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這樣講,因為作家必須有一種共情能力,還有種抽離的能力。


    一個作家要體察民情,就要和不同的人交流,聽人家的故事,感受人家的喜怒哀樂,從而形成作品。


    但也要抽離,就是睡一覺自己還是自己。


    還要有解決方案,不能一下把問題拋出來,抽身離去。


    所以要共情就要有共情的對象,也就是采風,去聽別人的故事,感受別人的感受,然後封裝起來,作為素材。


    其次要學習很多知識,例如經濟學,從而了解故事的原委,這樣才可以和更多的人分享。


    苦難在各個時代都有,但各有不同,痛苦卻是基本相同的。


    就是利益分配不均,人可以忍受不認識的人飛黃騰達,家財萬貫,但卻無法忍受身邊的人過的比自己好。


    這是由於認識,所以了解,所以才可以比較。


    很多時候,不公來自於機遇,也就是你沒上那條船,不論你後麵怎麽努力,你也無法改變過去的事實,所以才有了不如你的人上位,而你明顯優於對方而不得誌。


    有時候吃飯,領導總是單獨房間,或者單獨吃飯。


    因為人的本質差不多,吃了飯喝了酒,說出心裏的秘密,如此不堪,所以同層次的人在私密活動中一定是分群的,為的是安全。


    作家的共情原因是一種對別人的同情,同情心越大,接觸的各個層次的人越多。


    一般人可能覺得自己的苦已經很大了,為什麽承接很多人的苦。


    這也就是祥林嫂的故事,大家不願意聽太多的苦,所以人的朋友也是有效的,不是不願意結交,而是一旦結交,就會分享,有苦有樂有智慧。


    每個人生存在世上都有其生存邏輯,也就是適者生存,所以方法各異,各有門道。


    但究其原因,就是供給與需求。


    所以不去了解世界,覺得都差不多,其實是不了解和不想了解的問題。


    大浪淘沙,去汙純清,不如和泥巴肥料打交道,怎麽種出大米。


    大米和肥料,土地,是混在一起的,老是高大上,忽略負麵情緒,總是一味的激勵,而不去了解苦難。妄圖用金錢掩蓋,補助,最後還是要失了人心。


    單位就是的小社會,差不多的人聚在一起,就是一種保護,隔絕這個群體以外的人,也就是麵試的由來。


    但錢隻能從窮人手裏賺,所以總是在猜測。


    猜對了,盆滿缽滿,猜錯了,滅頂之災。


    所以所有的獨角獸公司起步一定是草根,而壯大了,就會出問題,時代變了,痛點變了,而自己也脫離的原先的群體,卻不願意擠公交車,走泥巴路,最後就是努力方向一次次失敗。


    作為作家,有溫室裏的,歌功頌德,有民間的,芸芸眾生,但受眾不一樣。


    人不可能吃到認知以外的果實。


    所以要麽大眾化,埋入群體,共情,要麽上升到貴族,共情。


    各個層級都有苦難,可能你缺點是米,他缺的是別墅,或者靠山,甚至是免於牢獄之災,身家性命。


    恨必有源,愛必有因,一切皆是苦,隻是味道不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職場小聰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翟曉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翟曉鷹並收藏職場小聰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