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社會發展到今天,很多時候都是得益於正反饋和負反饋。


    就是說,你踩一腳油門,車立即就跑,一腳刹車,車立即就停。


    而且這個反饋還非常及時,就是機會不差一秒,如果有一秒的延遲,人就是人就會受不了。


    但有一種可能的情況,就是遙控在遙遠的火星上的電動車,由於信號延遲,畫麵會延遲一段時間,也就是說,你發出前進的命令,車等一會才會動,但起碼是有反饋。


    但人一旦離開學校,老師的話就不靈了,什麽,你隻要努力學習,成績就會好,你隻要保持學習,就可以考到好學校,然後,好工作,好人生,好媳婦,等等。


    而且這個預言會隨著你的學業結束,而越來越延遲,最後,到了社會,你發現,很多時候根本就沒有正反饋或負反饋。


    每個人在社會裏,不論你做什麽,很有可能石沉大海,沒有一點反應。


    於是就出現兩類人,一類人做簡單的事,一類人辛苦的事。


    什麽是簡單的事,就是不用動腦子。社會給什麽錢,就做什麽事。跟著績效走,棍子一揮,乖乖前行,麵包,生活資料按時送到。


    什麽是辛苦的事,就是每天接受沒有反饋的煎熬,不管是學東西,還是搞研究,做項目,要忍受幾年,甚至十幾年的默默無聞,甚至一生也沒有什麽動靜,因為有失敗的可能。


    沒有反饋比負反饋還可怕,就是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走的是對的還是錯的,而且沒有參照物,就是沒有學校裏的分數,沒有排名。


    最熬人的是,你還要把生活資料的一部分投入其中,就像一艘船航行在海裏,你往海裏投了一個麵包,也不知道會不會引來一條大魚。


    沒有反饋的人生,也就是說你必須給自己一個反饋,就是所謂的愛好,你做一件別人看似無意義的事,而你卻很開心。


    舉個例子,學英語,這個東西本來就不和任何事扯上關係,如果你說,他將來能為你帶來財富,你肯定會說,我做其他的事也可以呀。這就是事物的可替代性,也就是說,學英語沒有性價比。


    外國人要學是因為有正反饋和負反饋,就是生活需要交流。


    我們學英語就比較不容易被人接受。


    我們喜歡說搞科研,但什麽是科研,就是能改變生活的東西,但我們都希望在那高牆大院裏突然就蹦出一個改變命運的發明,然後我們就過上美好的生活。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混沌的東西,我們給他投錢,保不準哪天就吐出一個好東西。


    這到底是對人發明創造欲望的實現還是扼殺。


    也就是說每個人應該做他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而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用大白話講,就是專業問題留給專業人士,大白褂才是做研究的,我們就是給他們投錢就可以了。是不是有點像汽車,裏麵怎麽工作不知道,喂點油,送去維修店,然後又可以風馳電掣追求詩和遠方了。


    難道沒有負反饋和正反饋,一般人就真的隻能當齒輪或者活在一個軌道上。


    我不這麽認為,所以我塞起了耳朵,更準確的說,是戴上了麵具,人畜無害的麵具,然後去研究自己喜歡的東西,哈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職場小聰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翟曉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翟曉鷹並收藏職場小聰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