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畢業的前一天,班主任組織我們去風景區龍耳山郊遊,此山離我校很遠,當時山村裏窮,沒有汽車,我們隻有徒步前行.再說山高陡峭的,有車也不上去啊!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行8人(男5人)背著幹糧興高采烈的上路了,大家的心情可是hi到了極點。爭先恐後的向老師問東問西的,老師故作神秘的告訴我們,說了就沒意思了,到了就知道廬山真麵目了。 來到山腳下,舉目一望,雜草叢生,古木參天,煙霧繚繞,蜿蜒盤旋而上的小路直達山頂,與天邊相接,給人一種莫測高深、望而生畏的感覺。


    老師以身作則當起了開路兵,男生走後麵,女生走中間,一路上老師鼓勵我們別害怕,上麵的風景美著呢....... 從道路的狹窄不難判斷出這裏幾乎沒人走過。 同學們,一個接一個,跟緊了,互相扶持,上麵的路還陡著呢!老師邊喘氣邊說道:哎,我10年前來的時候路大著呢,人多著呢!啥迴事啊,現在怎麽路都沒有了。 人跡罕至才有原始森林的味道啊。走在最後的班長楊勇喘著粗氣說。 哎呀,這哪裏是在走啊,分明就是在爬啊,老師有沒有平點的路啊?女生小麗不氣不接下氣的問著。 老師叫我們原地休息,叫大夥兒講著笑話,放鬆放鬆。


    老師看了看表說:快3點了,再一會兒就到了,等會你們加把勁兒?現在給你們講講有關這座山的事,講完就啟程。老師抹了抹臉上的汗繼續說:我10年前來這裏的時候,這裏還在修路呢,當年我上來的時候,一群工人幹得熱火朝天,其中有一個結實的年輕小夥叫王小虎的還喝過我的礦泉水呢,他告訴我正把這裏打造成四川著名的景點,不出幾年就可以坐四個輪子的載你們上來了,我給他們說你們太辛苦了,對方卻告訴我,為人民服務值,再說了,這裏成了景點,也是我們的福氣,我也不是白幹,多少還給了我一點補貼。


    老師講著,眼睛朝四處看了看指著布滿青草的石頭小路,又說道:應該就是這裏,對,就是這裏,你們看下,這就是他們曾經修過的,從這個地點開始上麵都是石頭路了,不知道怎麽迴事,都10年了,石頭上都長草了......老師惋惜的歎著氣。 老師講完,我們拖著長隊向前爬行,前麵果然是石頭路,道路也比剛才寬出很多了。


    可走在上麵總是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我想著老師的話,心裏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不祥之兆向我們逼來,越來越近。想到有老師保護著我們,而且他來過這裏的,我也隻好跟著部隊繼續我的探險之旅。 同學們前麵的大坑堵住了去路,我們隻有繞道了,這裏過不去了。肯定以前塌方了,過了這裏,就到了。


    老師指著那個龐大的坑無奈的說。我們隻好跟在老師的後麵深一腳淺一腳的前進,終於到了目的地,此時我們哪裏還有什麽心情賞情啊。大家又累又餓的,都一屁股癱在地上,我抬頭望了望天,可是映入眼簾全是高大繁茂樹木,沒有一點陽光透下來,地上全堆積著成年的枯枝敗葉,踩上去發出吱呀吱呀的響聲。


    給人一種極度壓抑的kb感。其它同學餓壞了,翻出幹糧開始狼吞虎咽。幾個女生突然啊啊的大叫了起來,一隻比老鼠大的毛茸茸的東西突然從樹上跳下來,幾個男生笑著說,別怕那是鬆鼠。同學們,那邊有菩薩。走過去看看。


    老師指點不遠處的一塊空地,接著說:哎,這些都是半成品了,本想來這裏,讓你們許下點美好的願望,看來也不能實現了,一路累的半死的爬上來,什麽也看不了了,隻有當鍛煉身體了,都快7點了,休息下下山吧。聽老師都這樣說,我們都失望到了極點。


    2


    這是發生在我外公上一代的事,具體那個人叫什麽,跟我外公什麽關係,我已經說不清楚了,我估計他是叔姥爺吧,隱約記得是這樣的關係,算了,就不在稱唿上糾結了,下麵我就稱他叔姥爺吧!總之是我姨媽告訴我的真實的故事,挺的!


