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大唿小叫,你快聽!”
澹台無天剛反應過來是對麵的“瓷娃娃”在對他說話,心裏竟不由自主的一喜,趕忙把眼睛往對麵一看,卻發現他並沒有在看自己,而是輕輕側身,側著耳朵在聽別的桌上的客人說話。也不由自主的跟著他聽了起來。
跑堂兒的討了個沒趣,隻好在心裏罵著“小兔崽子”,一邊轉身往廚房裏去下單讓做麵條了。
原來澹台無天一進酒館就忙著找座位,然後所有的注意力又都在“瓷娃娃”的身上,竟沒有發現酒館裏坐著的客人大多數看上去分明都是些武林中人的打扮。
而這些武林人士打扮的客人又可以涇渭分明來的看出是來自兩個不同的門派。因為一派是白衣紅邊,黑布紮頭,而另一派則是黑衣藍邊,白布包頭。
澹台無天正疑惑這是哪兩派的弟子。就聽見對麵的“瓷娃娃”依然保持著傾聽的姿勢,沒有看他,似乎自言自語得道:“穿白的是神拳門的弟子,穿黑的是鐵掌門的弟子,兩派雖是對頭,但這家酒館就開在兩家的旁邊,因此一到吃飯的時候,兩家的弟子反而都會來,在這裏也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兩家弟子不論有什麽恩怨都不在酒館裏鬧事。”
“你快聽,他們說到正事上來了。”
說話的其實隻有穿白衣的神拳門的弟子。
澹台無天仔細聽去,原來他們說的是門內弟子比武的事。
澹台無天聽了一會兒,聽出來原來神拳門每三年都要舉行一次比武,由門內弟子兩兩配對比試,最後比出武功最高的弟子,勝出的這名弟子就具有成為掌門弟子的資格。當然,按照這種方式選出的掌門弟子,每隔三年都會麵臨著被挑戰失去資格的危險。
神拳門之所以能在嵩陽武林眾多門派中一直屹立不倒,並在整個武林中都有相當的名氣,和這一比武製度不無關係。
隻不過今年的比武似乎出了點小狀況,神拳門的弟子們這會兒談論的最多的是今年比武中出現的一匹黑馬。
原來每隔三年的比武中,雖然不能確定最後的勝者是誰,但大家還是能從平日裏各弟子的日常切磋和表現中推斷出可能勝出的幾個人,這些人至多不會超過五個人。
可是今年的比武中,偏偏就出現了一匹黑馬。這匹黑馬就不在人們所看好的五名弟子中,甚至,不在弟子們中。
澹台無天聽神拳門弟子談論說,原來這匹黑馬竟是神拳門廚師從小撿迴來的一個孤兒,撿他迴來的時候正是冬天,大雪剛停,他就凍僵在神拳門的大門外,廚師看他可憐便把他救了迴來,留他在廚房裏幫忙,其實就是讓他有口飯吃。
沒想到這孩子卻非常懂事能幹,雖然是個小孩子卻能頂半個大人使喚,不僅把廚房裏給他安排的事做的利利索索,還格外做些別的活計,廚師自從撿了他迴來,工作便輕鬆了一半還多,因此對他十分喜歡。
不僅如此,那孩子嘴巴也極甜,又懂得眉眼高低,把神拳門的弟子們也都伺候的服服帖帖,提起來他沒有不豎大拇指的。
這時,他便提出要跟他們學武術的請求,說是怕被人欺負,學了防身。那些弟子們一方麵是確實是喜歡他,另一方麵,覺得他一個孩子就是學又能學成什麽樣?便零零碎碎的教了他些招式,也沒指望他能練出什麽水平來。
可是事情偏偏就那麽巧。那天又是冬天,夜裏剛下了場大雪,第二天雪停了,他一早就起來,把院裏院外的雪掃了。雪掃幹淨了,他便不覺在院裏練起了他跟著神拳門弟子學來的武術來,恰好,神拳門老掌門追風拳張四全早起推門出來,發現有個小孩子在院裏練拳,雖覺得奇怪,也沒有驚動他,就在門後隔著門看他練了一套,發現他學的招式雖然粗淺,練得倒也有模有樣,是個習武的好料子,不由得心生歡喜。
當時張四全也沒有讓他看見,直到他練完走了,才推門出來。其後,便裝作無意識的問起弟子們說有這麽一個小孩子,長得怎樣怎樣,門內的弟子們一聽立刻便想到了是他,便告訴了師父,是廚師撿來的小孩子,而且極力向師父誇獎了一番這孩子的懂事能幹。
