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文明,古羅馬文明,印度文明,華夏文明。


    三大文明的基調基本都在幾千年前已經定下來了。


    古羅馬文明是研究人與物的關係,歐幾裏得,亞理斯多德,牛頓,等都是研究物,也就是人與物的關係。


    之後的文明傳承就是研究物,以物管人也是一種延展,就是法律,三權分立,議會。


    科技就更不用說了。


    印度是研究人與神的問題,所以有了佛教,冥想,瑜伽,釋迦摩尼。


    所以印度人人也人世就是苦,升天後就可以逍遙。


    人世就是個修行,鬧劇,甚至是神的一個夢,夢碎,世界就不存在了。


    華夏怎麽是研究人與人的關係。所以基本基調的建立就是戰國百家爭鳴,但大家都是研究人與人的關係。


    孔孟,法家,莊子等等都是如此。


    修身齊家平天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了書就升官發財。


    所以治人有一套,而且源遠流長。


    不管是企業還是那裏,繁榮了就會內鬥。


    家裏鬥了,單位鬥,村裏鬥了,城裏鬥,一切都在鬥,大家都學各種祖宗的法器,武裝到牙齒,互不相讓。


    也可以說是爭利,因為資源有限,解決方案就是擴大資源,但人人都在鬥,一點點成績先看誰分的餅大。


    原因可能是農耕曆史,各自為戰,土地大了糧食多,但糧食不是工業品,可以無限生產,所以利益不可能最大化,所以隻能鬥。


    人人都想當官,光宗耀祖,權力可以分餅,所以做餅的人就是工人,決定權不在你手裏。


    最後養成了一幫會分餅的,和一幫會做餅的,然後動手的確是既不會分餅,也不會做餅的,就是希望向上爬的,或者學做餅的。


    利益越來越小,鬥爭越來越厲害。


    有時候想多了,還不如不想,但不想又很多不滿,繼續想發現很有趣,結果慢慢風輕雲淡,成了所謂的居士。


    這也許就是曆史上很多人隱退的原因。


    做學問成了一個新的流派,既不爭權,也不奪利。


    也就是孔子,孟子,莊子,最後走的道路。


    孫子兵法是個特例,也是為世界尊崇的一個人物。


    他比較務實,也就是用兵法來教育人。


    鬥是不見血的,兵法本來就是刀尖上舔血。


    所以一切動真格的,都要用上兵法。


    西方的兵法我認為就是經濟學。


    這個東西直戳內心,人就是自私的,人就是逐利的,一切都是交換。


    一切都是供給與需求。


    看不見的手也就是控製世界的是所有人的博弈。


    幾句話,就把道德的麵皮撕了下來,也就沒有內鬥的資源了。


    太直白,太露骨,都不給人留個麵子,讓掌握資源的人,情何以堪。


    讓遊戲怎麽玩。


    所以槍炮就出來了,麵子沒了,就動手了。


    談錢傷感情,喝酒傷身體,動粗有時候太直接。


    太極打慣了,不適應粗魯。


    我就是太粗魯,敗了人家的麵子,撈不到果子。


    不過也心安理得,反正也沒得吃,哈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職場小聰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翟曉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翟曉鷹並收藏職場小聰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