    叔姥爺很喜歡喝酒,每天他都要去鄰村的一個酒館喝酒,雖說是鄰村其實至少也有一兩裏路,據說當時方圓幾十裏也就那個村子附近有酒館,好這一口的人都會去那裏喝酒。


    有一天,叔姥爺與幾個朋友喝酒喝到很晚,具體是幾點也說不清楚了,隻知道那已經是深夜。農村裏本就沒什麽娛樂節目,所以大家都早早睡覺了,外麵除了狗叫聲,根本沒有人影。據說那天天氣不錯,月亮高高的掛在天上,萬裏無雲的,把地麵照得微微發亮。叔姥爺獨自一人帶著一絲微微的酒意晃悠晃悠的往村子走去。


    當時的農村還都是土葬的,也沒有公墓。所以到處都可能看見墳頭,有時候走著走著就在一片田裏發現一個凸起的土包,走進看就發現是個墳墓。這對我來說可是件很恐怖的事,可對老一代的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了。


    話說迴來,當時叔姥爺走著走著,發現前麵有一個人蹲在一個墳墓前,當他慢慢走進發現是一個女人。據說她穿著白色的衣服,披頭散發的,低著頭,肩膀一聳一聳的像是在哭泣。叔姥爺是個心地很善良的人,他以為是哪家死了人,子女因忍受不了悲痛,所以大半夜還在墳前哭泣。也許是酒喝多了,也不知道害怕。所以他大著膽子走過去問:小姑娘,你大半夜的在這裏哭什麽呀?女人沒有迴答,繼續低著頭,聳著肩膀。你別哭了,人死不能複生,節哀順便吧!叔姥爺忍不住勸道,可是不論他說什麽,女人都不迴答,也不抬頭看他。叔姥爺本想走開,可是想想這大半夜的一個女子在外麵也不安全,於是就說:你別哭了,來,我背你迴去吧!說完,他就蹲在了女人的前麵。女人雖沒說什麽,可也乖乖得趴了上去。


    叔姥爺背著女人慢慢往村子方向走去,路上不論他說什麽,女人都不說話。起初也沒什麽。女人似乎很消瘦,沒什麽重量。可是走著走著,他覺得背上的女人越來越重,到最後他甚至覺得步履維艱。就在這時,突然一陣風微微拂過,叔姥爺頓時感覺酒勁退了不少,腦子也清醒了許多。不清醒還好,一清醒才發現一切似乎都是那麽不正常。為什麽背上這個女人越來越重了??


    3


    我的名字叫灩兒,我是一個大溫室裏的一朵玫瑰花蕾,聽花匠說我以後將會是這個溫室裏最大最純的一朵玫瑰,但隻可惜我是一朵白玫瑰,而不是愛情的紅玫瑰,不然我會身價不菲的。與其他玫瑰不同我有著自己的思想,也有著一段許多世以前的記憶。


    那時,我是一位公主,一位叫水豔的美麗公主。我17歲時,前來求婚的人也絡繹不絕。有它國的王子,有富豪的兒子,有大臣的子嗣沒有一個我滿意的。他們所有的人都是那樣的高傲、自負而又平庸。而我早已在上次的出遊中愛上了一個叫白樸的普通青年,我要和自己愛的人在一起,我不希望自己一生的幸福就葬送在這些自以為是的人手裏,可是父王根本不理解我,他居然讓我在自己18歲的生日上一定要找到讓他滿意的一個人嫁出去,不然就要和我斷絕父女關係。可我知道,父王又怎麽會看上一個普通的青年呢?


