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讓人驚掉了下巴
重生1978,從郵電維修工開始 作者:端木賜一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下來一段時間,蘇臣非常繁忙,由於賓館裝修進入關鍵階段,蘇臣大部分時間都呆在賓館工地。
時光飛逝,轉眼便出了正月,人們該幹什麽就幹什麽。
此時已入三月份,賓館的裝修已進入收尾階段,要等到工程全部完工,還需要一個月。
一旦工程全部完成,定做的家具便可以進場安裝,員工招聘和培訓工作也將啟動。
不出意外,賓館五一前後開業是沒有問題。
蘇臣將二樓的一個大房間改成辦公室,辦公室裏還有休息室和洗手間,並專門設計了一套尚而又氣派的家具。
辦公室裏的家具已安裝到位,蘇臣打量著辦公室,發現牆上還缺幾幅裝飾畫,辦公桌上還缺一部電話機。
至於電腦,這個年代還沒有,根本不予考慮。
在蘇臣的眼裏,辦公室內部的布局和裝飾非常正常,可在其他人的眼內,就不是那麽迴事。
眼到的一切並非是這個年代的產物,西積如此之大的辦公室就不必說,僅憑室內有衛生間和休息室,就讓人驚掉了下巴。
更為吸引眼球的是室內家具,超大的辦公桌和座椅,還有那一套氣派的沙發,人們就沒有見過,這需要花多少錢,才能置辦成功。
辦公室裏要安裝一部電話,這是賓館對外經營所必備的。
雖然很想買一輛小車,但那時的小轎車價格太貴,動不動就要一二十萬,購買輪窯廠和賓館的改造裝修,差不多花光了蘇臣的積蓄,已經沒有能力購買小車了。
正當蘇臣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孫明走進了辦公室,開口道:
“蘇老板,下麵來了幾個人,看情形好像是市裏的幹部,我問他們有什麽事,他們說過來看看。”
幾個幹部模樣的人,難不成是夏輝帶人過來察看賓館,之前夏輝對自己說過,有空過來看看賓館改造建設情況。
“好的,你帶我下去看看。”蘇臣說完,便隨著孫明來到樓下。
蘇臣沒有猜錯,果然是夏輝帶人來了,不僅與如此,周正亞也一道來了。
“夏市長,周廠長,你們來了。”蘇臣迎了上來。
此時夏輝帶著周正亞等人在一樓大廳查看,他們沒有想到大廳竟然有這麽大,雖然還沒有裝修完畢,已經能看出這個大廳非常氣派。
見蘇臣來了,夏輝立即豎直了大拇指,開口道:
“蘇臣,你玩的都是大手筆,一樓大廳竟然有這麽氣派,不僅在銅山找不到第二家,就連一些比較大的城市,也不會有這麽大的賓館大廳。”
“夏市長地獎了,這個大廳實際上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賓館接待大廳,另一部分是賓館餐廳。
在裝修時沒有刻意將兩部分分開,這樣一來,也就顯得大廳非常大。”
“這些我們已經看出,這就是你的精明之處,一樓大廳設計得如此合理,估計樓上客房的設計將更為精妙。”
“夏市長過獎了,目前大廳裏的家具還沒有安裝,這才使室內顯得如此之大,一旦家具到位,廳內就不會顯得有這麽寬敞了。”
一行人邊走邊聊,很快便在廳內轉了一圈,大廳後麵部分,是後廚所有的位置。
雖然廚房還在建設之中,通過規模就可以看出,賓館餐飲部接待的能力還是非常大的。
看完了一樓大廳,幾人便隨著蘇臣逐層查看,看過之後,眾人便不淡定了。
大部分客房已裝修完畢,配套的設施還沒有安裝到位,目前還看不出效果。
客房的布局非常合理,最大的亮點就是洗手間,還有二十四小時的熱水供應。
銅山有這樣一個高端賓館,就可以接待一些來銅山的投資客,這無疑是提升了銅山的投資環境。
