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微觀經濟學的,應該能看到這一章,就是帕累托改進,富的可以更富,但窮的不能更窮,也就是福利經濟學。


    我們在單位的科室裏,很多都是競爭,但很少談到福利。


    不是每個人都很有才能,大家都是為了生存,但競爭激烈的地方,人就會互相侵咋,混淆黑白,無謂的內耗。


    不是為了工作,而是為了出人頭地,認為隻有把別人,有能力的人鬥下去,就可以出人頭地。


    所以鬥爭異常慘烈。


    無中生有,巧立名目,所以大多數人隻能活在中間。


    中間有個好處,上可以跟隨頭領,下可以防止迫害。


    結果就成了一個橄欖形結構,受打擊的下層,和吆五喝六,為所欲為的上層。


    上層在科室裏,可以大事化小,也可以小事化大,全憑一張嘴。


    不是說最很厲害,是附和聲太強,以至於百口莫辯,人家一百張口,你還得考慮以下犯上的嫌疑,結果就是沒有立錐之地,還要心平氣和的講理,有點和尚遇到兵的感覺。


    要麽繼續玩,要麽離開,這就是一道單選題,沒有備注。


    所以後期我開始接觸經濟學,就是為了破局。


    一輩子沒當過領導,但被領導也要有策略。


    所以經濟學研究了10多年,知道怎麽跟領導溝通。


    利益,交換,還有就是專業知識。


    先講利益,就是互惠互利,有底線,但沒下限,一切都是籌碼,領導最重要的兩項任務,獲得權力,維持權力。


    所以利益就是權威性,這個有點像打仗的旗幟,所以我的專業知識和溝通技巧就很有用。


    再講交換,不是每個命令都執行,有時候就是試用一下,下次收費。


    看表現。


    我可以很優秀,但不一定每次都出馬,看你識不識趣,就是待遇給的夠不夠。


    就是講條件,所以一個不懂交換的人,是很難在科室裏立足的。


    要麽付出了沒迴報,氣大肚,到處抱怨,消極工作,最後退出,或者打入冷宮。


    提出條件,雖然吃相難看,但有理有據,給人一種講道理的感覺,而不是情緒化,不可理喻。


    第三就是專業知識,由於講條件,所以不是很累,有很多時間研究專業知識,眼光永遠聚焦公司發現,例如編程信息化,外語培訓溝通,與人交流技巧的經濟學原理,公司發展戰略和經濟學結合。


    所以你就有十八般武藝。


    在上層挑選精英的時候就是備選人。


    永遠不要第一個出手,看看人家的失敗有時候就可以總結經驗。


    這也是領導為什麽總是先派手下去探虛實的原因。


    並不是他很聰明,而是手下的錯誤給了提示。


    人就是在錯誤中學習,在錯誤中成長。


    永遠不要去故意得罪人,因為人是記仇的,不是一個對不起就可以抹平的,人家會記你一輩子,因為人的大腦結構就是這樣,快樂,痛苦,背叛,仇恨,都會深刻記憶。


    所以說話盡量公正,有依據,不要迎合別人的情緒,因為人家總會平靜,感覺自己很傻,然後你就成了傻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職場小聰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翟曉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翟曉鷹並收藏職場小聰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