    我十分焦急,但卻無可奈何。我的丫鬟欣兒給我出了一個辦法:找一些玫瑰花枝,讓城裏所有的青年都種植,誰能在我18歲生日的時候送給我最大最豔的玫瑰花,我就嫁給誰。如果沒有,那就讓我找到自己真正愛的人再嫁出去。而我的生日是在12月,嬌嫩的玫瑰怎麽會在大雪紛飛的季節開花呢?這樣,那些求婚者就不會再來煩我了。我還可以和白樸在一起。我把這個想法告訴父王,他居然答應了。他應該想的是,那些有錢有勢的人總會想辦法做到的。而我更希望樸能做到。


    玫瑰花枝已經發出去了,城裏的所有青年和前來求婚的人都有。他們都努力得種植著分給他們的玫瑰花枝。我的生日也在他們種植玫瑰的時日中到了。那一天,王宮的大門為所有種植玫瑰的青年而打開,外麵大雪飛揚。王宮裏為我開著盛大的生日晚會,已經過去很久了,還是沒有人來,看來這個辦法真的很棒,不過它唯一的缺陷就是白樸也沒有來。


    晚會就要結束了,這時王宮的大門被人敲響,一個青年進來了,他的大衣裏好象藏著什麽東西。他抖落身上的雪,向我走來,他是白樸!他來到我的麵前,從大衣裏取出一枝玫瑰,很美,但隻可惜那玫瑰是白色的,可是足夠了。我不知道他是如何使玫瑰開花的,可我看著玫瑰,玫瑰也看著我,花兒用美麗訴說了他對我的愛。他看著我和花兒,露出了明朗的笑,他用清澈的雙眸讓我明白了他對我的愛。我會嫁給他,這是多麽另人高興的事情呀!


    4


    蛇500年成蛟,蛟1000年化龍。龍乃四靈之首(龍,鳳,麒麟,龜),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至於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龍,貌似至今仍是個未解之謎。科普之光遍地開花的今天,也許大多數人都寧願相信錢鍾書,錢老爺子提出的龍圖騰說。既龍是古代部落的圖騰,是由馬首,鳥爪,魚鱗,蛇身,魚尾所組成。而不願意相信自己身邊那些老輩人所講敘的故事。可能大家都覺得老人們比較迷信,看到什麽不能解釋的東西就說是龍吧。


    但是俗話說,無風不起浪,要是隻是一兩個人說說倒也罷。但如果說的人多到了一個程度了我們就得從新去思量一下了。今天且不論是空穴來風還是確有實事,各位在聽我說說我家鄉裏的一些關於龍的傳說後就自然有結論了。


    走龍和走蛟,是湖北四川一帶對於河裏遊龍的一種說法。我老家就是湖北的,湖北自古乃千湖之省。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羅棋布,如散落的珍珠一樣被縱橫交 錯的河流所穿織,曆史上的湖北,光3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就曾有1100多個,隻是由於各種因素影響,大多是人為因素,導致現在僅剩下了300餘個。令人不勝可惜,水是生命文化的起源,也許正是因為這些承載著生命的水域越來越少,所以才導致我們現在很少再能看到那些傳說中的物種吧。在這裏我唿籲下大家,愛護大自然。不要擅自去參與或插手大自然的演變。也許有時候正是因為你自認為做的一件小小的好事,而讓一個物種就此從地球上失去了那本該屬於它的一席之地。記住,我們人類,就算可以主宰地球,但也終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大自然的主人永遠是那些跟我們一樣渺小,但值得尊敬的各種生命。


    我家在湖北荊門的一個小鎮裏,現在雖算不上發達,但在80到90年代初的時候還是曾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繁華,在荊門曆史上也曾被冠以過小漢口這一美譽。對於後來的衰落,有人分析說是因為改革開放後,青壯年勞動力都南下打工導致的經濟衰退。也有很多老人說是因為上遊築了壩,導致河裏缺水,把環繞我們小鎮的那條大河裏的龍逼走了,帶走了我們這一方的福澤。不管原因是什麽,總之小鎮是從此衰落了。


