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沒有和張嘉貞說王晙派人送來密奏的事,一是因為這是密奏,涉及的事情比較敏感,二是因為張嘉貞剛來京城任職的時候,已經跟唐玄宗提到過,中受降城周邊的突厥降戶有謀反之意。唐玄宗經過思考,認為王晙密報的情況是真的,他知道應該如何做決定,這也是沒有聽取張嘉貞意見的原因。


    古驍雛離開長安城後的第四天,唐玄宗又接到了一份密報,依然是古驍雛送來的。


    唐玄宗是在興慶宮興慶殿的大殿,接見的古驍雛。那時候是傍晚時分了。唐玄宗撕開信封,讀了一遍信件內容。


    信件內容是講突厥降戶仆固都督勺磨,和跌部落,散居於中受降城周邊,與突厥勾結,秘密策劃裏應外合奪取中受降城和西受降城。王晙在中受降城設宴,假意宴請勺磨等私下勾結突厥的降戶頭領,當他們進入中受降城時,被提前埋伏好的唐兵所殺。河曲地區的突厥降戶,因為屬於勺磨領導的部落,或跌部落,因響應勺磨的叛亂計劃已被悉數清除。


    唐玄宗讀了此信件內容,還是有些寒意。他當時迴複上一封密報的內容是,讓王晙殺掉勺磨等勾結突厥意欲叛亂的降戶首領,另外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打壓叛亂的行動。他在看到這封信件後,覺得王晙是一個狠人。唐玄宗轉念一想,王晙的行動,好像也沒有超出他做出的決定,他是授意王晙殺掉勺磨等人,然後根據實際情況鎮壓叛亂的。


    唐玄宗在興慶殿寫了另一封信件迴複了王晙這封密報。唐玄宗寫道:“……朕已收到你的第二封密奏,你殺勺磨等人是可以的,但是河曲之地的突厥受降戶是否都該殺,朕不知道你有沒有做出調查。不過他們都是勺磨領導的部落,或者謀劃叛亂時響應勺磨號召的部落,你這樣做或許更是不留後患。總體來說你這次立了功。以後再有北部邊疆之事,你不要再密奏給朕,奏報給中書令張嘉貞即可,他會轉告朕的……”


    唐玄宗將這封迴信交給了古驍雛,像上一次一樣叮囑了要保密,讓他親自交給王晙。古驍雛帶著這封信,策馬揚鞭從長安城朝靈州趕去。


    公元720年初秋,朔方道行軍大總管,朔方節度使王晙,以勾結突厥密謀造反為由設伏兵殺死了勺磨等人,並以同樣的罪名,將河曲一帶(大約在黃河幾字形狀的頂部)的突厥降戶悉數殺死,這一消息傳到了散居於黃河東北側的大同,以及橫野軍附近的拔曳固,同羅等部落。拔曳固和同羅等部落,同樣是突厥降戶,他們開始人心惶惶,擔心遭遇不測。他們在憂懼之餘,對唐王朝的恨意和敵意,開始滋生蔓延。


    由於橫駐紮在蔚州以北的橫野軍,都是拔曳固、同羅等部落的子弟,一時間橫野軍上下人心動蕩。


    正在這矛盾尖銳,一場不可以預見其規模的降戶叛亂,即將爆發之時,有一位曾經的大唐中書令,唐玄宗做潞州別駕時就交好的至交——張說,為了化解這場危機挺身而出。


    張說現在是並州府長使,兼天兵軍大使,兼管橫野軍的大將軍,他第一時間就隻帶領二十騎兵,拿著之前玄宗給天兵軍大使頒發的調兵符節,到了橫野軍去安撫將士們的躁動之心。張說講述了朔方道行軍大總管王晙,是鎮壓了一場預謀已久的叛亂,殺了一批叛亂者,隻要真心歸附於大唐者,沒有什麽好懼怕的。張說像橫野軍將士們保證,大同以及橫野軍附近的所有突厥降戶,將會受到朝廷優待,因為這裏的降戶一直以來都是與大唐同心同德的。橫野軍的將士們,聽到主帥這樣說,躁動的心都安靜了下來。


    張說為了安撫大同以及橫野軍附近的拔曳固,同羅等部落的人心,決定親自帶領二十名騎兵,到那些部落內部進行慰問安撫。


    張說意欲帶二十騎兵親自赴拔野固,同羅等部落內部的消息,傳到正在天兵軍各部,巡視軍隊的天兵軍副使李憲的耳中。天兵軍副使李憲,迅速在軍隊營帳中鋪紙,研磨,寫了一封規勸張說不要去冒險進入突厥部落的信。他在信中說,突厥降戶出爾反爾,沒有什麽誠信,他們的心思難以琢磨,將軍一去兇多吉少,千萬不要前去!


    張說帶著玄宗頒發給天兵軍使的符節,帶領二十名騎兵即將出發時,一名李憲派出的飛騎兵前來送信了。


    張說接過這名飛騎兵送來的信件,撕開後看了裏麵的內容後,他趕迴橫野軍的軍帳中,在桌子上鋪紙研墨,寫了一封迴信。這封信的內容是:“張說謝謝你作為副使,對我這個天兵軍大使的關心。但是,我意已決。我的肉不是黃羊肉,突厥部落的人難道還把我吃了不成?我的血不是野馬血,我並不怕他們殺了我喝血。士大夫,大將軍,見到大唐處於危機時刻,豈能不管不救。現在正是我張說為朝廷和陛下拚死效力的時刻。”


    張說寫完這封迴信交給了這位飛騎兵,讓他帶迴去給副使李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唐風雲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如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如風並收藏盛唐風雲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