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要做什麽呢?”柯姬問林自遙。
“我們現在要確定一下筆跡鑒定的對比檢材。”林自遙說。
“什麽叫對比檢材?”柯姬問。
柯姬現在越發喜歡和林自遙聊天,林自遙說話不僅和風細雨,還很耐心。
沈仙雲對她,更像是大人對小孩的口氣,總覺得她長不大,要事事替她操心、為她把關;林自遙對她,沒有對客戶的諂媚,更像是平等相處的朋友。
柯姬很喜歡這種感覺。
“王濤先生的簽名就是檢材,現在要找和這個檢材對比的素材,如果王濤先生在世,就很方便,讓王濤先生書寫一些字跡就可以了,但是王濤先生去世了,就必須找些他生前的字跡來對比了。”林自遙解釋道。
“那我寫幾個字,不就行了,鑒定起來肯定和王濤的筆跡不一樣。”柯姬脫口而出。
林自遙笑得溫和,然後說道:“當然是不行的,因為確定檢材要雙方質證同意,一方不同意的,是不能作為檢材的。”
“那王濤都去世了,怎麽確定啊?”柯姬又問。
“一般會從王濤先生生前的檔案、需要本人簽名的材料中提取檢材的,比如銀行的開戶申請,現在都要求本人開戶嘛,這樣的材料真實性更高,更容易得到雙方的認可。”林自遙說。
柯姬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柯姬靈機一動,問道:“那如果檢材一直提取不到,豈不是就不用做鑒定了。”
林自遙心想,這柯姬有時候看過去像個傻大姐,有時候腦袋轉的倒是挺快的。
林自遙耐心地解釋道:“如果一直不能確定檢材,就無法進行鑒定,那最後舉證不能的不利後果,還是得您來承擔啊。”
柯姬有些失望,她說:“那就交給你去辦吧,我也不想管這些事兒。”
遇到煩心事,就習慣性的向後退縮,是柯姬一貫的風格。
但柯姬幸運之處就在於,總有人在她身後為她撐腰。
林自遙問:“王濤先生有沒有一些親筆書信,可以作為對比檢材?”
雖然不一定會被原告認可,但提前準備著,總是沒錯。
柯姬想了想,現在人大多數都是用電腦打字,提筆寫字倒是極少。
要說王濤的手書的話,王濤在追求她的時候,倒是給她寫了很多情書。
到底該不該把這書信拿出來呢,柯姬有些矛盾。
柯姬抬眼,就林自遙正對著她微笑,並沒有催促的意味,柯姬的心裏好受了些。
“我找找吧,不用立刻拿吧?”柯姬詢問林自遙。
“那倒不用,這兩天給我吧。”林自遙說。
林自遙離開後,柯姬從床鋪底下搬出了一個大箱子,箱子的底部整齊碼放著一疊信,這麽多年,王濤寫給柯姬的肉麻情書,柯姬一直舍不得扔,妥善保管著。
結婚之後,這情書自然就不用再寫了。
柯姬挑選了一封情書打開,王濤熟悉的字跡映入眼簾,當年的甜言蜜語、海誓山盟,如夢似幻,似乎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涯,讓柯姬的眼底浮上了一層水光。
算了吧,這些信就讓它們塵封在箱子裏吧,柯姬做了決定。
“林律師,我這裏沒什麽王濤的信件,不然你問問王波吧,說不定他那邊有。”柯姬打電話給林自遙說。
林自遙又詢問了王波,王波隻能詢問父母,王濤的母親毫不費力地從家裏的櫃子裏找出了王濤高中時的筆記本,大大小小,有十多本。
林自遙當下動容,隻有母親,才會這樣保存好孩子的東西,更何況王濤已經走了,這些東西,王濤父母應該更加珍視。
王濤父母已經放棄了王濤遺產的繼承權,這些債務,照理來說,都與他們無關,縱然與柯姬有這樣那樣的心結,但王濤父母還是想著要幫襯柯姬。
他們原本可以裝聾作啞拒絕的。
“能不能給我一本,我帶到法庭去,看看能不能作為檢材。”林自遙問。
“當然可以了。”王波說。
拿出來,不就是為了讓林自遙帶到法庭上嘛。