張四全當下便留了心。時不時地就去廚房溜達溜達。廚師不知道這迴事,還以為東家突然關心起廚房的事務來了,那幾日便格外的用心,也不大敢克扣廚房的東西。哪知道,他不過是來觀察那被他撿來的孩子而已。
觀察了一陣子,張四全發現這孩子的確是懂事能幹,品行也不錯。便在有一天,突然到了廚房,要廚師帶那孩子出來,當場宣布要收他做記名弟子。廚師不用說是大吃了一驚,但那孩子卻福至心靈,當場就跪在了大雪地上叩了三個響頭。
自此,神拳門弟子練功的時候,他就可以跟著一塊學習了。甚至,有時候張四全會到廚房來親自指點他幾手,有些弟子就開玩笑說,他這個記名的弟子倒比嫡傳的弟子更得老師的歡心。不過,他還是一如既往的懂事能幹,嘴巴甜,看得出眉眼高低,所以還是極得大家的喜歡,倒沒有真正認真嫉妒他的。而且,他之所以隻是一個記名弟子卻能得到老師的歡心,也是因為他的這些好品行才使得張四全高看他一眼,也沒得嫉妒。
不過,他雖然自此得到了更多的學武的機會,功夫卻似乎並沒有多大的提高,同門弟子日常切磋中極少見他獲勝。張四全開始還對自己的眼光極其自信,認為他隻是基礎沒有打好,一時還沒有趕上來而已,假以時日必定有所改觀。但時間長了,見他依然沒有長進,也不禁開始懷疑起自己的眼光來,進而慶幸自己當時沒有一時衝動直接收他為弟子,而隻是收為記名弟子,也便對他不太在意了。
時光荏苒,說話間,便是三年過去了,到了弟子大比武的時候,本來他作為記名弟子可以不參加的,但他卻自告奮勇的要參加比武。
張四全也無可無不可的,覺得反正也是一上來就要被淘汰的,讓他見識見識也好。
但結果卻大大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了,他不僅連連取勝,而且成了唯一一個有資格挑戰大師兄掌門弟子地位的弟子。
而下午的這場比武就是他和大師兄的比武了。
澹台無天剛反應過來是對麵的“瓷娃娃”在對他說話,心裏竟不由自主的一喜,趕忙把眼睛往對麵一看,卻發現他並沒有在看自己,而是輕輕側身,側著耳朵在聽別的桌上的客人說話。也不由自主的跟著他聽了起來。
跑堂兒的討了個沒趣,隻好在心裏罵著“小兔崽子”,一邊轉身往廚房裏去下單讓做麵條了。
原來澹台無天一進酒館就忙著找座位,然後所有的注意力又都在“瓷娃娃”的身上,竟沒有發現酒館裏坐著的客人大多數看上去分明都是些武林中人的打扮。
而這些武林人士打扮的客人又可以涇渭分明來的看出是來自兩個不同的門派。因為一派是白衣紅邊,黑布紮頭,而另一派則是黑衣藍邊,白布包頭。
澹台無天正疑惑這是哪兩派的弟子。就聽見對麵的“瓷娃娃”依然保持著傾聽的姿勢,沒有看他,似乎自言自語得道:“穿白的是神拳門的弟子,穿黑的是鐵掌門的弟子,兩派雖是對頭,但這家酒館就開在兩家的旁邊,因此一到吃飯的時候,兩家的弟子反而都會來,在這裏也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兩家弟子不論有什麽恩怨都不在酒館裏鬧事。”
“你快聽,他們說到正事上來了。”
說話的其實隻有穿白衣的神拳門的弟子。
澹台無天仔細聽去,原來他們說的是門內弟子比武的事。
澹台無天聽了一會兒,聽出來原來神拳門每三年都要舉行一次比武,由門內弟子兩兩配對比試,最後比出武功最高的弟子,勝出的這名弟子就具有成為掌門弟子的資格。當然,按照這種方式選出的掌門弟子,每隔三年都會麵臨著被挑戰失去資格的危險。
神拳門之所以能在嵩陽武林眾多門派中一直屹立不倒,並在整個武林中都有相當的名氣,和這一比武製度不無關係。
隻不過今年的比武似乎出了點小狀況,神拳門的弟子們這會兒談論的最多的是今年比武中出現的一匹黑馬。
