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後記(二)
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也 作者:故夢尋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3.傅蘭迪
秉承著“男主都是女主的,男二都是觀眾的”這個原則,雖然這個曾經男女關係混亂的混血兒最終發現自己是棵情種,但女主的男朋友這個位置是絕對不可能留給他的。
他對於莫長川的感情,其實是在他十六歲的時候悄悄埋下的種子。我偏愛這個角色,曾經想過要不要讓他成為一個感情經曆幹幹淨淨的人,但細想了一下,還是果斷放棄這個念頭。他雖然在中國長大,可他的叛逆期是在美國度過的,在那樣的環境之下讓他成為一個完全沒有感情經曆的人,那是上世紀末的言情小說裏才會有的情節,現實裏不太可能。更何況,有了過去,才會對莫長川這樣的性格包容,處理感情的手法才會更加成熟,從而反襯出莫長川和鍾潮生在感情上的稚嫩。
不知道有沒有讀者發現,在傅蘭迪第一次出場的時候,就有提及他是混血兒的五官。在番外一裏,特地給出了交代,同時也為他的身世,也就是為什麽他成年之後會反抗薛曉露說明了原因(沒錯,我是故意不在正文裏說的)。明明父親傅祺哲是美籍華人,母親薛曉露是中國人,但孩子傅蘭迪卻是個混血兒,咳咳,各位看官沒看錯,我寫的不是韓劇,不會有抱錯孩子的情節出現的。
莫長川在輕微腦震蕩那一段時間裏,對於傅蘭迪來說也許是他最幸福的時候。那時候莫長川的潛意識裏是生鍾潮生的氣,而傅蘭迪是她一直以來得以喘息的港灣(沒錯,傅蘭迪就是個備胎,而且還是個高富帥多金專情的備胎啊摔!),所以對待二人的態度才會逆轉了。但這個情節的安排,實際上是為了揭露莫長川對真正自我的覺醒而鋪墊的。也就是說,無論莫長川對傅蘭迪有多依戀,那都不可能是愛情——莫長川也說過,希望自己喜歡的是傅蘭迪而不是鍾潮生(詳見第二百一十八章)。
但是,我必須承認一點,那就是在最後我耍了點小心機,並沒有交代讓傅蘭迪和莫長川解除婚約(是的,這還是故意的)。畢竟莫長川和鍾潮生那是談戀愛,如果真的打算要一生一世,鍾潮生是必須做好莫長川會隨時複發的心理準備才行。至於為什麽,還是會在後麵再詳細說明。
4.沈玥婷
她其實是整個故事裏的悲劇人物,也是一枚最身不由己的棋子。
我很高興有讀者留意到這個角色的性格,因為她是整個故事裏最直接表達自己感情的人。她的外表美麗,又有不錯的處理人際關係的手段,本應是一個討人喜歡的角色。
她是整個故事雛形時唯一設定不變的反麵角色,本來應該與薛曉露有一拚,但我還是不太忍心把她寫得很壞。她也是生活在社會基層的人,學曆不高,但有著親和力很強的外貌與人緣,知道自己的優勢所在。由於是基層的普通人,她的社會資源並不多,因此對於任何自己想要的,都必須直接表達,才有機會獲得。但往往因為希望能如願以償,而把自己變成讓人喜歡的樣子,失去了真正的自我——“我明明已經把自己改造成你喜歡的樣子,可為什麽你還是不喜歡我?為什麽你無視我為你所付出的一切?”這是讓她魔怔的原因,因此到她與鍾潮生結束戀愛關係的時候,她才過於生氣而把真正的想法一股腦地倒了出來。
她的基調,在文中我用了一句話來概括——“從喜生憂患,從喜生怖畏”(詳見第二百六十一章)。這是一切的根源所在,喜歡一個人本來沒有錯,但從喜歡裏所衍生出來的憂患與怖畏則足以毀掉一個人。
5.莫皓宇