可是法庭上,陸一鳴卻不認可。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幹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組織當事人對鑒定材料進行質證。未經質證的材料,不得作為鑒定的根據。
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材料,也不能作為對比檢材。
林自遙覺得陸一鳴就是故意找茬,這筆記本上明明白白寫著王濤的名字,總不可能二十年前王濤就預料到自己會有今日,特意偽造了十多本筆記本吧。
林自遙有些摸不透陸一鳴的想法。按常理來說,原告律師應當希望案件速戰速決才對啊。
陸一鳴看林自遙的眼光淡淡的,似乎沒有把林自遙放在眼裏。
“原告不同意這份檢材有什麽理由嗎?”劉冰心問。
總不能說不同意就不同意吧,總得要有個理由。
“筆記本裏的字原告不能認定全部都是王濤所寫,有可能對鑒定結論造成影響,所以不認可。”陸一鳴說。
“原告認為應當提取什麽樣的檢材呢?”林自遙說。
陸一鳴早已有了想法,他成竹在胸地開口:“原告要求提取債務人王濤先生在銀行、證券公司開戶時的簽名作為檢材。”
現在都要求本人到場開戶簽字,這樣的檢材,可信度應該是很高的。
劉冰心點了點頭,算是同意。
劉冰心又問林自遙:“被告是否認同?”
林自遙也點了點頭,說:“同意。”
陸一鳴提出從銀行、證券公司提取對比檢材,倒確實有道理。
案件在鑒定機構排了一個月的隊,終於輪到了。
鑒定機構的鑒定人在兩名法院人員以及陸一鳴、林自遙的陪同下,到了五家銀行和兩家證券公司才提取到了王濤的簽名。
沒有法院的協助執行公函,就是鑒定機構上門,銀行和證券公司也是不會配合的。
“對比檢材不夠啊。”鑒定人說。
“還不夠啊?”陸一明問。
鑒定人很有禮貌地說:“這一共才七個對比檢材,肯定不夠啊。”
“我們現在要確定一下筆跡鑒定的對比檢材。”林自遙說。
“什麽叫對比檢材?”柯姬問。
柯姬現在越發喜歡和林自遙聊天,林自遙說話不僅和風細雨,還很耐心。
沈仙雲對她,更像是大人對小孩的口氣,總覺得她長不大,要事事替她操心、為她把關;林自遙對她,沒有對客戶的諂媚,更像是平等相處的朋友。
柯姬很喜歡這種感覺。
“王濤先生的簽名就是檢材,現在要找和這個檢材對比的素材,如果王濤先生在世,就很方便,讓王濤先生書寫一些字跡就可以了,但是王濤先生去世了,就必須找些他生前的字跡來對比了。”林自遙解釋道。
“那我寫幾個字,不就行了,鑒定起來肯定和王濤的筆跡不一樣。”柯姬脫口而出。
林自遙笑得溫和,然後說道:“當然是不行的,因為確定檢材要雙方質證同意,一方不同意的,是不能作為檢材的。”
“那王濤都去世了,怎麽確定啊?”柯姬又問。
“一般會從王濤先生生前的檔案、需要本人簽名的材料中提取檢材的,比如銀行的開戶申請,現在都要求本人開戶嘛,這樣的材料真實性更高,更容易得到雙方的認可。”林自遙說。
柯姬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柯姬靈機一動,問道:“那如果檢材一直提取不到,豈不是就不用做鑒定了。”
林自遙心想,這柯姬有時候看過去像個傻大姐,有時候腦袋轉的倒是挺快的。
林自遙耐心地解釋道:“如果一直不能確定檢材,就無法進行鑒定,那最後舉證不能的不利後果,還是得您來承擔啊。”
柯姬有些失望,她說:“那就交給你去辦吧,我也不想管這些事兒。”
遇到煩心事,就習慣性的向後退縮,是柯姬一貫的風格。
但柯姬幸運之處就在於,總有人在她身後為她撐腰。
林自遙問:“王濤先生有沒有一些親筆書信,可以作為對比檢材?”