以後銅山建設賓館,可以參考這個賓館裝修布局,提升銅山市商務招待服務水平。
看完樓上的客房,蘇臣便帶著眾人來到二樓的辦公室。
這還是辦公室嗎,太氣派了,室內裝修格調及家具風格,他們從未見識,眾人都有一種劉姥姥逛大觀園的感覺。
這也很正常,室內大多數東西,都不是這個年代產物,憑著前世的記憶,蘇臣將未年三十年後的東西製造了出來。
八十初期的人,突然見到幾十年以後的東西,不驚掉下巴才怪。
蘇臣招唿眾人在沙發上坐下,這組沙發非常寬大,坐在上麵非常舒適,靠在上麵,便不想起來。
孫明端上茶水,放在眾人麵前。
“周廠長,您的調動工作已經辦好了?”蘇臣看向周正亞,開口問道。
“是啊,我已經調迴銅山,由於四水那邊不願放人,本來一個簡單的工作調動,硬上磨蹭了一個月。”
“我覺得這很正常,周廠長是超級人才,放到哪裏都值五個師,四水那邊肯定不願意放你離開。
一旦周廠長離開四水,對四水的經濟發展,將是巨大的損失,這一點那些決策者都是清楚的。
周廠長調迴銅山,對銅山來說是巨大福音,不知道周廠長在哪裏任職。”
見蘇臣問起這事,周正亞看了看夏輝,開口笑道:
“夏市長將我安排到水泊梁山,我現在是落草為寇,當了山大王。”
“啊,周廠長去了向陽廠。”蘇臣吃驚不已。
“聰明。”周正亞豎起了大拇指。
在銅山郊區,有一個大型的軍工廠,叫向陽廠,向陽廠位於江邊,三麵環水,形成一個半島。
向陽廠麵積非常大,有十多個平方公裏,裏麵有許多工廠,除了生產槍炮子彈,還生產小型軍艦。
這個軍工廠不歸當地政府管理,在六七十年代,這裏是軍事禁區。
向陽廠周邊,到處有站崗放哨的軍人,即使是當地人,也不知道向陽廠裏麵的情況。
在向陽廠裏的工人,基本上都來自外地人,本地在此上班的人並不多。
到了七十年代中期,不知什麽原因,向陽廠搬走了,一些重要的生產設備也搬走,走下了大量的廠房。
在向陽廠工作的數萬名工人,也分批離開,不知去向。
時光飛逝,轉眼便出了正月,人們該幹什麽就幹什麽。
此時已入三月份,賓館的裝修已進入收尾階段,要等到工程全部完工,還需要一個月。
一旦工程全部完成,定做的家具便可以進場安裝,員工招聘和培訓工作也將啟動。
不出意外,賓館五一前後開業是沒有問題。
蘇臣將二樓的一個大房間改成辦公室,辦公室裏還有休息室和洗手間,並專門設計了一套尚而又氣派的家具。
辦公室裏的家具已安裝到位,蘇臣打量著辦公室,發現牆上還缺幾幅裝飾畫,辦公桌上還缺一部電話機。
至於電腦,這個年代還沒有,根本不予考慮。
在蘇臣的眼裏,辦公室內部的布局和裝飾非常正常,可在其他人的眼內,就不是那麽迴事。
眼到的一切並非是這個年代的產物,西積如此之大的辦公室就不必說,僅憑室內有衛生間和休息室,就讓人驚掉了下巴。
更為吸引眼球的是室內家具,超大的辦公桌和座椅,還有那一套氣派的沙發,人們就沒有見過,這需要花多少錢,才能置辦成功。
辦公室裏要安裝一部電話,這是賓館對外經營所必備的。
雖然很想買一輛小車,但那時的小轎車價格太貴,動不動就要一二十萬,購買輪窯廠和賓館的改造裝修,差不多花光了蘇臣的積蓄,已經沒有能力購買小車了。
正當蘇臣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孫明走進了辦公室,開口道:
“蘇老板,下麵來了幾個人,看情形好像是市裏的幹部,我問他們有什麽事,他們說過來看看。”
幾個幹部模樣的人,難不成是夏輝帶人過來察看賓館,之前夏輝對自己說過,有空過來看看賓館改造建設情況。
“好的,你帶我下去看看。”蘇臣說完,便隨著孫明來到樓下。