他的設定雖然是個有錢人,卻是故事裏最不能自主的夾心階層——妻子董憶茹病重之時,他被夾在事業與至親之間;工作上的立場,他站在傅蘭迪與薛曉露之間;甚至在患病的女兒莫長川麵前,他也站在慈愛與嚴厲之間。
他對妻子有著最真摯的愛,對小時候的女兒有著最寵溺的愛,對後來讓他失望的女兒也有著最殘酷的愛。妻子的離世,幾乎讓他的整個世界發生坍塌;女兒患病,也讓他不敢靠得太近。他隻能偷偷地通過監控或者管家的轉達,才能了解到自己女兒的近況。他是商場上的精英,卻也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對孩子嚴苛,習慣斥責,卻極少誇獎與認同。所幸有傅蘭迪幫忙調整,他與莫長川父女之間的嫌隙,最後也能熬過去。
而在商場之上,他其實有自己堅持的底線與原則。薛曉露在番外一裏對他說的那番話其實總結得挺到位的,就是因為莫皓宇在商場上有些過於天真的想法(也暗指他公司遭遇危機之時不肯使用極端手段的心態),因此他才不能在商場之上馳騁萬裏。說直白了,就是因為他不夠狠,所以難以走得更遠。
6.薛曉露
作為一個徹徹底底的反派,卻也有可憐之處。她身上的一切,不過是因為執著於勝負,為了證明自己而瘋魔。
她好勝的性格,自中學時已經形成。後來她嫁給傅祺哲,為的是名與利,也是為了一口當年莫皓宇沒有選擇她而埋在心底的怨氣。她不能容忍自己在乎的人眼裏有比自己更重要的人,隻因為那樣就會顯得她是失敗者。
莫皓宇、傅祺哲、傅蘭迪,都是她沒有掌控好的人,越是無法控製她便越是抓得緊,想盡辦法地去設計,企圖讓一切都在自己的控製之中。然而這世上,人心才是最難操控的。壓力越大,反抗起來的反作用力也就越大。她越是執拗,也就越難得到想要的東西。
文中的最後,本來一審的時候,傅蘭迪並沒有打算要乘勝追擊,而是想要放她一條生路,但她卻執著地堅持要上訴,而且一口咬定傅蘭迪手上有未被公開的證據,非要看一看那兩份視頻,才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秉承著“男主都是女主的,男二都是觀眾的”這個原則,雖然這個曾經男女關係混亂的混血兒最終發現自己是棵情種,但女主的男朋友這個位置是絕對不可能留給他的。
他對於莫長川的感情,其實是在他十六歲的時候悄悄埋下的種子。我偏愛這個角色,曾經想過要不要讓他成為一個感情經曆幹幹淨淨的人,但細想了一下,還是果斷放棄這個念頭。他雖然在中國長大,可他的叛逆期是在美國度過的,在那樣的環境之下讓他成為一個完全沒有感情經曆的人,那是上世紀末的言情小說裏才會有的情節,現實裏不太可能。更何況,有了過去,才會對莫長川這樣的性格包容,處理感情的手法才會更加成熟,從而反襯出莫長川和鍾潮生在感情上的稚嫩。
不知道有沒有讀者發現,在傅蘭迪第一次出場的時候,就有提及他是混血兒的五官。在番外一裏,特地給出了交代,同時也為他的身世,也就是為什麽他成年之後會反抗薛曉露說明了原因(沒錯,我是故意不在正文裏說的)。明明父親傅祺哲是美籍華人,母親薛曉露是中國人,但孩子傅蘭迪卻是個混血兒,咳咳,各位看官沒看錯,我寫的不是韓劇,不會有抱錯孩子的情節出現的。
莫長川在輕微腦震蕩那一段時間裏,對於傅蘭迪來說也許是他最幸福的時候。那時候莫長川的潛意識裏是生鍾潮生的氣,而傅蘭迪是她一直以來得以喘息的港灣(沒錯,傅蘭迪就是個備胎,而且還是個高富帥多金專情的備胎啊摔!),所以對待二人的態度才會逆轉了。但這個情節的安排,實際上是為了揭露莫長川對真正自我的覺醒而鋪墊的。也就是說,無論莫長川對傅蘭迪有多依戀,那都不可能是愛情——莫長川也說過,希望自己喜歡的是傅蘭迪而不是鍾潮生(詳見第二百一十八章)。
