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漫畫,從小學就開始看機器貓,當然都是借朋友的看。家裏經濟確實堪憂。


    所以從小就會交換,總是和人交換漫畫看,有時就是幫助別人,有時是好朋友分享,總之,需要和很多小夥伴來往。


    所以,到了高中,漫畫依然沒有放下,有時會在考試時把答案給人家。


    記得那個同學外號叫田雞,廣東話的意思是青蛙。


    他爸爸是香港人,媽媽是廣東人,所以大了他就會去香港,所以學習不努力,但我們學校是重點,所以老師有時會拿他開玩笑,笑他學習不好。


    有一次老師說,田宇同學,你物理卷子的選擇題都對,但計算題一題沒做,你是怎麽迴事。


    其實老師也知道怎麽迴事,我給的答案。


    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田雞的命注定是享福,所以他也不反抗,隻是不好意思的摸摸頭,哈哈笑。


    其實廣東人就是這樣,比較大度,沒有爭辯的習慣,反正老子日子過的爽,管你德德。


    我也是識實務的,總是和這些有點感覺像爛仔的人合得來,但隻是像,他們並不壞,而是命運已經給出了答案,不需要努力,所以他們才會混,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


    我之所以不努力,是因為家裏老灌輸我是天才的想法,所以我對於枯燥的東西就是不感興趣。


    漫畫機會貫穿我的一生。


    可能沒看過的人總是以為幼稚,其實漫畫近兩年特別繁榮,也是有道理的。


    其實漫畫的文學價值比名著一點都不差,而且很多名著都有漫畫版。


    所以很多漫畫人物都是大家追捧的對象。


    起碼他們不會人設崩塌,不像大多數明星。


    蝙蝠俠,蜘蛛俠,孫悟空,豬八戒,龜仙人,超人,奶龍,加菲貓,張飛,關羽,等等。


    很多出現在遊戲裏,動漫裏,和漫畫效果差不多。


    故事不分高大上還是幼稚,他們都是傳播一種或幾種思想。


    我們認同的其實是思想。


    大愛無疆,仁義道德,講真話。


    康德說,人要講真話,但有技巧,講別人可以接受的真話,或者講一部分的真話,而把其他真話爛在肚子裏,這樣就保證你講的都是真話。


    所以漫畫是一種以兒童或者青少年為媒介的一種表達方式。


    所以社會對他的包容性就強。


    所謂童言無忌。


    我們這些在漫畫世界長大的一代,一輩子都會看漫畫。


    漫畫,也稱動漫產業是在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出現的文化現象。


    這也就是為什麽當年的小人書會沒落,原因就是沒到那個階段。


    現在漫畫英雄大行其道,他們懲惡鋤奸,替天行道,也是因為社會公平的變現。


    不然連批評的言論都沒辦法出版。


    所以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人們開始覺醒,開始感到痛苦,開始脫離麻木,開始反思。


    所以我現在又有了新的計劃,就是看英文版漫畫,這個也算是一種偏好,因為畢竟英文才是我的本行,哈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職場小聰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翟曉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翟曉鷹並收藏職場小聰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