雖然不一定會被原告認可,但提前準備著,總是沒錯。
柯姬想了想,現在人大多數都是用電腦打字,提筆寫字倒是極少。
要說王濤的手書的話,王濤在追求她的時候,倒是給她寫了很多情書。
到底該不該把這書信拿出來呢,柯姬有些矛盾。
柯姬抬眼,就林自遙正對著她微笑,並沒有催促的意味,柯姬的心裏好受了些。
“我找找吧,不用立刻拿吧?”柯姬詢問林自遙。
“那倒不用,這兩天給我吧。”林自遙說。
林自遙離開後,柯姬從床鋪底下搬出了一個大箱子,箱子的底部整齊碼放著一疊信,這麽多年,王濤寫給柯姬的肉麻情書,柯姬一直舍不得扔,妥善保管著。
結婚之後,這情書自然就不用再寫了。
柯姬挑選了一封情書打開,王濤熟悉的字跡映入眼簾,當年的甜言蜜語、海誓山盟,如夢似幻,似乎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涯,讓柯姬的眼底浮上了一層水光。
算了吧,這些信就讓它們塵封在箱子裏吧,柯姬做了決定。
“林律師,我這裏沒什麽王濤的信件,不然你問問王波吧,說不定他那邊有。”柯姬打電話給林自遙說。
林自遙又詢問了王波,王波隻能詢問父母,王濤的母親毫不費力地從家裏的櫃子裏找出了王濤高中時的筆記本,大大小小,有十多本。
林自遙當下動容,隻有母親,才會這樣保存好孩子的東西,更何況王濤已經走了,這些東西,王濤父母應該更加珍視。
王濤父母已經放棄了王濤遺產的繼承權,這些債務,照理來說,都與他們無關,縱然與柯姬有這樣那樣的心結,但王濤父母還是想著要幫襯柯姬。
他們原本可以裝聾作啞拒絕的。
“能不能給我一本,我帶到法庭去,看看能不能作為檢材。”林自遙問。
“當然可以了。”王波說。
拿出來,不就是為了讓林自遙帶到法庭上嘛。
可是法庭上,陸一鳴卻不認可。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幹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組織當事人對鑒定材料進行質證。未經質證的材料,不得作為鑒定的根據。
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材料,也不能作為對比檢材。
林自遙覺得陸一鳴就是故意找茬,這筆記本上明明白白寫著王濤的名字,總不可能二十年前王濤就預料到自己會有今日,特意偽造了十多本筆記本吧。
林自遙有些摸不透陸一鳴的想法。按常理來說,原告律師應當希望案件速戰速決才對啊。
陸一鳴看林自遙的眼光淡淡的,似乎沒有把林自遙放在眼裏。
“原告不同意這份檢材有什麽理由嗎?”劉冰心問。
總不能說不同意就不同意吧,總得要有個理由。
“筆記本裏的字原告不能認定全部都是王濤所寫,有可能對鑒定結論造成影響,所以不認可。”陸一鳴說。
“原告認為應當提取什麽樣的檢材呢?”林自遙說。
陸一鳴早已有了想法,他成竹在胸地開口:“原告要求提取債務人王濤先生在銀行、證券公司開戶時的簽名作為檢材。”
現在都要求本人到場開戶簽字,這樣的檢材,可信度應該是很高的。
劉冰心點了點頭,算是同意。
劉冰心又問林自遙:“被告是否認同?”
林自遙也點了點頭,說:“同意。”
陸一鳴提出從銀行、證券公司提取對比檢材,倒確實有道理。
案件在鑒定機構排了一個月的隊,終於輪到了。
鑒定機構的鑒定人在兩名法院人員以及陸一鳴、林自遙的陪同下,到了五家銀行和兩家證券公司才提取到了王濤的簽名。
沒有法院的協助執行公函,就是鑒定機構上門,銀行和證券公司也是不會配合的。
“對比檢材不夠啊。”鑒定人說。
“還不夠啊?”陸一明問。
鑒定人很有禮貌地說:“這一共才七個對比檢材,肯定不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