    記得那年我三歲,河上遊大壩落成,準備開始正式蓄水,當地政府都正在熱烈的慶祝活動中。一些當官的更是帶著一大幫子人,興高采烈的去為大壩的落成舉行神馬的閉閘儀式。由於我家是住在河邊上的,聽說今天要閉閘,爺爺也就抱著我和一些一輩子都沒怎麽上過岸的老漁民們站在河邊望水,天不知道什麽時候下起了雨,但是還是阻止不了水位的下降,僅僅幾個小時的時間,河裏的水就從之前的能走船的深度,降到了幾乎可以看見河底的泥沙。邊上的一幫老漁民看著看著眼淚就隨著下降的水位啪啪的掉了下來,你可以想象一下,一群精瘦黝黑在河裏大風大浪中都毫無懼色的鐵錚錚的老爺們哭起來是個什麽樣,我當時小。不知道他們為什麽哭,直到我後來長大了背井離鄉的時候,才終於明白了那種感覺。一輩子吃住在船上,以水為生的人。你斷了他的水,不就是跟毀了他的家一樣嗎?


    就在大家都站在河邊沉默的時候,突然聽見人群中有人喊道,走龍了,走龍了。都不許站在河邊,要看的迴家看去。為什麽說叫不許站在河邊,讓迴家看呢,因為居老一輩的人講,龍是不能讓人看見的。一旦它知道自己被人看見了就會氣死。於是大家都跑迴去準備在窗戶縫偷偷的看,據說這樣龍就不會發現。雨越下越大,本來星星點點的小雨,一會會功夫就伴隨著“劈啪,轟,隆隆”的雷聲演變成了瓢潑之勢。天色也越來越暗,就在大家都躲在家的窗戶邊盯著河麵的時候,隻見與主河平行的一條小支流上一股水柱,注意是水柱,不是水流,從河道中間直接破開河岸,繞過邊上的村莊,就向著主河道滾滾而來。一路上是衝的沙石滾滾。飄滿樹枝草渣的水柱越走勢頭越猛,到達主河道的時候已經高達兩三米了,說也奇怪,水柱一到主河道就轉了個90度的彎,變成順著河道而走了。不過很快便消失的不見了蹤影。路過的地方僅衝垮了一座較矮的小橋。其他的田地什麽都沒毀壞。水過之後,有人發現邊上那些菜地裏的菜都沒衝壞幾棵。對於這件事情,有些唯物主義者咬著牙關(沒有道理的死撐硬強)堅持說是雨下大了,發的洪水。可是,大家都知道,本來上麵大壩合閘,河裏就沒剩下多少水。何況兩條河本來是平行的,就像一個“二”,而水柱從支流衝到主河道使之形成一個“工”字,感情他家的河裏水是橫著流的?還有,之所以有水平麵這麽一說就是因為水麵是平的,三歲的小孩都知道,不管把水放在哪裏,都不可能讓水成圓柱形,除非是水管裏放出的水,但是河道又不是水管,水是怎麽凝結成圓柱型的呢?至於衝垮的那座小橋,再怎麽是鋼筋混凝土的,現在長大後想起來就算那條支流發再大的水都應該是不可能衝垮小橋的。好像也隻有老人們所說的,龍是不走矮橋下的。因為傲氣,他們隻會抬頭,而不會低頭從任何東西下鑽過。能勉強為此做點解釋。