蘇臣沒有猜錯,果然是夏輝帶人來了,不僅與如此,周正亞也一道來了。
“夏市長,周廠長,你們來了。”蘇臣迎了上來。
此時夏輝帶著周正亞等人在一樓大廳查看,他們沒有想到大廳竟然有這麽大,雖然還沒有裝修完畢,已經能看出這個大廳非常氣派。
見蘇臣來了,夏輝立即豎直了大拇指,開口道:
“蘇臣,你玩的都是大手筆,一樓大廳竟然有這麽氣派,不僅在銅山找不到第二家,就連一些比較大的城市,也不會有這麽大的賓館大廳。”
“夏市長地獎了,這個大廳實際上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賓館接待大廳,另一部分是賓館餐廳。
在裝修時沒有刻意將兩部分分開,這樣一來,也就顯得大廳非常大。”
“這些我們已經看出,這就是你的精明之處,一樓大廳設計得如此合理,估計樓上客房的設計將更為精妙。”
“夏市長過獎了,目前大廳裏的家具還沒有安裝,這才使室內顯得如此之大,一旦家具到位,廳內就不會顯得有這麽寬敞了。”
一行人邊走邊聊,很快便在廳內轉了一圈,大廳後麵部分,是後廚所有的位置。
雖然廚房還在建設之中,通過規模就可以看出,賓館餐飲部接待的能力還是非常大的。
看完了一樓大廳,幾人便隨著蘇臣逐層查看,看過之後,眾人便不淡定了。
大部分客房已裝修完畢,配套的設施還沒有安裝到位,目前還看不出效果。
客房的布局非常合理,最大的亮點就是洗手間,還有二十四小時的熱水供應。
銅山有這樣一個高端賓館,就可以接待一些來銅山的投資客,這無疑是提升了銅山的投資環境。
以後銅山建設賓館,可以參考這個賓館裝修布局,提升銅山市商務招待服務水平。
看完樓上的客房,蘇臣便帶著眾人來到二樓的辦公室。
這還是辦公室嗎,太氣派了,室內裝修格調及家具風格,他們從未見識,眾人都有一種劉姥姥逛大觀園的感覺。
這也很正常,室內大多數東西,都不是這個年代產物,憑著前世的記憶,蘇臣將未年三十年後的東西製造了出來。
八十初期的人,突然見到幾十年以後的東西,不驚掉下巴才怪。
蘇臣招唿眾人在沙發上坐下,這組沙發非常寬大,坐在上麵非常舒適,靠在上麵,便不想起來。
孫明端上茶水,放在眾人麵前。
“周廠長,您的調動工作已經辦好了?”蘇臣看向周正亞,開口問道。
“是啊,我已經調迴銅山,由於四水那邊不願放人,本來一個簡單的工作調動,硬上磨蹭了一個月。”
“我覺得這很正常,周廠長是超級人才,放到哪裏都值五個師,四水那邊肯定不願意放你離開。
一旦周廠長離開四水,對四水的經濟發展,將是巨大的損失,這一點那些決策者都是清楚的。
周廠長調迴銅山,對銅山來說是巨大福音,不知道周廠長在哪裏任職。”
見蘇臣問起這事,周正亞看了看夏輝,開口笑道:
“夏市長將我安排到水泊梁山,我現在是落草為寇,當了山大王。”
“啊,周廠長去了向陽廠。”蘇臣吃驚不已。
“聰明。”周正亞豎起了大拇指。
在銅山郊區,有一個大型的軍工廠,叫向陽廠,向陽廠位於江邊,三麵環水,形成一個半島。
向陽廠麵積非常大,有十多個平方公裏,裏麵有許多工廠,除了生產槍炮子彈,還生產小型軍艦。
這個軍工廠不歸當地政府管理,在六七十年代,這裏是軍事禁區。
向陽廠周邊,到處有站崗放哨的軍人,即使是當地人,也不知道向陽廠裏麵的情況。
在向陽廠裏的工人,基本上都來自外地人,本地在此上班的人並不多。
到了七十年代中期,不知什麽原因,向陽廠搬走了,一些重要的生產設備也搬走,走下了大量的廠房。
在向陽廠工作的數萬名工人,也分批離開,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