整個人類不斷繁衍並傳遞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渠道。但是,這遠不是說,一個人有了孩子就自動成了好父母。
真愛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一點,並不斷檢討和反省自己對待孩子的具體方式。“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懶惰的邏輯,是父母們為自己開脫的最佳借口,而楚麗華的母親,就常和她說這句話。
做很多職業,都會要提前培訓,甚至還要有相關的工作經曆或者是相關的證書。
可是,當父母不是啊!他們完全是無證上崗,且還沒有規範條例。
楚麗華在網絡上翻看著貼吧,希望從這虛幻的網絡世界裏,找到一點心理慰藉。
我愛你,所以你要聽我的。
這是我們社會最典型的一個愛的謊言,父母們用這個謊言控製孩子,老師們用這個謊言控製學生,男人用這個謊言控製女人,女人也用這個謊言控製男人。
楚麗華渾身一顫,可不是嗎?自己的母親,用這句話來控製自己。可是,自己又何嚐不是用這句話來控製幾位前任呢?
這個謊言是我們的一個集體無意識,它源自我們共同的一個經曆:當1~3歲的孩子蹣跚學步並開始探索世界時,大人們忍不住要替孩子們完成任務。
譬如,孩子跌跌撞撞地拿玩具時,大人們遞給他;孩子四處爬來爬去時,大人們因擔心而製止他;孩子快樂地玩耍並大喊大叫時,大人們警告他們小聲一點……
總之,大人們為了安全,為了“愛”孩子,嚴重妨礙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努力。
並且,等孩子長大後,我們變本加厲地這樣做。譬如,幫孩子解決一切難題,替孩子作所有的決定,當孩子拒絕接受時,就以“愛”的名義強迫孩子接受。家長們在這樣做,老師們也在這樣做。
這樣做,是在扼殺孩子的生命。
因為生命的意義在於選擇,當一個人不斷為自己的人生作選擇時,那麽不管這些選擇是對是錯,他的生命都會因為自主選擇而豐富多彩,而他的心理能量都會不斷增加。隻有作過選擇,一個人才算活過。假若這個人的一生中都是別人在替他作選擇,那麽他的生命就沒有意義,不管別人給了他多少東西,不管那些選擇從理性上看多麽“正確”,他都會因此而虛弱無力。
以愛的名義替孩子作選擇,這會有極大的迷惑性。父母覺得自己做得對,孩子也不知道該怎麽反抗。但是,父母和孩子都會因此而苦惱,父母發現,他們必須一直為孩子操心,而孩子則會經常感到“悶”“煩”,甚至還會有窒息感,就仿佛有人在掐著自己的脖子一樣。
這種窒息感不難理解,因為父母替孩子作所有的決定,就是在從精神上掐死孩子的生命。
並且,這種“掐”看上去是非常善意的,父母這樣看,孩子也這樣想,社會也這麽以為。理性很容易欺騙人,但情感不會騙人,被“掐”得厲害的孩子常常做出一些極端行為,來表達他們的真實情感。
現在,父母替孩子決定生活、老師替孩子決定學習的情況愈演愈烈,而孩子們的反抗也越來越強,其常見方式是網癮和叛逆,而極端方式則是自殺和殺人。
如果你真愛孩子,請尊重他們的獨立空間,請放手讓他們自主選擇,請不要從精神上殺死他們。
看到這裏,楚麗華突然想起,自己雖然沒有到這麽危險的地步,但是,卻也感覺到了窒息。所有的事情接踵而至的窒息。
不對,其實,窒息感是一直存在的,隻是自己不願意去麵對。
那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麽?
不是那些身外物!
自己想要的是擺脫現在的處境,心理處境。
說白了,就是要自己救贖自己。
出生時沒法選擇的,父母是沒法選擇的。
但是友情和愛情是可以選擇的。
隻是,在選擇之前。
是否應該先解開自己的心結呢?
楚麗華突然想到了唐婷婷,那個女孩兒所經曆的一切,才是真正的錐心蝕骨的疼痛。
可是,她走出來了。
是什麽力量呢?
真愛的力量。
那個何一,是真的愛她,心疼她。
還有,是秀麗山川以及大江大河。
現在,楚麗華暫時還沒有遇到唐婷婷口中和經曆過的何一。那麽,是不是,自己可以試著用她的另外一個方法來治愈自己呢?
楚麗華一想到這裏,就熱血沸騰。
如果說要出去遊曆一番的話,先去哪裏呢?
西安?
沙漠?
草原?
大小興安嶺天池?
楚麗華腦海裏一下子冒出來了許許多多可以去的地方,但是終究還是沒有挑出一個她馬上就可以出發的地方。
楚麗華又開始在網絡上查找——女子一個人旅行。
沒想到她卻先看到了這樣一段話,十分的觸動。
女人,每年一定要抽時間出去旅行一趟,一個人也好,閨蜜行也好,跳出自己的小圈子。
因為旅行,是最好的保鮮劑。
它能讓你明白你的世界可以很大,會讓你的心境變得高遠,再也不會為周圍無聊的小九九,莫名心煩惆悵……
很多人都會把旅遊想成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其實旅遊不需要你花重金,也不需要你過度消費,你隻需要走進當地生活,靜靜的感受一座城市的韻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