    至於家鄉那座被衝垮的小橋,直到現在殘留著的幾個大混凝土橋墩都還樹立在那,那塊地方也曾經一度成為我們讀小學時,放學迴家路上的一個小小遊樂園。走龍後,支流的河道也變道了,由原來依山而過變成了隨著龍走的痕跡匯入主河道。由於小橋是連接著街道主幹道的一條必經之路,所以政府很快就又在小橋上方修起了一座比原來小橋高5.6倍的橋。後來的那座橋也沒有按照鎮上其他那些橋一樣設計成橋墩式的,而是設計成有著一個大拱洞的拱橋。也許是想著再次走龍的話,能讓龍不用低頭就可以過去吧。隻是一直到現在,我們那裏再也沒有人說見過走龍,自那以後,我們鎮也就慢慢衰落了,而我家住的那片處於兩河交 界處的小村子也由原來的湯應村改成了青龍村。因為據說,當年走的是條很大很大的青龍。隨後家門口的道路也更名青龍大道,原先叫做二橋的橋梁也被更名為青龍大橋。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政府對此事件作的一種紀念。


    以上故事,基本屬實,可以說是80%是真是發生過的,隻有20%是筆者為了大家看的順暢而做的修飾。文中的青龍村,青龍大橋,青龍大道,等都是確實存在的,由當地政府統一更名於九十年代初,貌似是92年左右,而這段故事也是筆者長大後對自己童年經曆,和爺爺所講的故事的一些收集整理。隻稍微作了一點點修飾。


    嘿嘿,寫的心驚膽戰啊,怕被人肉,被跨省啊。知道這些地方的同學,肯定是老鄉。嘿嘿不要出賣狐狸哦。沒聽過的也趕緊迴去找爺爺輩的打聽打聽,老人們基本都是知道那次走龍的。狂風暴雨,一路霹靂帶閃電啊,嗬嗬嗬。龍是從包河,直接橫插下到富水的。這個大家都應該知道哈。嘿嘿。還有三橋下至今仍殘留著的那些橋墩。


    5


    雙瞳在我老家又叫重瞳,就是一目雙瞳,一個眼睛裏有兩個瞳仁的意思。


    自古目生重瞳者有七,均為:舜,重耳,項羽,李煜,劉崇,朱棣,朱玉珍。個個皆是人中之聖,鬼中之王。傳說目生雙瞳者,日觀千裏,夜觀鬼神。當然也許這隻是傳說。


    不過現實生活中,我們當地,還真就出過一個目生雙瞳的人。


    那是在我們小鎮附近的一個山村裏,普通人家母懷子都是十月懷胎,可是這家人家的媳婦卻是13月懷胎。足足懷了13個月才生下一子。


    此子一出生,不哭不笑。接生婆還以為是個死嬰,於是狠拍其腳背。嬰睜眼,目露雙瞳,把接生婆頓時就嚇呆了。


    孩子爺爺急了問:“我孫子這是怎麽了?”


    接生婆不敢聲張,偷偷拖過孩子的爺爺,對其附耳說道:“目生雙瞳,非聖即賢。但我看過你們家的祖宗陰德碑,你家福分雖厚,就是龍子托生在你家也無妨,而唯獨這目生雙瞳者,你家卻是萬萬承不起,此子十有__保不住。老婆子這一輩子接生無數,曾蒙一高人指點,此目生雙瞳者,在18歲前,再不得說出他有兩個瞳仁之類的話。切記,切記,不然必定氣死。”


    說完接生婆就匆匆走了。


    孩子的爺爺聽了這話,哪裏還敢聲張。一方麵是心裏高興,家裏將出聖人,另一方麵是擔心,怕有那一天……


    就這樣,孩子的爺爺一把抱過孩子。誰都不讓碰。連孩子的媽媽想給孩子喂個奶,都讓爺爺給隔開了。見此,大家都認為老爺子得孫,大喜過頭,太疼孩子了。所以也沒怎麽介意。


    讓人沒想到的是,當天晚上,老爺子趁大家都睡著了,抱起孩子就偷偷的跑到了村裏的後山上。躲起過上了祖孫兩的隱居生活。


    但世間萬事,皆早有天定,老爺子怎麽也沒想到,沒幾個月,自己的行蹤還是讓進山打獵的人給發現了並且告知了孩子的家人。


    家裏人聽說後,馬上就找到了老爺子隱居的地方,不顧老爺子的苦苦哀求,硬是把孩子搶了迴去。


    失蹤多日的孩子被找迴,家裏人當然更是當寶似的的伺候著,那才真叫一個捧在手裏怕飛了,含在嘴裏怕化了。一家人把孩子放在搖窩(小孩子睡的搖床 )裏,圍著看,一會媽媽抱起來給喂個奶,一會奶奶舀點糖水給逗著玩。、