原來每隔三年的比武中,雖然不能確定最後的勝者是誰,但大家還是能從平日裏各弟子的日常切磋和表現中推斷出可能勝出的幾個人,這些人至多不會超過五個人。
可是今年的比武中,偏偏就出現了一匹黑馬。這匹黑馬就不在人們所看好的五名弟子中,甚至,不在弟子們中。
澹台無天聽神拳門弟子談論說,原來這匹黑馬竟是神拳門廚師從小撿迴來的一個孤兒,撿他迴來的時候正是冬天,大雪剛停,他就凍僵在神拳門的大門外,廚師看他可憐便把他救了迴來,留他在廚房裏幫忙,其實就是讓他有口飯吃。
沒想到這孩子卻非常懂事能幹,雖然是個小孩子卻能頂半個大人使喚,不僅把廚房裏給他安排的事做的利利索索,還格外做些別的活計,廚師自從撿了他迴來,工作便輕鬆了一半還多,因此對他十分喜歡。
不僅如此,那孩子嘴巴也極甜,又懂得眉眼高低,把神拳門的弟子們也都伺候的服服帖帖,提起來他沒有不豎大拇指的。
這時,他便提出要跟他們學武術的請求,說是怕被人欺負,學了防身。那些弟子們一方麵是確實是喜歡他,另一方麵,覺得他一個孩子就是學又能學成什麽樣?便零零碎碎的教了他些招式,也沒指望他能練出什麽水平來。
可是事情偏偏就那麽巧。那天又是冬天,夜裏剛下了場大雪,第二天雪停了,他一早就起來,把院裏院外的雪掃了。雪掃幹淨了,他便不覺在院裏練起了他跟著神拳門弟子學來的武術來,恰好,神拳門老掌門追風拳張四全早起推門出來,發現有個小孩子在院裏練拳,雖覺得奇怪,也沒有驚動他,就在門後隔著門看他練了一套,發現他學的招式雖然粗淺,練得倒也有模有樣,是個習武的好料子,不由得心生歡喜。
當時張四全也沒有讓他看見,直到他練完走了,才推門出來。其後,便裝作無意識的問起弟子們說有這麽一個小孩子,長得怎樣怎樣,門內的弟子們一聽立刻便想到了是他,便告訴了師父,是廚師撿來的小孩子,而且極力向師父誇獎了一番這孩子的懂事能幹。
張四全當下便留了心。時不時地就去廚房溜達溜達。廚師不知道這迴事,還以為東家突然關心起廚房的事務來了,那幾日便格外的用心,也不大敢克扣廚房的東西。哪知道,他不過是來觀察那被他撿來的孩子而已。
觀察了一陣子,張四全發現這孩子的確是懂事能幹,品行也不錯。便在有一天,突然到了廚房,要廚師帶那孩子出來,當場宣布要收他做記名弟子。廚師不用說是大吃了一驚,但那孩子卻福至心靈,當場就跪在了大雪地上叩了三個響頭。
自此,神拳門弟子練功的時候,他就可以跟著一塊學習了。甚至,有時候張四全會到廚房來親自指點他幾手,有些弟子就開玩笑說,他這個記名的弟子倒比嫡傳的弟子更得老師的歡心。不過,他還是一如既往的懂事能幹,嘴巴甜,看得出眉眼高低,所以還是極得大家的喜歡,倒沒有真正認真嫉妒他的。而且,他之所以隻是一個記名弟子卻能得到老師的歡心,也是因為他的這些好品行才使得張四全高看他一眼,也沒得嫉妒。
不過,他雖然自此得到了更多的學武的機會,功夫卻似乎並沒有多大的提高,同門弟子日常切磋中極少見他獲勝。張四全開始還對自己的眼光極其自信,認為他隻是基礎沒有打好,一時還沒有趕上來而已,假以時日必定有所改觀。但時間長了,見他依然沒有長進,也不禁開始懷疑起自己的眼光來,進而慶幸自己當時沒有一時衝動直接收他為弟子,而隻是收為記名弟子,也便對他不太在意了。
時光荏苒,說話間,便是三年過去了,到了弟子大比武的時候,本來他作為記名弟子可以不參加的,但他卻自告奮勇的要參加比武。
張四全也無可無不可的,覺得反正也是一上來就要被淘汰的,讓他見識見識也好。
但結果卻大大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了,他不僅連連取勝,而且成了唯一一個有資格挑戰大師兄掌門弟子地位的弟子。
而下午的這場比武就是他和大師兄的比武了。