但是,我必須承認一點,那就是在最後我耍了點小心機,並沒有交代讓傅蘭迪和莫長川解除婚約(是的,這還是故意的)。畢竟莫長川和鍾潮生那是談戀愛,如果真的打算要一生一世,鍾潮生是必須做好莫長川會隨時複發的心理準備才行。至於為什麽,還是會在後麵再詳細說明。
4.沈玥婷
她其實是整個故事裏的悲劇人物,也是一枚最身不由己的棋子。
我很高興有讀者留意到這個角色的性格,因為她是整個故事裏最直接表達自己感情的人。她的外表美麗,又有不錯的處理人際關係的手段,本應是一個討人喜歡的角色。
她是整個故事雛形時唯一設定不變的反麵角色,本來應該與薛曉露有一拚,但我還是不太忍心把她寫得很壞。她也是生活在社會基層的人,學曆不高,但有著親和力很強的外貌與人緣,知道自己的優勢所在。由於是基層的普通人,她的社會資源並不多,因此對於任何自己想要的,都必須直接表達,才有機會獲得。但往往因為希望能如願以償,而把自己變成讓人喜歡的樣子,失去了真正的自我——“我明明已經把自己改造成你喜歡的樣子,可為什麽你還是不喜歡我?為什麽你無視我為你所付出的一切?”這是讓她魔怔的原因,因此到她與鍾潮生結束戀愛關係的時候,她才過於生氣而把真正的想法一股腦地倒了出來。
她的基調,在文中我用了一句話來概括——“從喜生憂患,從喜生怖畏”(詳見第二百六十一章)。這是一切的根源所在,喜歡一個人本來沒有錯,但從喜歡裏所衍生出來的憂患與怖畏則足以毀掉一個人。
5.莫皓宇
他的設定雖然是個有錢人,卻是故事裏最不能自主的夾心階層——妻子董憶茹病重之時,他被夾在事業與至親之間;工作上的立場,他站在傅蘭迪與薛曉露之間;甚至在患病的女兒莫長川麵前,他也站在慈愛與嚴厲之間。
他對妻子有著最真摯的愛,對小時候的女兒有著最寵溺的愛,對後來讓他失望的女兒也有著最殘酷的愛。妻子的離世,幾乎讓他的整個世界發生坍塌;女兒患病,也讓他不敢靠得太近。他隻能偷偷地通過監控或者管家的轉達,才能了解到自己女兒的近況。他是商場上的精英,卻也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對孩子嚴苛,習慣斥責,卻極少誇獎與認同。所幸有傅蘭迪幫忙調整,他與莫長川父女之間的嫌隙,最後也能熬過去。
而在商場之上,他其實有自己堅持的底線與原則。薛曉露在番外一裏對他說的那番話其實總結得挺到位的,就是因為莫皓宇在商場上有些過於天真的想法(也暗指他公司遭遇危機之時不肯使用極端手段的心態),因此他才不能在商場之上馳騁萬裏。說直白了,就是因為他不夠狠,所以難以走得更遠。
6.薛曉露
作為一個徹徹底底的反派,卻也有可憐之處。她身上的一切,不過是因為執著於勝負,為了證明自己而瘋魔。
她好勝的性格,自中學時已經形成。後來她嫁給傅祺哲,為的是名與利,也是為了一口當年莫皓宇沒有選擇她而埋在心底的怨氣。她不能容忍自己在乎的人眼裏有比自己更重要的人,隻因為那樣就會顯得她是失敗者。
莫皓宇、傅祺哲、傅蘭迪,都是她沒有掌控好的人,越是無法控製她便越是抓得緊,想盡辦法地去設計,企圖讓一切都在自己的控製之中。然而這世上,人心才是最難操控的。壓力越大,反抗起來的反作用力也就越大。她越是執拗,也就越難得到想要的東西。
文中的最後,本來一審的時候,傅蘭迪並沒有打算要乘勝追擊,而是想要放她一條生路,但她卻執著地堅持要上訴,而且一口咬定傅蘭迪手上有未被公開的證據,非要看一看那兩份視頻,才會聰明反被聰明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