    逗著逗著就給孩子逗笑了,看著這寶貝似的孫子,一家人那叫一個樂啊。


    “你看,這下巴和他媽多像啊。尖尖的。多秀氣啊。”


    “是啊,那嘴,哎,你看他還知道咱們在說他呢,笑的那樣兒。跟他爸神了。”


    “哈哈哈哈”


    “看這濃眉大眼的,以後長大肯定是個帥小夥,指不定迷死多少姑娘娃呢。”


    “咦,你們看,這娃的眼睛裏,有兩個瞳孔。”孩子的奶奶突然說道。


    聽言,大家都爭著看,果然是兩個瞳孔。


    奶奶這不說還好,一說孩子本來是笑著的小臉,馬上就黑了起來,轉而大哭不止,怎麽哄都哄不好。


    爺爺見家裏人把孩子抱迴去了,本來就不放心,但是又鑒於之前跟家裏人鬧了矛盾,所以也不好進到屋裏去。於是偷偷躲在門外,心裏老是念著千萬別看我孫娃的眼睛,孫娃啊,千萬別睜眼啊。


    直到聽見奶奶說出孩子有個瞳仁,繼而孩子大哭不止後,爺爺一下就再也顧不得什麽了。衝進去就把奶奶一頓打。


    邊打嘴裏還邊說:“老不死的,哪個叫你看我孫娃的,那個叫你爛嘴說我孫娃的眼睛的。”打著打著,大幾十歲的人,自己也忍不住嗷嗷的哭了起來,家裏人看見爺爺打奶奶,都過來拉。


    “伯,別打媽了,不就是把孩子弄哭了嗎?哄哄就好了。”


    爺爺見事已至此,隻能但願孫子不會有事,於是一把抱著孩子就再不敢放手了。說也奇怪,孩子一進這爺爺懷裏,果然就不哭了。眾人隻當是哄好了。


    都說這娃喜歡爺爺,老爺子真是疼孫娃。


    哪曉得,抱著抱著,才幾個月大的孩子就很清晰的喊了一聲爺爺,正在眾人驚訝之餘,孩子的眼睛裏就開始往外流血。老爺子慌了神,趕忙用袖子去擦,可那裏擦的幹淨啊。剛擦完就又流了出來,剛擦完就又流了出來。


    把老爺子急的錘著胸口直喊:“我的孫娃啊,你麽哭了,再哭爺爺的心尖尖都要疼死了。人家的娃哭是流眼淚,你流的是血啊。”


    但是現在再怎麽說也沒用了,幾個月大的孩子經得起流幾滴血?一會功夫,孩子的唿吸就越來越小,最後在爺爺的懷裏咽了氣。


    一家人這才曉得後悔,這才知道老爺子為什麽要把孩子搶走。但世上又那裏有後悔藥吃呢?就在眾人隻顧傷心,沒注意之時,老爺子抱起孫子,一頭就撞死在了屋子中間的柱頭上。


    “一老一小這一下就死了兩個。哎,可歎啦。。。可歎。萬事分已注定,隻有老婆子還在這癡人妄想,最後使盡了千般能耐,也隻能保得這樣一個結局。”


    “你家也隻有老爺子才有那份厚德,足夠讓這聖賢開口叫他一聲爺爺啊。”誰都沒注意到的屋外角落,接生婆歎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綿羊之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申並收藏綿羊之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